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0年国家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随着国家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开展,学校推进美术课堂与文化建设过程中,逐渐注重追求美术文化的多样性,但是教师受本身的专业局限性的限制,不能满足当下的教育需求,难于配合学校文化建设,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要促进学校文化建设与发展,丰富深化文化意境,形成审美特色,优化与提高课堂文化品质。组建美术教师专业创作发展共同体,整合区域教师资源,推进教师专业创作发展,对美术课堂创作教学具有积极影响,也有一定的现实实践意义。
关键词:课堂教学;视觉取向;美术教学
一、研究缘由
美术学科的教育功能有别于其他学科,其重点在于可视性、人文性、审美性、技艺性、情意性、多样性、创新性等特点。如果常规教学不反映美术学科特点,便会脱离美术规律,彰显不了学科的视觉取向的强烈诉求。我们可以从古今中外美术教育论著中找到美术教学原则。如《美术教育学》(尹少淳主编),提出以下五点美术教学原则:一是审美教育与德育渗透相结合基本原则;二是感性入手与理性指导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形象直观与抽象概括相结合原则;四是传授美术知识技能技巧与发展能力相结合原则;五是大面积提高美术基本素养与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相结合原则。我们不难发现美术教学原则其实是以创作实践为中心的特色课堂。美术知识、技能、美感的培养及鉴赏,如果缺少了自我实践(创作体验)就无法感受到艺术本质和学习美术学科的快感。
本文以视觉取向为重点,本质上强调“视觉取向”是美术课堂教学原则特定的基本要求,是美术教师授课与指导学生的基本原则体现。因此“视觉取向”就需要美术教师掌握学科语言特点并能践行艺术形式,表现艺术语言,完成相应的艺术创作作品才能发挥美术教育功能,并能在课堂中让学生直接学习到创作的形式与技艺等,因而,如何提高美术课堂创作教学质量,相应要求教师应该如何完善自我专业素养问题,有必要开展相关思考与策略研究。
二、美术课堂的现状
由于美术学科本身具有比较开放、自由配置空间大的特点,又是非传统考试科目,平时在学校受关注的机会相对较少,再加上教师个人对美术课程标准的学习领会理解不同,对教材的分析研究运用充实的程度不同,这些都导致许多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随意性较大。笔者在多年课题研究与执教经历中发现,美术教师大多数缺少对学年教材的归类与整合,在教学计划中整体上缺少教学的策略和目标量化,只是对常规教学知识追求短期的表现效果。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需要通过艺术创作实践体验来呈现作品和评价作品,表面上看一些课堂符合课标要求,但是,很多教师缺少有效果的现场示范,缺少自我视觉取向体验的传授过程,也就是说,美术教师缺少创作能力,无法直接与学生分享学科的创作乐趣,只能是知识文字上的讲解,美术课堂显得过于枯燥。因而,学生无法在直观上体味学科本质。长期的惯性延伸,导致学生对自我视觉思维的思考失去兴趣,美术课堂变成随意课堂、没有意义的课堂,失去教育功能。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是美术教育面临一个新课题。
三、美术教师专业创作发展势在必行
对于美术教学课堂,我们需要将之整合为两大类:一是欣赏课型,二是创作实践课型。欣赏课型相对较为容易把握,可以借助历史文化揭示、视频讲析和教师本身的知识把握进行传授;创作实践课型相对较难点。创作实践就需要界定两个概念:第一,主观感受。主观是人的自我意识判断,主观感受就是创作对象在特定时空与个人意识形态中产生的体会和感受。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观察对象、创作作品时分析物象与技巧都有自我价值视觉取向的信息,具有强烈的意识特征。第二,主观写生。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带着主观感受去观察生活中的客观实物,感知物体的形体材质等,强化触发学生视觉取向的体验,以主观取舍和概括,加上特有的情感和用笔方式,表达对物体的感受。在主观写生教学中,写生就是创作,两者不是递进关系,而是有机整体。既然是创作就应该根据形式美的规律自行构图,自由处理画面,自由添加删减,形成个性化的表现结果。
