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8年5月初,北方重镇锦州已是冰雪消融,春意正浓。全国传统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在锦州市铁路分局体育馆举行,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武林高手云集于此,各显身手。一位身着白色表演服、气宇轩昂的中年男子走进赛场,引起众多专家及观众的注意。只见他演练的八极拳不仅怒目金刚,更可见其激扬之性情;演练六合大枪恰似蛟龙出水、吐雾喷云,那淋漓尽致的神威,一气呵成的动作,获得观众阵阵雷鸣般的喝彩,其风采使观众大饱眼福。当人们得知场上表演者是清末民初威名赫赫的“神枪”李书文的嫡孙李志成先生时,无不赞叹不已,“真乃其祖父遗风再现”。李志成拳械俱精,荣获本次大会金牌。
1945年出生于湖南邵阳市的李志成,按原籍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王南良村李氏族谱应为李之成,其父“闪电手”李萼堂先生为望其子“有志者事竟成”,改为李志成。
李志成的祖父“神枪”李书文,早在清末民初就以其贴身靠打的精技纯功名震武林,以其出神入化、精妙绝伦的大枪技艺扬威海内外,托起八极拳一个历史时期的辉煌,而载入史册。其父李萼堂自幼随其父“神枪李”闯天下,14岁时击败东北军任国栋混成旅所聘武林高手,被聘为武术教官。18岁时一拳打倒东北地区号称“铁胳膊王”的武林名宿周馨武,从此“铁罗汉”李萼堂名震关东地区。1931年,应湖南省主席兼国术训练所所长何键之聘,任湖南省国术训练所主任教官。期间,曾以一对八击败原国民军中将陈桂生贴身侍卫八大高手,由此“闪电手”李萼堂名震三湘。李志成生长在这样一个武林名豪世家,耳濡目染都是枪理拳义,使之从小就跟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志成自幼6岁从父习武,虽是独子,父母视如掌上明珠,但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练功刻苦,一点就透,倍受其父的喜爱。在其父极为严格的要求下,他站马步桩从5分钟开始,循序渐进,直到能站标准马步桩1个小时。抖大杆子,从10次一组到300次一组,搂桩,磕树,打沙袋,寒暑无间,功夫勇猛精进,自幼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志成14岁时随父李萼堂先生参加湖南省第一届运动会(全省惟一一对父子同场比赛),荣获优秀奖,脱颖而出。因此李志成正式调入湖南省体工大队武术队,从事武术专业工作。李志成在省武术队期间,以扎实的武术基础功底,刻苦训练的精神,备受诸多教练的赞叹和喜爱。李志成自己也计划着利用良好的训练条件和自身的勤奋,梦想着日后也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武术家。然而,三年自然灾害及各种形式的政治运动接踵而来,使他的远大抱负一落千丈,几乎成为泡影随风而逝。
文革开始后,李志成所在的湖南省武术队解散。李志成由于其父的历史问题,被下放到某山区工厂接受劳动改造。在那非常的岁月里,无论白天各种各样的重负荷体力劳动多苦多累,只要一有空闲,他都在夜深人静时坚持练功。当闻其父被迫害致死的噩耗后,悲痛与繁重的苦工活并没有击倒他,反而更激发了他刻苦练功的激情。
八极拳是以其雄健暴猛的鲜明风格和挨、崩、挤、靠的贴身技击特点而著称于世的优秀拳种。八极拳在打法上分等打、赶打两种方法。八极拳发展几百年来,得传者不少,得其真传者甚少。八极拳的实跨步,是一个八极拳技击好手把训练有素的雷霆万钧之力集中到一点(一掌或者一拳)产生极大的打击威力,并在极其精确的时机起着极快推动作用的打跑步法。当年“神枪”李书文得于八极拳先祖吴钟之嫡传,纵横天下四十载,都是以此步,以闪电般的速度在一招之内击倒众多高手的。为了练好此步,他白天照常干活不乱说乱动,每当凌晨四点左右,他便悄悄的寻一僻静处苦练此技。由于此技易学难练,必须有坚实的下盘功夫基础才能避免摔倒和脚踝挫伤。李志成从头练起,循序渐进,以超常的耐力和顽强的意志,终于在非常的年代、非常的环境下练成了祖父当年进出如闪电的快捷步法。
文革后,李志成与众多武林人士一样,迎来了武术的春天。他一方面常年担负省市举办的各种形式的武术表演和比赛任务,另一方面从事武术教学工作,在湖南省、市、地区多次比赛中,曾多次获得湖南省武术观摩比赛男子拳术、短器械、长器械,三项男子全能第一名。1988年,他曾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性的传统武术比赛,荣获金牌。
