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精明的房客

来源 :译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an_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译 李 旦 文 [英]弗兰克·曼雷
  
  在一个她记得不太清楚的残梦中,她以为听到了她的丈夫在抓床头板,然后她醒了,听到了同样的声音。那声音就在她的头上。她躺在床上望着那个方向,但除了黑暗什么都没看到,来源于那里的那个声音,就像来源于她自己的思想。“老鼠是最精明的房客,”她想道,话也不由自主地冒了出来,“它不用付租金。”她把它当作一种神秘的存在。
  她敲了一下她丈夫的手臂。“起床吧,”她说,“房子里有一只老鼠。”
  他在她身边动了动,于是她又敲了他一下。
  “发生什么事情了?”他说。
  “听呀。”
  他们倾听从头上屋顶的斜坡那儿传出的声音。
  “那是屋顶上的松鼠,”她丈夫说道,转过身去继续睡觉。她闻到了威士忌的味道。那股味道就在床的里面,像是床单底下的什么东西发出的味道。她想到了他们的婚姻,就是这股味道。她又敲了他一下,并且不停地敲他,一直到他坐起来才罢手。
  “怎么了?”他问道,他已经忘了刚才的事。
  “现在是晚上,”她说,“晚上松鼠总是要睡觉的。”
  “那又怎样?”
  她从床上起来打开灯,想弄清楚这是怎么回事,便跑出房间来到院子里。昆虫鸣叫的噪声劈头盖脑向她袭来。它们就像星星。她听到的每一种虫鸣就像是一颗星星的声音。她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里,好像她从来没在夜晚来到户外一样,又好像从没见过星星或者说从没听到过数以万计的声音在唱歌。有这么多声音,她从来不知道会有这么多声音。
  后来,她丈夫走出来说:“是蝙蝠,它到处乱飞。”
  她注意到他已经用一块木板顶着纱门让它敞开着,并且卸下了一扇窗户的纱窗。她说:“你在干什么?你是疯了还是怎么的?我宁可让蝙蝠吵。你怎么会想到把它们放进屋子里呢?”她想到她正在听着的这一切声音,每一种声音都有一个不同的躯体。
  “把纱窗装回去,”她跟她丈夫说,“我马上去前门那里。”然后,她跑过去踢掉木板,并把身后的门砰的摔上了。她到这时才发觉她并没有把蝙蝠锁在外面,而是和她自己一起关在了屋里。那蝙蝠在天花板上来回盘旋。当她在一把椅子后面蹲下来时,她丈夫正好进屋,见蝙蝠摇摇晃晃地向自己飞来,便马上折了回去。
  “我们现在该怎么办?”他在门的另一边问,她心想,他仍然醉着。
  回顾过去,她的整个生活早该发生改变了。她知道此刻自己不能再依赖他。他烂醉如泥,而且总是烂醉如泥。
  “我们不能就这样离开房子,”她听到丈夫在纱窗的另一头说。这时,那蝙蝠向她飞了过来。
  “回到卧室,把灯关上,”她说。她丈夫刚才把房子里所有的灯都打开了。
  “这有什么用?”她丈夫问道,后来又说,“我明白了,我来打它。”
  “用什么打?”
  “铲子。”
  “什么?”
  “扫帚吧。扫帚可以把它打死。”
  “你不能在我房子里这么做。”
  “那就去汽车旅馆吧,去汽车旅馆找捕虫手。”
  她说:“去卧室把门关上,这样它就进不去了。”于是他进了卧室,她在屋子里爬来爬去,就像在一块距离地板两三英尺的看不见的天花板下面爬来爬去。那蝙蝠降落了一点,在她头上的空中扑扇翅膀飞着,从一个房间逃到另一个房间,而她跟在它后面随手把灯关掉,再把门关上,驱赶它向前飞。蝙蝠就像是受了向性引导一般,总是离开刚变暗的房间,寻找前面的灯光,后来到了厨房才停止。
  厨房门关了,她又把灯关掉了。在黑暗中蝙蝠可以无处不在。她让臀部贴在瓷砖上滑行,一直低着头,因为怕蝙蝠搜到她的头发,据说人的头发对蝙蝠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尤其是女人的头发。蝙蝠身上沾满了虱子和寄生虫。一旦被它碰到,她就再也弄不干净了,她将不得不剃去头发并把头放在煤油里洗。而且,她还会得上狂犬病,会口吐白沫,慢慢地痉挛而死。这时她来到那台笨重的白色冰箱旁边,它看起来像一具大理石棺材。她伸手去摸冰箱的把手,猛地把冰箱门拉开。冷藏室里充满灯光和色彩,以及寒冷的味道。她暂时舒服了一些,然后,她感到蝙蝠从她身边飞过,那对翅膀在她耳畔就像皮手套那样摩拳擦掌,吱吱作响。接着,它钻进了冰箱,寻找着灯光,她砰的把门甩上了。
