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粉彩瓷画是中国文化历史的产物,是中国陶瓷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物画艺术是其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极高的审美价值。其中民国时期的“新粉彩”最具特点,它打破了在陶瓷艺术上工匠一统天下的传统,首次把文人画的意境和追求带入其中,增加了瓷绘艺术的艺术性,促进了纯艺术绘画和陶瓷绘画的融合,丰富了瓷画作品的艺术内涵,开创了全新的瓷上绘画新风貌,对后世陶瓷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粉彩瓷绘 人物画 文人画 个性风格
中图分类号:J209.9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陶瓷史上,民国是个非常特殊又非常重要的时期。从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十八年,但皇权的终结和艺术的商业化,使陶瓷艺人的创作思想和创作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加上几千年陶瓷工艺的深厚积累以及新的创作语言的扩展,新技术材料的引进,民国粉彩人物瓷绘艺术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时期。民国粉彩人物瓷代表作品的笔法、墨韵、色彩均极为精妙,加上题款、印章,构成了完整的绘画作品,其艺术个性非常强烈。在近年的拍卖会上,一些民国粉彩人物瓷精品以其精湛的工艺、高超的画技、强烈的个性、深邃的思想和人文内涵,以及独特的艺术特点,已成为众多收藏家追逐的“黑马”,拍卖价格一路上扬。尤其是“珠山八友”或其他名家如王琦、王大凡、王步等的精品力作则更是百万难求。
从客观上来讲,民国时期的粉彩人物画在瓷上粉彩瓷绘艺术中的地位,是很特殊又很重要的,它发挥了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继承了传统的粉彩工艺和浅绛彩的审美情趣,同时开创了新的技法和创作空间,具有独特的时代艺术特征。
一 民国时期粉彩人物画的发展状况
1 历史背景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随着清王朝的颠覆,体现皇家宫廷的审美要求和满足享乐需要的景德镇御窑厂也迅速解散。一些制瓷高手流落民间,带来了精湛的技艺,他们和一些关心民族工业和景德镇陶瓷艺术生死存亡的陶瓷艺人一起,为振兴瓷业,潜心专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造型、胎釉、瓷绘的新探索和创新,新粉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2 新粉彩的特征
“新粉彩”一词是相对于传统粉彩而言的。它是对传统粉彩和浅绛彩的继承和发展,又不同于二者。相对于传统粉彩,它采用了传统粉彩的材料和工艺手法,但不同于其呆板拘谨的画风,装饰也不以图案装饰为主,题材多采用历代名画,吸收浅绛彩的绘画技艺,采用中国画的形式,注重诗、书、画、印在瓷画上的布局与合契,加上题识、名款、纪年和朱色印章,成为完整的瓷上国画,提高了瓷绘的文化品位。总之,民国新粉彩与传统粉彩比较,无论造型、线条,还是色彩,都吸收近代绘画成就,色浓,更大众化。同浅绛彩相比,新粉彩又摒弃了其粗率的工艺和单调的色彩,使色料和陶瓷工艺更好结合,颜色更为细腻丰富、亮丽晶莹,绘画风格更为新颖多变,相对于浅绛彩的文人化,作品雅俗共赏,更为商品化、世俗化。
3 新粉彩人物画的发展状况
民国时期,由于浅绛彩创作在瓷绘上所取得的成就,激发了更多的专业或非转业画师投入到瓷绘艺术中来,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瓷绘名家更是把新粉彩人物画艺术推到了一个高峰。粉彩人物画从传统的工匠画到文人画再至新粉彩艺人画,从传统走向创新,绘画语言更加丰富,绘画空间不断扩展,作品雅俗共赏。民国粉彩人物画在仿古瓷、洪宪瓷和名家瓷方面都有精品出现,成就最高的是名家艺术瓷,其贡献表现在继承和创新方面,如绘画题材的创新:除传统的文人雅士、才子佳人题材外,还有民间传说、历史典故,甚至渔翁渔妇等下层劳动人民,内容更为世俗和丰富。绘画技法的创新:用笔工意结合,中西结合,设色艳丽典雅,主次分明;绘画形式多样,风格各异;除传统器型的绘制外,瓷板画盛行,出现了肖像瓷板画。工艺技法的创新:落地粉彩、水点桃花等新技法的出现运用;远追宋元、近师现代的文人画的审美情趣……经过民国瓷绘艺术家的承上启下,粉彩创作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其取得的艺术成就和创新意识对后世粉彩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 民国时期粉彩人物画的艺术特征与表现形式
