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有效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抓住诗歌特点,着力提升高中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全面增强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我认为,诗歌是文学中的瑰宝,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教师一定要找准切入点、把握知识点,通过诗歌教学,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的目的。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进一步优化高中语文诗歌教学。
一、教师应提升自身的素养,不断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
诗歌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用精炼的形象语言拓展读者的形象思维,从而有效集中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志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不断优化思维观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多思考多总结,不断在反思中前进,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梦幻语言,有针对性地进行审美体验,真正用心体会和感受诗的思想艺术魅力。例如:教师组织学生诵读诗歌时,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还是在读的基础上理解呢?是鼓励学生声情并茂地读,还是“不求甚解”地读呢?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例如:在教曹操的《短歌行》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先理解再诵读,因为只有学生理解和体会到曹操对人生苦短功业未就的惆怅,才能真正体会和理解曹操统一天下、求贤若渴的迫切愿望,才能真正让学生充满感情、溢满慷慨悲凉地读出诗歌的情调。又如在教《锦瑟》时,没有必要为了纠缠不清的理解而破坏诗歌的整体美感,所以比较适用“不求甚解”的诵读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多次阅读,确保“其义自见”。教师在教诗歌鉴赏时,一定要有效把握和全面提升学生对高考考纲内容的理解,并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确保诗歌教学的有的放矢。
二、拓展文本,不断挖掘深意
诗歌语言精美,内涵丰富,所以在诗歌教学中,应该有效拓展文本,不断挖掘深意。如教《归园田居》时,我在解答《归园田居》中“从何而归”这一问题时,就专门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寻找出“尘网、樊笼”来作答,之后再从中分析它的比喻义,而不是简简单单地随口告诉学生是“从官场归”,借用“尘网、樊笼”向学生作答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比较贴切。因为官场就像网、就似笼,在官场的作者就如笼中之羁鸟,网中之池鱼,真正入木三分、具体可感地形容出官场之不自由、不自在,这比直接回答“官场”两字,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真正达到迂回启发的效果。教师在高中诗歌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不断挖掘引申之义,例如:在讲清陶渊明“归去如何?”的问题时,就可以告知学生,作者在诗歌中不断歌颂田园之美,怒斥官场之厌,其实正是作者在不断追求自身的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追求着人生更高的境界,如此的诗歌教学不仅仅教授了语文知识,更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说是既教好了书,又育好了人,一举两得。
三、鼓励写作,不断深化学习
诗歌在伟大祖国的文化长河中留下辉煌灿烂的一笔,就近现代来说,许多极富创新精神、极具卓越成就的诗人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被民众广泛手抄、大量传诵。在动乱的年代,诗人们高歌:“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在社会迷茫的时候,诗人们高呼:“那一切丢失了的,我都在认真思考。”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浮躁的社会却已经不愿聆听诗歌所发出的独特魅力,不想见识诗歌显现的梦幻之美,但是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诗歌的妙。但如何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诗歌之美妙呢?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客观而言,在创作中发现问题和掌握知识远远比只做几道复习题对学生的帮助要大得多。当然若能将诗歌创作有机地融合到期中、期终考试和考核中,效果会更加理想。要想帮助学生写好诗词,教师在教学中一定得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仄、用韵、对仗等基本知识,在学生作品写出来以后,可以评选出优秀作品,之后再举办一次优秀作品展览,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组织诗歌朗诵比赛也是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不错方式。
四、着力类比,不断优化教学
在推进高中诗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在比较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诗歌教学中类比教法,不断训练学生的比较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沁园春·长沙》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其与《沁园春·雪》进行比较学习。首先要让学生说出自己更加喜欢哪一首,然后让学生从诗词中找出自己最喜欢之处,比如诗词中所呈现出来的意境美、气魄美、色彩美、情感美、动词美、结构美等,之后让学生自行分析和剖析一下各自对诗词美的理解,再根据学生的不同理解,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文字材料。这对学生而言,也是一次诗词创作思维的“大练兵”“大检阅”。虽然学生在这方面的思维还显稚嫩,甚至比较肤浅,但是可以让学生面对这样的题目,知道如何切入,如何深化,如何化大为小、化小为大,等等,从而让学生的创作思维更加清晰,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别人能够做到的,我也可以写。
在高中诗歌教学中,教法比较多,教师无论采用哪种教法,都一定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近教材,不断提升对诗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真正将诗歌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语文综合能力。期盼更多的同仁加入高中诗歌教学的探讨行列,共同携手寻找诗歌教学的优化教学法。
参考文献:
[1]李祥.人教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特点与实施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唐修君.新课标体系下语文课“参与——发展”教学模式初探.
