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曾让伟大的哲学家尼采、诗人里尔克等当代最著名的男人拜倒裙下,也对他们的工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然而,爱上她的男人多半会走向毁灭、自杀,或是在绝望的深渊中死去。纵使能幸免于死,也会终身无法挣脱她的影子。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LouAndreas-Salome),这个才貌双全的女人身上潜藏着什么样的魔力?
与家庭教师的爱恋不了了之
露·莎乐美于1861年出生于俄国首都圣彼得堡。父亲是位将军。莎乐美是家里唯一的女儿,排行第六,在将军57岁时才出生,所以备受宠爱。当时,圣彼得堡的人大概每天都会看到这样的情形:温文儒雅的将军迈着大步走在街上,像小洋娃娃的莎乐美则在后面蹒跚地快步紧跟,生怕落后……
莎乐美在富裕的环境中享尽荣华,但是她对华丽的衣服、珠宝等都没有兴趣。相反,她对政治的兴趣却日益浓厚。5个哥哥的朋友们经常在莎乐美的家中聚会,讨论面临危机的俄国政治,一谈就是好几个小时。莎乐美经常以送茶点为借口,专心听他们讨论。就在这时,出现了对莎乐美的人生有决定性影响的人物。这个人叫亨利·基罗特,是圣彼得堡荷兰大使馆的专属牧师,也是皇室小孩的家庭教师。他本人也常在自家豪华府邸开设沙龙,邀请一些贵族和知识分子参加。
1878年的某一天,莎乐美接受女朋友的邀请去听基罗特讲学,很受震撼。她立刻给基罗特写了一封激情洋溢的信。接到基罗特的回信后,莎乐美拜访基罗特,两人相见恨晚,莎乐美激动之下更投入了基罗特的怀抱,开始瞒着父母频频去看望基罗特。
基罗特看出莎乐美身上的潜质,就去拜访她的双亲,毛遂自荐要当莎乐美小姐的家庭教师。将军夫妇起初不太愿意,但是经不住基罗特的甜言蜜语终于同意。
基罗特给莎乐美教授欧洲的文化财产,包括神学、哲学、形而上学、逻辑学、文学、世界史、美术史等等,内容庞杂艰深。然而,17岁的少女竟然能消化,这更让他感到不可思议。他谈论卢梭、笛卡儿、伏尔泰、叔本华,毫不厌倦地和莎乐美讨论哲学、形而上学、美学、文学上的诸多问题,而莎乐美也拼命地吸收老师的教导。
慢慢的,基罗特对莎乐美产生了感情,觉得人生再也不能没有莎乐美,决定抛下妻子,和莎乐美远走他乡。有一天,他终于向莎乐美表白,然而,莎乐美却十分惊讶。她一点都没有想过要和基罗特结婚,她只把基罗特当成偶像,光是想象他和其他男人一样对自己抱有肉欲,就让她不寒而栗。虽然莎乐美不讨厌他,但是听了他的告白以后,莎乐美只想逃跑。这种行为模式在莎乐美今后的情感生活中反复出现。不知那是一种男性恐惧症,还是纯粹只是女性特有的善变?
尼采唯一一次爱情
与基罗特分手之后,莎乐美离开俄国,去当时欧洲学识最集中的瑞士苏黎世大学念书。但由于她用功过度,再加上离开基罗特所产生的烦恼,使她的健康亮起了红灯,只好转去罗马疗养。
1882年1月,莎乐美在罗马与鲍尔·雷邂逅。他是德国大地主的儿子,著有几本书,是个青年哲学家。莎乐美和雷从一认识就意气相投,常常秉烛夜谈。
然而,随着约会次数的增加,莎乐美逐渐发觉雷似乎对她有意思。雷确实也对她表达了爱慕之意,并向她求婚。莎乐美非常吃惊,但是明确表示,她对恋爱没有兴趣。
雷变得消沉沮丧。莎乐美很同情他,提出了一个协定:再找一个男人,3个人一起生活(她一直梦想过这样的生活)。雷虽然觉得这个提议很怪异,但为了不想失去莎乐美,不得不答应。问题是,其他男人能够接受这个提议吗?
