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人反对让宝宝指认奶瓶,但是当我们写上“奶瓶”二字让宝宝指认的时候,立刻就会有人给这种行为定义为“拔苗助长”。在一片反对识字的呼声中,假定在我们的面前竖着两块指路牌,一块写着“识字”,一块写着“反对识字”,彷徨不定的我们究竟该迈向哪边呢?
文字与奶瓶原本同根同源
随便拿起一个奶瓶,我们会发现,奶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奶瓶是一个物体;
*奶瓶由点、线、面、色彩等元素组成;
*奶瓶有大小、形状和轮廓;
*奶瓶有一个独特的名字,叫“nai ping”。
随便拎出一个字,比如“猫”,我们会发现,这个字有以下基本特征:
*“猫”可以看做一个物体;
*“猫”由点、线、面、色彩等元素组成;
*“猫”有大小、形状和轮廓;
*“猫”有一个独特的名字,叫“mao”。
从这里可以看出,奶瓶和“猫”这个字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如果我们确信宝宝可以认识奶瓶,他一样可以认识“猫”。我们之所以认为文字跟别的物体相比有着迥然不同的差异,并非文字本身多么与众不同,仅仅因为成人会把文字当成承载知识的载体,而宝宝不会。既然文字和奶瓶没有本质的区别,我们可以在给宝宝喂水的时候告诉他:“这是奶瓶!”为什么就不可以在他遇到某个字的时候,告诉他那是什么字呢?
识字会妨碍想象力的发展吗?
反对识字最典型的一条理由是,过早识字会妨碍宝宝想象力的发展。记得多年以前曾经看过一个报道,一个国外的幼儿园老师教孩子们认识了“O”这个字母,结果被家长告上了法庭。家长上诉的理由是,老师教给宝宝这个圆形的东西是字母“O”,会限制他将这个图案想象成为“太阳”“车轮”“饼干”等,扼杀了宝宝的想象力。一时间,很多人对这个观点趋之若鹜,于是,反对识字就成了一种风尚。
实际上,宝宝想象力的发展是需要依赖众多类似“O”这样单一的概念作为基础,才可以发展起来的。比如,宝宝知道了苹果、太阳、饼干、手镯、车轮等众多的概念,才会从这众多的概念里提炼出它们的共同特性——这些东西都是圆形的。也只有经历这样一个提炼的过程,他才会将我们画在纸上的一个圆形想象成苹果、太阳、饼干、手镯、车轮和字母“O”。
从某种意义上说,想象力是否丰富,与一个人掌握的概念多少、了解的事实多少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宝宝认识了奶瓶,之后又看到有人打保龄球,他才有可能某一天突发奇想,拿奶瓶当保龄球打。如果没有奶瓶和保龄球这两个概念作为基础,不管他想象力多丰富,也是没法将奶瓶想象成保龄球的。
文字,尤其汉字,每个字都有着丰富的含义,所以古诗词里,一个字就是一个场景、一个典故、一种意象,看到那个字,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非常丰富的内涵,让想象力随之翩然起舞。还是以“猫”这个字为例,每次看到这个字,我们的头脑里立刻就会浮现出“不同品种的猫”“家养的猫”“野生的猫”“流浪猫”“像猫一样的动物(比如老虎、豹子)”等,正是“猫”这个字让我们的想象力变得丰富起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文字不会妨碍人想象力的发展,真正妨碍想象力发展的是死板的思维模式。
识字会剥夺宝宝玩耍的权利吗?
有的父母反对识字的另一个理由就是,害怕识字带给宝宝压力,剥夺他玩耍的权利。确实,如果父母终日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来引导宝宝识字,识字对他来说就会变成一件极不好玩的事情。这种压力会导致父母和宝宝彼此的情绪进一步恶化,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实际上,只要父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宝宝的兴趣为重心来开展识字活动,那么识字就完全可以拓展成为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比如——
*宝宝不小心将杯子里的水洒出来,洒出的水可能就会顺着地板流出一个形状,这个形状或许恰巧就很像某个字,又或者,这个形状的某一个部分很像某个字;宝宝将水洒在桌子上,用小手指不断地涂来抹去,也许他的某一下就会画出一个字……于是,一个又一个识字的机会产生了。
*宝宝特别喜欢吃冰淇淋,父母就可以在卖冰淇淋的柜台前给他一个选择的权利,顺便告诉他,他最终选择了哪种冰淇淋,将产品的名字指给他看一遍,这个字就会在他脑海中留下印象。
怎样让识字变成玩不腻的游戏?
