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我们教师而言,要让学生真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并使学习在学生身上产生最佳的效益,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三个注重”是十分必要的。
一、 注重师生关系要融洽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前提。新的教学理念追求的是愉悦、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思维才会被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灵性才会得以自由地放射,学生的情感才会无拘束地得到喷薄……
在课堂上,常常会有教师启而不发、学生面面相觑、举手寥寥无几的现象。教师也因此面带尴尬与责备,有时还要发出“谁不举手我就叫谁”的警告。此时,学生除了感到枯燥乏味、沉闷恐慌,还会有什么呢?更不要说什么创新精神了。自从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走进新课程后,我一改往日做法。每一节课上,我都面带微笑,给学生以信任、鼓励的目光。时而对学生频频点头,时而竖起大拇指,时而为学生鼓劲加油,时而和学生一起活动。师生关系拉近了,融洽了。学生敢于大胆想象,积极踊跃地发言,这不正是“融洽“所带来的新气象吗?
二、 注重教学过程要讲方法
要使有效学习达到理想的程度,必须注重在教学中的方法。比如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那么,如何使他们很好地形成这种能力呢?讲究方法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自主学习就是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例如在语文课上,我这样交给学生的识字方法:一是“抓特务”法,就是让学生找出生字圈一圈;二是“消灭特务”法,就是让学生反复认读,识记生字,认一个生字就等于消灭一个“特务”;三是“互检战果”法,基本是让同桌的学生互相检查对方的识字情况,谁识记得多,谁就是战果赫赫;四是“对号入座“法,就是请一名学生读生字字音,其他同学找出相应的生字卡片。五是“交流经验”法,就是让同学们提出他们自己独有的识字方法,以引起他人的借鉴和学习;学生对这样的识字很是感兴趣,表现也十分积极、主动。这样的找一找、圈一圈、认一认、玩一玩,实际上就是自主学习,而且我这样从一年级开始,经过两年多的培养,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他们自己那一套识字方法,养成了自主识字的好习惯。
合作学习应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4——6人为宜,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角色”。我把每个小组成员主要分为四个角色:组长承担组织的角色;记录员记录合作学习的结果;报告员向班级报告讨论的结果;检查员检查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不仅如此,我还尽力把每个人的最大潜能挖掘出来,调换角色时我还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特点。这样经过长期实践,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得很顺利,收到了良好的实效。
探究学习是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对新知识、新问题进行探索研究,也是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延伸、拓展的探究与研究,使之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融合。
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得到的知识和结论,记得扎实、牢固,胜过老师千言万语的讲述。例如数学课上,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笔算方法之后,我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积极性很高。经过分析、比较、研究,知道了两者计算方法相同,只是进位次数不同。经过大量的课堂练习,不仅正确率达到百分之百,其算理也能说得有条有理,富有逻辑性。
我们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不是完全放弃接受性学习,而是對学生的学习从思路、活动等方面,教师不要束缚得过多,要求得太严,更不能包办代替。教师应引导学生生成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面对于那些学生无法理解或难于理解的问题,教师应给予必要的讲解和恰到好处的点拨,如上面讲的乘法问题,当学生探究到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一位数乘法两种类型时,就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困难,这时,我便及时地进行讲解和点拨,学生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 注重学生实践要充分
实施有效教学,必然要有大量的学生实践活动。我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保障。我的基本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是设置问题给空间。要想很好地使学生做到有效学习,就必须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回味的余地。为学生设置问题,应有一定的弹性,使学生有思维张扬的活力。在教学中,为了验证用不同的方式设计问题是否会出现两种结果,我做了一次实验。在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预习题的:要求学生学会生字,理解生词,思考每一段写什么内容,本篇课文写了什么事,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教育。学生面对这些问题感到很乏味,只是机械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课堂上,我特别地多问了一个问题:你知道孔子的代表作是什么吗?学生竟无一人答出。课后所给的“材料袋”他们竟无一人去拜读。当我教学下一课《盘古开天地》时,就换了一种方式设计预习题:读这篇课文你能学到哪些知识?比一比,看谁学得多,学得好。这样一问,没有直接、明确地让学生做什么,但他们却知道有很多事情要做,有很多知识要学。每个人,每个小组都积极行动起来,自觉地去查字典、词典,查找有关资料,互相请教,有的还请教家长,请教其他老师。这次他们学到了很多知识,真是让我感到由衷地欣慰。
二是完成任务给时间。要让学生很好地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教师必须考虑到任务的轻重,学生能力的强弱,特别要给足任务所需的时间。那么,怎样才算是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呢?我的基本标准是,要看学生独立学习时是否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小组内或小组间是否进行了补充、纠正、完善,最后形成了共识。
三是反馈、交流给机会。在学生汇报、交流学习成果时,我总是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从不过早介入,更不武断地叫停。不仅让同组内的同学充分发表看法和意见,相互补充、完善,也允许其他小组的同学就这一问题发问。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同学们充分交流,教师也才能得到充分地反馈。在这里,教师要切忌三点,就是一不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二不讽刺说错话的学生,三不总是提问某个同学。
四是质疑问题给权力。质疑是学生积极思维、善于思维的外在表现,教师应倍加爱护。所以,在新知识讲解、巩固练习、学生发言、教师板书等各个环节都应给予学生质疑的权力,只有提倡质疑,多给学生质疑的权力,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全班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这一点,那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课堂气氛也将十分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迅速提高,我们的有效教学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一、 注重师生关系要融洽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前提。新的教学理念追求的是愉悦、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思维才会被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灵性才会得以自由地放射,学生的情感才会无拘束地得到喷薄……
在课堂上,常常会有教师启而不发、学生面面相觑、举手寥寥无几的现象。教师也因此面带尴尬与责备,有时还要发出“谁不举手我就叫谁”的警告。此时,学生除了感到枯燥乏味、沉闷恐慌,还会有什么呢?更不要说什么创新精神了。自从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走进新课程后,我一改往日做法。每一节课上,我都面带微笑,给学生以信任、鼓励的目光。时而对学生频频点头,时而竖起大拇指,时而为学生鼓劲加油,时而和学生一起活动。师生关系拉近了,融洽了。学生敢于大胆想象,积极踊跃地发言,这不正是“融洽“所带来的新气象吗?
