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华永道《2008年企业并购岁末回顾与前瞻》报告显示,中国的并购交易在历经3年多的增长后,2008年下半年出现明显减速,与2007年下半年相比,已宣布的交易数量下降了47%。2008年11月总体并购交易量下降到将近2008年1月的1/2,接近于2005年的水平。造成并购交易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的一些状况(包括年初经济降温的系列措施)、全球经济危机,战略投资者们忙于处理其国内市场的问题并倾向于保留现金。私募股权投资者们认为投资的机会存在,但是其投资行为受到估值差异的阻碍。
并购交易减速
由于国内因素的影响,加之全球经济危机的作用,今年下半年的并购交易活动急剧下降。国内影响因素包括应对高通货膨胀的政策(主要为加息)、新劳动法的实施、物价上涨以及股市下滑。全球经济危机紧随其后,带来更为不利的影响。
在2008年里,已宣布的并购交易数量逐渐下降。2008年1月共宣布173宗并购交易,11月已宣布的并购交易数量减少到90宗。2008年11月总体并购交易量下降到将近2008年1月的1/2,接近于2005年的水平。(见下图)
从2008年上半年开始,企业并购就已经呈下降趋势,尽管差距的数量不多,但经过了长时间的上升之后,中国企业的并购开始疲软。实际上,上半年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受国家的宏观调控影响。到了2008年下半年,国际上的因素才开始强烈影响并购趋势,并购数量和金额急剧下降。如果能够对这种下降的趋势有正确的理解,企业对于目前形势所造成的影响会有一个更准确的预估,也就能更早、更及时、更充分地应对当前的形势。
2008年7月~11月间,中国境内宣布的并购交易数量为543宗,该数字较去年同期下跌47%,与2006年以前的水平相当。但是,2008年前6个月并购交易市场表现强劲,宣布的交易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4%,达到920宗(交易金额达到460亿美元)。2007年前6个月共宣布808宗并购交易(交易金额为280亿美元)。(见下图)
2008年底的交易数量约有年初的1/2,这里面所包含的并不是仅仅短期的并购交易,很多的并购计划都经过了长时间的运作之后恰好在2008年下半年完成,这其中不排除很多本应该在今年完成的交易,因为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而被拖延交易时间的情况。
制造、房地产业活跃
从交易数量来看,制造业的并购活动最为活跃。2008年1~11月整体的并购数量是263起,位居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地区交易数量最大10个行业之首,比排在第二名的电子技术行业的并购数量多出一倍之多,但数量依然不及2007年。(见下图)
从并购交易额来看,房地产业最高。受国家的宏观调控的影响,房地产业的整合需求不断上升,以128亿美元排在2008年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地区并购交易金额最高10个行业首位。紧随其后的是金融服务业(101亿美元)和金属及矿业(87亿美元)。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金属及矿业在2008年的并购交易数额比2007年增长了63亿美元,这也得益于其长线投资的稳定性。(见下图)
2008下半年已宣布的最大并购案是可口可乐以25亿美元收购汇源果汁。该案目前正在接受反垄断审查。
私募缺乏冲动
2008年,本地的私募股权基金(人民币)继续募集资金,同时国际基金也关注着中国市场。根据《亚洲直接投资》的统计,相比2007年的73亿美金,2008年募集了144亿美金。
尽管国内、国际私募股权基金继续募集资金,2008年私募股权基金并购较2007年下降了24%。本土的私募股权基金在2008年较为活跃,相比2007年的10宗交易,2008年宣布了16宗交易,但是这些交易的规模仍然相对较小。(见下图)
2008年下半年,并购交易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近60%,且平均每宗并购案交易金额维持在不到1亿美元的低水平,尽管这一水平较历史数据有所增长。少数股权收购交易继续成为主要交易种类,杠杆收购交易很少。(见下图)
2007上半年至2008上半年,风险投资并购交易量持续增长,但由于受到IPO机会有限的影响,2008下半年交易量下降了52%。
类似于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风险投资交易活动在2008下半年急剧减少。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基于目前IPO市场的状况,IPO作为一个退出方式已不具可行性。
中国本土风险投资者较为活跃,相比2007年宣布的86宗交易,2008年宣布的交易达到98宗。(见下图)
相比2007下半年同期,私募股权基金交易量在2008下半年下降了58%。财务投资者交易活动下降的一个原因是,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者认为经济下滑中估值水平下降,其他融资渠道无法与私募基金竞争,因此存在投资机会。但是当前市场上仍存在一定的估值差异。买方希望以低价收购,而卖方对此仍然难以接受。在当前的环境中,没有人可以准确地知道一家公司的真正价值。预计2009年2季度或3季度,这种估值差异将开始缩小。