民国时期的粉彩人物画的精品有仿古瓷、洪宪瓷和名家瓷三类,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欣赏性和很高的审美价值,其无论从烧造技术、图案设计还是绘画技法上,都不亚于晚清的官窑瓷器。其中,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名家瓷更是达到了现代景德镇陶瓷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高峰,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深远。其技法特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 工艺技法特征
民国粉彩源于传统,继承传统粉彩材料和工艺手法,但力求创新,不断探索,寻求新的表现手法,表现为新的工艺技法特征。如潘宇、汪晓棠力求适应生料、油液、胎面性质,充分表现粉彩彩绘工艺,使国画技法和粉彩工艺更好结合,采用兼工带写的表现手法。王琦在乾隆粉彩上,吸收西画明暗光感效果,在人物面部刻画细腻,有立体感,被称为“西画头子”。王大凡研究出“落地粉彩”,即不用玻璃白填底色,用珠明料勾绘出衣纹线褶后,直接将广翠、净大绿、净苦绿等色料彩出其明暗、层次,干后再罩雪白、水绿等,取代传统的在玻璃白上渲染衣纹的方法,简化了工艺程序,便于绘画表现。方云峰在瓷上用中国画“立粉洗染法”画花头,为后来的“水点桃花”技法打下了基础。刘雨岑在前人基础上创造了“水点桃花”法,舍弃传统在玻璃白上层层渲染的琐碎工艺,用含色料的水笔,直接点拓于玻璃白上,使画意更浓。邓碧珊将中国画的意趣和日本绘画技法结合于作品中,其在画上用尖刀划出白线,装饰画面,类似于油画效果。汪野亭在运用粉彩上有独到之处,他把透明色罩在画料上,使色料相生,色中有料,料中见色,色料交融,充满笔墨情趣。何许人民国初年曾到北京造仿古瓷, 对陶瓷工艺技法了解很深,用玻璃白绘积雪,创出一条绘雪景的新技法,等等。“这些技法的革新和创造极大程度地拓宽了粉彩装饰的表现力,为新粉彩的蓬勃兴起奠定了工艺技法方面的深厚基础。”
2 绘画技法特征
其一,对传统粉彩和浅绛彩的继承和摒弃
民国瓷绘艺术是在传统瓷上粉彩和浅绛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其又体现了继承性和创新性。“它运用传统粉彩材料和工艺手法,承继浅绛彩的绘瓷技艺,采用中国绘画的装饰形式。它既不同于传统粉彩拘谨、呆板的画风,又有异于浅绛彩粗率的工艺、单调的色彩,呈现出色彩晶莹绚丽、风格新颖多变、精细豪放皆宜、乡绅市井俱喜的局面,而迅速流行开来。”事实上,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民国粉彩瓷绘艺术对传统陶瓷艺术的继承“有着更为现实的态度,对传统工艺流派的技艺优长,他们也作了全面的继承。这种继承,不仅体现在他们对粉彩技艺娴熟的把握上,也体现在他们对瓷画题材的选材、色彩的运用,乃至于某些粉彩彩绘的技法和形式上,譬如适当结合‘边脚’图案进行彩绘,自画自填粉彩颜色……尤其是填色工艺,本身就是一种颇难掌握的工艺技巧。而‘珠山八友’能打破传统细致分工的界限,为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而自己填色,等等,都体现了他们全面继承传统工艺派的技艺优长,这也是‘珠山八友’高于浅绛彩文人瓷艺家之处”。
其二,对绘画题材和技法的创新
绘画题材的创新体现在不仅有传统的文人雅士、才子佳人,同时为迎合市场需求,内容更世俗化、生活化,出现了一些大众很熟悉且喜闻乐见的题材。如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神仙佛道,甚至渔翁渔妇等下层劳动人民,内容丰富,雅俗共赏。