二、 注重教学过程要讲方法
要使有效学习达到理想的程度,必须注重在教学中的方法。比如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那么,如何使他们很好地形成这种能力呢?讲究方法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自主学习就是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例如在语文课上,我这样交给学生的识字方法:一是“抓特务”法,就是让学生找出生字圈一圈;二是“消灭特务”法,就是让学生反复认读,识记生字,认一个生字就等于消灭一个“特务”;三是“互检战果”法,基本是让同桌的学生互相检查对方的识字情况,谁识记得多,谁就是战果赫赫;四是“对号入座“法,就是请一名学生读生字字音,其他同学找出相应的生字卡片。五是“交流经验”法,就是让同学们提出他们自己独有的识字方法,以引起他人的借鉴和学习;学生对这样的识字很是感兴趣,表现也十分积极、主动。这样的找一找、圈一圈、认一认、玩一玩,实际上就是自主学习,而且我这样从一年级开始,经过两年多的培养,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他们自己那一套识字方法,养成了自主识字的好习惯。
合作学习应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4——6人为宜,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角色”。我把每个小组成员主要分为四个角色:组长承担组织的角色;记录员记录合作学习的结果;报告员向班级报告讨论的结果;检查员检查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不仅如此,我还尽力把每个人的最大潜能挖掘出来,调换角色时我还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特点。这样经过长期实践,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得很顺利,收到了良好的实效。
探究学习是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对新知识、新问题进行探索研究,也是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延伸、拓展的探究与研究,使之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融合。
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得到的知识和结论,记得扎实、牢固,胜过老师千言万语的讲述。例如数学课上,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笔算方法之后,我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积极性很高。经过分析、比较、研究,知道了两者计算方法相同,只是进位次数不同。经过大量的课堂练习,不仅正确率达到百分之百,其算理也能说得有条有理,富有逻辑性。
我们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不是完全放弃接受性学习,而是對学生的学习从思路、活动等方面,教师不要束缚得过多,要求得太严,更不能包办代替。教师应引导学生生成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面对于那些学生无法理解或难于理解的问题,教师应给予必要的讲解和恰到好处的点拨,如上面讲的乘法问题,当学生探究到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一位数乘法两种类型时,就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困难,这时,我便及时地进行讲解和点拨,学生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 注重学生实践要充分
实施有效教学,必然要有大量的学生实践活动。我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保障。我的基本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是设置问题给空间。要想很好地使学生做到有效学习,就必须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回味的余地。为学生设置问题,应有一定的弹性,使学生有思维张扬的活力。在教学中,为了验证用不同的方式设计问题是否会出现两种结果,我做了一次实验。在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预习题的:要求学生学会生字,理解生词,思考每一段写什么内容,本篇课文写了什么事,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教育。学生面对这些问题感到很乏味,只是机械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课堂上,我特别地多问了一个问题:你知道孔子的代表作是什么吗?学生竟无一人答出。课后所给的“材料袋”他们竟无一人去拜读。当我教学下一课《盘古开天地》时,就换了一种方式设计预习题:读这篇课文你能学到哪些知识?比一比,看谁学得多,学得好。这样一问,没有直接、明确地让学生做什么,但他们却知道有很多事情要做,有很多知识要学。每个人,每个小组都积极行动起来,自觉地去查字典、词典,查找有关资料,互相请教,有的还请教家长,请教其他老师。这次他们学到了很多知识,真是让我感到由衷地欣慰。
二是完成任务给时间。要让学生很好地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教师必须考虑到任务的轻重,学生能力的强弱,特别要给足任务所需的时间。那么,怎样才算是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呢?我的基本标准是,要看学生独立学习时是否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小组内或小组间是否进行了补充、纠正、完善,最后形成了共识。
三是反馈、交流给机会。在学生汇报、交流学习成果时,我总是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从不过早介入,更不武断地叫停。不仅让同组内的同学充分发表看法和意见,相互补充、完善,也允许其他小组的同学就这一问题发问。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同学们充分交流,教师也才能得到充分地反馈。在这里,教师要切忌三点,就是一不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二不讽刺说错话的学生,三不总是提问某个同学。
四是质疑问题给权力。质疑是学生积极思维、善于思维的外在表现,教师应倍加爱护。所以,在新知识讲解、巩固练习、学生发言、教师板书等各个环节都应给予学生质疑的权力,只有提倡质疑,多给学生质疑的权力,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全班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这一点,那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课堂气氛也将十分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迅速提高,我们的有效教学也才能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