  她从地上站起来,走进卧室。她丈夫已经睡着了。等她在他身边躺下,他动了一下,问她怎样了。她说:“我把它冻住了。”但他太醉了,也太困了,不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她躺在他身旁,听着他呼吸。她的眼睛睁着,能在黑暗中看见。她想的不是蝙蝠的事而是她的余生,这两者似有联系。
  第二天早晨,她起床的时候,她的丈夫还在睡觉。他看起来像是卡车在她床上卸下的货物。她走进厨房,站在冰箱旁边倾听。她轻轻地把冰箱门打开一道缝,里面还是一片黑暗。她又打开了一点,光线透了出来,她立即关上门。这完全不是她所想象的(死法),她原来想的是干净的、没有痛苦的那种,如手术刀割破喉咙那么快捷,如死于毒气那么清白无辜。她把头倚靠在门上,决定不再把门打开。她将回到卧室,换好衣服,带上他们俩所有的那一点钱,跳上汽车去某个地方,能去多远就去多远,并且改掉她的名字,找一份工作,开始新的生活。
  她打开门又看了看。那只蝙蝠呆在一个装有青豆的容器旁边的格子上。容器已被打翻了,豆子像垃圾一样撒得到处都是,有的在蝙蝠的下面,也有的在它的头顶上。它弓起肩膀。一副翅膀在它的身下叠起来,另一副不完全地展开着。她看见那些纤细的薄膜,比她自己手指间的肌肤层还要细嫩。它的皮肤是粉红色的,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绒毛。这层绒毛是淡黄褐色的,有几处潮湿的地方绒毛纠缠在一起。血管是蓝色的,像蜘蛛网那么细。酒渍樱桃看上去像斑斑血迹。冰箱里到处是红色的汁液。
  她又关上冰箱门,想着再也不打开了。她宁可把它扔掉再买台新的。随后她去拿了些斯科特牌卷筒纸巾。她打开了冰箱门,用三层纸巾包裹着把蝙蝠拣了起来。她把它拿到了盥洗室,扔在抽水马桶里把它冲走了,这比把它扔进垃圾箱好多了。她更不想掩埋它,但她得承认它比青豆和黑樱桃酒多了些什么。然后,她拿了一只垃圾桶,半满的,套上一只塑料袋,开始清空冰箱一他们一起吃剩下的饭菜以及还没吃的食物——没打碎的鸡蛋、没开封过的包装食品和果酱。它们都被污染了,就连水果和蔬菜也是。它们都被碰过,也都被污染了,包括她的整个人生。这不光是因为那只蝙蝠的原因。
  她开始啜泣,又哼着一首小调安慰自己。等她把垃圾桶装满后,她试着提起它,但它太重了。她用一张已经丢弃的小毛毯垫在它下面,拖着它穿过地板,沿着桶的边缘滚动着翻过门槛,到了后门廊里。她关好门,准备清洗冰箱的里面,尽管她知道她永远干不完。冰箱里面填满了粉红的肥皂沫。她冲洗了一遍,肥皂泡依旧是粉红的,她不断冲洗着。随后,她用来苏尔消毒水擦了一遍,又用水冲了一次,接着再用潘索尔清洁剂擦洗。
  她听见她丈夫在冲马桶,随后,听到他那笨重的脚步声。她真想躲进冰箱,把冰箱门关上,但她知道这样没用,她已经筋疲力尽了。她又哼起了小调,逼着自己穿过房间来到早餐桌旁。她在前天晚上就已经设定好的那个位子上坐下来。摆在她前面的那只盘子是空的,在灯光下反射出黯淡的光芒。在我余生中,我都会坐在这里,这女人想道。我将绝食而死。
其他文献
译:徐和瑾    人人孤独,相互轻视,我们的痛苦是座荒岛。但这并非是无法安慰自己的理由,安慰自己,是在今晚,在街上喧闹声渐渐消停之时,是今晚用词语来安慰自己。哦,可怜的落拓者,在书桌前用词语安慰自己,他坐在书桌前,把电话听筒取下,因为他害怕外面的世界,而在晚上,如果电话听筒已经取下,他就感到自己就是国王,不会受到外面恶人的攻击,那些人变成恶人是说变就变,而且是无缘无故地作恶。    这小小的幸福多
期刊
这部电影的阵容堪称鼎盛,导演是《高斯福得庄园》的导演肯尼斯·布兰纳(Kenneth Branagh),两位主角,一位是曾在1972年旧版电影中出演的老戏骨麦克·凯恩(Michael Caine),另一位是身兼制片人的裘德·洛(Jude Law)。而最出名的恐怕还要算本片编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哈罗德·品特。这样的阵容注定了本片浓郁的知识分子气息。但影片上映后却受到评论界一片恶评,大多数影评人都认为它
期刊
译/宋玲    1940年至1941年的那场德军大规模空袭以后,又过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时期,到了1944年的初春,伦敦又遭遇到一次敌方军力突然加倍的小规模空袭。两位女子坐在马里勒波路的一堆沙袋上喝茶。茶水有些发绿,可能用氯处理过;奶粉结成一团一团的;即便如此,两人像其他女人一样,照例争着要付钱。一个沙袋破了,泥土和些许残花败草露了出来。“‘大自然战胜了战争,’”两位新朋友中的一位“模仿播音员的声音说
