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家庭孩子双重个性心理分析

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与发展。教育和管理孩子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心理学家指出,不同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营造出不同个性心理的孩子。孩子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感到十分棘手,不知所措,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有的家庭由于教育不科学,管理不到位,致使孩子出现问题,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专家指出,家庭教育应该社会化,家庭、学校、政府及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应该关心家庭教育,使之成为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有很多适龄青年,婚前没有系统接受家庭教育知识,盲目结婚,盲目生儿育女,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感到十分茫然。有关人士认为,结婚要有结婚证,生育要有准生证,孩子出生前父母更要领取家庭教育的合格证。否则,就像一位没有领到汽车驾驶证的司机一样,慌忙地将汽车驶入高速公路,给社会带来很大危险。目前,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在和广大家长接触过程中,发现有许多孩子生活在不同家庭环境之中,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常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家庭类型。
  民主家庭。现在,有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讲究一种家庭民主氛围,强调人性化管理,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和地位。家庭民主和谐,成长的环境与氛围好,孩子往往表现得和蔼可亲,独立、爽直、协作、善于沟通是最大的特点。活动的范围宽松,思维得到充分发挥。民主应该讲究一定的条件和范围,过分的民主实际上是一种无政府主义。孩子会出现自我意识太强,存在一种优越感。过分讲究细枝末节,有理不让人。心理脆弱,经不住困难和挫折,受不了打击。
  溺爱家庭。现在,一般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家庭对孩子看得很重,父母往往尽最大努力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一切由父母或他人包办代替,成长的环境一帆风顺。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有爱心。但这种孩子生活自理与动手能力很差,依赖性强,面对挫折和困难,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任性、幼稚,自我意识突出、明显,心理抗震能力差,好胜心理强等。对孩子过分溺爱和宽容,使孩子容易养成放纵骄横、自私自利的毛病,有强烈的嫉妒心理,缺乏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暴力家庭。孩子经常做错事或受到惊吓,这是常有的事。如果父母不能很好地教育与开导,不去安慰孩子,反而对孩子进行训斥,甚至性格粗暴,对孩子进行打骂,从此孩子的性格有可能发生改变。暴力家庭往往会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不诚实的品质。甚至会出现一种怕打骂就撒谎,撒谎就挨打,挨打又撒谎的恶性循环。这种家庭教育下的孩子意志坚强,心理抗震能力好,独立意识突出。但反叛的思想明显,对他人、集体、社会缺乏同情心,仇视他人,仇恨社会,产生严重的报复心理。执拗与冷酷无情,容易逃避或离家出走。
  留守家庭。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剩下老人和孩子留守空房。老人无法教育和管理孩子,任凭孩子自然生长。孩子应该接受父母的教育,享受父母天然之爱。不同的教育形成不同的心理,隔代教育容易使孩子产生心理问题。这些孩子行为习惯不好,生活懒散且没有规律。没有人生的理想和目标,责任意识淡薄。人生价值取向模糊不清,缺乏正确的导向。但他们有好奇心,自主意识强,自理能力突出。
  单亲家庭。父母离异之前,家庭经常发生“战争”, 孩子伴随父母的“炮火”声成长,这样的孩子胆小怕事,人际交往差。父母离异后,孩子受伤最深,伤口难以愈合。性格一般趋于内向,沉默寡言。孩子接受单方面的教育,生活没有规律,厌恶学习,怕交往,自我封闭。有的孩子从此一蹶不振,流浪堕落。但是,有很多名人、伟人生活在单亲家庭中。他们因父母离异,家庭变故,变得早熟、自立、自理,意志坚强,容易成就事业。
  放任家庭。这是一种崇尚自然的家庭教育观。家长完全顺其自然,给孩子的活动舞台宽。有些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与学习不感兴趣,也不关心,很少去管孩子,“小时候交给保姆或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上学后就交给老师,长大了交给社会。”
  生活在这类家庭中的孩子,没有责任心,行为放纵,存在一些不良的个性与态度。调查研究表明,行为越轨的大多数孩子与其父母有关。父母对孩子管教放松或过严,前后不一致,对孩子关心太少,使得他们缺乏感情。听任自由活动而不予指导和约束,缺乏亲情。但他们有自立意识,自理能力较强。
  专制家庭。这种家庭的成员一般来讲性格急躁,考虑问题欠周到,不会尊重他人。在家庭管制下,孩子常常表现出沉默寡言,胆小怕事,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个性受到压抑,创新意识不强,缺乏进取心。情绪不稳定,逆反心理突出,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但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有的能循规蹈矩,也有的不满现状,有叛逆思想和行为,胆子大。
