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罗森塔尔效应”是爱的效应。教师必须真心实意地热爱每一个学生。高职校学生需要更多的关爱。在计算机教学中师生接触比较频繁,上机实习中的个体辅导是教师传递感情信息的理想平台。教师应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带着爱心极力捕捉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用以培育学生的自信心,必能得到最佳的效果、最好的回报。
关键词:“罗森塔尔效应”;教师期望效果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8)06-10000-00
Vocational Computer Teaching AND“RobertRosenthal Effect”
CHENG Jie
(Department of Foundation science,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higher professional technical school, Wuxi,JiangSu 214028)
Abstrcat:"Rosenthal effect" is the effect of love. Teachers must really love each and every student.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need more care. Teaching students in the computer contacts more frequently, On the attachment of the individual counselling teachers convey information feelings of the ideal platform. Teachers should be teaching science in the design process, With a strong love each and every student to capture the Moments, to nurture the self-confidence of students,will obtain the best results, the best returns.
Key words:“RobertRosenthal Effect”, teachers expect results
许多教师都知道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于1968年所做的“未来发展预测实验”。他到一所小学从名册中随机点出一批学生,“预测”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进步最快,再把这份名单交给该校校长和有关教师,特意强调必须保密。八个月以后,列入名单的孩子学习成绩确实进步了,而且显得更为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和老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这就是轰动世界的“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这一“教师期望效果”的实验给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启发应该是十分深刻的。“罗森塔尔效应”实质上是爱的效应,教师从“权威性的谎言”中接受了暗示,潜意识中对被点中的学生产生了厚爱与厚望,并且必然地在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句软语中流露出来。正是这种也许他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情感倾斜,成了浇灌学生心田的甘霖,名单中的学生实质上享有了最优厚的发展条件。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之中。它告诉我们,教育的成功首先是教师爱心的成功。
笔者从事职校计算机教学多年,深深体会到其中的甘苦,本文拟就个人的实践与思考,探讨如何在职校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罗森塔尔效应”,以求教于大方。
1 暗示——崭新的开端——树立学习信心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他们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受到的关注常常是不够的,激烈的升学竞争让“尖子生”备受青睐,少数“拖后腿”的学生往往在“恨铁不成钢”的“恨”意中丧失了自信,因而他们更需要教师爱心的眷顾,更需要帮助建立自信的外力。但我们有的教师只是对生源质量的下降叫苦不迭,认为学生智商低下无可救药,这种怨天尤人的心态往往严重干扰了“传道、授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自己首先要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教学工作,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其实如果我们把爱心施之于“差生”,往往能事半功倍,收四两拨千斤之效。所以,职业学校的教师面对每一个学生,既是考验也是机遇,而新的学科——特别是与初中课程联系不是十分紧密的学科——则成了扭转乾坤的契机。计算机课程适逢其会。
职校一年级新生的计算机必修课是“计算机应用基础”,笔者曾经利用第一堂课和同学交流,告诉大家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不管你初中的成绩如何,只要从现在开始认真学习,必将取得优良成绩。接着安排学生自我介绍,重点是谈各自的长处和爱好。笔者则给予肯定和鼓励,比如有同学说喜欢画画,就故作惊喜地说,“太好了,以后我们制作WORD小报就聘请你做美术总监”。在这样的自由交流中,学生在教师的暗示下不知不觉建立起学习的信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 闪光点——真诚地赞赏——培养学习的兴趣
