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课改的指导思想,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分析实际教学环境和学生情况,构建新型、合理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质疑、探究、任务驱动、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1问题的提出
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教师把信息技术课单纯当作计算机课来上,教学内容以操作训练为中心,采用呈现内容(提供刺激)——接收信息(做出反应)——反馈评价(及时强化)的经典教学模式,枯燥地罗列演示一些基本操作,让学生生硬的记忆操作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累,可是学习能力却没有提高,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明确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
2构建“质疑——探究——创新”教学模式
2.1质疑
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问题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勇于探索、创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首先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详细划分知识点,设计完整的教学程序,可采用支架策略,即: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其次每一个环节设计的问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情感。问题中涉及概念的内容可采用概念获得策略,即:举出事例,引导学生总结概念。
2.2探究
每门学科包含的知识点很多,不可能要求教师全讲,也不可能讲全,因此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即:以一个具体的任务作为学习目标,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学习软件相应功能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
实际教学中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水平差异很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时,可采用合作学习策略,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习者通过讨论、互助等方式来互促学习,提高学习成效。从而有利于问题理解的深化,知识应用的掌握和人际关系以及高级认知能力的获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互相帮助,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他人或自我评价。
教师对课堂教学要具有预见性,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遇到不可预见的问题时,要随机应变,及时改变教学方法,机智灵活地处理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驾驭课堂的水平。教师要适时选择指导学生学习的时机和方法,恰到好处地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探究手段和信息资料,让学生的探究能够进行下去;适时地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和领会其探究性操作的意义,要求他们对自己的技能性操作做出说明或解释。
2.3创新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教师不要只讲授方法、规律,而是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去考虑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克服思维定式,掌握基本方法,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并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创造性尝试。
3教学实例分析
这是一个在职中中信息技术课《文件管理》一节教学过程中使用“质疑——探究——创新”教学模式的实例。
环境分析:信息技术课分为理论课和上机实践课,本节课是理论课,教学环境是教室,教具有计算机、液晶投影。
学生分析:最初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水平差异很大,经过前几节课的讲解、练习,绝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进行基本操作,但理论知识普遍比较薄弱,对于“文件、文件夹”的理解很浅显,本堂理论课要让学生准确、深刻的理解文件及文件夹的概念,总结文件管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文件与文件夹的概念、资源管理器中文件与文件夹的操作的一般方法
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理解、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对信息的道德、伦理、安全的认识。
3.1质疑——阐述文件的相关概念
⑴根据支架策略分解学习任务。
阐述文件的概念、组成。
阐述文件夹的概念、组成。
利用问题:文件及文件夹到底“长什么样”?引入资源管理器的使用。强调文件的类型。
让学生掌握文件管理的一般方法。
布置下次课的上机任务。
⑵根据概念获得策略,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文件的概念。
提出问题:用写字板打一份通知并存储;在校园网上下载“几何画板”,分别请学生演示。使学生直接、形象的理解文件的生成过程。
进一步提出问题:
a文字、程序是什么?(把文件和信息相互联系)
文字、程序是信息的载体,要得到的主要内容,内容还可以是音乐、图片等。
b要想关机后信息不丢失,怎么做?(联系到信息存储)
存储信息。
c信息存储后在计算机上生成了什么?
信息的集合——文件
d人与人的区分可以用名字,文件之间如何区分呢?
文件名
问题一环紧扣一环,形成了一条渐进式的“质疑链”,最后得出——
文件的概念:赋予名称并存储在磁盘上的相关信息的集合。
3.2探究——学习文件管理的操作
文件管理的相关命令很多,同一个命令执行方法也有多种,不可能把所有方法都演示,关键要让学生掌握方法,总结规律,因此教师只要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操作讲透,引导学生总结出文件管理的一般方法,并灵活运用到其他操作中,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利用资源管理器进行文件管理的学习,根据任务驱动策略,设计任务:把“c:\我的作品\说明”文件夹中的tb.gif文件移动到“c:\我的作品\picture”文件夹中。首先让学生自学教材(菜单命令的使用),利用计算机进行演示;然后根据合作学习策略组织学生,启发学生探索其他的命令执行方法,如:工具栏的使用、右键菜单、快捷键、鼠标拖拽,分别请学生用计算机进行演示,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尽可能使用多种方法,及时对各种方法进行归类。
通过文件移动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3.3创新——总结文件管理的一般方法
根据建模策略,探究过程之后,让学生互相评价哪种方法比较规范、哪种方法比较快捷,总结利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的一般方法:选中操作对象;选择命令。
布置下次课的上机任务:⑴让学生分析文件管理的优点、缺点,提出自己信息管理的方案,通过校园网的聊天室或论坛进行讨论。⑵我从洪恩网站上下载了学习教程,放在校园网上,方便学生自学。⑶针对常用的命令,我出了几道上机练习题,要求学生上机课练习。⑷让学生管理自己的网站空间,进一步理解文件在服务器端的操作。
4结语
如何强化学生对信息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当前信息技术课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时代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不断的从理论上丰富自己,积极建构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书目:
1、《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裴娣娜主编
2、《民主与教育》美杜威著