下滑的IPO市场也对私募股权基金的交易造成了影响。因为在2007年,许多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是短平快的上市前融资项目,这类交易在当前是行不通的。很多于2007年或更早以前完成的上市前融资目前已经出现问题,随着IPO市场的关闭,许多此种类型的交易将需要重新构架。
实际上,从另一个层面来讲,现在正是一个双向选择的好机会,企业看重的是愿意跑长线而不是上市就想退出的基金,而基金也更看重企业本身的成长价值。如果可以达成共识,应该会在将来获得不菲的收益。
中国加速复苏
展望未来,普华永道预计中国的并购交易活动在2009年上半年将维持较低水平。至下半年,随着买卖双方估值预期的趋同,并购交易预计将会有所恢复。中国经济将开始复苏,内资和外资投资者都将利用这段时期对受到经济下滑影响的行业进行整合与重组。
目前,上市公司的估值已经很低,因此最先复苏的并购交易很可能在上市公司方面,不管是战略投资者还是私募基金都认为目前的形势是一个机会,现在能够看到的一些并购的交易往往都是上市公司之间的交易。
普华永道预期明年将出现一些重组和类财政危机企业(quasi-distressed)的交易:在国内,产能过剩行业将加速整合;对于跨国企业,则倾向于业务部门的出售,包括在中国的业务。
私募股权投资者认为在当前的市场情况下,有一些真正的投资机会,而且他们也有资金和能力投资。估值差异是当前最大的问题,因为股票市场相对较低的市盈率,有一些以上市公司为重点的私募股权基金的交易(PIPE)会受到关注。本土私募股权基金的交易增长将是长期趋势。
普华永道并购业务合伙人陈伟棠认为,在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可能较早恢复投资活动,如果要在2009年看到并购交易增长,就必须要内、外资战略投资者恢复并购行为。
除此以外,中国的并购活动预期比世界其他地区恢复得更快,这主要是得益于政府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以及因为之前应对高通货膨胀政策而产生的进一步降息的空间。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对宏观经济4万亿的投入,表面上是一个资本市场的问题,根本上是解决一个企业盈利能力的问题。国家宏观调控直接导致企业并购进程的放缓,同样政策的改变也会推动企业的并购加速。国家的政策推动在企业盈利能力上的作用是有的,但是是间接的外力作用,能够显现出效果的过程也比较漫长,重要的还是企业内部的运作。
整个中国的经济活动曲线先是由内因造成的宏观调控的下降,因此内因也发生了变化之后,中国整个经济发展的动因还是存在的。很多行业有整合的需求,中国市场的增长是高于其他国家的,拉动经济的刺激虽然时间很短,可以产生影响的时间也比较久,但是力度很大。
在这些因素合力作用之下可以培养并购活动需要的经济气候,希望明年下半年并购活动会达到一个顶峰。
(资料来源:普华永道)
并购交易减速
由于国内因素的影响,加之全球经济危机的作用,今年下半年的并购交易活动急剧下降。国内影响因素包括应对高通货膨胀的政策(主要为加息)、新劳动法的实施、物价上涨以及股市下滑。全球经济危机紧随其后,带来更为不利的影响。
在2008年里,已宣布的并购交易数量逐渐下降。2008年1月共宣布173宗并购交易,11月已宣布的并购交易数量减少到90宗。2008年11月总体并购交易量下降到将近2008年1月的1/2,接近于2005年的水平。(见下图)
从2008年上半年开始,企业并购就已经呈下降趋势,尽管差距的数量不多,但经过了长时间的上升之后,中国企业的并购开始疲软。实际上,上半年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受国家的宏观调控影响。到了2008年下半年,国际上的因素才开始强烈影响并购趋势,并购数量和金额急剧下降。如果能够对这种下降的趋势有正确的理解,企业对于目前形势所造成的影响会有一个更准确的预估,也就能更早、更及时、更充分地应对当前的形势。
2008年7月~11月间,中国境内宣布的并购交易数量为543宗,该数字较去年同期下跌47%,与2006年以前的水平相当。但是,2008年前6个月并购交易市场表现强劲,宣布的交易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4%,达到920宗(交易金额达到460亿美元)。2007年前6个月共宣布808宗并购交易(交易金额为280亿美元)。(见下图)
2008年底的交易数量约有年初的1/2,这里面所包含的并不是仅仅短期的并购交易,很多的并购计划都经过了长时间的运作之后恰好在2008年下半年完成,这其中不排除很多本应该在今年完成的交易,因为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而被拖延交易时间的情况。
制造、房地产业活跃
从交易数量来看,制造业的并购活动最为活跃。2008年1~11月整体的并购数量是263起,位居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地区交易数量最大10个行业之首,比排在第二名的电子技术行业的并购数量多出一倍之多,但数量依然不及2007年。(见下图)
