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使用频率最高的给药途径之一,也是用药的重要途径[1]。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逐步重视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急诊病房静脉输液患者人数逐年增多,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和工作压力加大,气候因素等使病患人数呈上升趋势。加强急诊病房患者输液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急诊病房输液要求操作快速、准确和安全,但因急诊病房具有工作量大;急、危、重症多、突发事件多,抢救任务重等特点,实际操作中,护士更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规范护理行为,加强急诊病房患者输液安全的护理管理,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现有病床37张,分3个护理小组,各设责任护士1名。
1.2方法
笔者每日随机抽查 6 例输液患者,每周 5次,共抽查600例次。抽查内容:①输液卡填写有无漏项;②输液滴速与滴注药物、患者病情是否适合;③药物配制是否遵守无菌操作,药物是否现配现用(≤2 h);④输液中有无液体外渗;⑤输液袋之间有无药物反应;⑥留置针有无过期;⑦有无输液对象错误;
2 结果
600 例次中,输液卡填写不完整96例次,其中核对者漏签字49例次、漏签更换液体时间47例次;输液滴速与滴注药物、患者病情不适合41例次,其中滴速过快 27 例次、过慢 14例次;液体外渗 19 例次;药物配制后放置时间 > 2 h 39 例次;更换输液袋间药物反应23次;留置针放置> 72 h 17例次;输液对象错误 1例次。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3.1. 1 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够:服务对象在消费的同时越来越注意自身权益的维护,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输液卡成为可以公开的资料或证据。一处的疏忽或记录不全,都可能会引起法律纠纷。本次抽查中输液卡填写不完整 96 例次,其中核对者漏签字排在首位,其次为更换液体时间,表现出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
输液管理中的健康教育宣传不够:抽查中发现滴速过快的27例次,患者自行调节滴速占74.1 %(20/27)。一方面由于护士工作量大,我科1名责任护士负责13例左右患者的输液、液体更换(每例患者需更换液体4~12次)、静脉注射、拔针或封管,并负责这些患者的整体护理、护理记录书写等;另一方面是护士本身对静脉输液安全的宣传缺乏认识,重视不够。20例自行过快调节滴速的患者均认为加快输液速度,自己能够承受,可以提前结束输液,而不知道过快输液可能带来的危害。
护理人员编制不足: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工作越来越精细;急诊病房患者的病情相对普通专科的患者病情复杂,急、危、重症多,护理工作量大;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等使护理人员严重缺编,责任护士只能忙于完成各项治疗、护理,忽略了输液中的文字填写。
护理人员缺乏对静脉输液的风险意识:抽查中发现药物配制后放置过久 39例次,更换输液袋间药物反应23次;留置针放置> 72 h 17例次;液体外渗未及时发现 19 例次,都是对静脉输液缺乏风险意识的具体表现。急诊病房因病种涉及消化、呼吸及心血管等专业,用药种类多,对安全静脉输液的要求更高。
3.2 对策
3.2.1 重视输液管理:护士长要加强输液中的宏观质量管理,制定输液过程比较细化的标准和管理要求十分必要。如杜绝同一静脉通路特殊药物之间的相邻滴注、输液药物应现配现用,在护理质量考核上不能仅仅满足于输液是否完成,更重要的是检查输液全程是否安全,输液量的安排,药物配制是否合理、无菌,对违规操作者可采取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手段。同时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广大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使护理人员了解自己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潜在性法律问题,在护理工作中自觉遵纪守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2.2 切实做好输液全程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对静脉输液所用药品的性质、不良作用、输液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如实告诉患者。如短期内快速输液可使肺毛细血管压力急剧升高导致肺水肿的发生,液体外渗可造成患者局部的损伤,尤其是收缩血管药物、脂肪乳剂、氯化钾等刺激性大的药物,使患者及陪护了解输液中的注意事项及配合要點,更好地配合完成治疗,杜绝患者自行调节输液滴速的现象发生。
3.2.3 增强责任心,注重业务素质的培养:医务人员的道德责任心集中一点就是一切要对人民的健康负责[2],人民的健康高于一切。增强道德责任心、注重业务素质的培养是防范输液管理缺陷的基础。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要有风险意识,对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心中有数,责任护士要做到勤巡视、勤观察,认真监测输液中的微观质量,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安全隐患[3]。
3.2.4 各级领导应重新审视医护配制的比例:对护理治疗繁多的科室,如急诊科、神经外科、消化科等适当增加护士的比例。科内可采用弹性排班法,灵活安排工作人员的作息时间,这样可降低护士单位时间的工作量,使护理工作忙而不乱,忙而不错,忙中有细。
参考文献:
[1] 王良琼.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护理学杂志2006,4(8):54-55.
