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话虽如此,在不同的地方,月亮还是不同的。农历癸巳年的中秋节落于阳历9月19日,可以说几乎在全球的各个角落,都有人在庆祝。凡有饮水处便有华人在,这是肯定的。何况还不止是华人过中秋节呢,一些亚洲国家也将中秋当作重要节日,只是节日名称略有不同而已。
但身在异乡,也有一些人只能“举头望明月”,无法“低头吃月饼”——在有些国家,寄或收月饼都有明令禁止。原因五花八门,大致是月饼的配料与馅料,与当地的各种标准有相冲突之处。好吧,各位想要留学和移民的亲可得要查询好相关信息,否则中秋节没月饼吃即便有金樽对月,那也会倍觉凄凉。当然你也可以改变思路,咬牙学好做月饼这门手艺,直接过去填补国外空白也是可以的。
月饼恰如中药,想要出口便需面对有一定针对性的“境外标准”。但我们最吃亏的并不在此,而在蜂蜜等与海外产品有直接竞争的品类。发达国家的蜂蜜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完美,除了名气很大的麦卢卡蜂蜜销量大大高于其实际产量之外,中国市面上所见的产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进口蜂胶,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本是从中国进口蜂胶原料加工后再高价售卖至中国。至于美国,一边对国内的蜂蜜生产实行价格补贴,另一方面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他国蜂蜜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使得美国蜂蜜进口市场不断萎缩。更离谱的是,由于欧美的蜂蜜进口标准十分多变且不断提高门槛,中国蜂蜜往往通过非正规的“灰色渠道”进入美国等地。这又使得中国蜂蜜在“质量”的争议之外,又平添了逃税之责,而真正的获利大头则是美国的“灰色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欧美国家的进口标准并非一成不变,而往往“随行就市”。很多年前,当我还是《广州日报》的一名财经记者的时候,就有温州节能灯行业的企业代表提出:针对中国强大的制造产能,欧美就部分产品设下了“标准陷阱”,当中国的厂家花费数十万甚至数百万欧元巨资、耗时数年达到某项标准的时候,对方的标准已经再度“修正”了,你还得重新去适应新的规则,又得付出不菲的资金与时间成本,而你并不知这个标准会在什么时候再度抬高。于是,技术标准和专利技术成为了发达国家的工具,轻松吞掉了发展中国家通过劳动力优势和制造业优势而获得的大部分利润。
造成此种乱象的“潜规则”,类似于“赢家通吃”定律,因为一方太强势或优势地位太明显,市场的规则便也由他来制订与执行。而媒体和舆论,在其中也充当了错综复杂的角色。当我们现在再来清算洋奶粉的错责时,才发现各方早早已将本土奶粉逼上了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而洋奶粉经过及时的危机公关,便可轻松抖落身上的污渍,又可重新赢得市场。但本土奶粉因被伤得太重,至今难以恢复元气。
在这种时候,我们的媒体是否应该反思,遇到某个行业的某件事,一棍子打死所有国产品牌,未必是明智的。要知道,洋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多不需要面对较其本国更高的检测标准;但我们的本土品牌要想走出国门,却必须面对发达国家竞争者的围追堵截。原因无它,皆因人家的市场经验比我们丰富得多,其趋利避害的策略已经玩得驾轻就熟,而除了产品制造本身的标准,还有其他无穷多的标准可以变花样。这就像“泄密者”斯诺登最初找了英国《卫报》一个记者报料,便有人找该记者的同性恋伴侣的茬,在机场没收了他的手机、笔记本电脑、存储卡以及DVD等私人用品。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身为羊,你就是在下游喝水也是不行的。
你不相信会如此?请看此项规则,2009年7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食品安全加强法案:只要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有理由相信某种食品不合格,不需要确切证据就可以要求企业自愿召回或者下达强制召回令,而费用由企业承担。
既然如此,我们是否可以认真考虑,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多买本地产品,给国产品牌一个小小喘息之机和回转之地?
但身在异乡,也有一些人只能“举头望明月”,无法“低头吃月饼”——在有些国家,寄或收月饼都有明令禁止。原因五花八门,大致是月饼的配料与馅料,与当地的各种标准有相冲突之处。好吧,各位想要留学和移民的亲可得要查询好相关信息,否则中秋节没月饼吃即便有金樽对月,那也会倍觉凄凉。当然你也可以改变思路,咬牙学好做月饼这门手艺,直接过去填补国外空白也是可以的。
月饼恰如中药,想要出口便需面对有一定针对性的“境外标准”。但我们最吃亏的并不在此,而在蜂蜜等与海外产品有直接竞争的品类。发达国家的蜂蜜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完美,除了名气很大的麦卢卡蜂蜜销量大大高于其实际产量之外,中国市面上所见的产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进口蜂胶,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本是从中国进口蜂胶原料加工后再高价售卖至中国。至于美国,一边对国内的蜂蜜生产实行价格补贴,另一方面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他国蜂蜜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使得美国蜂蜜进口市场不断萎缩。更离谱的是,由于欧美的蜂蜜进口标准十分多变且不断提高门槛,中国蜂蜜往往通过非正规的“灰色渠道”进入美国等地。这又使得中国蜂蜜在“质量”的争议之外,又平添了逃税之责,而真正的获利大头则是美国的“灰色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欧美国家的进口标准并非一成不变,而往往“随行就市”。很多年前,当我还是《广州日报》的一名财经记者的时候,就有温州节能灯行业的企业代表提出:针对中国强大的制造产能,欧美就部分产品设下了“标准陷阱”,当中国的厂家花费数十万甚至数百万欧元巨资、耗时数年达到某项标准的时候,对方的标准已经再度“修正”了,你还得重新去适应新的规则,又得付出不菲的资金与时间成本,而你并不知这个标准会在什么时候再度抬高。于是,技术标准和专利技术成为了发达国家的工具,轻松吞掉了发展中国家通过劳动力优势和制造业优势而获得的大部分利润。
造成此种乱象的“潜规则”,类似于“赢家通吃”定律,因为一方太强势或优势地位太明显,市场的规则便也由他来制订与执行。而媒体和舆论,在其中也充当了错综复杂的角色。当我们现在再来清算洋奶粉的错责时,才发现各方早早已将本土奶粉逼上了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而洋奶粉经过及时的危机公关,便可轻松抖落身上的污渍,又可重新赢得市场。但本土奶粉因被伤得太重,至今难以恢复元气。
在这种时候,我们的媒体是否应该反思,遇到某个行业的某件事,一棍子打死所有国产品牌,未必是明智的。要知道,洋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多不需要面对较其本国更高的检测标准;但我们的本土品牌要想走出国门,却必须面对发达国家竞争者的围追堵截。原因无它,皆因人家的市场经验比我们丰富得多,其趋利避害的策略已经玩得驾轻就熟,而除了产品制造本身的标准,还有其他无穷多的标准可以变花样。这就像“泄密者”斯诺登最初找了英国《卫报》一个记者报料,便有人找该记者的同性恋伴侣的茬,在机场没收了他的手机、笔记本电脑、存储卡以及DVD等私人用品。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身为羊,你就是在下游喝水也是不行的。
你不相信会如此?请看此项规则,2009年7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食品安全加强法案:只要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有理由相信某种食品不合格,不需要确切证据就可以要求企业自愿召回或者下达强制召回令,而费用由企业承担。
既然如此,我们是否可以认真考虑,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多买本地产品,给国产品牌一个小小喘息之机和回转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