  严厉家庭。这种家庭介于暴力家庭和民主家庭之间。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在孩子的管理上比较严格,有明确的要求和目标,但往往欲速则不达。孩子在各个方面显得有教养,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比较规范。但在某个程度上也抑制了孩子个性的发展,不思进取,想问题、办事情束手束脚。有一定的精神负担,心理有压力,生活较痛苦。
  贫困家庭。孩子成长的物质环境和条件不好,生活的道路比较艰辛。常言道:“穷则思变”,“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庭困窘使孩子不得不自立、自强,智力开发早,各种非智力和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孩子从小得到磨炼,明白生活的艰难,将来能够肩负重任。家境贫寒却不愿向命运低头,通过顽强学习,努力拼搏,改变自己及家庭的命运。困难与挫折使孩子变得成熟、懂事,成为孩子一生中最大的财富。心理学家指出,贫困家庭的父母尤其要摆正心态,千万不能对孩子有过分物质补偿心理。如果对孩子的学习提出过高要求,心理压力就会过大。有的贫困家庭父母过分“宠”孩子,给孩子施加了太多的压力,使孩子的精神负担重。生活在这种家庭里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缺少毅力和恒心,不能正确地面对困窘,使孩子悲观失望,意志消沉。对贫困家庭的孩子尤其要加强心理辅导,用正确的观念培养孩子的进取心和自信心。物质上尽管是“乞丐”,但精神上应该是“富翁”。
  富裕家庭。现在很多孩子成长的环境一帆风顺,应有尽有。富裕家庭能够满足孩子成长的一切物质条件,生活环境和条件十分优越。但是,优越的家庭环境使孩子产生很强的优越感,他们不思进取,缺少前进的动力。专家警示我们:家庭再富裕也要穷着孩子,不能成为孩子骄傲的资本,更不能贪图安逸。
  不同类型家庭,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心理问题,主要有四大原因:
  一是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方法令人担忧。现在社会环境很不好,负面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很多孩子能够抵制社会负面的东西,健康成长。但也有一些孩子受社会和家庭的不良影响很大。大多数孩子娇生惯养,各个方面的能力差。生活的环境成人化,由过去的“儿童世界”转化为“成人世界”,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心理突出,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二是家长的心态决定着孩子心态的形成与发展,不良心理的形成与其父母有直接关系。独生子女的唯一性,决定了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带有“下赌注”的感觉。一个孩子的成功与否,决定着这个家庭教育的成与败。况且,现在有很多家长自己遭遇过苦难,由此产生强烈的补偿心理,对孩子的要求与培养表现出过高的期望、过分的关心、过多的呵护,很多的孩子普遍表现为无情、无能、无责任感。家长的不良心理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孩子的心理扭曲,压力大,精神负担很重。如果疏通不及时,极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三是孩子生活的方式与内容发生变化,导致不健康心理的形成。现在的父母工作繁忙,沟通的时间越来越少,很多孩子的父母背井离乡,常年到外地打工。孩子就成了留守孩,过早地承担成人的义务和责任,向成人转变。他们失去了亲情,失去了欢乐,失去了孩子应有的天真和童心,关闭了心灵的大门,形成了不健康的心理。同时,有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能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对孩子心理需求及变化不了解,不正确施教,存在较多误区和过失,孩子与家长、老师及社会的矛盾日益突出。
  四是孩子存在自身认知上的问题。这是青年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足,也是最关键、最根本的原因。由于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时期,社会上出现很多的问题,学生无法理解,又没有人与之及时地交流、沟通,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些不良的心理,直接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总之,家庭教育的类型多种多样,不管是哪种家庭,都存在一定的利与弊。如果教育方法不科学,“度”没有把握好,都有其负面的因素,影响孩子正常发展。孩子出问题,根源在家庭,父母是“罪魁祸首”。
  有关专家指出,每位家长身上都蕴藏着改变孩子命运的神奇力量。不同的家庭,培养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教育环境,造就不同的人才。如何教育孩子,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当前,由于社会信息传播广泛,孩子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途径和渠道多种多样。社会环境、社会条件、家庭教育的影响具有双重性,而且消极的、负面的影响总是占据主要地位,使得孩子的教育与成长出现严重问题。如何教育与管理孩子,有很多家长显得力不从心,一片茫然。栽种一棵绿草,不一定赢得一片绿洲;培植一棵树,不一定能收获一片森林;给予一缕阳光,不一定拥有一片蓝天。如果家长不辛勤耕耘,就不会有收获。因此,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及时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社会的各个方面应该广泛关注家庭教育,为家庭教育及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方便。让所有家庭拥有一片蓝天,让所有孩子享受阳光。
  (作者单位:湖南省桃源一中)
其他文献
按照中央、省委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部署,根据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央文明办等七部委《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1—2015年)》的要求,日前,黑龙江省颁布实施《黑龙江省家庭教育工作五年规划(201l—2015年)》,明确提出,要通过七项举措,深入推进家庭教育工作。  一是推进家庭教育法规政策完善,促进家庭教育工作持续发展  围绕家庭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期刊