此时,雷的脑海中浮现了一个影子,那就是之前在日内瓦结识的哲学家尼采。尼采在1882年4月应雷的邀请到罗马,当时,尼采37岁,莎乐美21岁,雷32岁。以莎乐美为中心的两个男人就这样开始了悲剧性的纠葛。
像尼采这么没有女人缘的男人也算是罕见的。他不仅长相怪异,言行举止也都不合常理,正是所谓的怪胎,每次求婚都遭到拒绝。然而,现在头一次女人对他感兴趣,而且对方是个年轻有个性的美女,尼采当然会陷入情网。
本来尼采只是雷和莎乐美同居生活的垫脚石,现在却有了意外的发展。“我们能够见面,究竟是哪一颗星的撮合呢?”尼采初次见到莎乐美时就说了这句话,似乎认为与莎乐美的邂逅是命中注定的。尼采充满热情地向莎乐美求婚,但是和雷一样,被莎乐美以不想结婚的理由回绝,只得同意3个人一起生活。可是他始终不死心,一心想要把她从雷那里抢走,使她专属于自己。
刚好在这时3人一起拍了张照片。莎乐美坐在货车上,尼采和雷隔着货车的长柄站着。莎乐美的左手握着绑在两人手臂上的绳子,右手拿着像马鞭一样的东西。这表示尼采和雷是拉车的马,而莎乐美是挥鞭的车夫。
他们把同居的计划半开玩笑地称为“圣三位一体”。从这时开始,两个男人就为了莎乐美而有了心结。莎乐美马上就觉察到了,却假装什么都不知道。
1882年夏天,莎乐美应尼采的邀请,在他的别墅住了一个月。尼采和莎乐美在附近的森林散步,话题遍及天南地北。他兴奋不已,将自己的灵魂完全呈献给莎乐美,也为自己终于找到能了解自己思想,又能有所共鸣的女人感到安慰。
年轻女性如果无意和一个人结婚,不可能会和他生活一个月。尼采会在这时充满希望也是自然的。然而,莎乐美就是喜欢做一些良家妇女不会做的事情,譬如和无意托付终身的对象一起生活,她要用这种方式来反抗世间的道德观。
另一方面,雷本来是自己想和莎乐美在一起,但是莎乐美说要3个人一起住才行,才万不得已把尼采找来的。谁知道只是当垫脚石用的尼采竟然向莎乐美求婚,还邀她去别墅住……雷气不过,就写信给莎乐美,在信上大批尼采的不是,离间莎乐美对尼采的感情。其实,那时候的莎乐美已经对尼采的纠缠感到厌倦,正想离开尼采。尼采却单方面深陷在幸福之中,觉得灰暗的人生射进一道道闪亮的光芒,尽管时间短暂,这道光芒在以后成为他的代表作《查拉图斯特如是说》。
莎乐美回到柏林。在她认为,她和尼采的关系应该划上句号,尼采却还在一头热,在巴黎四处为“三位一体”寻找住处。最后,尼采和莎乐美、雷在莱比锡会合,敲定同居细节。但是,尼采觉得这次的相聚糟透了,不仅气氛尴尬,雷和莎乐美还互用亲昵的称呼,令他感到心痛。
成不了“三位一体”了,尼采伤心回国。到了11月,尼采忽然接到雷和莎乐美同居的消息。他坠入了绝望的深渊,不停地写信,以粗暴的言辞指责莎乐美,并且哀求:“如果你不到我的身边来,我这辈子就完了。”
莎乐美没有回信,尼采又威胁说:“如果你遗弃我,我会把你可怕的性格公布给世人知道……”那么伟大的哲学家竟然有这么晦暗的一面,还真令人意外。尼采写信给所有的朋友数落莎乐美的不是,到处中伤她。当时的他充满了报复心理,不但批评莎乐美是叛徒,甚至要求与雷决斗。
结果莎乐美的恶评传遍了欧洲,大家都将她视为不检点的坏女人。但是莎乐美本人并不在乎,她无意玩弄尼采,只是被尼采身为哲学家的天分所吸引,对他表示致意而已,只是尼采会错意了。
此后的尼采仍困在被莎乐美遗弃的痛苦中。1883年2月,他用10天的时间写完《查拉图斯特如是说》的第一部分。书中提到的“超人”等思想,都是从他与莎乐美的关系中总结出来的。曾被喻为“被莎乐美驾御之马”的尼采在书里写着:“去到女人身边时,不要忘了携带鞭子。”表现出对莎乐美的强烈恨意。
到了1889年,尼采精神失常了。他对自己高涨的名声浑然不觉,在此后10年始终生活在疯狂之中。从尼采的名声得利的人反而是莎乐美,因为她曾是尼采的情人,著作卖得特别好。
