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合肥学院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实验教学为思考样本,阐述了该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当前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出了数字化实验教学的思想,并进行了有益的实践。
关键词: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教学;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1
《互换性和测量技术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是教学计划中联系设计课程与工艺课程的纽带,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的桥梁。本课程涉及机械产品的几何量公差(精度设计)与几何量检测两方面内容,前一部分内容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后一部分的内容主要通过实验课来完成。作为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平台课程,必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有助于学生对互换性和测量技术知识的深入学习。本文以合肥学院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实验教学为思考样本,对数字化实验教学进行了思考与实践。
一、实验室现状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室目前均为传统机械式手动设备,部分计量器具还是八十年代的产品,设备测量手段落后,测量精度不高。此外,公差实验设备本质上属于精密仪器,其工作条件要求较高,但是面对教学及操作对象,公差实验设备损坏率及损坏频率较高,维修、维护较为困难。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有实验条件已无法适应现代工业生产对测量技术的要求,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现代检测技术的认识和学习,实验室现状急需改进。
二、实验教学现状
目前公差实验教学主要有孔轴误差测量、表面粗糙度测量、形位误差测量、圆柱螺纹测量、圆柱齿轮测量等五大类实验,均为互相独立的验证性实验。每个实验项目2学时,实验时间以班为单位进行安排,整班或半班进行。实验时,学生先提交预习报告,教师将设备调整到最佳状态,讲解实验原理,进一步强调实验步骤,学生按要求操作机器,记录数据,数据处理课后完成。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是管理简单,实验的整个过程在教师的掌控中,教师主要解决实验中出现的设备故障问题。但是,该教学方式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为了减少实验时设备的故障率,实验的大量时间用在了教师对仪器操作的讲解上;其次,每个实验独立,每次实验内容单一,设备课前已确定,导致学生缺乏主动能动性,只是机械的操作设备,测量某一值。
三、数字化教学思想的提出
针对以上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现状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两点想法。
1.对公差实验室增设检测手段先进和检测效率高的计量器具,逐步将传统的机械式手动测量公差实验室改建成现代的数字式自动测量实验室。在强化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掌握相关的现代测量技术知识。改建后的实验室,仪器操作简便,实验时间从教师讲解中解放出来。
2.紧随实验室的数字式自动化测量改造,实验教学内容相应进行改革。根据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面向创新、面向综合,逐步增大创新设计实验的比重。在原有实验总学时的基础上,将相互独立的验证性实验更换为整体的综合性实验,实验由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自主主导。教师给定实验试件及带有各种公差标示的图纸,学生自行确定一定数量的测量对象,選用相应仪器,数据处理当堂完成并提交实验报告。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实验主动性,提高实验效率,而且将学生置于了模拟工作环境中,可极大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
四、实践
依此思想,实验室申请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室改建项目。该项目除了将现有的常规人工读数测量仪器(如立式光学计等、内径百分表等)更换成数字式自动测量仪器外,更重要的是引进了三坐标测量课堂教学版软件,软件界面与实物机测量软件相通。实验室所在系部拥有一台三坐标测量机,但面对教学内容和对象,几乎没有让学生在该机上实践过。本套教学软件的引进,弥补了实验室在该测量内容上的空白,使先进的三坐示测量技术真正走入实验教学,同时节省了大量实验资金。此外,数显式粗糙度仪的引进改变了原来的测量思想,测量简单,数据更为准确。
五、总结
通过阐述合肥学院该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当前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出了数字化实验教学的思想,并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下一步,拟在教育部2001年提出的要在高校中建设开放性实验室的精神指导下,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室逐步建设成为开放性的实验室,重点是实验内容的合理设置及实验室的先进管理。
参考文献:
[1]高德东.公差实验数据处理电子化实现[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5):34~37.
[2]杨梅.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7,11:49~50.
[3]程飞月.关于公差实验课教学规范化的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4:141.
[4]覃爱梅,陈燕云.关于公差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6,3:131~132.
[5]谭静,陈道琴.对公差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2):122~124.