1、准备识字的材料
给宝宝用来识字的材料可以不拘一格,越多样越能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也越能将识字这项活动进行得不着痕迹。印刷的识字卡(图文分离的最好)、自制的识字卡、广告招贴和商品包装等上面印刷的文字、随便拿来的一本书都是识字的好材料。
2、选定用来识字的文字
用来给宝宝识字的文字并非我们想象的笔画越少、越简单越好,也不需要很系统,只要是宝宝熟悉的喜欢的事物,都可以随便写下来给他指认,笔画多少对他来说都一样,因为宝宝记忆的是一个字的整体形象,而不是它的细节。
3、拓展识字的趣味游戏
父母可以利用宝宝在某个阶段的一些特别喜好,将其拓展成非常有趣的识字游戏。比如,一两岁的宝宝可能特别喜欢藏东西,那么父母就可以准备一些识字卡,和宝宝一起玩:“这是‘猫’,我要把它藏起来,看看你能找到吗?哈,这么快就找到了,真厉害!现在轮到我找了。这是‘狗’,你想把它藏在哪里呢?我蒙上眼睛了!你藏好了吗?我要来找了哦!”于是,随着宝宝拿着识字卡在屋子里藏来藏去,识字的游戏便不再仅仅停留于识字本身,而是拓展成了一个体能游戏。
如果父母在大白纸上写一个大大的字,和宝宝一起把这个他喜欢的字撕下来,识字的游戏就会转变成锻炼宝宝精细动作能力的游戏;如果父母给宝宝准备了大批的字卡,可以将这些字卡归类(比如“苹果”“梨”“菠萝”都是水果,要放到标有“水果”的盒子里);推断字卡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小猫”吃“鱼”;“小狗”啃“骨头”)……于是,识字游戏就会变成锻炼宝宝思维能力的趣味游戏。
识字游戏注意事项
1、尽可能让识字与听觉、视觉和动觉联系起来,让宝宝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游戏中,这样可以提高游戏的趣味性,还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
2、识字首先是游戏,快乐第一。因此,不管宝宝认识不认识,父母最好不要没完没了地询问:“这是什么字?”
3、不要急于让宝宝自主阅读,自主阅读需要依赖大量亲子共读作为基础。如果看到宝宝认识几个字了,就非要逼他自己读书,他就会因为阅读这件事隔断了他与妈妈的联系而觉得无趣,反而丧失了阅读的积极性。
4、有效的识字需要依赖生活经验作为背景,因此每天给宝宝安排识字的时间不要太长,几分钟,甚至几秒钟都行,持之以恒就会有收获。
(作者系著名早教专家,亲子读本作家。)
文字与奶瓶原本同根同源
随便拿起一个奶瓶,我们会发现,奶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奶瓶是一个物体;
*奶瓶由点、线、面、色彩等元素组成;
*奶瓶有大小、形状和轮廓;
*奶瓶有一个独特的名字,叫“nai ping”。
随便拎出一个字,比如“猫”,我们会发现,这个字有以下基本特征:
*“猫”可以看做一个物体;
*“猫”由点、线、面、色彩等元素组成;
*“猫”有大小、形状和轮廓;
*“猫”有一个独特的名字,叫“mao”。
从这里可以看出,奶瓶和“猫”这个字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如果我们确信宝宝可以认识奶瓶,他一样可以认识“猫”。我们之所以认为文字跟别的物体相比有着迥然不同的差异,并非文字本身多么与众不同,仅仅因为成人会把文字当成承载知识的载体,而宝宝不会。既然文字和奶瓶没有本质的区别,我们可以在给宝宝喂水的时候告诉他:“这是奶瓶!”为什么就不可以在他遇到某个字的时候,告诉他那是什么字呢?
识字会妨碍想象力的发展吗?
反对识字最典型的一条理由是,过早识字会妨碍宝宝想象力的发展。记得多年以前曾经看过一个报道,一个国外的幼儿园老师教孩子们认识了“O”这个字母,结果被家长告上了法庭。家长上诉的理由是,老师教给宝宝这个圆形的东西是字母“O”,会限制他将这个图案想象成为“太阳”“车轮”“饼干”等,扼杀了宝宝的想象力。一时间,很多人对这个观点趋之若鹜,于是,反对识字就成了一种风尚。
实际上,宝宝想象力的发展是需要依赖众多类似“O”这样单一的概念作为基础,才可以发展起来的。比如,宝宝知道了苹果、太阳、饼干、手镯、车轮等众多的概念,才会从这众多的概念里提炼出它们的共同特性——这些东西都是圆形的。也只有经历这样一个提炼的过程,他才会将我们画在纸上的一个圆形想象成苹果、太阳、饼干、手镯、车轮和字母“O”。
从某种意义上说,想象力是否丰富,与一个人掌握的概念多少、了解的事实多少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宝宝认识了奶瓶,之后又看到有人打保龄球,他才有可能某一天突发奇想,拿奶瓶当保龄球打。如果没有奶瓶和保龄球这两个概念作为基础,不管他想象力多丰富,也是没法将奶瓶想象成保龄球的。
文字,尤其汉字,每个字都有着丰富的含义,所以古诗词里,一个字就是一个场景、一个典故、一种意象,看到那个字,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非常丰富的内涵,让想象力随之翩然起舞。还是以“猫”这个字为例,每次看到这个字,我们的头脑里立刻就会浮现出“不同品种的猫”“家养的猫”“野生的猫”“流浪猫”“像猫一样的动物(比如老虎、豹子)”等,正是“猫”这个字让我们的想象力变得丰富起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文字不会妨碍人想象力的发展,真正妨碍想象力发展的是死板的思维模式。
识字会剥夺宝宝玩耍的权利吗?