尼采可以说是莎乐美“命定的对象”中第一个牺牲者。而在情场上战胜尼采的鲍尔·雷则与莎乐美在柏林同居了5年。然而,他并不比尼采更幸福。在5年的同居生涯中,他和莎乐美没有任何性关系,还被四周人戏称为“雷哥哥”。莎乐美在文艺圈中是个活跃的核心人物,她的朋友都在私下把雷称为“忠实服务的女仆”。有一天,莎乐美突然宣布要和名叫弗利得里希·卡尔·安德烈的东方语言学者结婚,雷从此杳无音讯。4年后,他跳崖自杀,地点很接近与莎乐美同居过的地方。
诗人里尔克背后的女人
安德烈时年41岁,是柏林东方语言研究所的土耳其语教授,父亲有波斯王室的血统,母亲是德国人。安德烈也是对莎乐美一见钟情。莎乐美拒绝跟他结婚,他就抽出刀子,插进自己的前胸,把莎乐美吓了一大跳。莎乐美就这样被安德烈的热情折服,同意以“同情结婚”的形式和他住在一起。但是有个条件:不上床、有和其他男人交往的自由、可以自由工作。
安德烈以为这只是莎乐美一时的想法,不会坚持多久,结果却不是他想的那么回事。他在43年的结婚生活中吃尽苦头,莎乐美为他安排代理妻子,却不让他碰自己一根手指头,而她自己却不断地和其他男人谈恋爱。
其实莎乐美把精神上的魅力和生理上的魅力分得很清楚。在她认为,和精神上有魅力的男人发生肉体的关系是相当乏味的。从她只和年轻较小的男人有肉体关系来看,她极端害怕受到男人的支配和约束。实际上,这种不自然的婚姻生活有时也让莎乐美感到很压抑,这从她经常长途旅行可以看出。她必须从“夫妻的孤独”中逃出,伸展羽翅,喘喘气。她在多次的旅程中,与无数作家、诗人、艺术家建立友谊,譬如奥地利作家史奈兹勒、剧作家霍夫曼斯塔、瑞典剧作家史特林堡等。
1897年5月,莎乐美定居慕尼黑。在作家朋友沙法曼的一次晚宴上,她认识了一名年轻诗人,他就是莱纳·玛丽娅·里尔克。当时的莎乐美已经36岁了,但是,里尔克对她也是一见钟情,而里尔克年轻炙烈的热情也让莎乐美着迷。
在里尔克看来,莎乐美是第一个能够了解自己的女性。而在莎乐美的眼里,里尔克对诗人的使命有深刻的体现。与其说是莎乐美被里尔克的诗所吸引,不如说是对他这个人深感兴趣。里尔克性格内向,而莎乐美是充满激情和旺盛生命力的女人,他把莎乐美当成母亲的成分大于纯粹的情人。他曾经对她说过:“我在你面前是一个孩子,头埋在你的胸怀,闭着眼睛时,我感觉到你就在我的旁边守护着我。”
两人在慕尼黑郊外的小农家同居。莎乐美巧妙地在丈夫面前遮掩了她与里尔克的关系。里尔克对俄国文化很有兴趣,而莎乐美也很多年没有返乡了,于是,两人开始计划他们的“俄国蜜月之旅”。
首次的俄国之旅是在1899年4月,莎乐美的丈夫安德烈也同行了。4月27日星期四抵达莫斯科。第二天拜访大文豪托尔斯泰后,他们去克里姆林宫参加复活节晚祷。
无数蜡烛在微风中抖动,宫殿传来钟响,信徒们齐声歌唱……这一切打动了年轻诗人里尔克敏感的心。他后来在自己的传记中写道:“我的人生也只有一次复活节。那一夜,所有民众团聚在一起,伊凡雷蒂的钟在黑暗中一次又一次地敲击我的灵魂。这就是我的复活节。”这次感动在日后开花结果,化为他所著的《时祷集》第一部中的“僧院生活”。
1900年5月到8月,里尔克和莎乐美两人二度去俄国旅游。此次旅行让两人产生比上次更强烈的感动。伏尔加河畔充满宁静的村庄、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绵延千里的大草原,高高的牧草如波浪般起伏不定。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莎乐美感觉到自己的灵魂与俄国的灵魂合二为一。
