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兰是一座普通城市,是阿尔及利亚滨海的一个法国海外省的省会。这座城市,表面看上去很平静,只有清爽的空气、小贩从郊区运来的大批花篮,才带来春天的消息:那是在市场上兜售的春天。这座城市镶嵌在无与伦比的美景中,坐落在一块光秃秃的高地中央,而高地则环绕着阳光灿烂的山峦,整个对着风景如画的海湾。说到遗憾可能只有一点,就是城市背对着海湾,因此不可能眺望海景,必须越过山峦去寻找。
说到此处,恐怕大家不难理解,我们的同胞做梦也想不到,这年春天会发生这么多变故,我们也是随后才明白,这些变故正是我们打算在这里记述的一系列严重事件的先兆。这些事实,在一些人看来非常自然,另一些人则相反,认为并不足信。但是,不管怎样,一名纪事作者无法考虑这些矛盾的说法。他的任务仅仅是说:“这事发生了。”只因他知道,确实发生了,事关此地居民的生命,而且,还有数千名目击者会由衷地认为,他讲述的情况完全属实。
4月16日上午,贝尔纳·里厄大夫走出诊所,看到楼梯平台中间绊着一只死老鼠,当即一脚踢开,并没在意,就下楼去了。可是到了街上,他忽然想到那只老鼠不该死在那地方,于是返回,要告知门房。面对门房米歇尔老先生的反应,里厄大夫就更加明确地感到他的发现异乎寻常。乍一碰到这只死鼠,他只是觉得有些蹊跷,而门房却把这视为一种诬蔑。门房决不容忍,断言这楼里绝没有老鼠。里厄大夫则向他保证说,二楼的楼道上就是有一只,大概死了,可是白费唇舌,米歇尔先生还是坚信不疑:这楼里没有老鼠,而这只老鼠,一定是有人从外面带进来的。总之,是一场恶作剧。
当天晚上,贝尔纳·里厄站在楼道里,要摸出钥匙来,才好上楼回家,他忽然发现一只大老鼠从楼道的幽暗深处溜出来,身子摇摇晃晃,皮毛全湿了。老鼠停下来,似乎要保持平衡,随即跑向大夫,又停下来,原地打了个转儿,轻轻叫了一声,最终倒地,从半张的嘴里咯出血来。大夫瞧了它半晌,上楼回家了。
第二天,即4月17日,早上8点钟,大夫出门,被门房拦住。门房指责有人搞恶作剧,又把3只死鼠撂在楼道中间。老鼠浑身是血,估计是用大号老鼠夹子捕杀的。门房拎着死鼠的爪子,在门口守了好一会儿,想用冷嘲热讽来激那些坏蛋现出原形。然而一无所获。
“哼!那些家伙,”米歇尔先生说道,“早晚会让我给逮住。”
里厄大为不解,决定去城边街区巡诊,那里住着他的最穷困的患者。这些街区清理垃圾要晚得多,他的汽车在飞扬的尘土中,驶过一条条笔直的街道,车身几乎擦着撂在人行道边上的垃圾箱。大夫在这样驶过的一条街上数了数,有12只死鼠被扔在烂菜叶和肮脏的破布片间。
大夫探视的第一个患者正躺在床上。房屋临街,既是卧室,又当餐厅。患者是个西班牙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皱纹,他面前的被子上,放着两个盛满鹰嘴豆的小锅。大夫进来时,这位老哮喘病患者正半坐在床上,他见大夫进来,身子便往后一仰,想调一调高低不平的急促喘息。他妻子拿来一个小盆。
“嗨,大夫,”患者在打针时说道,“它们跑出来了,您看到了吧?”
