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默多克重提报纸网络版收费也许是美国报业面对金融危机的选择之一,但在笔者看来中国目前关于报纸网站收费的良机已经错过,在当今经济气候、制度以及技术三重不利的情况下,报纸网站直接收费只会杀鸡取卵,在流失读者的同时,还会导致商业广告客户的流失。
众所周知,在中国,绝大多数报纸建立之初都是靠免费提供纸质媒体的平移内容作为吸引读者的主要手段。报纸网络版实施免费战略的开始,肯定会有巨大的营收损失,但从长远和巨大的广告收益看,用免费阅读来扩张读者群是非常必要的。
但随着报纸网站的发展以及网络读者的不断增长,2005年20余家报纸集体发布《南京宣言》,抵制网络媒体。宣言里提了三句口号,第三句是“坚决维护报纸的新闻知识产权”,“改变新闻产品被商业网站无偿或廉价使用的现状”。然而随着互联网突飞猛进的发展,报业进入历史性“寒冬”。《南京宣言》表面上似乎是回应网络媒体的侵蚀,但也表露出报业危局的开始。
笔者个人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更深层原因在于,新闻政策微动造成了商业网站对报业网站内容依存度的下降。商业网站能够自主采编房产、娱乐等新闻,且商业网站有着比报业网站更高的效率,他们自己能够生产更多更优质的内容。同时商业门户网站、行业网站,以及针对固定人群如儿童、金融界人士、空姐、导游等的专业性门户的细分和崛起,更多更精准、更具有“主流性”的内容被生产出来。与报纸网站平移内容相比网民更喜欢他们,这导致了传统报纸网站公信力的缺失,也决定了报纸网站无法复制纸质媒体的主流地位。
更加实际的原因是,中国网民没有对内容直接付费的习惯:既然商业网站可以免费看到我希望获得的内容,为什么还要看报纸呢?这也正是为什么有了《中国证券报》、《第一财经日报》后,和讯网还能茁壮发展的原因。
此外,就是基于中国特色的文化氛围,知识产权与个人的劳动价值没有被充分重视与尊重,这是所有媒体产业发展的一大禁锢,虽是社会的落后面但却是不争的事实。与中国的情况一样,西方门户网站会向美联社、道琼斯这样的新闻机构采购大量的新闻,但问题在于,西方门户网站如Yahoo、AOL会直接刊登且主要刊登这些传统媒体的内容,用优质和精英化的内容留住读者。而中国的商业门户内容策略则变数较多。他们会大量引用论坛、博客、播客等草根性的内容,这些内容虽然部分充斥着山寨的顽劣和戾气,但反而能吸引到更多的点击率,这是中西方互联网一个重大的文化差异,是由特殊的二元社会结构造成的。
进一步的障碍就是技术手段,由于报纸网站的编务和技术人员一般来自传统媒体,人事体制又不够开放,许多报纸网站的设计不友好,不仅体现在内容上,许多页面及功能兼容性也不高,乱码、访问速度不稳定等问题令读者选择了页面加载快、内容丰富又清爽的网易、新浪。另一方面,即使到现在也没有报纸网站开发出便捷的小额支付手段,即使收费也需要依靠商业的支付平台和移动运营商,面临着被雁过拔毛的处境。
诸多原因导致收费的想法和计划被一再拖延。错过了2005~2006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小黄金”时期,终于到了2009年,在世界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开始收费,在笔者感觉就是在杀鸡取一枚不存在的“卵”。
虽然中西方网络文化迥然不同,在当前阶段复制默多克还在论证中的模式是不明智的,但基于中国互联网用户的特点,笔者认为创立新的营收点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可能。契机之一在于中国互联网用户虽然不愿意对互联网内容付费(原因主要在于当今网民对互联网内容的需求还处于大众的、重复的和草根的底层阶段),但网民都乐意为互联网的产品和功能付费,如个性博客和邮箱、头像、表情等。
从而关于收费的基础架构无外乎于:基于某种平台的公信力聚集起一批铁杆用户,他们愿意为各项增值服务付费,这批用户只占用户总数的lO%,但他们却将贡献70%以上的收入。
策划大众化互联网品牌。报纸网站的品牌往往依附于传统媒体,缺乏独立性,行文与做派也较为传统,不符合新一代网民的需求。开发能够为新一代网民喜爱的平台是必须的过程,就像联想在走出国门之后明智地换掉使用近15年以5寸软盘为轮廓的商标,策划了充满拉丁风味的Lenove。报纸网站要持续经营更需要打破传统媒体的条条框框,策划一个大众化的代表新一代风格特点的品牌。
在这里笔者提出一个观点,商标品牌不是一成不变的,金字招牌和百年老店也需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典型的例子就是佳能(Canon)。佳能最早叫观音,也就是我们庙里的菩萨,第一代商标是一个观音菩萨加上观音的日语拼音Kanan,在那个时代确实很受欢迎。随着一代一代新用户的发展,在经营的过程中连续有十多次重新策划,才有现在的Canon商标。如果没有变化,大家可以想象最新数码单反相机EOS 5D上印着一个观音菩萨的样子,一定非常滑稽。
