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都遇到过这种症状,以为自己病了,到医院一检查却一切正常。实际上,许多查不出原因的慢性疼痛可能是心理疾病所致,这种心理信号却常常被人们忽视。
案例一
正处于事业蓬勃发展期的张露,经常莫名其妙地头痛、牙痛,甚至全身肌肉都疼得难受。她到神经科、口腔科、骨科去查了个遍,可每项检查都正常。后来,神经科一位医生建议她看看心理科,结果心理门诊的医生判定,她是因为“心病”导致了身体上的疼痛——紧张性疼痛。她一直持怀疑态度,觉得医生诊断不出病来就说她精神有问题。在最近一次体检中被告知“十二指肠有逆蠕动波(这是正常现象)”,但没有医学知识的她根本没听医生解释就回家了。当天吃晚饭时,她的饭量比平时少了一半,还觉得上腹部隐隐作痛。
案例二
陈女士年幼时,父母分别患肝硬化和肺癌早世,给陈女士留下了很大的阴影,这让陈女士非常珍视健康,她除了严格安排自己的饮食外,还定了大量的健康导报和杂志。也经常到相关网站浏览。最近,她无意中看到一组皮肤肿瘤的图片,都是由痣发展而来的。联想到自己身上的几个黑痣,她不由得警惕起来。她越看这些病理图片,越是觉得自己也有类似的问题。于是,她又看着身体上的黑痣与图片进行对照,结果越看越紧张,有时甚至觉得黑痣奇痒难忍。
张小姐是典型的疑病症患者。疑病症是疑病性神经症的简称,是一种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过分关注、担心或深信自己患了一种或多种躯体疾病,经常诉说某些不适,反复就医,经多种检查均不能证实疾病存在的心理病理观念。
像张小姐这样出现紧张性疼痛的年轻人并不少见。他们每天为事业打拼,长期处于紧张的生活状态之下,好像一部处理工作的机器,永远都有干不完的活。此时,紧张情绪往往会影响他们对躯体症状的判断,导致感觉异常,总是觉得这疼那痒。事实上,他们不是真的头痛、牙痛,而是受到了紧张焦虑情绪的欺骗。
性格比较内向或争强好胜的人都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的影响。她在体检中得知“十二指肠有逆蠕动波”, 就根据以往形成的经验,捕捉显示中的蛛丝马迹,迅速做出判断,认为自己有病,并把这种病状无限放大,然后怀疑自己的疼痛是重病的信号。最后发展到了身体的疼痛,其实罪魁祸首却是自己的疑病心理。
陈女士因幼小父母重病去世,对健康过分关注,导致她不能理性的对待身体的各种变化,这是她的症结所在。如不及时打开心结,她的疑病心理很快会转为疑病症。随着社会进入了网络普及时代,有越来越多的人一碰上身体不适,就迫不及待的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并自动“对号入座”,甚至不相信医生的诊断结果,从而加重了自己的心理负担并严重地影响了疾病的治疗效果。
大多数疑病患者可以通过心理疗法达到自愈。
一、调整心态疑病症患者要知道人的身体经常会有一些不舒服,这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的机制,所以,并不是有不舒服就是病了,因此不必对自己身体上的不舒服耿耿于怀。
二、适度锻炼积极锻炼身体和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广泛结交朋友,加强对未来生活的参与,振奋自己的情绪,从而转移自己对身体状况的过分关注。
三、相信科学信任医生的诊断,他们在医学上比你更专业。
三、不依赖网络发现身体的不适,及时就医,尽量不要上网查阅,以免对号入座。
案例一
正处于事业蓬勃发展期的张露,经常莫名其妙地头痛、牙痛,甚至全身肌肉都疼得难受。她到神经科、口腔科、骨科去查了个遍,可每项检查都正常。后来,神经科一位医生建议她看看心理科,结果心理门诊的医生判定,她是因为“心病”导致了身体上的疼痛——紧张性疼痛。她一直持怀疑态度,觉得医生诊断不出病来就说她精神有问题。在最近一次体检中被告知“十二指肠有逆蠕动波(这是正常现象)”,但没有医学知识的她根本没听医生解释就回家了。当天吃晚饭时,她的饭量比平时少了一半,还觉得上腹部隐隐作痛。
案例二
陈女士年幼时,父母分别患肝硬化和肺癌早世,给陈女士留下了很大的阴影,这让陈女士非常珍视健康,她除了严格安排自己的饮食外,还定了大量的健康导报和杂志。也经常到相关网站浏览。最近,她无意中看到一组皮肤肿瘤的图片,都是由痣发展而来的。联想到自己身上的几个黑痣,她不由得警惕起来。她越看这些病理图片,越是觉得自己也有类似的问题。于是,她又看着身体上的黑痣与图片进行对照,结果越看越紧张,有时甚至觉得黑痣奇痒难忍。
张小姐是典型的疑病症患者。疑病症是疑病性神经症的简称,是一种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过分关注、担心或深信自己患了一种或多种躯体疾病,经常诉说某些不适,反复就医,经多种检查均不能证实疾病存在的心理病理观念。
像张小姐这样出现紧张性疼痛的年轻人并不少见。他们每天为事业打拼,长期处于紧张的生活状态之下,好像一部处理工作的机器,永远都有干不完的活。此时,紧张情绪往往会影响他们对躯体症状的判断,导致感觉异常,总是觉得这疼那痒。事实上,他们不是真的头痛、牙痛,而是受到了紧张焦虑情绪的欺骗。
性格比较内向或争强好胜的人都容易受到心理暗示的影响。她在体检中得知“十二指肠有逆蠕动波”, 就根据以往形成的经验,捕捉显示中的蛛丝马迹,迅速做出判断,认为自己有病,并把这种病状无限放大,然后怀疑自己的疼痛是重病的信号。最后发展到了身体的疼痛,其实罪魁祸首却是自己的疑病心理。
陈女士因幼小父母重病去世,对健康过分关注,导致她不能理性的对待身体的各种变化,这是她的症结所在。如不及时打开心结,她的疑病心理很快会转为疑病症。随着社会进入了网络普及时代,有越来越多的人一碰上身体不适,就迫不及待的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并自动“对号入座”,甚至不相信医生的诊断结果,从而加重了自己的心理负担并严重地影响了疾病的治疗效果。
大多数疑病患者可以通过心理疗法达到自愈。
一、调整心态疑病症患者要知道人的身体经常会有一些不舒服,这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的机制,所以,并不是有不舒服就是病了,因此不必对自己身体上的不舒服耿耿于怀。
二、适度锻炼积极锻炼身体和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广泛结交朋友,加强对未来生活的参与,振奋自己的情绪,从而转移自己对身体状况的过分关注。
三、相信科学信任医生的诊断,他们在医学上比你更专业。
三、不依赖网络发现身体的不适,及时就医,尽量不要上网查阅,以免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