“是啊,”他妻子也说道,“邻居拾到3只。”
老人搓着手。“它们跑出来了,所有垃圾箱里都看得见,是饿的!”随后,里厄无须费力就观察到,全街区的居民都在议论老鼠。
……
里厄还是给本城灭鼠办公室打了电話,他认识那位主任。“主任是否听说,大批大批老鼠跑出洞来死去?”梅西埃主任早就听说了,而且在他那与码头相距不远的办公室里,有人发现了五十来只老鼠。不过,他心里还在琢磨,事情是不是严重了。里厄也说不准,但是他认为灭鼠办公室应当采取措施。
“是啊,”梅西埃说道,“要有指令。你若是觉得真有这个必要,那我可以请求指令。”
“怎么说也有这个必要。”里厄说道。
他的清洁女工刚才也告诉他,她丈夫干活的那家大工厂里,也收集了好几百只死老鼠。
总而言之,差不多正是这个时期,我们这些同胞开始担心了。因为,从18日起,各家工厂和库房,着实清出来数百只老鼠尸体。有时候,也不得不结果那些残喘时间太长的老鼠。然而,从城边一直到市中心,凡是里厄大夫所经过的地方,凡是我们的同胞聚居的地方,等待清理的死鼠都堆在垃圾箱里,或者长串排在阴沟里。正是从这天起,晚报大量报道这件事,质问市政府打不打算行动,准备采取什么紧急措施,以确保市民免遭这场令人憎恶的鼠害的侵扰。市政府毫无打算,根本没有准备采取任何措施,不过,市议会倒是先开会讨论。指令下达给灭鼠办公室,每天清晨集中清理死鼠。清理完了,由办公室的两辆卡车将死鼠拉到垃圾焚化场焚烧。
不料,随后几天,形势越发严峻了。收集到的死鼠数量与日俱增,每天清晨都要清理更多的死鼠。到了第四天,老鼠开始成批出洞,死在外面。它们从储藏室、地下室、地窖和阴沟里爬出来,列成长队,蹒跚前行,晃晃悠悠来到光亮的地方,在原地打转儿,然后死在人的面前。
夜晚散步者走在人行道上,不止一人感觉踩到了刚死的还有弹性的小动物尸体。就好像楼房扎根的大地长了疖子,在体内积满了脓血,现在终于排放出来了。这座小城,原先多么平静,瞧一瞧就知道,它现在有多么惊愕,几天工夫就闹得天翻地覆!
事态严重到了极点,就连朗斯多克情报所(搜集并发布各种题材的情报资料)也在免费的无线电广播节目中宣布,仅在25日那一天,就清理并焚化了6231只老鼠。
到了4月28日,朗斯多克情报所又宣告,大约清理出8000只死鼠,全城焦虑不安的气氛便达到了顶点。有人要求采取根本措施,有人指责市政当局,而在海边有房子的人,已经说起要去那里躲避一时。幸好第二天,情报所又宣布,死鼠现象突然消失,灭鼠办公室收集死鼠的数量微不足道。全城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就在当天中午,里厄大夫在楼前停了汽车,看到老门房从街道的另一端走过来,只见他耷拉着脑袋,双臂和双腿都叉开,走路特别吃力。 “有几个肿块,”米歇尔说,“我走动挺费劲儿。”
大夫从车门伸出手,用手指抚摩米歇尔伸给他的脖子根部:里面形成了一个类似木节的肿块。
傍晚大夫去看望老门房,里厄看到病人情况不妙,只见老门房半个身子探到床外,一只手按住腹部,另一只手搂着脖子,正在呕吐不止,恨不能把五脏六腑都呕出来,往垃圾桶里一口一口吐出浅红色胆汁。门房长时间用力呕吐,已经上气不接下气,重又倒在床上。他的体温还高达39.5℃,颈部淋巴结和四肢都肿起来,肋侧两块浅色黑斑不断扩大。现在他开始哀怨内脏疼痛了。
“真是火烧火燎的,”他说道,“这可恶的东西,从里边烧我。”他那煤烟色的嘴唇,说话已经吃音了:他那对转向大夫的金鱼眼因头痛而漾出了泪水。他妻子惴惴不安地看着一言不发的里厄。“大夫,”她终于问道,“这是什么病啊?”“什么病都有可能。但是现在还确诊不了。直到今天晚上,不要吃东西,服用清洗肠胃的净化剂。让他大量喝水。”门房恰恰渴得要命。里厄回到家,便打电话给他的同行里夏尔,本城最有名望的一位医生。“没有,”里夏尔说道,“我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情况。”“没有高烧和局部组织发炎?”“唔!那倒有两例,淋巴结异常肿大。”“极不正常吗?”“嗯,”里夏尔答道,“所谓正常,您也知道……”晚上,门房都在说胡话,高烧40℃,还在抱怨老鼠。里厄试用固定性脓肿处理,用松节油烧灼时,门房号叫着:“噢!这些可恶的东西!”淋巴结越肿越大,摸着跟木质一样坚硬。门房的妻子吓坏了。“夜里您要守着,”大夫对她说,“情况不好就叫我。”第二天清晨,体温果然降下来,只有38℃了,病人还很虚弱,但是躺在床上能报以微笑了。“病好转了,对吧,大夫?”病人的妻子问道。
