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考大学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x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4年,52岁的我在北流县卫生学校担任校长。当年我有个大胆的想法:参加政治专业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刚刚说出这一想法,就有知心朋友向我提出忠告:以你现在的年纪,参加考试完全不占优势,如果失利,可要知道它的后果啊。本已信誓旦旦准备报名的我,因为朋友的这两句忠告,有了一个不眠之夜。
  朋友说的那两条确实是我目前的真实情况,年过五旬的我,事业目标基本都已实现,是快要退休的人。若考试通过,在岗位上也用不了几年,何必摆着清福不享偏要自找苦吃?如若没通过,以往的一切荣誉也将会付诸东流,更无脸见自己的学生。想到这,我心里的退堂鼓已经打得震天响。前半夜的退堂鼓已经让我睡意全无,但就这么退缩也不是我的性格,况且平时我教导学生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既然分析了考试的劣势,不如再分析一下优势。平时教学生的那套鼓励法竟然用到自己身上。在那個不眠的夜晚,我给自己总结出来四大优势:一是我虽然年纪大,记忆力也减退,但我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理解能力反而更强,这对备考是有益的;二是在专业上,我选择的政治教育专业,算是熟悉的专业领域,通过之前的脱产进修和授课经验,已有扎实基础;三是我在教学中总结出一套独特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相信它能让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我觉得自己的一生还缺少一件十分遗憾的事,那就是大学毕业文凭,虽然快退休,但是活到老、学到老。
  权衡利弊得失后,我决定:一定要珍惜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弓没有回头箭,平时课堂上常对学生说的“决心就是力量,决心就是毅力,决心就是主观能动性”,现在也用到自己的身上。因为复习,我打破生活作息规律,挑灯夜读对我来说更是家常便饭。但是一想到我可以通过现在的努力实现我的大学梦,我就觉得什么苦都不算苦。经过几年的刻苦复习,终于我55岁时,实现了我的大学梦。
  现在回想起来,1984年下的决心,让我以更加充实的知识,继续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也只有1984年下的决心,才最终圆了我一生的大学梦。
其他文献
1963年,我在北大读三年级。一天,系领导交给我一个任务,帮助一位名叫姜锡柱的朝鲜留学生学英语。此后,我就与姜锡柱住一屋。白天我们分开吃饭、上课,晚上我辅导他一小时英语。因为性情相投,我们成了好朋友,学校组织活动,我都拉着他一起参加。这种关系一直保持到我毕业。他对我的英语辅导表示感谢,我开玩笑地说:“如果你英语发音有山东味儿,那全是我的责任。”  那个年代纪律严格,他留学回国后,我们不再联系。但我
中共领导人中,胡耀邦最早开始穿西装,并鼓励身边的人一起穿。1983年初,他前往深圳考察工作,看到当地省市领导都穿着旧式的干部服时,讲了这样一段话:“你们为什么不敢穿西装?我50年代出国还穿了花衣服。你们工作人员穿西装我赞成,自己出钱怕什么?女同志可以穿太空褛,发型也可以改变改变。外商进来,看你们现在穿的样子,不知道投资保不保险。”  胡耀邦个子矮,讲话时又爱配以各种手势,西装下摆很容易被他大幅度的
梦想当医生  我小时候三天两头肚子痛,母亲就带我去李大夫家扎针,每次去都带上令人垂涎的芙蓉糕、糖枣之类。有一次,我们去时赶上人家吃饭,饭菜很丰盛,比我家的年夜饭还好。回家的路上,母亲嘴里不停地念叨:“看人家李大夫,靠手艺吃饭,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一辈子吃香的、喝辣的……”  对李大夫的敬佩,加上母亲不断灌输当医生好的思想,使我对医生这行当有了向往———学一套看病的手艺,既能给别人消除病痛,自己又能
分到一斤半牛肉  我于1974年1月下乡来到梁平县新盛公社农荣一队。其实这里的自然环境是相当的好,平原地带,村前河流环绕,田多地少,全村140亩田地供养20多户120多口人应当是毫无问题。只不过当时是统购统销,不准搞自留地,不准搞副业经营,农民被困死在140亩土地上。加之上面不讲科学,强行让生产队种植投入高、产值低的双季稻,把农民折磨得死去活来。生活的艰辛让我在一年里没有看到过他们的笑脸。  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