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实际临床治疗效果,并记录数据加以分析,以期为今后的治疗研究提供一个侧面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应用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81例、传统B-Lynch缝合术治疗的产后出血69例。对照两组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术后腹痛等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患者满意度、术后腹痛等临床表现具有统计学差异,既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组明显优于传统B-Lynch缝合术治疗组(P<0.05)。但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恶露量复情况上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可靠性明显更加优异,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改良B-Lynch缝合术;产后出血;安全性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剖宫产手术已经因多种特点越来越广为近现代孕妇所青睐,以至很多孕妇甚至直接放弃了正常生产而在妊娠初期就打算进行剖宫产。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此种方法经常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也就是现代妇产科中常见的生产重症: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 PPH)。PPH是目前妇产科主要并发症,也是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报道显示,我国每年因产后出血而死亡的孕妇占总比的50%[1]。在本次回顾性研究中,重点探讨了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其可靠性,效果斐然,现报道如下,以期其能为今后的治疗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共计实施剖宫产3618次,其中术后出血158例,选择资料相对完备病例150例,次150例病例在给予缩宫素、按摩子宫等处理后仍有出血,失血量大于500ml且仍有活动性出血。在这150名术后出血产妇中,应用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81例、传统B-Lynch缝合术治疗的产后出血69例。其中以应用改良B-Lynch缝合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应用传统B-Lynch缝合术治疗为对照组。
观察组81例产妇中,平均年龄21~47岁,平均(31.6±9.2)岁;初产妇41例,经产妇40例;孕周38-41周,平均(38±1.2)周;术中出血量500-2000mL;对照组69例产妇中,年龄19~49岁,平均(33.4±8.6)岁;初产妇67例,经产妇31例;孕周37-42周,平均(40±0.9)周;术中出血量500-2000mL。两组平均年龄、孕次、孕周、出血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含改良缝合术手术具体方法步骤介绍):
对照组应用传统B-Lynch缝合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使用改良B-Lynch缝合术进行治疗。治疗后进行跟踪随访,记录术前术后各项数据指标以便对比处理。
1.2.1 缝合术可行性判断
下推膀胱腹膜至宫颈下方,右手(因人而异,以医师惯用手为标准)从后方托住子宫,将手指抵到宫颈的位置,左手与膀胱后方下压子宫,如果施压后患者表现出出血量减少,则提示可以进行缝合术,且应用缝合术成功止血几率较高。
1.2.2应用改良B-Lynch缝合术[2]
于子宫下段横切口距右侧边缘3cm处应用2号铬制肠线进针入宫腔至切口上缘3cm距侧方4cm处出针,再向宫底方向褥式缝合子宫浆肌层3~4针,至宫底距宫角3cm处再由宫底至后壁向宫颈方向褥式缝合子宫浆肌层3~4针,于子宫切口水平宫底韧带起始处由后壁进针人宫腔,水平出针至左侧后壁对称点,同法褥式缝合左后壁子宫浆肌层经宫底至前壁,在切口下缘左侧出针。
1.2.3 手术结束处理
应用改良B-Lynch缝合术进行止血缝合结束时,由本次手术辅助人员用双手对子宫体施压,主治医师则拉紧该缝线收尾两端进行打结,注意此时手法的轻缓,打结后可达到加压止血的目的,检查手术器材有无散佚,最后缝合子宫切口。
1.3 临床观察内容
记录两组产妇术中各项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恶露量等。记录两组产妇术后各项指标:包括腹痛、并发症等情况。用问卷法统计两组产妇满意率。除此之外,还应观察两组产妇术后24H出血量、输血例数、术后感染例数、月经来潮等情况,作为侧面参考评估,但不必计入本次回顾性研究数据表达中。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时认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效果(观察组)与传统B-Lynch缝合术治疗(对照组)相比较:从手术时间上、术中出血量与术后恶露量上来看两组并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在并发症、术后腹痛及患者满意度上却有明显差异(P<0.05)。详细情况及数据见表1。