以上两种概念界定是相对笼统的创作要求。在美术实践过程中,还需要特定艺术媒介进行,比如国画、油画,水彩等。若要课堂创作有效果,教师示范的重要性就会体现出来。比如,我们要教会学生感受水乡特色,以水墨形式表达水乡,那么教师对水墨画的工具、材质的特性就要十分了解,同时水墨画技艺上也要相对熟练,如果教师做不到,在教学实践上就无法做好示范与进行水墨画特点的讲与析。
近年来,各学校相继以艺术节为平台,展示学生课堂作业、课外辅导的作品。行者在观摩中不难发现,学校间的水平差异是很明显的。有的学校学生对作品媒介运用十分娴熟,作品的内容、形式多样,从作品中传递出相当浓厚的文化和年龄相仿的趣味气息,作品自然就显得十分耐看,非常有内涵。但也有的学校学生作品形式内容单一,技法简单,似乎千篇一律,缺少对生活、时代的触觉感受。其实这些展示揭示出学校美术课堂的质量和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深浅。
同时通过小榄中小学推行的水墨教学研究,我们发现某一学校水墨的画味很浓,时代感和传统笔法相融洽,展示出学生对生活观察、体会。笔法技术的成熟中透露出童趣,内容、形式样式多,造型特点明显,色彩和谐自然,透露出强烈的水墨画特质。考察该校美术教师发现,他平时加强创作练习,提升自我,并且多次参加美术展览,这一过程让他从多途径了解感知艺术本质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渗透文化内涵,传授中潜意识地表达出来,学生自然而然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艺术性和感知力,形成了有特色、有内涵、有作品味的视觉作品,因而,其展示效果就非常感人和惊人了。这说明教师本身的艺术素养直接影响教学成果,加强美术教师专业创作发展势在必行。
四、创立美术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学相长,打造视觉品味美术课堂
本文提出美术教师专业创作发展共同体的概念,其实是借助建设一个有效的组织机构,整合資源,整体规划,通过课外共同体同盟活动、个案创作实践、相互观摩、交流学习、参展展示等途径进行研究,让教师的专业在学术的语境中探讨专业技能与文化内涵,使教师的专业创作有强烈的学术气息和审美价值,从而配合美术教育与文化建设改革。那么对美术教师专业创作发展共同体建设对美术教育行动作用就要进行研究思考,理清其的价值取向和研究方法、思路,形成有行动作用的成果。 (一)理论价值
专业,是指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人所从事的职业,是所从事职业中某一门类的特殊工作。美术专业不仅反映在学科知识结构域专业能力上,也包括人文学科和科研能力。知识与能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美术专业方面,既掌握基础理论和常识,也要具备动手实践和创作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美术教师专业创作发展共同体整合区域教师资源,集中在特定的时空里有思想、有学术地开展相关艺术活动,接触艺术新潮,拓展艺术视野,增长艺术见识,创作艺术作品,有效积蓄艺术能量和回归艺术本源,使美术教师具有现代艺术思想与开放意识,善于应用艺术创作的学术性进行美术教育与文化建设。
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是教学科研的学科知识本身的延伸,拓宽艺术学术性和当代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文环境的要求,美术教师专业学术性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积极意义。
(二)实践价值
从实践的必要性上看,美术教师在学校大多数是个体存在,缺少交流对象和创作氛围、途径等。美术教师专业创作发展共同体的建立为美术教师搭建了平台,有利于其开展专业研究和艺术创作。
构建区域美术教师专业创作发展共同体,在区域内组织艺术活动,通過具体活动内容、形式等进一步多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课题对小榄镇美术教师协会的个案成长进行分析研究、梳理、推广,形成系统的共同体的品牌效应并提供相关经验,继续发掘新人,推荐新人,推进美术教师专业向学术型发展,发挥教师能量为学校美术教育提供人才保障。同时展示其艺术修养和教学教研成果,促使区域教师专业发展。
(三)实践研究方法
根据共同体要求,主要运用资料搜集、抽样调查、案例分析、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在对抽样调查资料进行大量搜集、细致考辨、专题性梳理、同类问题比较的基础上,对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溯源。在研究过程中采取的技术路线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施课题引领,撷取周边社区优质资源,组织一批骨干教师先期实行示范性研究,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逐渐扩大研究队伍和研究范围。经过阶段性实验,进一步推广成功经验,并着手于经验概括和理论总结。
