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讲礼貌”的方式,我跟中国朋友的看法有最大的分歧。
拿一件很典型的事情来举例吧。一次,我要锁自行车的时候,不小心把钥匙掉在了地上,这时,在旁边聊天的老人就帮我捡了起来。从始至终,他一句话都没说,甚至连我表达感谢他也没反应,好像根本就没发现我的存在似的。我觉得有点不对头,因为小时侯我父母经常告诫我,说话时一定要看对方的眼睛,无论跟谁说话第一句都应该是问好,对这样接受教育的我来说,对他的表现感到有点惊讶。
但是,因为我在中国生活了这么久,我能够明白在中国这其实也不能算是不礼貌。想像一下,对这位中国老人来说,不管是谁的钥匙他都会帮着捡,在他的文化习惯中,这完全是理所应当的。他只是下意识地捡了钥匙,还给我而已,并没有注意我,而是专心于和他的老朋友聊天,耳朵里也听着老朋友讲的笑话。
把钥匙还回来的时候说不说上一句“给你”,这是小节,但是按照日本人的习惯来说,则是很重要的,最基本的礼貌。在日本“从小节看整体”是人们普遍的观念,渗透在日本人的意识里。所谓的礼貌,并不只是口头上的称呼,更是一种体现在生活中的态度。
比如,认真工作也是一种“讲礼貌”。工作时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以及工作时的各种小节都是上司考察手下的重要标准。比如,上班时怎么打招呼,会不会把自己的办公桌收拾好,和同事的闲话多不多,等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老板对员工的评价,有的时候,甚至看得比实际工作成绩还重要。
想像一下,假如你是老板,要雇用两个技术员中的一个,测验他们用木头做一支铅笔。一个员工很快地完成了,把做好的铅笔匆匆忙忙地拿给你看,另一个则完成得比较慢。你仔细地检查了两支铅笔,质量差不多,技术水平也都相当。这时,你可能就要去观察他们的工作现场。你发现快速完成任务的员工工作台上一片狼藉,而另一个员工的工作台上工具摆放很整齐,废料也收拾干净了。那么你会雇用哪个员工?在日本人心目中,答案很明显。因为第二个技术员有着严谨的工作态度,相信他以后工作能力也会提高得更快。
技能工有一句话,“准备八成,现场二成”。不管是什么工作,准备和善后工作得越好,你的工作能力就越成够得到体现。如果是技能工,他的脑袋里装着清晰的工作程序,面对着自己的机床,左边第几个是刀子,右边第几个是螺丝刀,工作起来不看也能下意识地拿来并放回,工作结束时,工具都在原来的位置,以便再次顺利工作。“自己工作的地方应该任何时候都要收拾好,如果乱放东西,就肯定会为找东西而下很大的工夫。千万不要为了这个浪费时间。我们一看员工的桌子就能知道这个人的技术水平。桌子就代表着人对工作的态度。”我曾经也是个做台球杆的员工,上司就这样教导我好几次,当我自己当了别人的上司,工作时便也这样告诉我的下属。井然有序地整理自己的工作物品是最基本的工作态度。
再打个比方吧。电视播音员念完了新闻之后的几秒,摄影机离开他之前,都必须盯着镜头不能看别的地方。要不然,这就会被认为是不礼貌,人们会觉得这个人没接受过教育或者没耐心。“礼貌”也是一种敬业的态度。
不过,我觉得,日本人对于“礼貌”的理解有时会对工作起很重要的作用,但有时这种日本习惯确实导致多余的工作压力,不必要的加班(在上司面前,即使完成工作也不敢先回家)之类的。而在中国,一般人都是先看整体,看大的方向,有时几乎不怎么在乎小节。等我自己在中国上班之后,就发现比在以前日本公司额外的工作压力要小多了。所以看来,这两种习惯都有利有弊。
中国和日本确实有不少的文化习俗的差异。我打算在中国长住,虽然努力在适应中国人的习惯和思维方式,但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日本人,习惯按照日本常识、思维方式考虑问题。直到现在,对中国文化和习惯,我还有很多地方不理解,我希望自己能够尽快融入中国社会。因为,中国有句古话叫“即来之,则安之”,还有一个成语叫“入乡随俗”嘛!