[2] 刘美玲.现代护理与临床[M].武汉:科学出版社,2000:32233.
[3] 梁榕,杨黄宁,蒋巧兰. 风险管理理论在高风险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04,19(1):56-5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现有病床37张,分3个护理小组,各设责任护士1名。
1.2方法
笔者每日随机抽查 6 例输液患者,每周 5次,共抽查600例次。抽查内容:①输液卡填写有无漏项;②输液滴速与滴注药物、患者病情是否适合;③药物配制是否遵守无菌操作,药物是否现配现用(≤2 h);④输液中有无液体外渗;⑤输液袋之间有无药物反应;⑥留置针有无过期;⑦有无输液对象错误;
2 结果
600 例次中,输液卡填写不完整96例次,其中核对者漏签字49例次、漏签更换液体时间47例次;输液滴速与滴注药物、患者病情不适合41例次,其中滴速过快 27 例次、过慢 14例次;液体外渗 19 例次;药物配制后放置时间 > 2 h 39 例次;更换输液袋间药物反应23次;留置针放置> 72 h 17例次;输液对象错误 1例次。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3.1. 1 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够:服务对象在消费的同时越来越注意自身权益的维护,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输液卡成为可以公开的资料或证据。一处的疏忽或记录不全,都可能会引起法律纠纷。本次抽查中输液卡填写不完整 96 例次,其中核对者漏签字排在首位,其次为更换液体时间,表现出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
输液管理中的健康教育宣传不够:抽查中发现滴速过快的27例次,患者自行调节滴速占74.1 %(20/27)。一方面由于护士工作量大,我科1名责任护士负责13例左右患者的输液、液体更换(每例患者需更换液体4~12次)、静脉注射、拔针或封管,并负责这些患者的整体护理、护理记录书写等;另一方面是护士本身对静脉输液安全的宣传缺乏认识,重视不够。20例自行过快调节滴速的患者均认为加快输液速度,自己能够承受,可以提前结束输液,而不知道过快输液可能带来的危害。
护理人员编制不足: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工作越来越精细;急诊病房患者的病情相对普通专科的患者病情复杂,急、危、重症多,护理工作量大;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等使护理人员严重缺编,责任护士只能忙于完成各项治疗、护理,忽略了输液中的文字填写。
护理人员缺乏对静脉输液的风险意识:抽查中发现药物配制后放置过久 39例次,更换输液袋间药物反应23次;留置针放置> 72 h 17例次;液体外渗未及时发现 19 例次,都是对静脉输液缺乏风险意识的具体表现。急诊病房因病种涉及消化、呼吸及心血管等专业,用药种类多,对安全静脉输液的要求更高。
3.2 对策
3.2.1 重视输液管理:护士长要加强输液中的宏观质量管理,制定输液过程比较细化的标准和管理要求十分必要。如杜绝同一静脉通路特殊药物之间的相邻滴注、输液药物应现配现用,在护理质量考核上不能仅仅满足于输液是否完成,更重要的是检查输液全程是否安全,输液量的安排,药物配制是否合理、无菌,对违规操作者可采取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手段。同时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广大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使护理人员了解自己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潜在性法律问题,在护理工作中自觉遵纪守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2.2 切实做好输液全程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对静脉输液所用药品的性质、不良作用、输液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如实告诉患者。如短期内快速输液可使肺毛细血管压力急剧升高导致肺水肿的发生,液体外渗可造成患者局部的损伤,尤其是收缩血管药物、脂肪乳剂、氯化钾等刺激性大的药物,使患者及陪护了解输液中的注意事项及配合要點,更好地配合完成治疗,杜绝患者自行调节输液滴速的现象发生。
3.2.3 增强责任心,注重业务素质的培养:医务人员的道德责任心集中一点就是一切要对人民的健康负责[2],人民的健康高于一切。增强道德责任心、注重业务素质的培养是防范输液管理缺陷的基础。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要有风险意识,对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心中有数,责任护士要做到勤巡视、勤观察,认真监测输液中的微观质量,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安全隐患[3]。
3.2.4 各级领导应重新审视医护配制的比例:对护理治疗繁多的科室,如急诊科、神经外科、消化科等适当增加护士的比例。科内可采用弹性排班法,灵活安排工作人员的作息时间,这样可降低护士单位时间的工作量,使护理工作忙而不乱,忙而不错,忙中有细。
参考文献:
[1] 王良琼.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护理学杂志2006,4(8):54-55.
[2] 刘美玲.现代护理与临床[M].武汉:科学出版社,2000:32233.
[3] 梁榕,杨黄宁,蒋巧兰. 风险管理理论在高风险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04,19(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