“还有待观察。”
不料,到了中午,体温一下子蹿升到40℃,时时陷入谵妄状态,重又呕吐起来。脖子的淋巴结一碰就痛,门房的头也仿佛要尽可能远离身体。他妻子坐在床脚,两只手放在被子上,轻轻地握着病人的双脚。她注视着里厄。
“听我说,”里厄说道,“必须把他隔离,进行特殊的治疗。我给医院打电话,叫来救护车把他带走。”
两小时之后,门房上了救护车,大夫和他的妻子俯身注视着他。门房满嘴生出蕈状赘生物,只能说出片言只语:“老鼠!”他脸色铁青,嘴唇蜡黄,眼皮则呈铅灰色,呼吸急促,气息断断续续,他被淋巴结肿痛折磨得身子快散架了,蜷成一团的躯体深深陷入担架里,就好像要用担架将他包裹起来,又好像地下深层有什么东西在不断地召唤他。门房在无形的重压下断了气。
他妻子哭道:“就没有希望了吗,大夫?”
“他死了。”里厄说道。
里厄大夫明白这种病来者不善,他将门房的尸体隔离起来,给里夏尔打了电话。
“这回我一点儿也弄不明白了,”里夏尔说道,“死了两个人,其中一个从发病到死亡,只有48小时,另一个也才3天工夫。那天早晨,我离开第二位患者时,他的症状完全好转了。”
“如有其他病例,请您通知我一声。”里厄说道。他还给几位医生打了电话。这样调查下来便得知,几天之内就有20个相似的病例,几乎全都是致命的。于是,他就请求里夏尔,奥兰医师协会主席,务必隔离新发现的病人。
“我实在无能为力,”里夏尔说道,“这些措施必须由省里决定。再说,您怎么知道有传染的危险呢?”
“我没有任何凭据,但是症状实在令人担心。”
然而,里夏尔认为“他没有这种资格”,他所能做的,也只是跟省长谈谈。
在鼠患期间,报纸连篇累牍地报道,现在却不置一词了。这是因为老鼠死在街头,而人则死在家里。报纸只注意街头发生的事件。好在省政府和市政府开始反思了。只要每位大夫诊治不超过3个这种病例,谁也想不到要行动起来,这种状况就会持续下去。然而,只需有个人想到做一做加法,情况就大不一样。相加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仅仅数日,死亡的病例就成倍增长,而关心这种怪病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瘟疫。正是这种时候,比里厄年长得多的一位同行,卡斯泰尔来看望他了。
“当然了,”卡斯泰尔对里厄说,“您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吧,里厄?”
“我正等待化验的结果。”
“我呢,我就知道,也用不着等什么化验。有一段时间,我在中国行医,20年前,我在巴黎也见过几例。只不过当时,还没大敢给他们的病定名。公众舆论,那可是神圣的。切勿恐慌,千万不可恐慌。还有,正如一位同行所讲:‘这不可能,众所周知,瘟疫已然从西方灭绝了。’对,众所周知,除了死者。好了,里厄,您跟我一样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里厄还在思索。他站在诊室的窗口,眺望搂抱海湾的悬崖的岩头。天空虽为蓝色,但是,随着午后时间的流逝,光泽也渐趋暗淡了。
“是的,卡斯泰尔,”里厄说道,“真是难以置信,但这很像闹了鼠疫。”卡斯泰尔站起身,朝门口走去。“您知道别人会怎么回答我们,”老大夫又说道,“‘鼠疫在温带地区,多少年前就根除了。’”“根除了,根除是什么意思?”里厄答道,同时耸耸肩膀。“说得是呢。不要忘记:不过20年前,巴黎还发生过。”
里厄大夫在他的朋友面前,即使承认散居的几个患者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刚刚死于鼠疫,但是他仍认为不存在闹瘟疫的危險。不过,人当了医生,毕竟了解病痛,也多了点儿想象力。里厄大夫凭窗眺望这座并无变化的城市,隐约感到心头萌生不安的情绪。他心中暗道,人类历史经历过三十来次鼠疫大流行,大约死了一亿人。
一亿人死亡,是个什么概念呢?