绘画技法的创新表现如下:(1)绘画手法的多样。瓷绘艺术家们根据自己的性格喜好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或工笔,或写意,或兼工带写,抒心中之情,表胸中之意,百花齐放,争奇斗艳。(2)情景交融,注重人物内心性格刻画。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如王琦的“粉彩风尘三侠”,三个人物形象迥异,作者以不同的笔墨,深入刻画出三个人不同的性格特征。虬髯客的豪爽大气,李靖的忧国忧民,红拂女的娟秀精灵跃然纸上,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3)中西技法的融合。如汪晓棠的人物面部吸收了西洋画法中的明暗光感效果,渲染细腻,层次丰富,有立体感。人物衣纹用游丝或铁线描,如行云流水,细劲圆润,流利飘逸。王琦被称为“西画头子”,面部注意明暗光感的变化,衣纹简略流畅,遒劲有力,有黄慎之风。(4)色彩的明丽丰富。主要人物用胭脂红、西赤,次要人物用赭黄蓝,画面具有国画重彩的鲜艳明丽和浅绛彩的清新隽逸。
其三,远追宋元,近师现代的文人画的审美情趣
民国瓷画家传承了浅绛彩的文人画审美情趣,力图达到谢赫的“六法”标准,采用了宋元以来的文人画蓝本。同时,他们也注重向近代的文人画家学习。如王琦受黄慎的影响很深;王大凡早年学习吴友如、钱慧安的画法,晚年又学马涛笔意;刘雨岑晚年还孜孜不倦的研究任伯年的笔墨技法等。
三 民国时期粉彩人物画的审美价值
1 深刻的思想内涵
民国时期的粉彩人物画,继承了浅绛彩文人画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思想意境及强烈的艺术魅力,注重刻画人物性格,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意,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如王琦的粉彩“瞎闹一场”,通过描绘一群瞎子的胡打乱闹,来讽刺当时的军阀混战。钟馗也是民国时期画家们喜欢表现的一个题材,除了迎合市场喜好外,也是作者希望和平的心声。“渔翁”“渔妇”等题材则体现了对下层劳动者的关注。
2 文人画与世俗化的结合形式
民国时期的特殊历史背景,使封建制度解体,市场的经济杠杆作用开始启动,艺术作品更多地成为商品,瓷艺作品的创作者不仅追求文人画情趣,也要迎合市场的需求,所以作品的文人化与世俗化的结合统一,也是这个时期粉彩人物画的一个特点。主要表现为题材内容和画面效果方面。这个时期的题材除了传统的文人雅士、才子佳人、仙道隐士外,还有大众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甚至下层劳动者。
3 具有传神的笔墨和鲜丽丰富的色彩
民国时期的粉彩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物的气质神态,人物眉目传神,呼之欲出,注重作者的传情达意,真情抒发,同时注意吸收外来的不同技法,如西画的光感、明暗、层次,人物面部和一些山石、树木等描绘更加细腻,结合传统的国画笔墨效果,虽然有时会让人感觉似不太协调,但也是一种创新和尝试,在民国时期给人感觉焕然一新,迎合了市场喜好。其颜色多用胭脂红、西赤、赭、黄或蓝,色料相生,清丽鲜艳,色彩丰富,充满笔墨情趣。
4 强烈的个性特征
瓷艺家们由于各自不同的生活阅历、文化修养、志趣爱好、性格气质,决定了他们采用不同的形式、题材、笔法、意趣来表现自己的作品,因而风格多样,形式不一。如王琦的雄奇大气,王大凡的娟秀古雅等。
总之,民国时期的粉彩人物画艺术承前启后,吸取了传统民族文化艺术之精华,结合时代特色,勇于工艺技法的不断创新,艺术形式不断加强,开创了一种全新意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随着民国瓷器收藏的升温和对民国瓷器研究的逐步关注,民国时期的粉彩人物画在瓷上粉彩瓷绘艺术中的地位,已经在国内艺术界和学术界逐渐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 邹晓松:《传统陶瓷粉彩装饰》,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钟莲生:《论“珠山八友”的艺术成就及其作品的美学特征》,《中国陶瓷》,2002年第4期。
[3] 钟莲生:《近百年瓷器釉上装饰艺术》,《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瓷器卷),江西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4] 张学文:《“珠山八友”的形成及其结社性质》,《珠山八友》(上下卷),江西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5] 刘杨:《“珠山八友”瓷艺作品鉴定》,《珠山八友》(上下卷),江西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6] 李铸晋、万青力:《中国现代绘画史》(晚清之部),文汇出版社,2003年版。
