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来源 :职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aom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分析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和当代中国社会实际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定。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因,坚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20-0012-02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全面分析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和当代中国社会实际的基础上,做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这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一、 正确认识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它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切实弄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既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价值目标。一种不断推进的现实的社会历史过程,是价值目标和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状态,它伴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而发展提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动反映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点,集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互包含,相互支持。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我们党的治国理想、治国方略、治国结果,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二、 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因
  
  我们党为什么要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认识: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许多国家的发展历程和经验都表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的发展阶段,既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矛盾多发和突出的时期。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的目标前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资源和能源紧缺压力加大,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矛盾突出,改革的深入推进不可避免地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充分重视和正确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妥善处理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利益矛盾,推动社会的和谐运行。实现社会更加和谐的目标,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意,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之一。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国际环境各种挑战的必然要求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多极化、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我们要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就必须首先把国内的事情办好,通过和谐社会建设,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这是我们集中全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任务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任务的必然要求。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同时,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我们党执政必须团结和依靠的重要力量。为了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并把新的社会阶层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必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完成党的执政目标和执政任务的现实要求。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与利益诉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了是我们党的共同愿望。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的享有者。为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保证人民群众能够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就要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要正确认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就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切实解决群众生产、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要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保持良好的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共安全,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而这一切,都只能通过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实现。
  
  三、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我国面临的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这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大。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关键要靠发展。要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我们要着眼于有利于今后我国经济发展后劲的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调整和优化国民经济结构。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基础和重要保证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使人民群众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促进党和人民群众以及执政党和参政党、中央和地方、各阶层之间等方面关系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做好宗教工作;要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
  (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必须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以体制创新为重点,增强微观活力,健全文化市场体系,依法加强管理,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健全监督机制,提高执法水平;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做好激发文化企事业单位发展活力的基础性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做好应对文化对外开放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方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邓伟志.和谐社会笔记[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作者简介】郭秀丽(1978-),女,辽宁北镇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介绍一种新的基于单片机的串口软件狗的实现方法,并给出了其电路原理图、单片机源程序及检测软件狗的VB参考程序.该设计具有电路简单、成本低廉特点.
没有历史,就没有文化。一夜可以造就罗马城,但是不能造就一部罗马史。有着70年历史的重庆市清华中学无疑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期刊
用壳聚糖硫酸盐作为催化剂合成了尼泊金丁酯,其反应的最佳条件为:酸醇物质的量比为1:4,催化剂用量为1.2 g(0.1?mol)对羟基苯甲酸,反应时间4 h,产品收率达92.6%.该催化剂催化
1984年12月,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宣告成立;2002年4月,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更名为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03年6月,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由处级升格为副局级;
放下电话,高思成转头看着王毅和赵小平。二人表情略带紧张又充满期待,沉默了几秒钟,他开口说道:“这次,‘不可能的事’真的发生了。”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如下特点: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教学形式以自由讲学和讲会为主;教学方法注重自学和讲习指导相结合;做人与
文章首先指出发挥情感在德育教育中的功能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研究的一大课题,然后以所在院校开展的“阳光课堂”活动为切入点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教师情感
期刊
对于寻找极大单调算子的零点,邻近点算法(PPA)是一种重要方法.邻近点算法通过解一系列强单调的子问题产生一个序列.然而精确地解子问题太昂贵有时也不可能,在许多文献里讨论
和谐社会理论构想的提出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进程中的历史必然,而且有着十分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正确处理好和谐社会理论构想和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