一、百所家庭教育实验校。依据《关于加强家长学校规范化“十项建设”(试行)的通知》、《关于推荐首批泉州市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实验校和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的通知》,在各县(市、区)教育部门的推荐下,确立一百所家庭教育实验校,依据“十项建设”的标准认真建设家长学校,授予“家长学校实验校”的牌子。  二、百名家庭教育讲师。2012年暑期市教育局、福建教育杂志社将对一百名家庭教育讲师进行专业化培训(未来培训常态
期刊
内容提要:父母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调查显示,有近七成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存在着困扰,原因之一就是沟通方式的单一。实践证明,在口语沟通达不到良好效果的时候,尝试用书面沟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书面沟通,让我们学会缓解不良情绪,让我们理解彼此爱的表达方式,让我们支持孩子实现自我价值,让我们与孩子分享成长的快乐。  关键词:家长 孩子 书面沟通 理解  一、我们面临的困惑  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
期刊
内容提要: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而不应该阻碍发展,更不应该伤害幼儿的身体和心理。防止对幼儿身心会带来伤害的事故的发生,是幼儿教育的基本前提。做好幼儿及家长对儿童意外伤害预防的宣传教育,相当重要。幼儿园应加强对家长进行家庭安全教育指导。  关键词:幼儿安全教育 伤害事故 家庭安全隐患 调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而不应该阻碍发展,更不应该伤害幼
期刊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卫生部、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关工委等日前联合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1~2015年)》。规划要求,师范院校和有条件的高校、研究机构设置家庭教育专业或课程,培养一批家庭教育专业毕业生,充实家庭教育专业力量。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团中央联合多个单位制作播出家庭教育系列讲座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讯(记者李立红)在今年上半年由
期刊
我在国内出版了《素质教育在美国》、《家庭教育在美国》等书。有的读者可能会说,既然是有关家庭教育的书,为什么常常说到学校教育?  其实,教育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四个部分,而且这四个部分是互相关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在有的章节里,说的似乎是学校教育,但作为家长,在这个问题上要怎样看待学校教育,这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了。  2000年10月,我儿子矿
期刊
“今天,家长您智慧了吗?”浙江金华掀起了一场“智慧父母”的热潮,智慧父母成了金华的父母们交流时的高频词组。2012年5月,在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金华市妇女联合会、市教育局、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等单位的指导下,金华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发文举办“金华市十大智慧父母评比活动”,提出用8个月的时间,联合都市快报、金华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金华19楼论坛等媒体,推出一批“善于学习,教育孩子故事感人,
期刊
家庭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长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关键。开办家长学校,构建家长学校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家长进行再教育,让家长树立科学的家教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营造因教育而美好的亲子关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方式。自我校启动“亲子共成长”工程以来,全校师生积极行动,不断加大对家长学校的宣传力度,以多种形式开展家长教育,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
期刊
内容提要:近年来,农村欠发达地区年轻的父母大量进城务工,留守幼儿大多由爷爷、奶奶等老辈家长负责监护。老辈家长由于观念落后,方法欠缺,力不从心,导致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弱化,成为幼儿教育体系中的一块短板。农村家庭教育短板的形成,既有现实条件,也有历史原因。如何提升老辈家长科学育儿水平,加长农村家庭幼教短板?首要的问题是:明确提升老辈家长科学育儿水平的目标和要求。从老辈家长和幼儿园工作实际出发,围绕《幼
期刊
英国1988年颁布的《教育改革法》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对5—11岁的学生实行全国统一课程。所谓全国统一课程就是由政府同意规定的课程。其实,早在1994年的英国课改中就强调了要裁减国家统一课程的内容,增加课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英国政府2007年颁布的《2020愿景:2020年教与学评议组的报告》中在对未来教育作出规划的同时,更加强调了“让学校教育真正适应每个学生的不同的、正在发展的能力”这一美好的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