[7] 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版。
作者简介:郭爱红,女,1974—,河南安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工作单位:安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粉彩瓷绘 人物画 文人画 个性风格
中图分类号:J209.9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陶瓷史上,民国是个非常特殊又非常重要的时期。从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十八年,但皇权的终结和艺术的商业化,使陶瓷艺人的创作思想和创作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加上几千年陶瓷工艺的深厚积累以及新的创作语言的扩展,新技术材料的引进,民国粉彩人物瓷绘艺术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时期。民国粉彩人物瓷代表作品的笔法、墨韵、色彩均极为精妙,加上题款、印章,构成了完整的绘画作品,其艺术个性非常强烈。在近年的拍卖会上,一些民国粉彩人物瓷精品以其精湛的工艺、高超的画技、强烈的个性、深邃的思想和人文内涵,以及独特的艺术特点,已成为众多收藏家追逐的“黑马”,拍卖价格一路上扬。尤其是“珠山八友”或其他名家如王琦、王大凡、王步等的精品力作则更是百万难求。
从客观上来讲,民国时期的粉彩人物画在瓷上粉彩瓷绘艺术中的地位,是很特殊又很重要的,它发挥了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继承了传统的粉彩工艺和浅绛彩的审美情趣,同时开创了新的技法和创作空间,具有独特的时代艺术特征。
一 民国时期粉彩人物画的发展状况
1 历史背景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随着清王朝的颠覆,体现皇家宫廷的审美要求和满足享乐需要的景德镇御窑厂也迅速解散。一些制瓷高手流落民间,带来了精湛的技艺,他们和一些关心民族工业和景德镇陶瓷艺术生死存亡的陶瓷艺人一起,为振兴瓷业,潜心专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造型、胎釉、瓷绘的新探索和创新,新粉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2 新粉彩的特征
“新粉彩”一词是相对于传统粉彩而言的。它是对传统粉彩和浅绛彩的继承和发展,又不同于二者。相对于传统粉彩,它采用了传统粉彩的材料和工艺手法,但不同于其呆板拘谨的画风,装饰也不以图案装饰为主,题材多采用历代名画,吸收浅绛彩的绘画技艺,采用中国画的形式,注重诗、书、画、印在瓷画上的布局与合契,加上题识、名款、纪年和朱色印章,成为完整的瓷上国画,提高了瓷绘的文化品位。总之,民国新粉彩与传统粉彩比较,无论造型、线条,还是色彩,都吸收近代绘画成就,色浓,更大众化。同浅绛彩相比,新粉彩又摒弃了其粗率的工艺和单调的色彩,使色料和陶瓷工艺更好结合,颜色更为细腻丰富、亮丽晶莹,绘画风格更为新颖多变,相对于浅绛彩的文人化,作品雅俗共赏,更为商品化、世俗化。
3 新粉彩人物画的发展状况
民国时期,由于浅绛彩创作在瓷绘上所取得的成就,激发了更多的专业或非转业画师投入到瓷绘艺术中来,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瓷绘名家更是把新粉彩人物画艺术推到了一个高峰。粉彩人物画从传统的工匠画到文人画再至新粉彩艺人画,从传统走向创新,绘画语言更加丰富,绘画空间不断扩展,作品雅俗共赏。民国粉彩人物画在仿古瓷、洪宪瓷和名家瓷方面都有精品出现,成就最高的是名家艺术瓷,其贡献表现在继承和创新方面,如绘画题材的创新:除传统的文人雅士、才子佳人题材外,还有民间传说、历史典故,甚至渔翁渔妇等下层劳动人民,内容更为世俗和丰富。绘画技法的创新:用笔工意结合,中西结合,设色艳丽典雅,主次分明;绘画形式多样,风格各异;除传统器型的绘制外,瓷板画盛行,出现了肖像瓷板画。工艺技法的创新:落地粉彩、水点桃花等新技法的出现运用;远追宋元、近师现代的文人画的审美情趣……经过民国瓷绘艺术家的承上启下,粉彩创作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其取得的艺术成就和创新意识对后世粉彩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 民国时期粉彩人物画的艺术特征与表现形式