李志成自1983年起,曾担任湖南邵阳地区武术馆馆长兼总教练,他教学极为严谨,他在总结先辈们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博采众长,利用现代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较为科学的训练程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武术人才,其弟子遍布三湘大地。其中,肖金莲曾获1985年湖南省工人运动会八极拳金牌,郑满发曾获1986年湖南省第六届运动会(惟一一名业余武术队员)八极拳械优秀奖、孙千里曾获1996年湖南省农民运动会刀术第一名。邓爱红曾获1998年湖南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剑术第一名,黄代军曾获湖南省大学生运动会刀术第一名,李秋平曾获2001年全国部分省市在深圳举行的武术大赛剑术第一名,2001年10月,其弟子卢永文、霍德山又参加了在武术之乡河北省沧县举行的传统武术演示交流大会,在武术之乡高手云集的比赛中,荣获八极拳、八极拳对练两项一等奖。
李志成曾担任邵阳市体委武术方面的管理工作,在他与上级领导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湘中大地武术馆校林立,武术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曾有多家武术馆校被国家体委授予国家甲级武术馆校。
李志成是个刚直不阿、务实求真、不随世俗且为人处世宽容大度的人,他从不以“正宗”自居,抬高自己而贬低他人,更不以技压人,好勇斗狠。
对弥漫在当今武术传播过程中的争虚名、争名位、标正宗及功利主义现状,他认为这是自明末清初以来沿袭至今的封建腐朽的思想和行为在“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的今天重演,种种荒谬的奇谈怪论和荒唐的行为,使中华传统武术各门派都受到程度不同的神秘化和浅薄化的污染,严重阻碍了传统武术的健康发展和提高。他常说:“天下武术是一家,各有所长,应搞大团结,不要惟我独尊,武术讲的是真功夫,不是吹出来的,也不是包装出来的,而是习武者长年累月血与汗的结晶。我们的精力应放在学本事、长本事、扎实练好功夫、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民族精神方面,不要张口闭口就是我祖上如何如何。我们的先辈铸就的辉煌历史,应是激励我们奋发向上的动力,我们只有继承和发扬传统武术文化的权力,没有把先辈们铸就的辉煌历史化做光环带在自己头上的资格。再说,中华传统武术各个流派的形成,是无数先辈们千百年来血与汗的结晶,当属国家和民族的,而不是某一家一姓的私有财产。我们只有练好真功夫,将先辈们留下的民族文化遗产共同继承下来,并弘扬光大,这才无愧于列祖列宗。”沧州老家有句老俗话:“好汉不请受祖业产。”功夫是自己练出来的,好汉不靠“祖”威名,才是当代习武者的精神风貌。
现已退休的李志成,仍担任着邵阳市武术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武术学会常委,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武术,仍将培养高素质武术人才作为自己有生之年的历史使命。他根据2008年在我国举办奥运会的现实情况,全面分析和预测国内外武术市场的动态和信息。情况表明,武术进奥运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武术无论能否在2008年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都是中国的强项。而大量信息又显示,现在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一些武术团体,为了在2008年奥运会上及世界各种形式的武术比赛中与我们相抗衡,他们早在几年前就着手选拔本国天赋条件极佳的少年,对其进行了中国历史和中国武术的基础教育。另一方面,借各种方式在我国寻觅高素质武术教练人才,在三至五年内培养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武术运动员,向中国人拥有的武术强项适机冲击。