那么,一亿具尸体排列在历史的长河中,凭想象也无非是一缕青烟。
(摘自天津人民出版社《鼠疫》)
说到此处,恐怕大家不难理解,我们的同胞做梦也想不到,这年春天会发生这么多变故,我们也是随后才明白,这些变故正是我们打算在这里记述的一系列严重事件的先兆。这些事实,在一些人看来非常自然,另一些人则相反,认为并不足信。但是,不管怎样,一名纪事作者无法考虑这些矛盾的说法。他的任务仅仅是说:“这事发生了。”只因他知道,确实发生了,事关此地居民的生命,而且,还有数千名目击者会由衷地认为,他讲述的情况完全属实。
4月16日上午,贝尔纳·里厄大夫走出诊所,看到楼梯平台中间绊着一只死老鼠,当即一脚踢开,并没在意,就下楼去了。可是到了街上,他忽然想到那只老鼠不该死在那地方,于是返回,要告知门房。面对门房米歇尔老先生的反应,里厄大夫就更加明确地感到他的发现异乎寻常。乍一碰到这只死鼠,他只是觉得有些蹊跷,而门房却把这视为一种诬蔑。门房决不容忍,断言这楼里绝没有老鼠。里厄大夫则向他保证说,二楼的楼道上就是有一只,大概死了,可是白费唇舌,米歇尔先生还是坚信不疑:这楼里没有老鼠,而这只老鼠,一定是有人从外面带进来的。总之,是一场恶作剧。
当天晚上,贝尔纳·里厄站在楼道里,要摸出钥匙来,才好上楼回家,他忽然发现一只大老鼠从楼道的幽暗深处溜出来,身子摇摇晃晃,皮毛全湿了。老鼠停下来,似乎要保持平衡,随即跑向大夫,又停下来,原地打了个转儿,轻轻叫了一声,最终倒地,从半张的嘴里咯出血来。大夫瞧了它半晌,上楼回家了。
第二天,即4月17日,早上8点钟,大夫出门,被门房拦住。门房指责有人搞恶作剧,又把3只死鼠撂在楼道中间。老鼠浑身是血,估计是用大号老鼠夹子捕杀的。门房拎着死鼠的爪子,在门口守了好一会儿,想用冷嘲热讽来激那些坏蛋现出原形。然而一无所获。
“哼!那些家伙,”米歇尔先生说道,“早晚会让我给逮住。”
里厄大为不解,决定去城边街区巡诊,那里住着他的最穷困的患者。这些街区清理垃圾要晚得多,他的汽车在飞扬的尘土中,驶过一条条笔直的街道,车身几乎擦着撂在人行道边上的垃圾箱。大夫在这样驶过的一条街上数了数,有12只死鼠被扔在烂菜叶和肮脏的破布片间。
大夫探视的第一个患者正躺在床上。房屋临街,既是卧室,又当餐厅。患者是个西班牙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皱纹,他面前的被子上,放着两个盛满鹰嘴豆的小锅。大夫进来时,这位老哮喘病患者正半坐在床上,他见大夫进来,身子便往后一仰,想调一调高低不平的急促喘息。他妻子拿来一个小盆。
“嗨,大夫,”患者在打针时说道,“它们跑出来了,您看到了吧?”
