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败酱草是败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败酱、白花败酱的带根全草,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旨在探究败酱草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大鼠药物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对乙酰氨基酚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败酱草低剂量组、败酱草中剂量组、败酱草高剂量组、联苯双脂组。造模同时败酱草低、中、高剂量组每日灌胃败酱草4、8、16 g/kg,联苯双脂组每日灌胃联苯双脂0.3 g/kg,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30 d。计算肝脏指数;HE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试剂盒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机 构】
:
西南医科大学药学院,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
【基金项目】
:
绵阳市科技局课题(2019YFZJ01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败酱草是败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败酱、白花败酱的带根全草,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旨在探究败酱草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大鼠药物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对乙酰氨基酚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败酱草低剂量组、败酱草中剂量组、败酱草高剂量组、联苯双脂组。造模同时败酱草低、中、高剂量组每日灌胃败酱草4、8、16 g/kg,联苯双脂组每日灌胃联苯双脂0.3 g/kg,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30 d。计算肝脏指数;HE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试剂盒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其他文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力资源调配面临重大考验。医院一方面要承担突发事件导致的病人医疗救治和现场救援,另一方面还要筑起严密防线,确保病毒不在医疗机构内传播,实现“零感染”,同时安全有序开展好日常医疗服务工作。医院人力资源是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的主力军。本研究旨在总结综合性公立医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期间采取的人力资源应急管理策略和成效,以期为其他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借鉴。
目的利用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 PCR)技术,对猪基因组中猪内源逆转录病毒(porcine endogenous retrovirus,PERV)拷贝数测定方法进行优化,建立PERV拷贝数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Taq Man探针双重dd PCR方法,分别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和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C)为内参基因,确定对PERV拷贝
白血病是一类典型的、以白血病细胞无限增殖为主要特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致死率。紫杉醇是一种天然抗癌药物,因其具有独特的抗癌效应已被广泛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化疗。但是,有关紫杉醇在白血病中应用的实验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现就紫杉醇治疗白血病的实验研究展开综述。
目的探讨内毒素血症大鼠不同阶段肾功能和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的变化,为完善其病理机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9组:对照组(n=10)和模型组的8个时间点(注射后2、4、8、12、24、48、72、168 h组,n=10)。模型组采用腹腔注射LPS的方式制备脓毒症模型,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无热源水。对照组于注射后8 h,模型组于各个时间点取心脏血,测定循环内毒素、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一氧化氮合酶(NOS)、肾素(PR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Ang)、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骨髓内的非造血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低免疫源性等优势。肝移植是目前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因肝源短缺及免疫排斥等缺陷,其临床运用严重受限。BMSCs经过不同的诱导方法可以在体外分化为肝细胞,应用于晚期肝病的治疗,是目前治疗肝损伤的一种新兴治疗手段。本文主要将近年来BMSCs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案、诱导BMSCs向肝细胞分化的常用方法及分化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临床运用BMSCs治疗终末期肝病提供更加充分的理论依据。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生长抑制特异因子5(GAS5)调控微小RNA(miR)-137对淀粉样β蛋白(Aβ)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control)组、Aβ组、Aβ+si-NC组、Aβ+siGAS5组、Aβ+si-GAS5+anti-miR-NC组、Aβ+si-GAS5+anti-miR-137组,每组10只。Y迷宫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力;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qPCR)检测海马CAI区GAS5、miR-137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
酒精可诱发大脑功能障碍,肠道微生物可通过肠-脑轴介导酒精对脑损伤的影响。目前,酒精通过微生物-肠-脑轴介导脑损伤的机制研究主要包括炎症、内毒素、色氨酸代谢等。探索酒精与微生物-肠-脑轴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深入了解酒精对脑部的影响,为探索酒精诱导脑损伤的发病机制提供新思路。
目的 观察Ins强化治疗对T2DM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影响.方法 选取113例T2DM患者(T2DM组)及28名体检健康人(NC组),比较两组生化指标和外周血Th1、Th2、Tregs差异.给予T2DM患者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CSII)治疗2周,观察外周血Th1、Th2、Tregs变化,分析Tregs变化的影响因素.使用免疫磁珠法分离Tregs和效应T细胞(Teffs),分别在不同环境下共培养,观察Tregs对Teffs的抑制功能.结果 与NC组比较,T2DM组外周血Tregs比例降低[
目的 探讨骨化三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 选取DPN合并维生素D(Vit D)缺乏患者7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Con)和补充活性VitD组(VitD),各38例.采用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进行临床评分,应用肌电图进行神经传导研究,比较12周后疗效.结果 VitD组临床症状评分(84.2%vs 60.5%)、体征改善情况(86.8%vs 57.9%)有效率高于Con组(P<0.05).VitD组治疗后正中及腓神经感觉神经波幅较治疗前升高[(35.93±3.02)vs(20.03±2.3
一、前言rn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长期慢性高血糖可显著增加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多项研究均已证实,持续良好的血糖控制可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风险[1-5].当前我国2型糖尿病(T2DM)的管理现况是血糖控制水平差,口服降糖药(OAD)联合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中仅26%~38%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HbA1c<7%)[6].导致这一现状与胰岛素治疗不规范相关.接受生活方式干预或OAD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T2DM患者中,超过半数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临床惰性[7],表现为胰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