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夷陵区整合资源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来源 :当代农村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renyao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参与、集中连片”的思路,全面整合高标准农田项目,采取“统一选址、统一规划、统一招标、统一实施、统一资金、统一验收”的“六统一”模式,创新理念,统筹力量,整合资金,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力促进了全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效提升。
  按照省级要求,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部门主导向政府主导转变。改变以往农田整治项目单纯由国土、水利、农业、农发、发改等部门单独实施的惯例,區政府成立高标准农田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整合部门力量。二是由单一投入向多元投入转变。在财政资金投入的基础上,鼓励市场主体通过“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形式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多渠道、多途径保障资金投入。目前,全区市场主体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达到1926.88万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3600万元。三是由统一标准向因地制宜转变。综合考虑夷陵区地形地貌和农业发展实际需求,对东部丘陵地区和西北山区分别规划建设内容、分别设置建设标准。东部地区围绕水稻种植,重点开展土地平整、沟渠配套等建设,实现农业机械化;西北山区围绕特色产业,重点开展田间道路、沟渠配套等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推进农旅融合,打造“三峡茶谷”。
  对接省级规范,实现“三个整合”。一是整合建设规划。制订高标准农田建设五年规划,按照全区重点产业发展项目优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精准扶贫规划优先等“三优先”原则,将高标准农田整治与区域规划深度融合、有效对接。二是整合建设区域。2017年,夷陵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64875亩(其中新建30029亩,补建34846亩),投资总额14830.71万元,分三个项目区,即东部鸦鹊岭镇凤凰观片区、东西泉片区2个水稻主产区,西部太平溪片区(含邓村乡、太平溪镇)1个茶叶主产区。三是整合建设资金。出台涉农资金整合办法,对性质相近、用途相同、使用分散的涉农专项资金,通过存量调整、增量集中等方式归并,实行“专户、专账、专人”管理。2017年,全区整合资金7551万元(国土4000万元、农发2051万元、水利1500万元)。
  对接省级标杆,实现“三个到位”。一是制度设计到位。出台了《夷陵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着力解决好工作中权责不一、标准不清、程序不明等实际问题。二是建立工作考核制度,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区政府耕地保护综合目标考核范畴。三是责任落实到位。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分级负责制”,即区高标办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项目业主及法人单位,项目所在乡镇是本区域内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主体和责任单位,进一步落实各部门的责任。四是督办检查到位。坚持每月召开部门碰头会、每旬通报工作进展、每周上报工作进展,定期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进行督办检查,及时对项目整合中存在的规划设计、项目立项、招投标等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尽快解决。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农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确立,盐城市为解决和克服家庭分散经营的不足,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形成的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
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客观研判脱贫攻坚形势与进度,有效落实脱贫攻坚资源与政策,保质保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与目标,是各级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