(四)实践研究内容
关于“美术教师专业创作发展共同体”的思考,构建小榄镇区域美术教师专业创作发展共同体组织机构。通过文献研究方法,理解相关概念,如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组织、文化、传播方式、制度等;通过经验总结法和文献研究法,认识教师专业创作发展共同体的要素、特征、功能等方面“有什么”;通过经验总结法,归纳小榄镇美术教师专业共同体建设的策略、方法、途径、评价等方面“怎么办”。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协调研究进程。
小榄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情况调查研究。通过教师情况调查,了解小榄区域美术教师队伍专业的现状,归纳与梳理美术教育行动中对教师能力的诉求,撰写调查报告。
小榄区域美术教师专业创作发展共同体的模式研究。运用实践行动研究法,对教研组织、非教研组织的模型进行实践研究,重点为“创作工作室”“师徒结对”“教师美术协会”等形式、框架建设—行动建构—共同研究行动模型,并进行经验总结。一是定期创作实,如写生创作,二是定期名家讲座、示范、评论,三是参展观展、交流讨论等。
小榄区域美术教师专业创作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个体发展的研究。运用案例研究法,搜集青年、中年、老年教师的成长案例,分析共同体建设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变化,并进行有效的案例分析,梳理个案的成长轨迹,研究其在教育教学的突出业绩表现、专业总结。
小榄区域美术教师专业创作发展共同体开展学术研究业绩对美术教育的行动作用及影响研究。运用实验行动研究法,通过思维拓展、行动改进、自我觉醒等多种方式,归纳践行策略、方法对学校美术教育行动改进和校园文化建设起到积极作用并进行经验总结。
通过以上方式进行实践策略研究,目的是提升教师艺术创作素养,让美术教师专业创作学术性与教学有效对接。落实在教学课堂上,应用共同体的个案典型向全镇美术教师有效推广和发展,使美术课堂更加具有视觉品味和艺术特性,这样的策略提升,应该是比较好的模式,让参与的美术教师都有一份责任和使命感促进美术课堂回归艺术常态。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中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视觉取向;美术教学
一、研究缘由
美术学科的教育功能有别于其他学科,其重点在于可视性、人文性、审美性、技艺性、情意性、多样性、创新性等特点。如果常规教学不反映美术学科特点,便会脱离美术规律,彰显不了学科的视觉取向的强烈诉求。我们可以从古今中外美术教育论著中找到美术教学原则。如《美术教育学》(尹少淳主编),提出以下五点美术教学原则:一是审美教育与德育渗透相结合基本原则;二是感性入手与理性指导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形象直观与抽象概括相结合原则;四是传授美术知识技能技巧与发展能力相结合原则;五是大面积提高美术基本素养与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相结合原则。我们不难发现美术教学原则其实是以创作实践为中心的特色课堂。美术知识、技能、美感的培养及鉴赏,如果缺少了自我实践(创作体验)就无法感受到艺术本质和学习美术学科的快感。
本文以视觉取向为重点,本质上强调“视觉取向”是美术课堂教学原则特定的基本要求,是美术教师授课与指导学生的基本原则体现。因此“视觉取向”就需要美术教师掌握学科语言特点并能践行艺术形式,表现艺术语言,完成相应的艺术创作作品才能发挥美术教育功能,并能在课堂中让学生直接学习到创作的形式与技艺等,因而,如何提高美术课堂创作教学质量,相应要求教师应该如何完善自我专业素养问题,有必要开展相关思考与策略研究。
二、美术课堂的现状