从并购交易额来看,房地产业最高。受国家的宏观调控的影响,房地产业的整合需求不断上升,以128亿美元排在2008年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地区并购交易金额最高10个行业首位。紧随其后的是金融服务业(101亿美元)和金属及矿业(87亿美元)。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金属及矿业在2008年的并购交易数额比2007年增长了63亿美元,这也得益于其长线投资的稳定性。(见下图)
2008下半年已宣布的最大并购案是可口可乐以25亿美元收购汇源果汁。该案目前正在接受反垄断审查。
私募缺乏冲动
2008年,本地的私募股权基金(人民币)继续募集资金,同时国际基金也关注着中国市场。根据《亚洲直接投资》的统计,相比2007年的73亿美金,2008年募集了144亿美金。
尽管国内、国际私募股权基金继续募集资金,2008年私募股权基金并购较2007年下降了24%。本土的私募股权基金在2008年较为活跃,相比2007年的10宗交易,2008年宣布了16宗交易,但是这些交易的规模仍然相对较小。(见下图)
2008年下半年,并购交易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近60%,且平均每宗并购案交易金额维持在不到1亿美元的低水平,尽管这一水平较历史数据有所增长。少数股权收购交易继续成为主要交易种类,杠杆收购交易很少。(见下图)
2007上半年至2008上半年,风险投资并购交易量持续增长,但由于受到IPO机会有限的影响,2008下半年交易量下降了52%。
类似于私募股权基金投资,风险投资交易活动在2008下半年急剧减少。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基于目前IPO市场的状况,IPO作为一个退出方式已不具可行性。
中国本土风险投资者较为活跃,相比2007年宣布的86宗交易,2008年宣布的交易达到98宗。(见下图)
相比2007下半年同期,私募股权基金交易量在2008下半年下降了58%。财务投资者交易活动下降的一个原因是,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者认为经济下滑中估值水平下降,其他融资渠道无法与私募基金竞争,因此存在投资机会。但是当前市场上仍存在一定的估值差异。买方希望以低价收购,而卖方对此仍然难以接受。在当前的环境中,没有人可以准确地知道一家公司的真正价值。预计2009年2季度或3季度,这种估值差异将开始缩小。
下滑的IPO市场也对私募股权基金的交易造成了影响。因为在2007年,许多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是短平快的上市前融资项目,这类交易在当前是行不通的。很多于2007年或更早以前完成的上市前融资目前已经出现问题,随着IPO市场的关闭,许多此种类型的交易将需要重新构架。
实际上,从另一个层面来讲,现在正是一个双向选择的好机会,企业看重的是愿意跑长线而不是上市就想退出的基金,而基金也更看重企业本身的成长价值。如果可以达成共识,应该会在将来获得不菲的收益。
中国加速复苏
展望未来,普华永道预计中国的并购交易活动在2009年上半年将维持较低水平。至下半年,随着买卖双方估值预期的趋同,并购交易预计将会有所恢复。中国经济将开始复苏,内资和外资投资者都将利用这段时期对受到经济下滑影响的行业进行整合与重组。
目前,上市公司的估值已经很低,因此最先复苏的并购交易很可能在上市公司方面,不管是战略投资者还是私募基金都认为目前的形势是一个机会,现在能够看到的一些并购的交易往往都是上市公司之间的交易。
普华永道预期明年将出现一些重组和类财政危机企业(quasi-distressed)的交易:在国内,产能过剩行业将加速整合;对于跨国企业,则倾向于业务部门的出售,包括在中国的业务。
私募股权投资者认为在当前的市场情况下,有一些真正的投资机会,而且他们也有资金和能力投资。估值差异是当前最大的问题,因为股票市场相对较低的市盈率,有一些以上市公司为重点的私募股权基金的交易(PIPE)会受到关注。本土私募股权基金的交易增长将是长期趋势。
普华永道并购业务合伙人陈伟棠认为,在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可能较早恢复投资活动,如果要在2009年看到并购交易增长,就必须要内、外资战略投资者恢复并购行为。
除此以外,中国的并购活动预期比世界其他地区恢复得更快,这主要是得益于政府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以及因为之前应对高通货膨胀政策而产生的进一步降息的空间。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对宏观经济4万亿的投入,表面上是一个资本市场的问题,根本上是解决一个企业盈利能力的问题。国家宏观调控直接导致企业并购进程的放缓,同样政策的改变也会推动企业的并购加速。国家的政策推动在企业盈利能力上的作用是有的,但是是间接的外力作用,能够显现出效果的过程也比较漫长,重要的还是企业内部的运作。
整个中国的经济活动曲线先是由内因造成的宏观调控的下降,因此内因也发生了变化之后,中国整个经济发展的动因还是存在的。很多行业有整合的需求,中国市场的增长是高于其他国家的,拉动经济的刺激虽然时间很短,可以产生影响的时间也比较久,但是力度很大。
在这些因素合力作用之下可以培养并购活动需要的经济气候,希望明年下半年并购活动会达到一个顶峰。
(资料来源:普华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