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反思”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深化学生对文本解读及优化学习过程与方法都有重要意义,因此,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应当成为语文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试对“阅读反思”的教学价值及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作些探讨。
一、“阅读反思”的语文教学价值
杜威指出,反省思维(反思)的功能,在于将经验到的模糊、疑难、矛盾和某种纷乱的情境,转化为清晰、连惯、确定和和协的情境,从而解决疑难,获得知识、经验。[1]“阅读反思”是阅读学习过程中一种回顾性思考,它指作为学习主体立足于“自我”之外,认识、考察、判断自己已亲历的阅读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而获得自我体验、自我建构。“阅读反思”对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及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阅读反思”有助于学生巩固和深化对课文的理解。“阅读反思”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作为主体对自己阅读學习过程的检视和评价。一方面,在反思的过程中,学习者自我检查学习情况,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就课堂阅读反思而言,这种及时性再认或回忆,能实现对文本知识的高效记忆;另一方面,课堂反思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系统化。“理解就是个体逐步了解事物的各种关系、联系直至其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2]。课堂反思可以促进学生对已学知识内在联系和关系的理解,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学生在反思活动中,进行阅读回味与思考,使理解力、想象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得以有效生成。
其次,学习反思有助于学生优化学习过程与方法。反思不只是对已学课文的简单回顾和再思考,还是一个认识自己阅读效果、阅读方法的过程。在反思活动中,省察、分析自己的阅读学习过程、方法和思维方式,这对学习者提高学习能力是极为重要的。由于“学习最终是学生自我需求、自我处理的过程”,所以他们必须“能意识和体验到自己的认识过程、学习能力水平,已掌握知识的程度……从而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改进自己学习的决策”[3]。通过“反思”,可使学生阅读学习过程与方法得以不断改进,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的操作方法
从不角度,可对阅读反思作不同的分类:从反思的内容看,可分为知识性反思、学法性反思、情绪性反思等;从反思的时段看,可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等。反思的内容不同、时机不同,其功能和操作思路也不尽相同。
近年,笔者尝试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设置“反思”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反思”旨在引导学生对课课堂学习情况进行回忆、检查和监控,因此这一环节宜安排在本节课知识学习之后、下课结束之前。让学生自己思考:学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效果如何,怎样做会更好等。在教学《落花生》一文时,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的。
1.创设反思情境
静心,是进行反思的前提条件。朱熹认为:“心地本原虚静明澈,方能察见几微”。“始学工夫,须是静坐。静坐则本原定”。静,才能心定,心定才能更好地思考。在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课文《落花生》之后,先让学生身体放松,心无旁骛,静心而坐,为反思创设安静的课堂氛围和安宁的个体心境。
2.提出反思的问题
要以具体问题为依凭,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活动。初始阶段,主要可由教师提出反思的问题,以后逐步过渡到由学生自我提问。
(1)对本节课所学课文知识的回顾。①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②学习了这篇课文领悟到了什么?③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为什么这样写?
(2)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检思。①注意力是否集中?②是怎么学的?效果怎样?③在学习方法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3.回忆与思考
问题提出之后,让学生依凭问题逐一回忆、检查、分析与评价。根据反思内容的多少,给学生适当的反思的时间,一般以3~5分钟为宜。在学生反思时,教师可进行个别指导。
4.交流与分享
在静心回顾、检查与评价之后,接着让学生交流、分享反思的收获,促使学生对已学课文知识记忆、理解,达到视界的融合,智慧的碰撞,以及学习经验的相互补充。
例如,交流对(1)类问题②的反思收获时,有学生说:“我想做人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也有学生说:“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交流对(1)类问题③的反思收获时,多数学生都认识到,课文中作者对种花生过程以及姐姐、哥哥和“我”的话写得简略,对父亲的话写得详细,因为这样写才能突出重点。
可见,通过对阅读反思成果的交流和分享,能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并使他们对阅读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有所省察、思考。
参考文献:
[1]王天一等.外国教育史(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58.
[2]王丕.学校教育心理[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140.