由于美术学科本身具有比较开放、自由配置空间大的特点,又是非传统考试科目,平时在学校受关注的机会相对较少,再加上教师个人对美术课程标准的学习领会理解不同,对教材的分析研究运用充实的程度不同,这些都导致许多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随意性较大。笔者在多年课题研究与执教经历中发现,美术教师大多数缺少对学年教材的归类与整合,在教学计划中整体上缺少教学的策略和目标量化,只是对常规教学知识追求短期的表现效果。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需要通过艺术创作实践体验来呈现作品和评价作品,表面上看一些课堂符合课标要求,但是,很多教师缺少有效果的现场示范,缺少自我视觉取向体验的传授过程,也就是说,美术教师缺少创作能力,无法直接与学生分享学科的创作乐趣,只能是知识文字上的讲解,美术课堂显得过于枯燥。因而,学生无法在直观上体味学科本质。长期的惯性延伸,导致学生对自我视觉思维的思考失去兴趣,美术课堂变成随意课堂、没有意义的课堂,失去教育功能。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是美术教育面临一个新课题。
三、美术教师专业创作发展势在必行
对于美术教学课堂,我们需要将之整合为两大类:一是欣赏课型,二是创作实践课型。欣赏课型相对较为容易把握,可以借助历史文化揭示、视频讲析和教师本身的知识把握进行传授;创作实践课型相对较难点。创作实践就需要界定两个概念:第一,主观感受。主观是人的自我意识判断,主观感受就是创作对象在特定时空与个人意识形态中产生的体会和感受。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观察对象、创作作品时分析物象与技巧都有自我价值视觉取向的信息,具有强烈的意识特征。第二,主观写生。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带着主观感受去观察生活中的客观实物,感知物体的形体材质等,强化触发学生视觉取向的体验,以主观取舍和概括,加上特有的情感和用笔方式,表达对物体的感受。在主观写生教学中,写生就是创作,两者不是递进关系,而是有机整体。既然是创作就应该根据形式美的规律自行构图,自由处理画面,自由添加删减,形成个性化的表现结果。
以上两种概念界定是相对笼统的创作要求。在美术实践过程中,还需要特定艺术媒介进行,比如国画、油画,水彩等。若要课堂创作有效果,教师示范的重要性就会体现出来。比如,我们要教会学生感受水乡特色,以水墨形式表达水乡,那么教师对水墨画的工具、材质的特性就要十分了解,同时水墨画技艺上也要相对熟练,如果教师做不到,在教学实践上就无法做好示范与进行水墨画特点的讲与析。
近年来,各学校相继以艺术节为平台,展示学生课堂作业、课外辅导的作品。行者在观摩中不难发现,学校间的水平差异是很明显的。有的学校学生对作品媒介运用十分娴熟,作品的内容、形式多样,从作品中传递出相当浓厚的文化和年龄相仿的趣味气息,作品自然就显得十分耐看,非常有内涵。但也有的学校学生作品形式内容单一,技法简单,似乎千篇一律,缺少对生活、时代的触觉感受。其实这些展示揭示出学校美术课堂的质量和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深浅。
同时通过小榄中小学推行的水墨教学研究,我们发现某一学校水墨的画味很浓,时代感和传统笔法相融洽,展示出学生对生活观察、体会。笔法技术的成熟中透露出童趣,内容、形式样式多,造型特点明显,色彩和谐自然,透露出强烈的水墨画特质。考察该校美术教师发现,他平时加强创作练习,提升自我,并且多次参加美术展览,这一过程让他从多途径了解感知艺术本质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渗透文化内涵,传授中潜意识地表达出来,学生自然而然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艺术性和感知力,形成了有特色、有内涵、有作品味的视觉作品,因而,其展示效果就非常感人和惊人了。这说明教师本身的艺术素养直接影响教学成果,加强美术教师专业创作发展势在必行。
四、创立美术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学相长,打造视觉品味美术课堂
本文提出美术教师专业创作发展共同体的概念,其实是借助建设一个有效的组织机构,整合資源,整体规划,通过课外共同体同盟活动、个案创作实践、相互观摩、交流学习、参展展示等途径进行研究,让教师的专业在学术的语境中探讨专业技能与文化内涵,使教师的专业创作有强烈的学术气息和审美价值,从而配合美术教育与文化建设改革。那么对美术教师专业创作发展共同体建设对美术教育行动作用就要进行研究思考,理清其的价值取向和研究方法、思路,形成有行动作用的成果。 (一)理论价值
专业,是指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人所从事的职业,是所从事职业中某一门类的特殊工作。美术专业不仅反映在学科知识结构域专业能力上,也包括人文学科和科研能力。知识与能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美术专业方面,既掌握基础理论和常识,也要具备动手实践和创作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美术教师专业创作发展共同体整合区域教师资源,集中在特定的时空里有思想、有学术地开展相关艺术活动,接触艺术新潮,拓展艺术视野,增长艺术见识,创作艺术作品,有效积蓄艺术能量和回归艺术本源,使美术教师具有现代艺术思想与开放意识,善于应用艺术创作的学术性进行美术教育与文化建设。