这时,莎乐美与里尔克的关系也在这段时间产生了轻微的裂痕。莎乐美回到娘家与家人在别墅避暑,里尔克则留在圣彼得堡。孤独之中,里尔克在写给莎乐美的信上百般抱怨。莎乐美难得与家人团聚,只把里尔克的怒火当孩子气,笑着把信撕了。
莎乐美回到圣彼得堡以后,里尔克的心情还是没有平复。两人就这样带着心结离开俄国。莎乐美觉察到里尔克不稳定的性格和内心潜藏的黑暗,认为再也不可能和他在一起了,便告诉里尔克她的想法,要他答应“以后仍然维持朋友关系,但是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向对方求助”。
里尔克觉得自己被莎乐美抛弃,开始变得自暴自弃,甚至突然宣布与雕刻家克拉拉·威丝特霍夫结婚。莎乐美反对这样的婚姻。她认为精神世界才是里尔克应该驻留的地方,建议他专心工作,但是里尔克不肯听从。
结婚后,里尔克去了巴黎,结识了雕刻家罗丹,在他的影响下写下《新诗集》和《马尔泰手记》。但是,他与克拉拉的婚姻正如莎乐美所预言的那样失败,在孤独与贫穷之中,里尔克在巴黎过着“极端苦恼”的生活。
分手将近3年后,里尔克开始写信向莎乐美求助。此后每一次到瑞士、德国、意大利旅行时,他都会写信给莎乐美,请她提供忠告或建议。里尔克作品的第一个读者总是莎乐美。得到她中肯的评语后,里尔克才会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莎乐美始终能给他最好的建议,在他完成巅峰之作《杜英诺悲歌》之前,一直都在给他提意见。
但是,里尔克的身心逐渐衰弱,连莎乐美也帮不了他。1926年圣诞节前,莎乐美接到在蒙特鲁附近的瓦蒙疗养院接受治疗的里尔克的来信。他在信中向她详细说明自己的病情,并暗示她:“今年底会有可怕的事情发生。”
果真如他所说的,当年的12月29日,死神猝然地带走了里尔克。临终前,里尔克在昏睡状态下,还对医生说着:“我到底是哪里做错了?请问问莎乐美,她一定知道。”
弗洛伊德的红颜知己
与里尔克交往的同时,莎乐美还有另一段恋情,对象是福里德里希·皮纳列斯。莎乐美在1894年遇到他,地点是奥地利女权运动的领袖玛莉·兰格的家庭宴会上,那时她还不认识里尔克。
当时,皮纳列斯是实习医生,正在参加弗洛伊德的关于神经学的演讲,时年27岁,比莎乐美小6岁。莎乐美每次去维也纳都会和皮纳列斯见面。皮纳列斯一直要求莎乐美离婚和他在一起,莎乐美并没有答应。
1901年2月与里尔克分手后,莎乐美与皮纳列斯一道在瑞士避暑。到了10月,莎乐美接到消息说,雷在曾经与她一道避暑的地方跳崖自杀。
莎乐美大受打击,就在皮纳列斯那里寻求安慰。翌年夏季,两人在奥地利阿尔卑斯山麓的村子里生活,41岁的莎乐美就这样怀了他的孩子。
皮纳列斯的妹妹很同情两人的关系,一知道莎乐美怀孕后,就邀请她住到家里来,但是,皮纳列斯的母亲认为他们俩的关系不道德,立刻逼女儿把莎乐美赶走。
皮纳列斯想要莎乐美离开安德烈,但是她犹豫了,因为她知道丈夫对自己的爱那么深,不晓得他一怒之下会做出什么傻事,她也不想离开皮纳列斯,两难选择第一次让她更加彷徨……
不管皮纳列斯怎样逼迫,莎乐美都不肯与他结婚,最后她选择了堕胎。莎乐美想要为人母的梦想终究无法实现,毕竟她不想忍受离婚、结婚等烦扰的琐事。
本来对莎乐美来说,男女的结合就不是绝对的。在她认为,性的冲动虽然强烈得令人无法自抑,但是那并不是爱的目的,那只是爱的要素之一。人要完全拥有对方是不可能的,每个人在他人的人生旅途中只不过是个过客。在爱情中,人是孤独的,即使是能与情人达到水乳交融,仍然摆脱不了孤独。
1895年春天,莎乐美见到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当时的弗洛伊德才刚刚发现日后被称为“弗洛伊德学说”的新精神分析方法。他的发现引发争论,当时主要的精神学家和神经学者都说他的分析没有科学根据,荣格等同一阵线的人也都相继离他而去。
