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酸对人正常和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分泌炎症介质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ding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油酸对人正常Fb和瘢痕Fb增殖和分泌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正常Fb和瘢痕Fb,分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各组样本数为8):空白对照组,除常规成分外培养液中不再添加其他物质;乙醇对照组,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体积分数2%无水乙醇;不同浓度油酸组,即0.25、0.50、1.00、2.00以及4.00mmol/L油酸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相应终浓度的油酸(以含体积分数2%无水乙醇培养液配制)。采用锥虫蓝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培养1~5d的生长情况。于倒置相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2种细胞2个对照组、1.00mmol/L油酸组细胞培养2d的细胞结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种细胞2个对照组及1.00mmol/L油酸组细胞培养2d的细胞周期。噻唑蓝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2d的增殖情况。取各组细胞培养2d时的培养上清液,采用改良Griess法测定NO含量,ELISA法检测TNF—α、IL-6、IL-1β、IL-8含量。对数据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及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正常Fb和瘢痕Fb的空白对照组与乙醇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别。(2)培养2~5d,正常Fb和瘢痕Fb 2.00、4.00mmol/L油酸组细胞数量均低于对应的2个对照组(F值分别为13.773、11.344,P值均小于0.01)。(3)培养2d,正常Fb和瘢痕Fb 1.00mmol/L油酸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部分细胞开始堆积、变圆易脱落;细胞膜不完整,线粒体空泡变性,核固缩,胞内可见脂滴。(4)正常Fb 1.00mmol/L油酸组的G0/G1期和G2/M期细胞百分比[(93.56±9.98)%、(2.01±0.75)%]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84.23±10.96)%、(0.37±0.16)%],F值分别为3.026、34.751,P〈0.05或P〈0.01;S期细胞百分比为(4.42±0.87)%,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的(16.06±1.74)%,F=136.120,P〈0.01。瘢痕Fb 1.00mmol/L油酸组G0/G1期和G2/M期细胞百分比分别为(93.86±13.90)%、(1.89±0.66)%,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83.88±10.42)%、(0.41±0.17)%],F值分别为3.529、32.710,P〈0.05或P〈0.01;S期细胞百分比为(3.87±0.63)%,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的(15.89±2.02)%,F=116.508,P〈0.01。(5)正常Fb和瘢痕Fb 0.50~4.00mmol/L油酸组细胞增殖率显著低于对应的2个对照组(F值分别为215.945、194.555,P〈0.05或P〈0.01)。(6)正常Fb各浓度油酸组细胞分泌NO水平明显高于2个对照组(F=30.240,P〈0.05或P〈0.01);瘢痕Fb 1.00~4.00mmol/L油酸组细胞分泌NO水平明显高于2个对照组(F=12.495.P〈0.01)。正常Fb和瘢痕Fb 2.00、4.00mmol/L油酸组细胞分泌TNF-α、IL-6水中明显高于对应的2个对照组(FTNF-α值分别为6.911、3.818,FIL-6值分别为16.939、11.600,P〈0.05或P〈0.01)。正常Fb和癜痕Fb各浓度油酸组细胞分泌IL—1β水平显著高于对应的2个对照组(F值分别为25.117、9.137,P值均小于0.01)。正常Fb 1.00~4.00mmol/L油酸组细胞分泌IL-8水平明显高于2个对照组(F=2.717,P〈0.05或P〈0.01),瘢痕Fb 2.00、4.00mmol/L油酸组细胞分泌的IL-8水平明显高于2个对照组(F=3.338,P〈0.05)。正常Fb和搬痕Fb相同浓度油酸组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F值为0.120~3.766,P值均大于0.05)。结论高浓度油酸虽能抑制瘢痕Fb增殖,但同时也抑制正常Fb增殖,且高浓度油酸能同时促进正常Fb和瘢痕Fb分泌炎症介质,从而导致过度、持续的炎症反应,不利于创面愈合。

其他文献
1临床资料; 2012年7月26日,山西某地煤矿突发瓦斯爆炸致32人受伤,1h后患者被就近送入当地医院救治。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52岁。烧伤总面积2%-60%TBSA,其中60%、35%、30%TBSA烧伤患者各1例,20%TBSA烧伤患者2例,2%~15%TBSA烧伤患者27例。深度为Ⅱ-Ⅲ度,致伤部位以头面、四肢等暴露部位为主。
本研究通过超声检测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及硝酸盐介导的血管扩张(NMD),评估电烧伤患者动脉内膜及平滑肌的功能变化。将25例因接触20kV以上高压电而致上肢电烧伤的18—65岁男性患者作为高压电烧伤组,以25位年龄、性别及大量其他指标相符的健康测试者作为对照组。
特大面积烧伤即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80%TBSA或Ⅲ度烧伤面积大于或等于50%TBSA,该类烧伤救治困难,病程长,并发症多且病死率高。2001--2005年我院严重烧伤患者按照传统公式进行补液复苏,休克期度过欠平稳,表现为尿量不稳定,常需使用利尿剂,尤其在特大面积烧伤救治中更为明显。笔者分析此情况可能与补液量不足有关,此后在治疗中增加补液量并改进补液方法形成新的复苏方式。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1-
期刊
目的探讨化学烧伤的现场急救、早期处理和治疗方法中的流行病学因素。方法整理笔者单位2001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682例烧伤患者中615例化学烧伤患者病例资料,对性别、年龄、致伤面积与深度、发病规律、致伤原因、致伤物质、致伤部位、合并症、院前处理情况、治疗肢颅后情况等进行归纳总结。采用线性趋势检验统计分析年度收治的烧伤患者总数、化学烧伤人数。结果(1)一般情况:本组病例中男562例占91.
1临床资料; 2006年7月~2010年11月,笔者单位收治4例机器热压伤致手指掌侧缺损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3—46岁。缺损面积:1.6cm×1.5cm-3.3cm×2.0cm,深度为浅Ⅱ~Ⅲ度。累及手指:拇指1例,示指1例,中指2例。
患者男,37岁,2011年10月全身黄磷烧伤后约1h急诊入院。患者伤后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全身10min,大部分创面用30g/L硫酸铜溶液湿敷。
特殊原因烧伤的种类繁多,至今尚缺乏明确而统一的定义。部分特殊原因烧伤在各种原因烧伤中所占比例不大,容易被忽视;有些则因少见而不被专业人员熟知,影响及时有效的救治。许多特殊原因烧伤属复杂性或复合性损伤,救治难度大,创面愈合困难。近年来一些特殊原因烧伤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其预防和治疗尚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特殊原因烧伤的几个方面提出个人看法,供同道参考和讨论。
德国人,男,55岁,体质量150kg。2010年10月初,患者于左臀部形成疖,未服用抗生素或者到医院进行处理。
目的观察电烧伤大鼠血清和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电烧伤病变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4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和电烧伤组(56只)。于伤后6h和1、3、7、14、21、28d,每时相点处死8只电烧伤组大鼠,留取创面肌肉组织和血消样本。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学改变,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VEGF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创面VEGF蛋白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