期刊
“一旦我们可以从一个地方得到所有的信息,想想这会造成多大的冲击力吧——任何人、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以得到。”  ——爱德华·威尔森,哈佛大学教授  通过阅读来熟知自己喜欢的事物从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无论它是晦涩的哲学要义,细微的昆虫结构,抑或是曝光过度的当红明星。指望一页页翻读厚重的百科全书来达到这一目的,恐怕就更是大错特错了。似乎百科全书的出版商们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在过去几星期中,世界知名
期刊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Kate Chopin,1850—1904)的一生都在质疑和诘问中度过,她的艺术生涯也充满坎坷与曲折。肖邦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乡土色彩小说家,后来却因为创作了超越时代的小说《觉醒》(The Awakening,1899)而遭人唾弃,她的作品也渐渐湮没在浩瀚的文学海洋里。直到半个多世纪之后,这朵文坛奇葩才得以重见天日。她那些内涵深邃、文笔秀丽的作品始终留给人们无限解读的可能。她的文字
期刊
译:谈瀛洲    在我七岁那年,我的朋友索尔被闪电击中死去了。当时他正在楼顶上安静地打弹子。邻居们传说,他被烧成了焦炭。他们又安慰我们说,尽管他是被烧死的,但毫无痛苦。我只记得救护车乱纷纷地驶来,警报器悠长而尖利的鸣声划破了那个潮湿的十月夜晚的宁静。后来,爸爸过来陪我坐了一会儿。他说,这种事是几百万里才有一个的,似乎知道了这干巴巴的统计数字,就能减轻这件事的可怖。我知道,他只是想安慰我。也许他以为
期刊
译:申铭    安德列奥列捷什,1977年生于列宁格勒,中专毕业,大学经济专业函授学习,喜欢摇滚乐和美国电影。    莎什卡,是娜季卡的女儿,住在伏罗希洛夫街区,她吸毒,是一个妓女,闻名于“红沟”市级小镇。从公路上驶过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可以看到她站在路旁,狐媚的双眼盯着汽车司机的脸。大家也都明白这个可怜的小姑娘到底想干什么。她的同行散落在我们这个国家的各个角落,成千上万。她在您的驾驶室里提供迅速的
期刊
《圣经》“宽慰”我们,上帝是不得见的同在;远藤周作则在稠密的沉默中赤裸裸大喝一声,上帝是沉默的旁观者。所以每一个基督徒读罢《沉默》都不免掩卷长叹,为小说的主人公罗德里格弃绝神,更为神弃绝他的子民。  米兰·昆德拉纠结在小说“反讽”一面,将小说视为渎神之物。初读远藤确有同感,远藤周作借吉次郎抛出渎神这张牌。但更为高明的是,远藤在渎神的同时哀叹神性缺失。作者是个狡猾的设计师。乍看这篇二十世纪下半叶作品
期刊
进入五月,《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上涌现出不少好书,譬如扎布里亚的这本《后美国的世界》,作者对中美印等国的剖析尤其值得我们深思。而肯尼斯·C·戴维斯的通俗历史类读物与“百家讲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放飞幻想的翅膀    迈进如今的书店,就发现如今的青少年书籍里难见科幻小说的踪影。而在国外,青少年科幻小说正在迎来它的黄金期。其实,喜欢阅读这些小说的成年读者也大有人在。偶尔看看这类想象力充沛的小说,
期刊
译:金逸明    只要你愿意,总能为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自传找到另一部文本,一部与之对应的文本。  ——菲利普罗斯,《事实》    I    我们都知道,大胆地写作自己的生活,无论直接还是间接,“对那些自称为作家的男男女女而言,是一件有着致命诱惑的事情”。因为激发写自传的愿望的冲动与驱使他们写小说的冲动并没有什么不同。或者,正如诺思索普弗莱在《批评的剖析》一书中所写的那样,“我们或许可以将这种非常重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