李志成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到各国急需大量武术人才的信息,于是他与众位师兄弟研究确定:抓住机遇,开发武术资源,迅速建立武术高素质人才输出培训基地。这样一来,既向世界各国扩大了中华武术的影响,增进中外文化交流,又给众多的武术练习者一次出国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此建议于2002年10月22日获得国家外经贸委主管部门的正式批准。愿李志成先生开拓进取,团结诸多武林人士,为弘扬中华武术共铸新的辉煌。
1945年出生于湖南邵阳市的李志成,按原籍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王南良村李氏族谱应为李之成,其父“闪电手”李萼堂先生为望其子“有志者事竟成”,改为李志成。
李志成的祖父“神枪”李书文,早在清末民初就以其贴身靠打的精技纯功名震武林,以其出神入化、精妙绝伦的大枪技艺扬威海内外,托起八极拳一个历史时期的辉煌,而载入史册。其父李萼堂自幼随其父“神枪李”闯天下,14岁时击败东北军任国栋混成旅所聘武林高手,被聘为武术教官。18岁时一拳打倒东北地区号称“铁胳膊王”的武林名宿周馨武,从此“铁罗汉”李萼堂名震关东地区。1931年,应湖南省主席兼国术训练所所长何键之聘,任湖南省国术训练所主任教官。期间,曾以一对八击败原国民军中将陈桂生贴身侍卫八大高手,由此“闪电手”李萼堂名震三湘。李志成生长在这样一个武林名豪世家,耳濡目染都是枪理拳义,使之从小就跟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志成自幼6岁从父习武,虽是独子,父母视如掌上明珠,但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练功刻苦,一点就透,倍受其父的喜爱。在其父极为严格的要求下,他站马步桩从5分钟开始,循序渐进,直到能站标准马步桩1个小时。抖大杆子,从10次一组到300次一组,搂桩,磕树,打沙袋,寒暑无间,功夫勇猛精进,自幼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志成14岁时随父李萼堂先生参加湖南省第一届运动会(全省惟一一对父子同场比赛),荣获优秀奖,脱颖而出。因此李志成正式调入湖南省体工大队武术队,从事武术专业工作。李志成在省武术队期间,以扎实的武术基础功底,刻苦训练的精神,备受诸多教练的赞叹和喜爱。李志成自己也计划着利用良好的训练条件和自身的勤奋,梦想着日后也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武术家。然而,三年自然灾害及各种形式的政治运动接踵而来,使他的远大抱负一落千丈,几乎成为泡影随风而逝。
文革开始后,李志成所在的湖南省武术队解散。李志成由于其父的历史问题,被下放到某山区工厂接受劳动改造。在那非常的岁月里,无论白天各种各样的重负荷体力劳动多苦多累,只要一有空闲,他都在夜深人静时坚持练功。当闻其父被迫害致死的噩耗后,悲痛与繁重的苦工活并没有击倒他,反而更激发了他刻苦练功的激情。
八极拳是以其雄健暴猛的鲜明风格和挨、崩、挤、靠的贴身技击特点而著称于世的优秀拳种。八极拳在打法上分等打、赶打两种方法。八极拳发展几百年来,得传者不少,得其真传者甚少。八极拳的实跨步,是一个八极拳技击好手把训练有素的雷霆万钧之力集中到一点(一掌或者一拳)产生极大的打击威力,并在极其精确的时机起着极快推动作用的打跑步法。当年“神枪”李书文得于八极拳先祖吴钟之嫡传,纵横天下四十载,都是以此步,以闪电般的速度在一招之内击倒众多高手的。为了练好此步,他白天照常干活不乱说乱动,每当凌晨四点左右,他便悄悄的寻一僻静处苦练此技。由于此技易学难练,必须有坚实的下盘功夫基础才能避免摔倒和脚踝挫伤。李志成从头练起,循序渐进,以超常的耐力和顽强的意志,终于在非常的年代、非常的环境下练成了祖父当年进出如闪电的快捷步法。
文革后,李志成与众多武林人士一样,迎来了武术的春天。他一方面常年担负省市举办的各种形式的武术表演和比赛任务,另一方面从事武术教学工作,在湖南省、市、地区多次比赛中,曾多次获得湖南省武术观摩比赛男子拳术、短器械、长器械,三项男子全能第一名。1988年,他曾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性的传统武术比赛,荣获金牌。