“寸有所长”,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优点。但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忽略学生作为个体的特性,而会不自觉地、机械地将学生按群体分为好、中、差三类。在这样的自我心理暗示下,我们往往容易忽视中等以下学生的进步愿望。这于教学是极为不利的。如前所述,“罗森塔尔效应”就是爱的效应。教师必须真心实意地热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进步的愿望,并且把这种热爱和信任通过饱含热情的话语、充满诚挚的态度准确地传达到学生的心田。
计算机上机实习教学中教师跟学生的个别接触比较频繁,这是个非常好的契机。既利于开展“分层教学”,又利于传递情感信息,教师务必紧紧抓住。学生实习时,教师要巡回指导,分享学生的实习体会,即时进行表扬,对操作较慢的学生进行个体辅导。有时哪怕仅仅拍拍学生的肩膀、摸一下脑袋,这样的肢体语言也充分传递教师的慈爱,给学生注入学习的动力。在解疑答难时,切忌包办替代,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纠谬刊误,从而促进他们产生强烈的自尊、自爱和自信,进一步培养浓郁的学习兴趣。
在这里关键是善于发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十全十美”的学生也许没有,但是在不能尽如人意的学生个体中,你也许不难发现:他们有的记忆力强,有的审美力高,有的字形优美……你发现了,你赞美他,你让他得到充分的展示,你就能收获到成功。
3 激励——体验到成功——持久的学习动力
教育研究表明,恒定持久的兴趣植根于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价值、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空洞的赞赏表扬有时只能奏效于一时,更为重要的手段是,教师应当努力营造让学生实现自我表现机会的环境和氛围,例如在教学中开展小型知识竞赛、技能比赛,这种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得进步,感觉到成功的喜悦。在计算机教学中,可供设计比赛的内容俯拾皆是。比如在汉字录入实习时经常性地安排几分钟时间进行打字比赛,按学习阶段逐渐提高达标目标。程序设计课可安排算法方案评比。而网页设计、图像处理等应用软件的比赛则更为丰富多彩。比如让学生展示作品,教师挑选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点评或让学生互评,这样的展示活动主旨并不是评优,而是力图给每个同学提供展示的机会,其教学效果非同小可。有些教师可能会认为纯理论课教学较为枯燥,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实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微型比赛来发掘课堂的亮点。比如微机原理中“计算机组成”一节,在教学中笔者曾经出了一道题——设计一张计算机组成示意图,要求将本节的主要内容涵盖进去,评判时比简明扼要、比一目了然、比图形美观。当同学们认真完成了这份计算机“形象设计”之后,他们不仅对本节内容完全了如指掌,还获得了学习的乐趣。教师也可以从中发现学生的长处。
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切实做到的是:密切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对于学生点滴的“创造性”和任何一点看起来也许“微不足道”的成功,恰如其分地给予肯定和赞许。这样的表扬发自肺腑、言真意切,也许会让每个学生大吃一惊:原来在自己的身上还蕴含着如此惊人的优势和潜能,自信心、自豪感油然而生,“差生”的自卑心理不知不觉悄然隐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随之高涨。初步的成就感又将派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深入钻研的动力,学习的良性循环就是这样形成的。
在整个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坚持通过类似“活动”经常性地给学生注射“学习兴奋剂”,活动时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而不只是威严的尊长,这样无形中还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成为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孩子。教师只有将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坎上,学生才能感到老师的可近、可亲、可敬、可倚、可信。”让每一个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你是他们慈爱的父母、可以倚靠的兄姊、值得信赖的益友。
在行文即将结束的时候,笔者还想再次强调前面反复说明过的观念:成功地运用“罗森塔尔效应”,关键是从真诚的爱心出发,惟有慈母般的爱心,才能洞察入微地发现每一个学生心灵智慧的火星,并让它燃成耀人眼目的火炬。婴儿的第一次吸吮手指、第一次“咿唔”之声,只有在慈母的眼中才是创造,才值得惊喜。学生的“作品”大都是稚拙的,经不起专家的推敲,唯有饱含爱心的教师眼光才能在稚拙中发现成熟、在简陋中发现完美……
“罗森塔尔效应”其实是情感的迁移。学生都是敏感的——尤其是历来在升学竞争中处于劣势的职校“差生”,他们最容易接受爱的信息,回报给教师的也是真诚的爱和敬,甚至他们会把你当作明星一样崇拜,摹仿你的言行,你的姿态,就像名作家魏巍所描述的蔡云芝先生,握笔的姿态他都急于摹仿。以教书育人为已任者,达到这一境界,该是人生的最大乐趣吧……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5]程京武.“罗森塔尔效应”的教学实践与思考[M].暨南高教研究,2003(1):98.