有的父母反对识字的另一个理由就是,害怕识字带给宝宝压力,剥夺他玩耍的权利。确实,如果父母终日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来引导宝宝识字,识字对他来说就会变成一件极不好玩的事情。这种压力会导致父母和宝宝彼此的情绪进一步恶化,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实际上,只要父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宝宝的兴趣为重心来开展识字活动,那么识字就完全可以拓展成为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比如——
*宝宝不小心将杯子里的水洒出来,洒出的水可能就会顺着地板流出一个形状,这个形状或许恰巧就很像某个字,又或者,这个形状的某一个部分很像某个字;宝宝将水洒在桌子上,用小手指不断地涂来抹去,也许他的某一下就会画出一个字……于是,一个又一个识字的机会产生了。
*宝宝特别喜欢吃冰淇淋,父母就可以在卖冰淇淋的柜台前给他一个选择的权利,顺便告诉他,他最终选择了哪种冰淇淋,将产品的名字指给他看一遍,这个字就会在他脑海中留下印象。
怎样让识字变成玩不腻的游戏?
1、准备识字的材料
给宝宝用来识字的材料可以不拘一格,越多样越能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也越能将识字这项活动进行得不着痕迹。印刷的识字卡(图文分离的最好)、自制的识字卡、广告招贴和商品包装等上面印刷的文字、随便拿来的一本书都是识字的好材料。
2、选定用来识字的文字
用来给宝宝识字的文字并非我们想象的笔画越少、越简单越好,也不需要很系统,只要是宝宝熟悉的喜欢的事物,都可以随便写下来给他指认,笔画多少对他来说都一样,因为宝宝记忆的是一个字的整体形象,而不是它的细节。
3、拓展识字的趣味游戏
父母可以利用宝宝在某个阶段的一些特别喜好,将其拓展成非常有趣的识字游戏。比如,一两岁的宝宝可能特别喜欢藏东西,那么父母就可以准备一些识字卡,和宝宝一起玩:“这是‘猫’,我要把它藏起来,看看你能找到吗?哈,这么快就找到了,真厉害!现在轮到我找了。这是‘狗’,你想把它藏在哪里呢?我蒙上眼睛了!你藏好了吗?我要来找了哦!”于是,随着宝宝拿着识字卡在屋子里藏来藏去,识字的游戏便不再仅仅停留于识字本身,而是拓展成了一个体能游戏。
如果父母在大白纸上写一个大大的字,和宝宝一起把这个他喜欢的字撕下来,识字的游戏就会转变成锻炼宝宝精细动作能力的游戏;如果父母给宝宝准备了大批的字卡,可以将这些字卡归类(比如“苹果”“梨”“菠萝”都是水果,要放到标有“水果”的盒子里);推断字卡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小猫”吃“鱼”;“小狗”啃“骨头”)……于是,识字游戏就会变成锻炼宝宝思维能力的趣味游戏。
识字游戏注意事项
1、尽可能让识字与听觉、视觉和动觉联系起来,让宝宝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游戏中,这样可以提高游戏的趣味性,还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
2、识字首先是游戏,快乐第一。因此,不管宝宝认识不认识,父母最好不要没完没了地询问:“这是什么字?”
3、不要急于让宝宝自主阅读,自主阅读需要依赖大量亲子共读作为基础。如果看到宝宝认识几个字了,就非要逼他自己读书,他就会因为阅读这件事隔断了他与妈妈的联系而觉得无趣,反而丧失了阅读的积极性。
4、有效的识字需要依赖生活经验作为背景,因此每天给宝宝安排识字的时间不要太长,几分钟,甚至几秒钟都行,持之以恒就会有收获。
(作者系著名早教专家,亲子读本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