李志成自1983年起,曾担任湖南邵阳地区武术馆馆长兼总教练,他教学极为严谨,他在总结先辈们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博采众长,利用现代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较为科学的训练程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武术人才,其弟子遍布三湘大地。其中,肖金莲曾获1985年湖南省工人运动会八极拳金牌,郑满发曾获1986年湖南省第六届运动会(惟一一名业余武术队员)八极拳械优秀奖、孙千里曾获1996年湖南省农民运动会刀术第一名。邓爱红曾获1998年湖南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剑术第一名,黄代军曾获湖南省大学生运动会刀术第一名,李秋平曾获2001年全国部分省市在深圳举行的武术大赛剑术第一名,2001年10月,其弟子卢永文、霍德山又参加了在武术之乡河北省沧县举行的传统武术演示交流大会,在武术之乡高手云集的比赛中,荣获八极拳、八极拳对练两项一等奖。
李志成曾担任邵阳市体委武术方面的管理工作,在他与上级领导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湘中大地武术馆校林立,武术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曾有多家武术馆校被国家体委授予国家甲级武术馆校。
李志成是个刚直不阿、务实求真、不随世俗且为人处世宽容大度的人,他从不以“正宗”自居,抬高自己而贬低他人,更不以技压人,好勇斗狠。
对弥漫在当今武术传播过程中的争虚名、争名位、标正宗及功利主义现状,他认为这是自明末清初以来沿袭至今的封建腐朽的思想和行为在“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的今天重演,种种荒谬的奇谈怪论和荒唐的行为,使中华传统武术各门派都受到程度不同的神秘化和浅薄化的污染,严重阻碍了传统武术的健康发展和提高。他常说:“天下武术是一家,各有所长,应搞大团结,不要惟我独尊,武术讲的是真功夫,不是吹出来的,也不是包装出来的,而是习武者长年累月血与汗的结晶。我们的精力应放在学本事、长本事、扎实练好功夫、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民族精神方面,不要张口闭口就是我祖上如何如何。我们的先辈铸就的辉煌历史,应是激励我们奋发向上的动力,我们只有继承和发扬传统武术文化的权力,没有把先辈们铸就的辉煌历史化做光环带在自己头上的资格。再说,中华传统武术各个流派的形成,是无数先辈们千百年来血与汗的结晶,当属国家和民族的,而不是某一家一姓的私有财产。我们只有练好真功夫,将先辈们留下的民族文化遗产共同继承下来,并弘扬光大,这才无愧于列祖列宗。”沧州老家有句老俗话:“好汉不请受祖业产。”功夫是自己练出来的,好汉不靠“祖”威名,才是当代习武者的精神风貌。
现已退休的李志成,仍担任着邵阳市武术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武术学会常委,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武术,仍将培养高素质武术人才作为自己有生之年的历史使命。他根据2008年在我国举办奥运会的现实情况,全面分析和预测国内外武术市场的动态和信息。情况表明,武术进奥运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武术无论能否在2008年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都是中国的强项。而大量信息又显示,现在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一些武术团体,为了在2008年奥运会上及世界各种形式的武术比赛中与我们相抗衡,他们早在几年前就着手选拔本国天赋条件极佳的少年,对其进行了中国历史和中国武术的基础教育。另一方面,借各种方式在我国寻觅高素质武术教练人才,在三至五年内培养出一大批出类拔萃的武术运动员,向中国人拥有的武术强项适机冲击。
李志成以敏锐的目光捕捉到各国急需大量武术人才的信息,于是他与众位师兄弟研究确定:抓住机遇,开发武术资源,迅速建立武术高素质人才输出培训基地。这样一来,既向世界各国扩大了中华武术的影响,增进中外文化交流,又给众多的武术练习者一次出国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此建议于2002年10月22日获得国家外经贸委主管部门的正式批准。愿李志成先生开拓进取,团结诸多武林人士,为弘扬中华武术共铸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