民国时期的粉彩人物画的精品有仿古瓷、洪宪瓷和名家瓷三类,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欣赏性和很高的审美价值,其无论从烧造技术、图案设计还是绘画技法上,都不亚于晚清的官窑瓷器。其中,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名家瓷更是达到了现代景德镇陶瓷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高峰,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深远。其技法特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 工艺技法特征
民国粉彩源于传统,继承传统粉彩材料和工艺手法,但力求创新,不断探索,寻求新的表现手法,表现为新的工艺技法特征。如潘宇、汪晓棠力求适应生料、油液、胎面性质,充分表现粉彩彩绘工艺,使国画技法和粉彩工艺更好结合,采用兼工带写的表现手法。王琦在乾隆粉彩上,吸收西画明暗光感效果,在人物面部刻画细腻,有立体感,被称为“西画头子”。王大凡研究出“落地粉彩”,即不用玻璃白填底色,用珠明料勾绘出衣纹线褶后,直接将广翠、净大绿、净苦绿等色料彩出其明暗、层次,干后再罩雪白、水绿等,取代传统的在玻璃白上渲染衣纹的方法,简化了工艺程序,便于绘画表现。方云峰在瓷上用中国画“立粉洗染法”画花头,为后来的“水点桃花”技法打下了基础。刘雨岑在前人基础上创造了“水点桃花”法,舍弃传统在玻璃白上层层渲染的琐碎工艺,用含色料的水笔,直接点拓于玻璃白上,使画意更浓。邓碧珊将中国画的意趣和日本绘画技法结合于作品中,其在画上用尖刀划出白线,装饰画面,类似于油画效果。汪野亭在运用粉彩上有独到之处,他把透明色罩在画料上,使色料相生,色中有料,料中见色,色料交融,充满笔墨情趣。何许人民国初年曾到北京造仿古瓷, 对陶瓷工艺技法了解很深,用玻璃白绘积雪,创出一条绘雪景的新技法,等等。“这些技法的革新和创造极大程度地拓宽了粉彩装饰的表现力,为新粉彩的蓬勃兴起奠定了工艺技法方面的深厚基础。”
2 绘画技法特征
其一,对传统粉彩和浅绛彩的继承和摒弃
民国瓷绘艺术是在传统瓷上粉彩和浅绛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其又体现了继承性和创新性。“它运用传统粉彩材料和工艺手法,承继浅绛彩的绘瓷技艺,采用中国绘画的装饰形式。它既不同于传统粉彩拘谨、呆板的画风,又有异于浅绛彩粗率的工艺、单调的色彩,呈现出色彩晶莹绚丽、风格新颖多变、精细豪放皆宜、乡绅市井俱喜的局面,而迅速流行开来。”事实上,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民国粉彩瓷绘艺术对传统陶瓷艺术的继承“有着更为现实的态度,对传统工艺流派的技艺优长,他们也作了全面的继承。这种继承,不仅体现在他们对粉彩技艺娴熟的把握上,也体现在他们对瓷画题材的选材、色彩的运用,乃至于某些粉彩彩绘的技法和形式上,譬如适当结合‘边脚’图案进行彩绘,自画自填粉彩颜色……尤其是填色工艺,本身就是一种颇难掌握的工艺技巧。而‘珠山八友’能打破传统细致分工的界限,为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而自己填色,等等,都体现了他们全面继承传统工艺派的技艺优长,这也是‘珠山八友’高于浅绛彩文人瓷艺家之处”。
其二,对绘画题材和技法的创新
绘画题材的创新体现在不仅有传统的文人雅士、才子佳人,同时为迎合市场需求,内容更世俗化、生活化,出现了一些大众很熟悉且喜闻乐见的题材。如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神仙佛道,甚至渔翁渔妇等下层劳动人民,内容丰富,雅俗共赏。
绘画技法的创新表现如下:(1)绘画手法的多样。瓷绘艺术家们根据自己的性格喜好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或工笔,或写意,或兼工带写,抒心中之情,表胸中之意,百花齐放,争奇斗艳。(2)情景交融,注重人物内心性格刻画。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如王琦的“粉彩风尘三侠”,三个人物形象迥异,作者以不同的笔墨,深入刻画出三个人不同的性格特征。虬髯客的豪爽大气,李靖的忧国忧民,红拂女的娟秀精灵跃然纸上,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3)中西技法的融合。如汪晓棠的人物面部吸收了西洋画法中的明暗光感效果,渲染细腻,层次丰富,有立体感。人物衣纹用游丝或铁线描,如行云流水,细劲圆润,流利飘逸。王琦被称为“西画头子”,面部注意明暗光感的变化,衣纹简略流畅,遒劲有力,有黄慎之风。(4)色彩的明丽丰富。主要人物用胭脂红、西赤,次要人物用赭黄蓝,画面具有国画重彩的鲜艳明丽和浅绛彩的清新隽逸。