[6]肖海慧.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及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27).
收稿日期:2008-01-12
关键词:“罗森塔尔效应”;教师期望效果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8)06-10000-00
Vocational Computer Teaching AND“RobertRosenthal Effect”
CHENG Jie
(Department of Foundation science,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higher professional technical school, Wuxi,JiangSu 214028)
Abstrcat:"Rosenthal effect" is the effect of love. Teachers must really love each and every student.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need more care. Teaching students in the computer contacts more frequently, On the attachment of the individual counselling teachers convey information feelings of the ideal platform. Teachers should be teaching science in the design process, With a strong love each and every student to capture the Moments, to nurture the self-confidence of students,will obtain the best results, the best returns.
Key words:“RobertRosenthal Effect”, teachers expect results
许多教师都知道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于1968年所做的“未来发展预测实验”。他到一所小学从名册中随机点出一批学生,“预测”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进步最快,再把这份名单交给该校校长和有关教师,特意强调必须保密。八个月以后,列入名单的孩子学习成绩确实进步了,而且显得更为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和老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这就是轰动世界的“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这一“教师期望效果”的实验给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启发应该是十分深刻的。“罗森塔尔效应”实质上是爱的效应,教师从“权威性的谎言”中接受了暗示,潜意识中对被点中的学生产生了厚爱与厚望,并且必然地在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句软语中流露出来。正是这种也许他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情感倾斜,成了浇灌学生心田的甘霖,名单中的学生实质上享有了最优厚的发展条件。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之中。它告诉我们,教育的成功首先是教师爱心的成功。
笔者从事职校计算机教学多年,深深体会到其中的甘苦,本文拟就个人的实践与思考,探讨如何在职校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罗森塔尔效应”,以求教于大方。
1 暗示——崭新的开端——树立学习信心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他们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受到的关注常常是不够的,激烈的升学竞争让“尖子生”备受青睐,少数“拖后腿”的学生往往在“恨铁不成钢”的“恨”意中丧失了自信,因而他们更需要教师爱心的眷顾,更需要帮助建立自信的外力。但我们有的教师只是对生源质量的下降叫苦不迭,认为学生智商低下无可救药,这种怨天尤人的心态往往严重干扰了“传道、授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自己首先要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教学工作,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其实如果我们把爱心施之于“差生”,往往能事半功倍,收四两拨千斤之效。所以,职业学校的教师面对每一个学生,既是考验也是机遇,而新的学科——特别是与初中课程联系不是十分紧密的学科——则成了扭转乾坤的契机。计算机课程适逢其会。
职校一年级新生的计算机必修课是“计算机应用基础”,笔者曾经利用第一堂课和同学交流,告诉大家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不管你初中的成绩如何,只要从现在开始认真学习,必将取得优良成绩。接着安排学生自我介绍,重点是谈各自的长处和爱好。笔者则给予肯定和鼓励,比如有同学说喜欢画画,就故作惊喜地说,“太好了,以后我们制作WORD小报就聘请你做美术总监”。在这样的自由交流中,学生在教师的暗示下不知不觉建立起学习的信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 闪光点——真诚地赞赏——培养学习的兴趣
