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大课间活动中开展的必要性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并提出体育健康教育融入阳光体育大课间的活动模式方案及建议,旨在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体育健康教育;大课间活动;活动模式
1.当前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根据调查,目前,不少学校迫于升学的压力,仍然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检验学生的标准仍然是各项学科的考试成绩,无法在体育上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所以这些学校缩短了大课间的时间,或者让学生自由活动十分钟甚至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进行其他学科学习,完全取消课间活动。其重视程度不够还体现在体育师资不足,缺乏体育教师的专业指导,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不够等。
(2)内容形式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在当前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过程中,不少学校依然难以摆脱旧的教学机制的影响,在体育上的投入严重不足,大课间的活动项目单一乏味,有些学校仅仅做一套广播体操,久而久之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动作有气无力,缺乏中小学生应有的朝气。还有些学校为了展示学校良好的秩序,让学生按照整齐的方块队形跑步,速度步伐保持高度一致,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激情和创造力,根本无法保证体育大课间活动应有的负荷量,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3)只重视身体素质的练习,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学生的身体素质,开展各种大课间活动模式。但健康除了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这样容易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制定切实可行的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计划方案,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2.体育健康教育融入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意义
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意义在于:增强学生体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和豁达乐观的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队协作的精神;增强学生与老师同学之间的沟通能力,增进师生间的情感;形成良好的校风校纪,全面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学生通过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在生理上,促进血液循环,呼吸新鲜空气给大脑提供充足的氧气,提高兴奋性,同时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等;在心理上,体育活动以积极、动态、快乐的表现方式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满足感;在社会适应方面,体育以群聚性和社会性等特征,为学生提供与人沟通交流的平台,学会互相帮助,在娱乐和竞争中学会与他人的健康交往;在社会道德方面,大课间活动可以通过各种形式,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以及抵抗各种不良诱惑能力。
3.体育健康教育融入阳光体育大课间的活动模式
体育健康教育与阳光体育大课间的融合,即生理、心理、道德教育及社会适应的培养在大课间活动中的渗透(如图所示)。
(1)生理健康教育模块。该模块包括身体素质练习和生命安全教育两部分。身体素质练习是为了保证学生每天应有的运动负荷,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态度,增强学生体魄,使学生身心得到放松,提高学习效率;加入生命安全教育作为对体育课堂内容的补充。
(2) 心理健康教育模块。该模块包括为学生创设情境,学生进行情绪体验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两部分。健康的心理是对生活充满热情与憧憬,面对困难挫折,能够承受足够的心理压力,并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道德教育模块。该模块包括校内媒体宣传和德育目标评估。在阳光大课间活动过程中,可以在操场或者学生必经之路摆设宣传海报,也可以通过校园广播进行宣传。通过德育目标评估这一环节,来监督并检验学生平时的德育情况,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准则,改变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偏差。
(4)良好的社会适应教育模块。该模块包括文体社团活动和校园体育竞赛。在人际关系和人与环境相处过程中,是否符合公平竞争原则和社会伦理道德,是判断个人适应社会能力高低的标准。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中,通过问题社团活动,为学生创造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锻炼、选择和应用技能的能力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4.与体育健康教育融合下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根据不同学段水平安排学习内容。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应结合学情进行安排,不同学段的学生生理心理发育水平不同,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除了保证学生有效参与实践外,还应控制好运动的负荷强度,促进学生机体的健康发育;利用体育欢愉、动态、积极的特征,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态;创设能够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活动,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团队精神的伟大。
(2)每周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轮转进行。为了避免大课间活动的单调性,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学年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计划,每周安排不同的活动内容且具有一定的主题性,体现相关的教育思想,然后轮转进行。这样不仅能够活跃校园气氛,还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并巩固学生体育健康知识,真正利用好课间活动时间。
(3)学校领导、班主任、体育教师共同负责。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从时间安排、场地设施器材设置、师资队伍的建设、资金的投入等各方面都需要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活动内容的安排、规则的制定、技术动作的指导等需要体育教师的全权负责;学生的组织、安全防范、监督检查等离不开班主任对体育教师的协助。只有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学生各个因素的积极配合,才能保证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顺利开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要坚持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按照“思维健康观”组织安排,充分挖掘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较高的道德素质的路径与方法,在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不断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徐维克.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04):14—15.
[2]姚罗霄,姜 涛. 创建“体德兼修,健康成长”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20):5—7.
[3]王 强.论大课间活动与校园体育文化的融合[J].科技资讯,2013(07):238—239.
[4]刘翠萍. 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几点建议[J]. 当代体育科技,2012(18):42—43.
[5]仲兆仓,仲崇柱.小学大课间活动模式实践与创新的几点思考[J].运动,2013(07):121.