其三,远追宋元,近师现代的文人画的审美情趣
民国瓷画家传承了浅绛彩的文人画审美情趣,力图达到谢赫的“六法”标准,采用了宋元以来的文人画蓝本。同时,他们也注重向近代的文人画家学习。如王琦受黄慎的影响很深;王大凡早年学习吴友如、钱慧安的画法,晚年又学马涛笔意;刘雨岑晚年还孜孜不倦的研究任伯年的笔墨技法等。
三 民国时期粉彩人物画的审美价值
1 深刻的思想内涵
民国时期的粉彩人物画,继承了浅绛彩文人画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思想意境及强烈的艺术魅力,注重刻画人物性格,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意,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如王琦的粉彩“瞎闹一场”,通过描绘一群瞎子的胡打乱闹,来讽刺当时的军阀混战。钟馗也是民国时期画家们喜欢表现的一个题材,除了迎合市场喜好外,也是作者希望和平的心声。“渔翁”“渔妇”等题材则体现了对下层劳动者的关注。
2 文人画与世俗化的结合形式
民国时期的特殊历史背景,使封建制度解体,市场的经济杠杆作用开始启动,艺术作品更多地成为商品,瓷艺作品的创作者不仅追求文人画情趣,也要迎合市场的需求,所以作品的文人化与世俗化的结合统一,也是这个时期粉彩人物画的一个特点。主要表现为题材内容和画面效果方面。这个时期的题材除了传统的文人雅士、才子佳人、仙道隐士外,还有大众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甚至下层劳动者。
3 具有传神的笔墨和鲜丽丰富的色彩
民国时期的粉彩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物的气质神态,人物眉目传神,呼之欲出,注重作者的传情达意,真情抒发,同时注意吸收外来的不同技法,如西画的光感、明暗、层次,人物面部和一些山石、树木等描绘更加细腻,结合传统的国画笔墨效果,虽然有时会让人感觉似不太协调,但也是一种创新和尝试,在民国时期给人感觉焕然一新,迎合了市场喜好。其颜色多用胭脂红、西赤、赭、黄或蓝,色料相生,清丽鲜艳,色彩丰富,充满笔墨情趣。
4 强烈的个性特征
瓷艺家们由于各自不同的生活阅历、文化修养、志趣爱好、性格气质,决定了他们采用不同的形式、题材、笔法、意趣来表现自己的作品,因而风格多样,形式不一。如王琦的雄奇大气,王大凡的娟秀古雅等。
总之,民国时期的粉彩人物画艺术承前启后,吸取了传统民族文化艺术之精华,结合时代特色,勇于工艺技法的不断创新,艺术形式不断加强,开创了一种全新意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随着民国瓷器收藏的升温和对民国瓷器研究的逐步关注,民国时期的粉彩人物画在瓷上粉彩瓷绘艺术中的地位,已经在国内艺术界和学术界逐渐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 邹晓松:《传统陶瓷粉彩装饰》,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钟莲生:《论“珠山八友”的艺术成就及其作品的美学特征》,《中国陶瓷》,2002年第4期。
[3] 钟莲生:《近百年瓷器釉上装饰艺术》,《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瓷器卷),江西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4] 张学文:《“珠山八友”的形成及其结社性质》,《珠山八友》(上下卷),江西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5] 刘杨:《“珠山八友”瓷艺作品鉴定》,《珠山八友》(上下卷),江西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6] 李铸晋、万青力:《中国现代绘画史》(晚清之部),文汇出版社,2003年版。
[7] 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版。
作者简介:郭爱红,女,1974—,河南安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工作单位:安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