表1 观察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治疗临床实际情况相比
组别/指标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ml) 术后恶露(ml) 并发症(例) 术后腹痛(例) 患者满
意度n(%)*
观察组(n=81) 161±2.1 1101±278 126±52 1* 8* 67(82.71%)
对照组(n=69) 162±2.3# 1056±304# 130±65# 5 16 29(42.02%)
注:#:与观察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剖腹产手术应用率的提高,随之所带来的产后出血率也随着提高,虽然目前很多报道表示剖宫产的婴儿在日后很多心理方面上不如顺产,但尚未得到科学的证实,因此,从目前所得到的数据剖宫产仍然近现代孕妇主要的生产方式,而产后出血的病理原因则主要为宫缩乏力[3]。以目前基础医疗手段来看,宫缩乏力所诱使的产后出血的常规处理效果比较一般,其处理方法包括子宫按摩、药物干预和子宫切除术等,这些治疗手段要不就是处理效果一般,不能应对绝大部分情况(如子宫按摩),而能够应对大部分情况的方法则会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后果(如子宫切除术)。无论从社会方面、还是从医疗效果上,这些治疗手段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步伐,针对这一问题,B-Lynch缝合术应运而生。随着B-Lynch缝合术的广泛推广和使用及其它优秀的表现,医界学界对其的研究程度也不断加深,改良B-Lynch缝合术也伴随着人们对其更深的理解产生。
本次回顾性研究中数据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患者满意度、术后腹痛等临床表现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组仅出现1例并发症,经针对性治疗业已痊愈,出现8例腹痛(这可能与肠粘连有关,经处理后基本不影响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而传统B-Lynch缝合术则出现16例腹痛症状,并具有5例并发症。两组相比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组明显优于传统B-Lynch缝合术治疗组(P<0.05)。
综上所述,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在临床治疗产后出血上,相比目前技术所能达到的同类方法来说,更加安全可靠,且患者的认可度也比较高,具有良好治疗意义和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戴钟英.孕产妇死亡与产后出血的现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5):257-258.
[2]李梦红.改良 B-Lynch 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医学检验),2012,2(6):102.
[3]刘华平,任东平.改良式子宫 B-Lynch 缝合在剖宫产术中发生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空军总医院学报,2010,26(2):88-90
关键词:改良B-Lynch缝合术;产后出血;安全性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剖宫产手术已经因多种特点越来越广为近现代孕妇所青睐,以至很多孕妇甚至直接放弃了正常生产而在妊娠初期就打算进行剖宫产。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此种方法经常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也就是现代妇产科中常见的生产重症: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 PPH)。PPH是目前妇产科主要并发症,也是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报道显示,我国每年因产后出血而死亡的孕妇占总比的50%[1]。在本次回顾性研究中,重点探讨了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其可靠性,效果斐然,现报道如下,以期其能为今后的治疗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共计实施剖宫产3618次,其中术后出血158例,选择资料相对完备病例150例,次150例病例在给予缩宫素、按摩子宫等处理后仍有出血,失血量大于500ml且仍有活动性出血。在这150名术后出血产妇中,应用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81例、传统B-Lynch缝合术治疗的产后出血69例。其中以应用改良B-Lynch缝合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应用传统B-Lynch缝合术治疗为对照组。
观察组81例产妇中,平均年龄21~47岁,平均(31.6±9.2)岁;初产妇41例,经产妇40例;孕周38-41周,平均(38±1.2)周;术中出血量500-2000mL;对照组69例产妇中,年龄19~49岁,平均(33.4±8.6)岁;初产妇67例,经产妇31例;孕周37-42周,平均(40±0.9)周;术中出血量500-2000mL。两组平均年龄、孕次、孕周、出血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含改良缝合术手术具体方法步骤介绍):