(作者单位:湖北省枝江市刘巷中学)
关键词:体育健康教育;大课间活动;活动模式
1.当前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根据调查,目前,不少学校迫于升学的压力,仍然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检验学生的标准仍然是各项学科的考试成绩,无法在体育上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所以这些学校缩短了大课间的时间,或者让学生自由活动十分钟甚至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进行其他学科学习,完全取消课间活动。其重视程度不够还体现在体育师资不足,缺乏体育教师的专业指导,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不够等。
(2)内容形式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在当前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过程中,不少学校依然难以摆脱旧的教学机制的影响,在体育上的投入严重不足,大课间的活动项目单一乏味,有些学校仅仅做一套广播体操,久而久之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动作有气无力,缺乏中小学生应有的朝气。还有些学校为了展示学校良好的秩序,让学生按照整齐的方块队形跑步,速度步伐保持高度一致,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激情和创造力,根本无法保证体育大课间活动应有的负荷量,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3)只重视身体素质的练习,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学生的身体素质,开展各种大课间活动模式。但健康除了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这样容易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制定切实可行的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计划方案,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2.体育健康教育融入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意义
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意义在于:增强学生体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和豁达乐观的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队协作的精神;增强学生与老师同学之间的沟通能力,增进师生间的情感;形成良好的校风校纪,全面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学生通过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在生理上,促进血液循环,呼吸新鲜空气给大脑提供充足的氧气,提高兴奋性,同时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等;在心理上,体育活动以积极、动态、快乐的表现方式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满足感;在社会适应方面,体育以群聚性和社会性等特征,为学生提供与人沟通交流的平台,学会互相帮助,在娱乐和竞争中学会与他人的健康交往;在社会道德方面,大课间活动可以通过各种形式,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以及抵抗各种不良诱惑能力。
3.体育健康教育融入阳光体育大课间的活动模式
体育健康教育与阳光体育大课间的融合,即生理、心理、道德教育及社会适应的培养在大课间活动中的渗透(如图所示)。
(1)生理健康教育模块。该模块包括身体素质练习和生命安全教育两部分。身体素质练习是为了保证学生每天应有的运动负荷,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态度,增强学生体魄,使学生身心得到放松,提高学习效率;加入生命安全教育作为对体育课堂内容的补充。
(2) 心理健康教育模块。该模块包括为学生创设情境,学生进行情绪体验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两部分。健康的心理是对生活充满热情与憧憬,面对困难挫折,能够承受足够的心理压力,并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道德教育模块。该模块包括校内媒体宣传和德育目标评估。在阳光大课间活动过程中,可以在操场或者学生必经之路摆设宣传海报,也可以通过校园广播进行宣传。通过德育目标评估这一环节,来监督并检验学生平时的德育情况,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准则,改变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偏差。
(4)良好的社会适应教育模块。该模块包括文体社团活动和校园体育竞赛。在人际关系和人与环境相处过程中,是否符合公平竞争原则和社会伦理道德,是判断个人适应社会能力高低的标准。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中,通过问题社团活动,为学生创造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锻炼、选择和应用技能的能力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4.与体育健康教育融合下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根据不同学段水平安排学习内容。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应结合学情进行安排,不同学段的学生生理心理发育水平不同,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除了保证学生有效参与实践外,还应控制好运动的负荷强度,促进学生机体的健康发育;利用体育欢愉、动态、积极的特征,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态;创设能够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活动,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团队精神的伟大。
(2)每周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轮转进行。为了避免大课间活动的单调性,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学年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计划,每周安排不同的活动内容且具有一定的主题性,体现相关的教育思想,然后轮转进行。这样不仅能够活跃校园气氛,还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并巩固学生体育健康知识,真正利用好课间活动时间。
(3)学校领导、班主任、体育教师共同负责。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从时间安排、场地设施器材设置、师资队伍的建设、资金的投入等各方面都需要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活动内容的安排、规则的制定、技术动作的指导等需要体育教师的全权负责;学生的组织、安全防范、监督检查等离不开班主任对体育教师的协助。只有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学生各个因素的积极配合,才能保证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顺利开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要坚持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按照“思维健康观”组织安排,充分挖掘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较高的道德素质的路径与方法,在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不断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徐维克.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04):14—15.
[2]姚罗霄,姜 涛. 创建“体德兼修,健康成长”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20):5—7.
[3]王 强.论大课间活动与校园体育文化的融合[J].科技资讯,2013(07):238—239.
[4]刘翠萍. 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几点建议[J]. 当代体育科技,2012(18):42—43.
[5]仲兆仓,仲崇柱.小学大课间活动模式实践与创新的几点思考[J].运动,2013(07):121.
(作者单位:湖北省枝江市刘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