3、《思维之研究(A Study of Think )》美 布鲁纳著
4、《教育过程(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美 布鲁纳著
关键词:质疑、探究、任务驱动、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1问题的提出
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教师把信息技术课单纯当作计算机课来上,教学内容以操作训练为中心,采用呈现内容(提供刺激)——接收信息(做出反应)——反馈评价(及时强化)的经典教学模式,枯燥地罗列演示一些基本操作,让学生生硬的记忆操作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累,可是学习能力却没有提高,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明确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
2构建“质疑——探究——创新”教学模式
2.1质疑
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问题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勇于探索、创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首先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详细划分知识点,设计完整的教学程序,可采用支架策略,即: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其次每一个环节设计的问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情感。问题中涉及概念的内容可采用概念获得策略,即:举出事例,引导学生总结概念。
2.2探究
每门学科包含的知识点很多,不可能要求教师全讲,也不可能讲全,因此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即:以一个具体的任务作为学习目标,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学习软件相应功能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
实际教学中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水平差异很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时,可采用合作学习策略,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习者通过讨论、互助等方式来互促学习,提高学习成效。从而有利于问题理解的深化,知识应用的掌握和人际关系以及高级认知能力的获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互相帮助,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他人或自我评价。
教师对课堂教学要具有预见性,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遇到不可预见的问题时,要随机应变,及时改变教学方法,机智灵活地处理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驾驭课堂的水平。教师要适时选择指导学生学习的时机和方法,恰到好处地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探究手段和信息资料,让学生的探究能够进行下去;适时地引导他们思考问题和领会其探究性操作的意义,要求他们对自己的技能性操作做出说明或解释。
2.3创新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教师不要只讲授方法、规律,而是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去考虑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克服思维定式,掌握基本方法,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并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创造性尝试。
3教学实例分析
这是一个在职中中信息技术课《文件管理》一节教学过程中使用“质疑——探究——创新”教学模式的实例。
环境分析:信息技术课分为理论课和上机实践课,本节课是理论课,教学环境是教室,教具有计算机、液晶投影。
学生分析:最初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水平差异很大,经过前几节课的讲解、练习,绝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进行基本操作,但理论知识普遍比较薄弱,对于“文件、文件夹”的理解很浅显,本堂理论课要让学生准确、深刻的理解文件及文件夹的概念,总结文件管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文件与文件夹的概念、资源管理器中文件与文件夹的操作的一般方法
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理解、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对信息的道德、伦理、安全的认识。
3.1质疑——阐述文件的相关概念
⑴根据支架策略分解学习任务。
阐述文件的概念、组成。
阐述文件夹的概念、组成。
利用问题:文件及文件夹到底“长什么样”?引入资源管理器的使用。强调文件的类型。
让学生掌握文件管理的一般方法。
布置下次课的上机任务。
⑵根据概念获得策略,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文件的概念。
提出问题:用写字板打一份通知并存储;在校园网上下载“几何画板”,分别请学生演示。使学生直接、形象的理解文件的生成过程。
进一步提出问题:
a文字、程序是什么?(把文件和信息相互联系)
文字、程序是信息的载体,要得到的主要内容,内容还可以是音乐、图片等。
b要想关机后信息不丢失,怎么做?(联系到信息存储)
存储信息。
c信息存储后在计算机上生成了什么?
信息的集合——文件
d人与人的区分可以用名字,文件之间如何区分呢?
文件名
问题一环紧扣一环,形成了一条渐进式的“质疑链”,最后得出——
文件的概念:赋予名称并存储在磁盘上的相关信息的集合。
3.2探究——学习文件管理的操作
文件管理的相关命令很多,同一个命令执行方法也有多种,不可能把所有方法都演示,关键要让学生掌握方法,总结规律,因此教师只要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操作讲透,引导学生总结出文件管理的一般方法,并灵活运用到其他操作中,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利用资源管理器进行文件管理的学习,根据任务驱动策略,设计任务:把“c:\我的作品\说明”文件夹中的tb.gif文件移动到“c:\我的作品\picture”文件夹中。首先让学生自学教材(菜单命令的使用),利用计算机进行演示;然后根据合作学习策略组织学生,启发学生探索其他的命令执行方法,如:工具栏的使用、右键菜单、快捷键、鼠标拖拽,分别请学生用计算机进行演示,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尽可能使用多种方法,及时对各种方法进行归类。
通过文件移动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3.3创新——总结文件管理的一般方法
根据建模策略,探究过程之后,让学生互相评价哪种方法比较规范、哪种方法比较快捷,总结利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的一般方法:选中操作对象;选择命令。
布置下次课的上机任务:⑴让学生分析文件管理的优点、缺点,提出自己信息管理的方案,通过校园网的聊天室或论坛进行讨论。⑵我从洪恩网站上下载了学习教程,放在校园网上,方便学生自学。⑶针对常用的命令,我出了几道上机练习题,要求学生上机课练习。⑷让学生管理自己的网站空间,进一步理解文件在服务器端的操作。
4结语
如何强化学生对信息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当前信息技术课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时代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不断的从理论上丰富自己,积极建构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书目:
1、《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裴娣娜主编
2、《民主与教育》美杜威著
3、《思维之研究(A Study of Think )》美 布鲁纳著
4、《教育过程(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美 布鲁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