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是教学科研的学科知识本身的延伸,拓宽艺术学术性和当代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文环境的要求,美术教师专业学术性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积极意义。
(二)实践价值
从实践的必要性上看,美术教师在学校大多数是个体存在,缺少交流对象和创作氛围、途径等。美术教师专业创作发展共同体的建立为美术教师搭建了平台,有利于其开展专业研究和艺术创作。
构建区域美术教师专业创作发展共同体,在区域内组织艺术活动,通過具体活动内容、形式等进一步多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课题对小榄镇美术教师协会的个案成长进行分析研究、梳理、推广,形成系统的共同体的品牌效应并提供相关经验,继续发掘新人,推荐新人,推进美术教师专业向学术型发展,发挥教师能量为学校美术教育提供人才保障。同时展示其艺术修养和教学教研成果,促使区域教师专业发展。
(三)实践研究方法
根据共同体要求,主要运用资料搜集、抽样调查、案例分析、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在对抽样调查资料进行大量搜集、细致考辨、专题性梳理、同类问题比较的基础上,对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溯源。在研究过程中采取的技术路线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施课题引领,撷取周边社区优质资源,组织一批骨干教师先期实行示范性研究,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逐渐扩大研究队伍和研究范围。经过阶段性实验,进一步推广成功经验,并着手于经验概括和理论总结。
(四)实践研究内容
关于“美术教师专业创作发展共同体”的思考,构建小榄镇区域美术教师专业创作发展共同体组织机构。通过文献研究方法,理解相关概念,如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组织、文化、传播方式、制度等;通过经验总结法和文献研究法,认识教师专业创作发展共同体的要素、特征、功能等方面“有什么”;通过经验总结法,归纳小榄镇美术教师专业共同体建设的策略、方法、途径、评价等方面“怎么办”。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协调研究进程。
小榄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情况调查研究。通过教师情况调查,了解小榄区域美术教师队伍专业的现状,归纳与梳理美术教育行动中对教师能力的诉求,撰写调查报告。
小榄区域美术教师专业创作发展共同体的模式研究。运用实践行动研究法,对教研组织、非教研组织的模型进行实践研究,重点为“创作工作室”“师徒结对”“教师美术协会”等形式、框架建设—行动建构—共同研究行动模型,并进行经验总结。一是定期创作实,如写生创作,二是定期名家讲座、示范、评论,三是参展观展、交流讨论等。
小榄区域美术教师专业创作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个体发展的研究。运用案例研究法,搜集青年、中年、老年教师的成长案例,分析共同体建设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变化,并进行有效的案例分析,梳理个案的成长轨迹,研究其在教育教学的突出业绩表现、专业总结。
小榄区域美术教师专业创作发展共同体开展学术研究业绩对美术教育的行动作用及影响研究。运用实验行动研究法,通过思维拓展、行动改进、自我觉醒等多种方式,归纳践行策略、方法对学校美术教育行动改进和校园文化建设起到积极作用并进行经验总结。
通过以上方式进行实践策略研究,目的是提升教师艺术创作素养,让美术教师专业创作学术性与教学有效对接。落实在教学课堂上,应用共同体的个案典型向全镇美术教师有效推广和发展,使美术课堂更加具有视觉品味和艺术特性,这样的策略提升,应该是比较好的模式,让参与的美术教师都有一份责任和使命感促进美术课堂回归艺术常态。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