一、教师应提升自身的素养,不断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
诗歌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用精炼的形象语言拓展读者的形象思维,从而有效集中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志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不断优化思维观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多思考多总结,不断在反思中前进,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梦幻语言,有针对性地进行审美体验,真正用心体会和感受诗的思想艺术魅力。例如:教师组织学生诵读诗歌时,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还是在读的基础上理解呢?是鼓励学生声情并茂地读,还是“不求甚解”地读呢?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例如:在教曹操的《短歌行》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先理解再诵读,因为只有学生理解和体会到曹操对人生苦短功业未就的惆怅,才能真正体会和理解曹操统一天下、求贤若渴的迫切愿望,才能真正让学生充满感情、溢满慷慨悲凉地读出诗歌的情调。又如在教《锦瑟》时,没有必要为了纠缠不清的理解而破坏诗歌的整体美感,所以比较适用“不求甚解”的诵读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多次阅读,确保“其义自见”。教师在教诗歌鉴赏时,一定要有效把握和全面提升学生对高考考纲内容的理解,并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确保诗歌教学的有的放矢。
二、拓展文本,不断挖掘深意
诗歌语言精美,内涵丰富,所以在诗歌教学中,应该有效拓展文本,不断挖掘深意。如教《归园田居》时,我在解答《归园田居》中“从何而归”这一问题时,就专门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寻找出“尘网、樊笼”来作答,之后再从中分析它的比喻义,而不是简简单单地随口告诉学生是“从官场归”,借用“尘网、樊笼”向学生作答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比较贴切。因为官场就像网、就似笼,在官场的作者就如笼中之羁鸟,网中之池鱼,真正入木三分、具体可感地形容出官场之不自由、不自在,这比直接回答“官场”两字,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真正达到迂回启发的效果。教师在高中诗歌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不断挖掘引申之义,例如:在讲清陶渊明“归去如何?”的问题时,就可以告知学生,作者在诗歌中不断歌颂田园之美,怒斥官场之厌,其实正是作者在不断追求自身的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追求着人生更高的境界,如此的诗歌教学不仅仅教授了语文知识,更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说是既教好了书,又育好了人,一举两得。
三、鼓励写作,不断深化学习
诗歌在伟大祖国的文化长河中留下辉煌灿烂的一笔,就近现代来说,许多极富创新精神、极具卓越成就的诗人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被民众广泛手抄、大量传诵。在动乱的年代,诗人们高歌:“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在社会迷茫的时候,诗人们高呼:“那一切丢失了的,我都在认真思考。”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浮躁的社会却已经不愿聆听诗歌所发出的独特魅力,不想见识诗歌显现的梦幻之美,但是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诗歌的妙。但如何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诗歌之美妙呢?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客观而言,在创作中发现问题和掌握知识远远比只做几道复习题对学生的帮助要大得多。当然若能将诗歌创作有机地融合到期中、期终考试和考核中,效果会更加理想。要想帮助学生写好诗词,教师在教学中一定得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仄、用韵、对仗等基本知识,在学生作品写出来以后,可以评选出优秀作品,之后再举办一次优秀作品展览,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组织诗歌朗诵比赛也是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不错方式。
四、着力类比,不断优化教学
在推进高中诗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在比较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诗歌教学中类比教法,不断训练学生的比较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沁园春·长沙》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其与《沁园春·雪》进行比较学习。首先要让学生说出自己更加喜欢哪一首,然后让学生从诗词中找出自己最喜欢之处,比如诗词中所呈现出来的意境美、气魄美、色彩美、情感美、动词美、结构美等,之后让学生自行分析和剖析一下各自对诗词美的理解,再根据学生的不同理解,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文字材料。这对学生而言,也是一次诗词创作思维的“大练兵”“大检阅”。虽然学生在这方面的思维还显稚嫩,甚至比较肤浅,但是可以让学生面对这样的题目,知道如何切入,如何深化,如何化大为小、化小为大,等等,从而让学生的创作思维更加清晰,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别人能够做到的,我也可以写。
在高中诗歌教学中,教法比较多,教师无论采用哪种教法,都一定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近教材,不断提升对诗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真正将诗歌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语文综合能力。期盼更多的同仁加入高中诗歌教学的探讨行列,共同携手寻找诗歌教学的优化教学法。
参考文献:
[1]李祥.人教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特点与实施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唐修君.新课标体系下语文课“参与——发展”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