“是啊,”他妻子也说道,“邻居拾到3只。”
老人搓着手。“它们跑出来了,所有垃圾箱里都看得见,是饿的!”随后,里厄无须费力就观察到,全街区的居民都在议论老鼠。
……
里厄还是给本城灭鼠办公室打了电話,他认识那位主任。“主任是否听说,大批大批老鼠跑出洞来死去?”梅西埃主任早就听说了,而且在他那与码头相距不远的办公室里,有人发现了五十来只老鼠。不过,他心里还在琢磨,事情是不是严重了。里厄也说不准,但是他认为灭鼠办公室应当采取措施。
“是啊,”梅西埃说道,“要有指令。你若是觉得真有这个必要,那我可以请求指令。”
“怎么说也有这个必要。”里厄说道。
他的清洁女工刚才也告诉他,她丈夫干活的那家大工厂里,也收集了好几百只死老鼠。
总而言之,差不多正是这个时期,我们这些同胞开始担心了。因为,从18日起,各家工厂和库房,着实清出来数百只老鼠尸体。有时候,也不得不结果那些残喘时间太长的老鼠。然而,从城边一直到市中心,凡是里厄大夫所经过的地方,凡是我们的同胞聚居的地方,等待清理的死鼠都堆在垃圾箱里,或者长串排在阴沟里。正是从这天起,晚报大量报道这件事,质问市政府打不打算行动,准备采取什么紧急措施,以确保市民免遭这场令人憎恶的鼠害的侵扰。市政府毫无打算,根本没有准备采取任何措施,不过,市议会倒是先开会讨论。指令下达给灭鼠办公室,每天清晨集中清理死鼠。清理完了,由办公室的两辆卡车将死鼠拉到垃圾焚化场焚烧。
不料,随后几天,形势越发严峻了。收集到的死鼠数量与日俱增,每天清晨都要清理更多的死鼠。到了第四天,老鼠开始成批出洞,死在外面。它们从储藏室、地下室、地窖和阴沟里爬出来,列成长队,蹒跚前行,晃晃悠悠来到光亮的地方,在原地打转儿,然后死在人的面前。
夜晚散步者走在人行道上,不止一人感觉踩到了刚死的还有弹性的小动物尸体。就好像楼房扎根的大地长了疖子,在体内积满了脓血,现在终于排放出来了。这座小城,原先多么平静,瞧一瞧就知道,它现在有多么惊愕,几天工夫就闹得天翻地覆!
事态严重到了极点,就连朗斯多克情报所(搜集并发布各种题材的情报资料)也在免费的无线电广播节目中宣布,仅在25日那一天,就清理并焚化了6231只老鼠。
到了4月28日,朗斯多克情报所又宣告,大约清理出8000只死鼠,全城焦虑不安的气氛便达到了顶点。有人要求采取根本措施,有人指责市政当局,而在海边有房子的人,已经说起要去那里躲避一时。幸好第二天,情报所又宣布,死鼠现象突然消失,灭鼠办公室收集死鼠的数量微不足道。全城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就在当天中午,里厄大夫在楼前停了汽车,看到老门房从街道的另一端走过来,只见他耷拉着脑袋,双臂和双腿都叉开,走路特别吃力。 “有几个肿块,”米歇尔说,“我走动挺费劲儿。”
大夫从车门伸出手,用手指抚摩米歇尔伸给他的脖子根部:里面形成了一个类似木节的肿块。
傍晚大夫去看望老门房,里厄看到病人情况不妙,只见老门房半个身子探到床外,一只手按住腹部,另一只手搂着脖子,正在呕吐不止,恨不能把五脏六腑都呕出来,往垃圾桶里一口一口吐出浅红色胆汁。门房长时间用力呕吐,已经上气不接下气,重又倒在床上。他的体温还高达39.5℃,颈部淋巴结和四肢都肿起来,肋侧两块浅色黑斑不断扩大。现在他开始哀怨内脏疼痛了。
“真是火烧火燎的,”他说道,“这可恶的东西,从里边烧我。”他那煤烟色的嘴唇,说话已经吃音了:他那对转向大夫的金鱼眼因头痛而漾出了泪水。他妻子惴惴不安地看着一言不发的里厄。“大夫,”她终于问道,“这是什么病啊?”“什么病都有可能。但是现在还确诊不了。直到今天晚上,不要吃东西,服用清洗肠胃的净化剂。让他大量喝水。”门房恰恰渴得要命。里厄回到家,便打电话给他的同行里夏尔,本城最有名望的一位医生。“没有,”里夏尔说道,“我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情况。”“没有高烧和局部组织发炎?”“唔!那倒有两例,淋巴结异常肿大。”“极不正常吗?”“嗯,”里夏尔答道,“所谓正常,您也知道……”晚上,门房都在说胡话,高烧40℃,还在抱怨老鼠。里厄试用固定性脓肿处理,用松节油烧灼时,门房号叫着:“噢!这些可恶的东西!”淋巴结越肿越大,摸着跟木质一样坚硬。门房的妻子吓坏了。“夜里您要守着,”大夫对她说,“情况不好就叫我。”第二天清晨,体温果然降下来,只有38℃了,病人还很虚弱,但是躺在床上能报以微笑了。“病好转了,对吧,大夫?”病人的妻子问道。
“还有待观察。”
不料,到了中午,体温一下子蹿升到40℃,时时陷入谵妄状态,重又呕吐起来。脖子的淋巴结一碰就痛,门房的头也仿佛要尽可能远离身体。他妻子坐在床脚,两只手放在被子上,轻轻地握着病人的双脚。她注视着里厄。
“听我说,”里厄说道,“必须把他隔离,进行特殊的治疗。我给医院打电话,叫来救护车把他带走。”
两小时之后,门房上了救护车,大夫和他的妻子俯身注视着他。门房满嘴生出蕈状赘生物,只能说出片言只语:“老鼠!”他脸色铁青,嘴唇蜡黄,眼皮则呈铅灰色,呼吸急促,气息断断续续,他被淋巴结肿痛折磨得身子快散架了,蜷成一团的躯体深深陷入担架里,就好像要用担架将他包裹起来,又好像地下深层有什么东西在不断地召唤他。门房在无形的重压下断了气。
他妻子哭道:“就没有希望了吗,大夫?”
