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sca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受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的影响,目前仍处于十分落后的发展阶段。在制约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人才缺乏无疑是重要一个,尤其是高素质的人才紧缺更是显得格外突出。因此,开发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已成为时代的课题,关系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甚至事关国家安全和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对策
  一、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现状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大陆地区总人口约为13.3972亿人,其中西部民族地区12省市的人口约占全国(大陆)人口的27.04%左右。巨大的人口数量应该包含着巨大的人力资源总量,然而西部民族地区人才资源的现状却不容乐观。①
  (一)人口快速增长与从业人口
  在西部民族地区,人口的快速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极不相符是多年来存在的问题。西部民族地区人口增长率近年来一直居高不下,计划生育政策仍然严格开展,使得西部民族地区总人口与潜在的人力资源数量也随之增长。西部民族地区人口的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人口的增长会在数量上带来人力资源的充足储备,但是在质量上也给西部民族地区人口素质的提高带来了问题,给西部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此同时,西部民族地区从业人员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下降,绝对人口比重增加了,从业人口比重却降低了,这其中的矛盾值得相关部门认真思考。
  (二)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与产业结构
  一个地区人力资源在产业结构中的分布,反映了这个地区人力资源的质量和经济发展的水平。在西部民族地区,超过半数的人力资源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中,在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小,在第二产业的比重最小,这是与人力资源的知识结构与其自身质量的提高密切相关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在产业结构中的分布有了新的变化,但是远远低于全国水平。由此可见,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三)西部民族地区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
  知识和科技,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影响力不言而喻。人力资源不仅要考察数量,更重要的是在于质量上。对于西部民族地区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可以从其文化程度上进行考察,仅仅在这方面,西部民族地区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虽较以往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面对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提高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素质已刻不容缓。
  二、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环境制约
  由于历史、社会、文化和经济方面的原因,西部民族地区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传统保守的不良思想,与市场经济相背离,与新体制、新经济、新人才、新思想不相容。这种文化氛围直接导致人们就业观念落后,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同样,法制环境不利于人才的发展,市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法制经济,人才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法制保障。长期以来,西部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比较滞后,主要表现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比较缺乏,尤其是体现人才公平竞争、合理流动的管理理念的法律方面。现行的法律法规很难得到真正执行,一些规定、办法、标准形同虚设,从而形成无法可依或有法不依的现象,影响了人才的发展。
  (二) 教育投入不足
  人的能力和素质是通过人力投资获得,人力投资是为提高人力而投入的各项费用,有保健支出、学校教育和在职教育支出、劳动力迁涉的支出等。②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教育投入相对不足,导致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不高,仅仅在受教育程度上,就远远落后于全国水平。西部民族地区由于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低,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缺乏,从而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从业人员应变能力、创新能力较差,极大影响了人力资本提升的速度,影响物质资本、资金和技术投入的使用效益,从而制约了整个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在西部民族地区存在着严重的劳动力"外流"现象。戏谑的说法"孔雀东南飞",在西部民族地区严重存在。不难发现,生源地来自西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大多选择的是经济发展较好的中东部地区,很少回原籍就业,充分说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滞后发展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大批来自西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需要转变。提到西部民族地区,高素质人才望而却步,劳动力的外流,影响了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
  三、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对策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江泽民同志就指出:"没有民族地区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民族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大西部民族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力度。
  (一)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人力资本理论向我们展示了人口质量是一种稀缺资源,具有经济价值。人类为了获得这一稀缺资源需要投入,投入的资本越多,高质量的人口就越可能带来社会和个人的收益。西部民族地区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对西部民族地区的整个教育体系要实行政策倾斜,以弥补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现状。地方政府或个人必须在原有传统教育投入的基础上,增加对职业教育或成人教育的投入量。教育的投入无疑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途径,尽管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人才市场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最大不同是政府制订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法规引导市场的运作。因此,要求西部民族地区政府转变职能,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公平的人才竞争机制。通过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消除用人问题上的腐败行为,从而达到发现人才,合理配置人才的目的。鼓励市场的配置来用活人才,避免闲置人才、浪费人才的现象出现,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有序的流动,进而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
  (三)提高民族地区人才待遇,稳定现有人才队伍
  人力资本的投入和回报呈正相关,在同等情况下,投入越多,回报越多,这种回报既有经济收入的增加,也有职位的升迁。西部民族地区工资偏低,结果是民族地区很难留住人才。因此,要求我们的政府必须改善西部民族地区人才的工资和职位上的升迁,提高人才的待遇,只有稳定现有人才,才能更进一步的引进人才,用好人才。
  笔者认为,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前提在于转变观念,使人才的重视得到普及,诸如"读书无用论"等观念在西部民族地区是大量存在的,一定要大力加快这种观念的转变。西部人力资源在数量上没有任何问题,如果在人才的质量上加大投入,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于国家于民族地区都是一大幸事。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关系国家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
  注释:
  ①2010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12
  ②李忠斌:论民族教育投资与民族地区人力资源深度开发[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4)
  参考文献:
  [1]丁月牙.少数民族教育平等问题及政府的教育政策选择[J].民族教育研究,2005,(2)
  [2]韩严民.浅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J].经济理论研究,2006(1)
  [3]张志新.试论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J].贵州社会科学,2004(4)
  [4]黄立猛.西部开发急需哪些人才[N].人民日报,2000-02-29
  [5]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尚衡(1985.1-),男(白族),贵州纳雍人,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09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李文娟(1986.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2009级经济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财税。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