“寸有所长”,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优点。但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忽略学生作为个体的特性,而会不自觉地、机械地将学生按群体分为好、中、差三类。在这样的自我心理暗示下,我们往往容易忽视中等以下学生的进步愿望。这于教学是极为不利的。如前所述,“罗森塔尔效应”就是爱的效应。教师必须真心实意地热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进步的愿望,并且把这种热爱和信任通过饱含热情的话语、充满诚挚的态度准确地传达到学生的心田。
计算机上机实习教学中教师跟学生的个别接触比较频繁,这是个非常好的契机。既利于开展“分层教学”,又利于传递情感信息,教师务必紧紧抓住。学生实习时,教师要巡回指导,分享学生的实习体会,即时进行表扬,对操作较慢的学生进行个体辅导。有时哪怕仅仅拍拍学生的肩膀、摸一下脑袋,这样的肢体语言也充分传递教师的慈爱,给学生注入学习的动力。在解疑答难时,切忌包办替代,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纠谬刊误,从而促进他们产生强烈的自尊、自爱和自信,进一步培养浓郁的学习兴趣。
在这里关键是善于发掘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十全十美”的学生也许没有,但是在不能尽如人意的学生个体中,你也许不难发现:他们有的记忆力强,有的审美力高,有的字形优美……你发现了,你赞美他,你让他得到充分的展示,你就能收获到成功。
3 激励——体验到成功——持久的学习动力
教育研究表明,恒定持久的兴趣植根于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价值、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空洞的赞赏表扬有时只能奏效于一时,更为重要的手段是,教师应当努力营造让学生实现自我表现机会的环境和氛围,例如在教学中开展小型知识竞赛、技能比赛,这种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得进步,感觉到成功的喜悦。在计算机教学中,可供设计比赛的内容俯拾皆是。比如在汉字录入实习时经常性地安排几分钟时间进行打字比赛,按学习阶段逐渐提高达标目标。程序设计课可安排算法方案评比。而网页设计、图像处理等应用软件的比赛则更为丰富多彩。比如让学生展示作品,教师挑选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点评或让学生互评,这样的展示活动主旨并不是评优,而是力图给每个同学提供展示的机会,其教学效果非同小可。有些教师可能会认为纯理论课教学较为枯燥,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实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微型比赛来发掘课堂的亮点。比如微机原理中“计算机组成”一节,在教学中笔者曾经出了一道题——设计一张计算机组成示意图,要求将本节的主要内容涵盖进去,评判时比简明扼要、比一目了然、比图形美观。当同学们认真完成了这份计算机“形象设计”之后,他们不仅对本节内容完全了如指掌,还获得了学习的乐趣。教师也可以从中发现学生的长处。
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切实做到的是:密切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对于学生点滴的“创造性”和任何一点看起来也许“微不足道”的成功,恰如其分地给予肯定和赞许。这样的表扬发自肺腑、言真意切,也许会让每个学生大吃一惊:原来在自己的身上还蕴含着如此惊人的优势和潜能,自信心、自豪感油然而生,“差生”的自卑心理不知不觉悄然隐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随之高涨。初步的成就感又将派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深入钻研的动力,学习的良性循环就是这样形成的。
在整个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坚持通过类似“活动”经常性地给学生注射“学习兴奋剂”,活动时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而不只是威严的尊长,这样无形中还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成为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孩子。教师只有将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坎上,学生才能感到老师的可近、可亲、可敬、可倚、可信。”让每一个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你是他们慈爱的父母、可以倚靠的兄姊、值得信赖的益友。
在行文即将结束的时候,笔者还想再次强调前面反复说明过的观念:成功地运用“罗森塔尔效应”,关键是从真诚的爱心出发,惟有慈母般的爱心,才能洞察入微地发现每一个学生心灵智慧的火星,并让它燃成耀人眼目的火炬。婴儿的第一次吸吮手指、第一次“咿唔”之声,只有在慈母的眼中才是创造,才值得惊喜。学生的“作品”大都是稚拙的,经不起专家的推敲,唯有饱含爱心的教师眼光才能在稚拙中发现成熟、在简陋中发现完美……
“罗森塔尔效应”其实是情感的迁移。学生都是敏感的——尤其是历来在升学竞争中处于劣势的职校“差生”,他们最容易接受爱的信息,回报给教师的也是真诚的爱和敬,甚至他们会把你当作明星一样崇拜,摹仿你的言行,你的姿态,就像名作家魏巍所描述的蔡云芝先生,握笔的姿态他都急于摹仿。以教书育人为已任者,达到这一境界,该是人生的最大乐趣吧……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5]程京武.“罗森塔尔效应”的教学实践与思考[M].暨南高教研究,2003(1):98.
[6]肖海慧.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及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27).
收稿日期:2008-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