“他死了。”里厄说道。
里厄大夫明白这种病来者不善,他将门房的尸体隔离起来,给里夏尔打了电话。
“这回我一点儿也弄不明白了,”里夏尔说道,“死了两个人,其中一个从发病到死亡,只有48小时,另一个也才3天工夫。那天早晨,我离开第二位患者时,他的症状完全好转了。”
“如有其他病例,请您通知我一声。”里厄说道。他还给几位医生打了电话。这样调查下来便得知,几天之内就有20个相似的病例,几乎全都是致命的。于是,他就请求里夏尔,奥兰医师协会主席,务必隔离新发现的病人。
“我实在无能为力,”里夏尔说道,“这些措施必须由省里决定。再说,您怎么知道有传染的危险呢?”
“我没有任何凭据,但是症状实在令人担心。”
然而,里夏尔认为“他没有这种资格”,他所能做的,也只是跟省长谈谈。
在鼠患期间,报纸连篇累牍地报道,现在却不置一词了。这是因为老鼠死在街头,而人则死在家里。报纸只注意街头发生的事件。好在省政府和市政府开始反思了。只要每位大夫诊治不超过3个这种病例,谁也想不到要行动起来,这种状况就会持续下去。然而,只需有个人想到做一做加法,情况就大不一样。相加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仅仅数日,死亡的病例就成倍增长,而关心这种怪病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瘟疫。正是这种时候,比里厄年长得多的一位同行,卡斯泰尔来看望他了。
“当然了,”卡斯泰尔对里厄说,“您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吧,里厄?”
“我正等待化验的结果。”
“我呢,我就知道,也用不着等什么化验。有一段时间,我在中国行医,20年前,我在巴黎也见过几例。只不过当时,还没大敢给他们的病定名。公众舆论,那可是神圣的。切勿恐慌,千万不可恐慌。还有,正如一位同行所讲:‘这不可能,众所周知,瘟疫已然从西方灭绝了。’对,众所周知,除了死者。好了,里厄,您跟我一样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里厄还在思索。他站在诊室的窗口,眺望搂抱海湾的悬崖的岩头。天空虽为蓝色,但是,随着午后时间的流逝,光泽也渐趋暗淡了。
“是的,卡斯泰尔,”里厄说道,“真是难以置信,但这很像闹了鼠疫。”卡斯泰尔站起身,朝门口走去。“您知道别人会怎么回答我们,”老大夫又说道,“‘鼠疫在温带地区,多少年前就根除了。’”“根除了,根除是什么意思?”里厄答道,同时耸耸肩膀。“说得是呢。不要忘记:不过20年前,巴黎还发生过。”
里厄大夫在他的朋友面前,即使承认散居的几个患者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刚刚死于鼠疫,但是他仍认为不存在闹瘟疫的危險。不过,人当了医生,毕竟了解病痛,也多了点儿想象力。里厄大夫凭窗眺望这座并无变化的城市,隐约感到心头萌生不安的情绪。他心中暗道,人类历史经历过三十来次鼠疫大流行,大约死了一亿人。
一亿人死亡,是个什么概念呢?
那么,一亿具尸体排列在历史的长河中,凭想象也无非是一缕青烟。
(摘自天津人民出版社《鼠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