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anboliweny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思维能力”实际上就是对知识信息的“能动建构能力”,即在认识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对所掌握事物的相关知识信息进行综合加工,提出能够解决某一问题的新观点新方法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 有效 策略 建构
  本人从事高中计算机教学近十年,深刻领悟到对学生创新能力有效培养的重要性,下面谈一下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1.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2. 老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认识和心理发展特点组织课堂教学;3.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营造出不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协作”,通过积极的“对话”,获取知识,并学会对知识信息的能动构建。
  二、那么如何通过在有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有以下几点
  1.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的知识常带有新奇或能引出新奇的内容,学生对新奇的内容通常感到新鲜、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积极探索,敢想敢做,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案例:在《“哥本哈根空气问题大会”的前世今生——搜索引擎》这节课中,先播放哥本哈根空气问题大会宣传片,并提出问题,“宣传片中展示了哪些的内容?”学生可先观看视频,思考如果我做这个案例,我会如何展示,从而激发了学习热情,在潜意识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通过建构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动构建能力也就是创新思维能力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创新思维能力”实际上就是对知识信息的“能动建构能力”,即在认识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对所掌握事物的相关知识信息进行综合加工,提出能够解决某一问题的新观点新方法的能力,并形成不同以往的新的信息。
  “任务驱动”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它可以有效组织教学、达成教学目标,并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思维和合作意识。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尤其适用于学习信息技术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使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的联想、分析,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案例:以头脑风暴形式集体讨论;思考“气候成为全球公敌,如何创造绿色未来?”该从哪些途径、哪些方面收集信息。通过这个任务,激发学生思考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也为本节课的内容提供了铺垫。
  3.通过营造和谐氛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是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课堂上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相互补充的气氛极浓,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能力,轻松愉快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实践中学习,在积极思维中发展思维,在交流表达中提高表达能力。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帮助学生萌发创新意识,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兴趣,培养学生对网络知识的认知能力及建构能力,即创造力。
  案例:“哥本哈根空气问题大会”的前世今生——一堂结合“哥本哈根空气问题大会”前沿时事的网络教学。
  在2009年12月 “哥本哈根空气问题大会”召开前夕,气候变化问题经过媒体的渲染,成了当时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中的焦点。我感觉这是一个很好地将信息教学与时事热点相结合的好机会,就设计了一堂关于“哥本哈根大会的网络信息教学”。
  将学生随机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有关哥本哈根空气问题的相关信息、渊源,最后以课后作业的作业形式,通过所了解的信息,经过小组讨论,提出一套中国代表团可能会在哥本哈根大会上提出的观点及减排方案,以word或以ppt的形式提交归纳性简报。
  通过该堂课设计与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主动地去搜索、了解大量的相关空气问题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尝试进行了综合分析处理,锻炼了学生的能动建构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是一堂生动的生态环保知识普及教育。
  4.通过大胆展开作品的展示,为学生提供创新平台
  信息技术课程最大特点是操作性强,学生的许多操作可转换成成果或作品。例如网页、动画等。老师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演示自己的作品,通过这个平台展示自己,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评价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作品展示是老师进行评价、展示学生创造能力的最佳平台。遵循多元化、公平性、激励性原则,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成果客观、公正地评价出来。
  案例:“哥本哈根空气问题大会”的前世今生,同学们通过网络查询到“青藏高原成重灾区 喜马拉雅山冰川30年内恐消失”“澳大利亚气候变暖速度居全球首位 干旱持续七年”等,最后学生们提出很多条有理有据的建议方案。
  中小学教师拥有一线中积累的丰富的经验及教学实践中的大量案例。这为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准确把握教育技术能力的知识内涵,采取灵活多变、因势利导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力和创新能力,营造一个协作交流的环境与气氛。这无疑有助于学生和教师对知识的获取、学习、共享、应用与创新,形成合乎教育技术规律的方式,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加工建构能力 ,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富有创造力的优秀人才。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小鼠急性死亡率法。测定了4-苯基丁酮-2的药动学参数。ip4-苯基丁酮-2在小鼠体内的经时过程为二房室开放模型。用最小二乘法和残余量法求得α、β、A、B四项表观动力
【摘 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多方面获得自己所需信息,弥补课堂教学中不能满足的缺憾。  【关键词】新课改 现代教育技术 语文教学 整合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具有大容量的信息,超文本的阅读,多媒体的介入,课内外沟通,多学科融合的特点,恰巧迎合了新课程的理念。“一支粉笔、一张嘴、一
【摘 要】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研究任何学问的一把“金钥匙”。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正是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提高化学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笔者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工作多年,现将问题情境在化学课堂中的地位及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中化学 问题情境 化学思维    情境教学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主体教学模式。在化学课堂教学中,
【摘 要】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让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贴近学生生活, 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将课堂引向美好生活。  【关键词】 实践应用 创新意识 自主学习 课堂生活化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生活化,是一个切入口,也是一种拓展和延伸。让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更显张力,更具活力,更好地实现“提高
<正> 心律失常是心脏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的生命。近年来,利用心脏电复律术治疗心律失常,是一个重大的进展。我院自1976年始采用R波同步启动电击转复律术,对
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幼教工作者共同的理念。遗憾的是,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各不相同,尤其是现代幼儿素质教育至今尚未有一个公认的实践模式。幼儿素质教育应该是一种以素质
失眠证是指不能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顽固性失眠会给病人带来长期的痛苦,甚至形成对安眠药物的依赖,而长期服用安眠药还可引起医源性疾病.笔者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老年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年级处于低、高年级的承上启下阶段,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时期。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
【摘 要】在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教育是外因,自我教育是内因,是思想品德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和自觉才能收到教育实效。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自我教育 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所谓“自我教育”,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影响和指导下,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进行的自觉训练和行为控制活动。在“知”方面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分析
<正>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人的急性严重并发症之一。本文就本院1979~1992年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20例(139例次)作一分析。 一般资料 1.性别与年龄:本院于1979~1992年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