进一步整合加工优质内容。报纸网站往往只是将报纸内容平移,缺乏编辑。要使用户付费,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可能类似于这样:某网站发布了一个重大的民生专题,包含数篇文字新闻、数十张图片新闻和数段视频。用户浏览这些都是免费的,但是通过检索数据库关联,一个历史数据库检索结果列在一侧,这个结果可由一些关键字自动生成。报纸网站在历史数据上有先天的资源,保存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数据。这使用户有探索性阅读的冲动,用户试图查看这些历史新闻,需要使用手机激活验证码;用户发现某些文字和图片很精彩,用鼠标点选右键就可以把彩信发到自己或朋友的手机;对某个视频感兴趣,用手机扫描视频下的二维条码就可保存该视频。这些增值的功能都是收费的,且价格低廉。
开发自主核心产品。毫无疑问,媒体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社交网络、Twitter以及在线视频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我们需要新技术、新思维来应付这一切。大型报纸有大量的员工、分级领导结构和专业队伍,因此,他们为了适应新媒体变化扩大投资不可能盈利。所以在现有体制下,让报纸网站追赶商业网站的技术水平是不可能的,笔者也不主张投入大量经费研发创新型产品。但报纸网站需要维持经营,需要将与国内商业网站的技术差距控制在5年之内,与国际门户网站控制在10年之内。如果要开发产品来收费,就必须将技术研发力量用在刀刃上,集中在研发基础设施、开发简单实用的“小”功能上,如历史数据检索、标准问卷调查、图文转发为彩信以及先进的小额支付服务。这些包装内容的功能性产品核心就是支持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微支付平台,从而无缝整合到全部的内容中,实现内容利益的最大化。
鉴于种种原因,目前为摆脱金融危机造成的营收下降而对内容进行直接收费在中国是不明智的,但如果通过对内容的精英化整合,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公信力,进而使用增值产品包装内容,同时技术上采用先进的微支付手段,对内容收费完全是可能的。每笔服务收取的费用都很低,用户都能承担得起,然而集腋成裘,涓涓细流汇聚在一起便成了可观的利润。这也是互联网产品长尾特性的一个具体体现。
众所周知,在中国,绝大多数报纸建立之初都是靠免费提供纸质媒体的平移内容作为吸引读者的主要手段。报纸网络版实施免费战略的开始,肯定会有巨大的营收损失,但从长远和巨大的广告收益看,用免费阅读来扩张读者群是非常必要的。
但随着报纸网站的发展以及网络读者的不断增长,2005年20余家报纸集体发布《南京宣言》,抵制网络媒体。宣言里提了三句口号,第三句是“坚决维护报纸的新闻知识产权”,“改变新闻产品被商业网站无偿或廉价使用的现状”。然而随着互联网突飞猛进的发展,报业进入历史性“寒冬”。《南京宣言》表面上似乎是回应网络媒体的侵蚀,但也表露出报业危局的开始。
笔者个人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更深层原因在于,新闻政策微动造成了商业网站对报业网站内容依存度的下降。商业网站能够自主采编房产、娱乐等新闻,且商业网站有着比报业网站更高的效率,他们自己能够生产更多更优质的内容。同时商业门户网站、行业网站,以及针对固定人群如儿童、金融界人士、空姐、导游等的专业性门户的细分和崛起,更多更精准、更具有“主流性”的内容被生产出来。与报纸网站平移内容相比网民更喜欢他们,这导致了传统报纸网站公信力的缺失,也决定了报纸网站无法复制纸质媒体的主流地位。
更加实际的原因是,中国网民没有对内容直接付费的习惯:既然商业网站可以免费看到我希望获得的内容,为什么还要看报纸呢?这也正是为什么有了《中国证券报》、《第一财经日报》后,和讯网还能茁壮发展的原因。
此外,就是基于中国特色的文化氛围,知识产权与个人的劳动价值没有被充分重视与尊重,这是所有媒体产业发展的一大禁锢,虽是社会的落后面但却是不争的事实。与中国的情况一样,西方门户网站会向美联社、道琼斯这样的新闻机构采购大量的新闻,但问题在于,西方门户网站如Yahoo、AOL会直接刊登且主要刊登这些传统媒体的内容,用优质和精英化的内容留住读者。而中国的商业门户内容策略则变数较多。他们会大量引用论坛、博客、播客等草根性的内容,这些内容虽然部分充斥着山寨的顽劣和戾气,但反而能吸引到更多的点击率,这是中西方互联网一个重大的文化差异,是由特殊的二元社会结构造成的。
进一步的障碍就是技术手段,由于报纸网站的编务和技术人员一般来自传统媒体,人事体制又不够开放,许多报纸网站的设计不友好,不仅体现在内容上,许多页面及功能兼容性也不高,乱码、访问速度不稳定等问题令读者选择了页面加载快、内容丰富又清爽的网易、新浪。另一方面,即使到现在也没有报纸网站开发出便捷的小额支付手段,即使收费也需要依靠商业的支付平台和移动运营商,面临着被雁过拔毛的处境。