拿一件很典型的事情来举例吧。一次,我要锁自行车的时候,不小心把钥匙掉在了地上,这时,在旁边聊天的老人就帮我捡了起来。从始至终,他一句话都没说,甚至连我表达感谢他也没反应,好像根本就没发现我的存在似的。我觉得有点不对头,因为小时侯我父母经常告诫我,说话时一定要看对方的眼睛,无论跟谁说话第一句都应该是问好,对这样接受教育的我来说,对他的表现感到有点惊讶。
但是,因为我在中国生活了这么久,我能够明白在中国这其实也不能算是不礼貌。想像一下,对这位中国老人来说,不管是谁的钥匙他都会帮着捡,在他的文化习惯中,这完全是理所应当的。他只是下意识地捡了钥匙,还给我而已,并没有注意我,而是专心于和他的老朋友聊天,耳朵里也听着老朋友讲的笑话。
把钥匙还回来的时候说不说上一句“给你”,这是小节,但是按照日本人的习惯来说,则是很重要的,最基本的礼貌。在日本“从小节看整体”是人们普遍的观念,渗透在日本人的意识里。所谓的礼貌,并不只是口头上的称呼,更是一种体现在生活中的态度。
比如,认真工作也是一种“讲礼貌”。工作时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以及工作时的各种小节都是上司考察手下的重要标准。比如,上班时怎么打招呼,会不会把自己的办公桌收拾好,和同事的闲话多不多,等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老板对员工的评价,有的时候,甚至看得比实际工作成绩还重要。
想像一下,假如你是老板,要雇用两个技术员中的一个,测验他们用木头做一支铅笔。一个员工很快地完成了,把做好的铅笔匆匆忙忙地拿给你看,另一个则完成得比较慢。你仔细地检查了两支铅笔,质量差不多,技术水平也都相当。这时,你可能就要去观察他们的工作现场。你发现快速完成任务的员工工作台上一片狼藉,而另一个员工的工作台上工具摆放很整齐,废料也收拾干净了。那么你会雇用哪个员工?在日本人心目中,答案很明显。因为第二个技术员有着严谨的工作态度,相信他以后工作能力也会提高得更快。
技能工有一句话,“准备八成,现场二成”。不管是什么工作,准备和善后工作得越好,你的工作能力就越成够得到体现。如果是技能工,他的脑袋里装着清晰的工作程序,面对着自己的机床,左边第几个是刀子,右边第几个是螺丝刀,工作起来不看也能下意识地拿来并放回,工作结束时,工具都在原来的位置,以便再次顺利工作。“自己工作的地方应该任何时候都要收拾好,如果乱放东西,就肯定会为找东西而下很大的工夫。千万不要为了这个浪费时间。我们一看员工的桌子就能知道这个人的技术水平。桌子就代表着人对工作的态度。”我曾经也是个做台球杆的员工,上司就这样教导我好几次,当我自己当了别人的上司,工作时便也这样告诉我的下属。井然有序地整理自己的工作物品是最基本的工作态度。
再打个比方吧。电视播音员念完了新闻之后的几秒,摄影机离开他之前,都必须盯着镜头不能看别的地方。要不然,这就会被认为是不礼貌,人们会觉得这个人没接受过教育或者没耐心。“礼貌”也是一种敬业的态度。
不过,我觉得,日本人对于“礼貌”的理解有时会对工作起很重要的作用,但有时这种日本习惯确实导致多余的工作压力,不必要的加班(在上司面前,即使完成工作也不敢先回家)之类的。而在中国,一般人都是先看整体,看大的方向,有时几乎不怎么在乎小节。等我自己在中国上班之后,就发现比在以前日本公司额外的工作压力要小多了。所以看来,这两种习惯都有利有弊。
中国和日本确实有不少的文化习俗的差异。我打算在中国长住,虽然努力在适应中国人的习惯和思维方式,但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日本人,习惯按照日本常识、思维方式考虑问题。直到现在,对中国文化和习惯,我还有很多地方不理解,我希望自己能够尽快融入中国社会。因为,中国有句古话叫“即来之,则安之”,还有一个成语叫“入乡随俗”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