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权综合评价模型的福建省雷灾风险划分

来源 :气象研究与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k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福建省2012—2017年闪电定位资料和雷灾资料,采用熵权综合评价模型,对福建省68个县市区域雷灾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闪电密度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闽中东部,各区域年平均密度值大部分在4次·km-2·a-1次以下,少部分地区高达8次·km-2·a-1次以上;闪电发生时间集中在6—8月;闪电强度区域分布均衡,强度值大部分在30kA以下。闽中部区域雷灾次数分布总体高于其他区域,闽北最低,沿海较低;雷灾和闪电在夏季时节
其他文献
针对陶瓷前驱体转化率低、热稳定性差的缺点,以正丙醇锆为锆源,苯硼酸为硼源,乙酰丙酮为配位剂,通过配位鳌合反应、取代反应成功制备了主链为B-O-Zr结构的线型含硼、锆聚合物
为了研究G-链等价集、G-链回归点集和G-周期点集在拓扑群作用下度量空间中的拓扑结构,利用等价映射和度量G-空间的一些基本性质,得到了G-链等价点、G-链回归点和G-周期点的一些新的结果,这些结果推广了度量空间中链等价点、链回归点和周期点的结论。
为了研究地物演化的机理,从物质存在与空间和时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着手,推定地物在时空中演化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地物演化中,区域内结构点集e_n的消亡必定引起异质点集(地物)q_k的新生,消亡地物和新生地物的代数和恒为零。应用拓扑学的相关理论,论证了地物演化的一般模式,用实例说明了具有确定的地物空间分布和结构的基本点集向目标点集演化的过程和结果。对基本点集内的相关地物赋值后,经过有限的布尔运算,必定能实
利用WRFV3.9数值模式,对2011年6月9—10日发生在湘鄂赣交界附近山区的一次江淮气旋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模拟。进行了地形重力波拖曳作用的控制试验和不考虑地形重力波拖曳作用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控制试验能较好地再现江淮气旋及其产生的强降水;模式引入地形重力波拖曳后能够更好地模拟出地形附近雨带的中心位置和强度;地形重力波拖曳在本次大暴雨过程中能够减弱地形附近的经向风速,增强低层气流辐合,促进垂直上升运动,从而有利于对流的触发和维持。
以1960—2019年全国99个气象台站太阳辐射观测数据和839个气象台站的气温日较差为基础数据,利用Bristow-Campbell太阳总辐射估算模型,对中国地表太阳总辐射进行空间化模拟,分析了太阳总辐射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地表太阳总辐射南多北少,西多东少,受地形海拔因素影响很大;青藏高原一带的地表太阳总辐射最大,四川盆地及新疆部分盆地区域的太阳总辐射最小;对研究区整体而言,分析期的地表太阳总辐射呈减小趋势,为-0.0074MJ·m-2yr-1
利用S波段双偏振雷达观测到的层状云、非降雹对流云以及冰雹云三种不同强度云系的雷达数据,对其双偏振参量的特征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层状云的差分反射率ZDR、差分相移率KDP接近0值,差分相移ΦDP随径向距离廓线变化小,与初始相位保持一致;在非降雹对流云中,CC值基本稳定在0.95以上,回波强度大于35dBZ时,ZDR、KDP和ΦDP均显著递增,KDP和Φ
利用广西大明山2006—2020年3个自动气象站的观测数据,对其冰冻天气特征、模型和预报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明山的冰冻天气主要出现在12月到次年2月,年均冰冻日有20d,海拔越高,冰冻日数越多;大明山冰冻日数与南宁、上林日最低气温的相关性较好;大明山冰冻天气可分为强锋区型和强辐射降温型两类,前者可造成较严重的冰冻灾害,后者无明显的冰冻灾害;建立了大明山雨凇、雾凇、道路结冰等冰冻灾害的逐步回归预报方法,经检验大明山最低气温预报方程效果较好。
这次贵州省重点矿产资源大精查,不仅要探明精查对象的资源储量,还要开展矿产形成、分布规律研究,为进一步的深部和外围预测奠定基础。贵州省的优势矿产资源,多数是沉积矿产和层控矿产。为了认识并掌握其形成、分布规律,需要深入开展沉积学研究,分析和判别其沉积相和沉积环境。本文以4个案例,说明了沉积学研究在本次优势矿产资源大精查中的作用,其中包括:获取成矿过程的同沉积证据、揭示成矿环境条件和成矿过程、查明矿体厚度分布的同期破坏因素和基于沉积相模式的成矿机制分析和外围预测等方面。实践结果表明,系统而准确的岩(矿)芯和露头
基于雷州半岛气象资料和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数据,利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气候突变检验、相关分析、11种模型拟合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雷州半岛降水和蒸发量的气候变化特点,研究降水和蒸发与雷州半岛作物布局调整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961年至2001年雷州半岛总体南旱北涝,年降水日数和年降水量均北多南少并且先增后减。年蒸发量南多北少并且呈显著下降趋势。年降水日数与水稻面积显著正相关,与蔬菜、水果、糖蔗面积显著负相关。蒸发量与糖蔗、蔬菜、水果面积显著负相关。
选取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东部玛曲、玛多和垭口3个野外站点的观测资料,针对不连续积雪过程,研究高原东部不同季节的积雪过程对地表能量和土壤水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积雪高反照率的影响,高原东部地区各季节降雪后净短波辐射减小,净辐射较降雪前减小60%~140%;积雪积累期内感热、潜热及土壤热通量均减小,感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出现负值。春、秋两季积雪过程中,能量以感热、潜热和土壤热通量三种形式分配;冬季积雪过程中能量以感热和土壤热通量分配为主,潜热通量较小,日均值在10 W·m-2左右;而夏季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