作者简介:白 琨(1979-),女,山西运城,合肥学院机械工程系实验师,从事实验教学和管理工作。
关键词: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教学;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1
《互换性和测量技术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是教学计划中联系设计课程与工艺课程的纽带,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的桥梁。本课程涉及机械产品的几何量公差(精度设计)与几何量检测两方面内容,前一部分内容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后一部分的内容主要通过实验课来完成。作为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平台课程,必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有助于学生对互换性和测量技术知识的深入学习。本文以合肥学院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实验教学为思考样本,对数字化实验教学进行了思考与实践。
一、实验室现状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室目前均为传统机械式手动设备,部分计量器具还是八十年代的产品,设备测量手段落后,测量精度不高。此外,公差实验设备本质上属于精密仪器,其工作条件要求较高,但是面对教学及操作对象,公差实验设备损坏率及损坏频率较高,维修、维护较为困难。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测量的“准确性”和“效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有实验条件已无法适应现代工业生产对测量技术的要求,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现代检测技术的认识和学习,实验室现状急需改进。
二、实验教学现状
目前公差实验教学主要有孔轴误差测量、表面粗糙度测量、形位误差测量、圆柱螺纹测量、圆柱齿轮测量等五大类实验,均为互相独立的验证性实验。每个实验项目2学时,实验时间以班为单位进行安排,整班或半班进行。实验时,学生先提交预习报告,教师将设备调整到最佳状态,讲解实验原理,进一步强调实验步骤,学生按要求操作机器,记录数据,数据处理课后完成。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是管理简单,实验的整个过程在教师的掌控中,教师主要解决实验中出现的设备故障问题。但是,该教学方式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为了减少实验时设备的故障率,实验的大量时间用在了教师对仪器操作的讲解上;其次,每个实验独立,每次实验内容单一,设备课前已确定,导致学生缺乏主动能动性,只是机械的操作设备,测量某一值。
三、数字化教学思想的提出
针对以上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现状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两点想法。
1.对公差实验室增设检测手段先进和检测效率高的计量器具,逐步将传统的机械式手动测量公差实验室改建成现代的数字式自动测量实验室。在强化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掌握相关的现代测量技术知识。改建后的实验室,仪器操作简便,实验时间从教师讲解中解放出来。
2.紧随实验室的数字式自动化测量改造,实验教学内容相应进行改革。根据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面向创新、面向综合,逐步增大创新设计实验的比重。在原有实验总学时的基础上,将相互独立的验证性实验更换为整体的综合性实验,实验由教师主导转变为学生自主主导。教师给定实验试件及带有各种公差标示的图纸,学生自行确定一定数量的测量对象,選用相应仪器,数据处理当堂完成并提交实验报告。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实验主动性,提高实验效率,而且将学生置于了模拟工作环境中,可极大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
四、实践
依此思想,实验室申请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室改建项目。该项目除了将现有的常规人工读数测量仪器(如立式光学计等、内径百分表等)更换成数字式自动测量仪器外,更重要的是引进了三坐标测量课堂教学版软件,软件界面与实物机测量软件相通。实验室所在系部拥有一台三坐标测量机,但面对教学内容和对象,几乎没有让学生在该机上实践过。本套教学软件的引进,弥补了实验室在该测量内容上的空白,使先进的三坐示测量技术真正走入实验教学,同时节省了大量实验资金。此外,数显式粗糙度仪的引进改变了原来的测量思想,测量简单,数据更为准确。
五、总结
通过阐述合肥学院该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当前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出了数字化实验教学的思想,并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下一步,拟在教育部2001年提出的要在高校中建设开放性实验室的精神指导下,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室逐步建设成为开放性的实验室,重点是实验内容的合理设置及实验室的先进管理。
参考文献:
[1]高德东.公差实验数据处理电子化实现[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5):34~37.
[2]杨梅.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7,11:49~50.
[3]程飞月.关于公差实验课教学规范化的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4:141.
[4]覃爱梅,陈燕云.关于公差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6,3:131~132.
[5]谭静,陈道琴.对公差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2):122~124.
作者简介:白 琨(1979-),女,山西运城,合肥学院机械工程系实验师,从事实验教学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