诸多原因导致收费的想法和计划被一再拖延。错过了2005~2006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小黄金”时期,终于到了2009年,在世界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开始收费,在笔者感觉就是在杀鸡取一枚不存在的“卵”。
虽然中西方网络文化迥然不同,在当前阶段复制默多克还在论证中的模式是不明智的,但基于中国互联网用户的特点,笔者认为创立新的营收点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可能。契机之一在于中国互联网用户虽然不愿意对互联网内容付费(原因主要在于当今网民对互联网内容的需求还处于大众的、重复的和草根的底层阶段),但网民都乐意为互联网的产品和功能付费,如个性博客和邮箱、头像、表情等。
从而关于收费的基础架构无外乎于:基于某种平台的公信力聚集起一批铁杆用户,他们愿意为各项增值服务付费,这批用户只占用户总数的lO%,但他们却将贡献70%以上的收入。
策划大众化互联网品牌。报纸网站的品牌往往依附于传统媒体,缺乏独立性,行文与做派也较为传统,不符合新一代网民的需求。开发能够为新一代网民喜爱的平台是必须的过程,就像联想在走出国门之后明智地换掉使用近15年以5寸软盘为轮廓的商标,策划了充满拉丁风味的Lenove。报纸网站要持续经营更需要打破传统媒体的条条框框,策划一个大众化的代表新一代风格特点的品牌。
在这里笔者提出一个观点,商标品牌不是一成不变的,金字招牌和百年老店也需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典型的例子就是佳能(Canon)。佳能最早叫观音,也就是我们庙里的菩萨,第一代商标是一个观音菩萨加上观音的日语拼音Kanan,在那个时代确实很受欢迎。随着一代一代新用户的发展,在经营的过程中连续有十多次重新策划,才有现在的Canon商标。如果没有变化,大家可以想象最新数码单反相机EOS 5D上印着一个观音菩萨的样子,一定非常滑稽。
进一步整合加工优质内容。报纸网站往往只是将报纸内容平移,缺乏编辑。要使用户付费,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可能类似于这样:某网站发布了一个重大的民生专题,包含数篇文字新闻、数十张图片新闻和数段视频。用户浏览这些都是免费的,但是通过检索数据库关联,一个历史数据库检索结果列在一侧,这个结果可由一些关键字自动生成。报纸网站在历史数据上有先天的资源,保存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数据。这使用户有探索性阅读的冲动,用户试图查看这些历史新闻,需要使用手机激活验证码;用户发现某些文字和图片很精彩,用鼠标点选右键就可以把彩信发到自己或朋友的手机;对某个视频感兴趣,用手机扫描视频下的二维条码就可保存该视频。这些增值的功能都是收费的,且价格低廉。
开发自主核心产品。毫无疑问,媒体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社交网络、Twitter以及在线视频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我们需要新技术、新思维来应付这一切。大型报纸有大量的员工、分级领导结构和专业队伍,因此,他们为了适应新媒体变化扩大投资不可能盈利。所以在现有体制下,让报纸网站追赶商业网站的技术水平是不可能的,笔者也不主张投入大量经费研发创新型产品。但报纸网站需要维持经营,需要将与国内商业网站的技术差距控制在5年之内,与国际门户网站控制在10年之内。如果要开发产品来收费,就必须将技术研发力量用在刀刃上,集中在研发基础设施、开发简单实用的“小”功能上,如历史数据检索、标准问卷调查、图文转发为彩信以及先进的小额支付服务。这些包装内容的功能性产品核心就是支持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微支付平台,从而无缝整合到全部的内容中,实现内容利益的最大化。
鉴于种种原因,目前为摆脱金融危机造成的营收下降而对内容进行直接收费在中国是不明智的,但如果通过对内容的精英化整合,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公信力,进而使用增值产品包装内容,同时技术上采用先进的微支付手段,对内容收费完全是可能的。每笔服务收取的费用都很低,用户都能承担得起,然而集腋成裘,涓涓细流汇聚在一起便成了可观的利润。这也是互联网产品长尾特性的一个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