对照组应用传统B-Lynch缝合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使用改良B-Lynch缝合术进行治疗。治疗后进行跟踪随访,记录术前术后各项数据指标以便对比处理。
1.2.1 缝合术可行性判断
下推膀胱腹膜至宫颈下方,右手(因人而异,以医师惯用手为标准)从后方托住子宫,将手指抵到宫颈的位置,左手与膀胱后方下压子宫,如果施压后患者表现出出血量减少,则提示可以进行缝合术,且应用缝合术成功止血几率较高。
1.2.2应用改良B-Lynch缝合术[2]
于子宫下段横切口距右侧边缘3cm处应用2号铬制肠线进针入宫腔至切口上缘3cm距侧方4cm处出针,再向宫底方向褥式缝合子宫浆肌层3~4针,至宫底距宫角3cm处再由宫底至后壁向宫颈方向褥式缝合子宫浆肌层3~4针,于子宫切口水平宫底韧带起始处由后壁进针人宫腔,水平出针至左侧后壁对称点,同法褥式缝合左后壁子宫浆肌层经宫底至前壁,在切口下缘左侧出针。
1.2.3 手术结束处理
应用改良B-Lynch缝合术进行止血缝合结束时,由本次手术辅助人员用双手对子宫体施压,主治医师则拉紧该缝线收尾两端进行打结,注意此时手法的轻缓,打结后可达到加压止血的目的,检查手术器材有无散佚,最后缝合子宫切口。
1.3 临床观察内容
记录两组产妇术中各项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恶露量等。记录两组产妇术后各项指标:包括腹痛、并发症等情况。用问卷法统计两组产妇满意率。除此之外,还应观察两组产妇术后24H出血量、输血例数、术后感染例数、月经来潮等情况,作为侧面参考评估,但不必计入本次回顾性研究数据表达中。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时认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效果(观察组)与传统B-Lynch缝合术治疗(对照组)相比较:从手术时间上、术中出血量与术后恶露量上来看两组并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在并发症、术后腹痛及患者满意度上却有明显差异(P<0.05)。详细情况及数据见表1。
表1 观察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治疗临床实际情况相比
组别/指标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ml) 术后恶露(ml) 并发症(例) 术后腹痛(例) 患者满
意度n(%)*
观察组(n=81) 161±2.1 1101±278 126±52 1* 8* 67(82.71%)
对照组(n=69) 162±2.3# 1056±304# 130±65# 5 16 29(42.02%)
注:#:与观察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剖腹产手术应用率的提高,随之所带来的产后出血率也随着提高,虽然目前很多报道表示剖宫产的婴儿在日后很多心理方面上不如顺产,但尚未得到科学的证实,因此,从目前所得到的数据剖宫产仍然近现代孕妇主要的生产方式,而产后出血的病理原因则主要为宫缩乏力[3]。以目前基础医疗手段来看,宫缩乏力所诱使的产后出血的常规处理效果比较一般,其处理方法包括子宫按摩、药物干预和子宫切除术等,这些治疗手段要不就是处理效果一般,不能应对绝大部分情况(如子宫按摩),而能够应对大部分情况的方法则会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后果(如子宫切除术)。无论从社会方面、还是从医疗效果上,这些治疗手段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步伐,针对这一问题,B-Lynch缝合术应运而生。随着B-Lynch缝合术的广泛推广和使用及其它优秀的表现,医界学界对其的研究程度也不断加深,改良B-Lynch缝合术也伴随着人们对其更深的理解产生。
本次回顾性研究中数据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患者满意度、术后腹痛等临床表现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组仅出现1例并发症,经针对性治疗业已痊愈,出现8例腹痛(这可能与肠粘连有关,经处理后基本不影响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而传统B-Lynch缝合术则出现16例腹痛症状,并具有5例并发症。两组相比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组明显优于传统B-Lynch缝合术治疗组(P<0.05)。
综上所述,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在临床治疗产后出血上,相比目前技术所能达到的同类方法来说,更加安全可靠,且患者的认可度也比较高,具有良好治疗意义和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戴钟英.孕产妇死亡与产后出血的现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5):257-258.
[2]李梦红.改良 B-Lynch 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医学检验),2012,2(6):102.
[3]刘华平,任东平.改良式子宫 B-Lynch 缝合在剖宫产术中发生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空军总医院学报,2010,26(2):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