[3]吴也显,刁培蕚.课堂文化重建的研究重心:学习力生成的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05,(1).
一、“阅读反思”的语文教学价值
杜威指出,反省思维(反思)的功能,在于将经验到的模糊、疑难、矛盾和某种纷乱的情境,转化为清晰、连惯、确定和和协的情境,从而解决疑难,获得知识、经验。[1]“阅读反思”是阅读学习过程中一种回顾性思考,它指作为学习主体立足于“自我”之外,认识、考察、判断自己已亲历的阅读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而获得自我体验、自我建构。“阅读反思”对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及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阅读反思”有助于学生巩固和深化对课文的理解。“阅读反思”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作为主体对自己阅读學习过程的检视和评价。一方面,在反思的过程中,学习者自我检查学习情况,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就课堂阅读反思而言,这种及时性再认或回忆,能实现对文本知识的高效记忆;另一方面,课堂反思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系统化。“理解就是个体逐步了解事物的各种关系、联系直至其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2]。课堂反思可以促进学生对已学知识内在联系和关系的理解,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学生在反思活动中,进行阅读回味与思考,使理解力、想象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得以有效生成。
其次,学习反思有助于学生优化学习过程与方法。反思不只是对已学课文的简单回顾和再思考,还是一个认识自己阅读效果、阅读方法的过程。在反思活动中,省察、分析自己的阅读学习过程、方法和思维方式,这对学习者提高学习能力是极为重要的。由于“学习最终是学生自我需求、自我处理的过程”,所以他们必须“能意识和体验到自己的认识过程、学习能力水平,已掌握知识的程度……从而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改进自己学习的决策”[3]。通过“反思”,可使学生阅读学习过程与方法得以不断改进,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的操作方法
从不角度,可对阅读反思作不同的分类:从反思的内容看,可分为知识性反思、学法性反思、情绪性反思等;从反思的时段看,可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等。反思的内容不同、时机不同,其功能和操作思路也不尽相同。
近年,笔者尝试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设置“反思”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反思”旨在引导学生对课课堂学习情况进行回忆、检查和监控,因此这一环节宜安排在本节课知识学习之后、下课结束之前。让学生自己思考:学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效果如何,怎样做会更好等。在教学《落花生》一文时,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的。
1.创设反思情境
静心,是进行反思的前提条件。朱熹认为:“心地本原虚静明澈,方能察见几微”。“始学工夫,须是静坐。静坐则本原定”。静,才能心定,心定才能更好地思考。在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课文《落花生》之后,先让学生身体放松,心无旁骛,静心而坐,为反思创设安静的课堂氛围和安宁的个体心境。
2.提出反思的问题
要以具体问题为依凭,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活动。初始阶段,主要可由教师提出反思的问题,以后逐步过渡到由学生自我提问。
(1)对本节课所学课文知识的回顾。①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②学习了这篇课文领悟到了什么?③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为什么这样写?
(2)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检思。①注意力是否集中?②是怎么学的?效果怎样?③在学习方法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3.回忆与思考
问题提出之后,让学生依凭问题逐一回忆、检查、分析与评价。根据反思内容的多少,给学生适当的反思的时间,一般以3~5分钟为宜。在学生反思时,教师可进行个别指导。
4.交流与分享
在静心回顾、检查与评价之后,接着让学生交流、分享反思的收获,促使学生对已学课文知识记忆、理解,达到视界的融合,智慧的碰撞,以及学习经验的相互补充。
例如,交流对(1)类问题②的反思收获时,有学生说:“我想做人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也有学生说:“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交流对(1)类问题③的反思收获时,多数学生都认识到,课文中作者对种花生过程以及姐姐、哥哥和“我”的话写得简略,对父亲的话写得详细,因为这样写才能突出重点。
可见,通过对阅读反思成果的交流和分享,能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并使他们对阅读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有所省察、思考。
参考文献:
[1]王天一等.外国教育史(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58.
[2]王丕.学校教育心理[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140.
[3]吴也显,刁培蕚.课堂文化重建的研究重心:学习力生成的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