正在为无人理解自己的研究价值而苦恼时,弗洛伊德很高兴结识了莎乐美。此后莎乐美对弗洛伊德的尊敬和钦佩一直没有改变过。而她也成为弗洛伊德身边男性竞相追求的对象。有几个男人为她着迷,最后是弗洛伊德的一名能干的弟子,也就是年轻的达斯克博士赢得了她的芳心。
达斯克博士比莎乐美大一岁,时年35岁。然而热情的阶段一结束,莎乐美就抛下他,回到丈夫身边,令达斯克非常绝望。7年后在即将与一名女性结婚的前一周,达斯克突然自杀身亡,享年42岁。这是为莎乐美牺牲者中的最后一个。
此后的莎乐美就在格丁根的家中写作,也持续与弗洛伊德的友谊,并在1931年佛洛伊德75岁生日时,发表一封公开信,题为“对弗洛伊德的感谢”。
1930年,丈夫安德烈去世,老年的莎乐美由养女照顾。莎乐美执笔撰写回忆录,在阳台眺望辽阔的格丁根风景,观看庭院里穿梭的鸟和盛开的繁花,安静地生活。
1937年,莎乐美终于走完了她传奇的一生,享年75岁。莎乐美在生前曾表示希望死后火葬,要家人把她的骨灰撒在院子里,与自然结为一体。然而,她的愿望并没有实现。火葬之后,骨灰被放在罐子里,埋在先夫安德烈的坟旁。
(据《海外星云》)
与家庭教师的爱恋不了了之
露·莎乐美于1861年出生于俄国首都圣彼得堡。父亲是位将军。莎乐美是家里唯一的女儿,排行第六,在将军57岁时才出生,所以备受宠爱。当时,圣彼得堡的人大概每天都会看到这样的情形:温文儒雅的将军迈着大步走在街上,像小洋娃娃的莎乐美则在后面蹒跚地快步紧跟,生怕落后……
莎乐美在富裕的环境中享尽荣华,但是她对华丽的衣服、珠宝等都没有兴趣。相反,她对政治的兴趣却日益浓厚。5个哥哥的朋友们经常在莎乐美的家中聚会,讨论面临危机的俄国政治,一谈就是好几个小时。莎乐美经常以送茶点为借口,专心听他们讨论。就在这时,出现了对莎乐美的人生有决定性影响的人物。这个人叫亨利·基罗特,是圣彼得堡荷兰大使馆的专属牧师,也是皇室小孩的家庭教师。他本人也常在自家豪华府邸开设沙龙,邀请一些贵族和知识分子参加。
1878年的某一天,莎乐美接受女朋友的邀请去听基罗特讲学,很受震撼。她立刻给基罗特写了一封激情洋溢的信。接到基罗特的回信后,莎乐美拜访基罗特,两人相见恨晚,莎乐美激动之下更投入了基罗特的怀抱,开始瞒着父母频频去看望基罗特。
基罗特看出莎乐美身上的潜质,就去拜访她的双亲,毛遂自荐要当莎乐美小姐的家庭教师。将军夫妇起初不太愿意,但是经不住基罗特的甜言蜜语终于同意。
基罗特给莎乐美教授欧洲的文化财产,包括神学、哲学、形而上学、逻辑学、文学、世界史、美术史等等,内容庞杂艰深。然而,17岁的少女竟然能消化,这更让他感到不可思议。他谈论卢梭、笛卡儿、伏尔泰、叔本华,毫不厌倦地和莎乐美讨论哲学、形而上学、美学、文学上的诸多问题,而莎乐美也拼命地吸收老师的教导。
慢慢的,基罗特对莎乐美产生了感情,觉得人生再也不能没有莎乐美,决定抛下妻子,和莎乐美远走他乡。有一天,他终于向莎乐美表白,然而,莎乐美却十分惊讶。她一点都没有想过要和基罗特结婚,她只把基罗特当成偶像,光是想象他和其他男人一样对自己抱有肉欲,就让她不寒而栗。虽然莎乐美不讨厌他,但是听了他的告白以后,莎乐美只想逃跑。这种行为模式在莎乐美今后的情感生活中反复出现。不知那是一种男性恐惧症,还是纯粹只是女性特有的善变?
尼采唯一一次爱情
与基罗特分手之后,莎乐美离开俄国,去当时欧洲学识最集中的瑞士苏黎世大学念书。但由于她用功过度,再加上离开基罗特所产生的烦恼,使她的健康亮起了红灯,只好转去罗马疗养。
1882年1月,莎乐美在罗马与鲍尔·雷邂逅。他是德国大地主的儿子,著有几本书,是个青年哲学家。莎乐美和雷从一认识就意气相投,常常秉烛夜谈。
然而,随着约会次数的增加,莎乐美逐渐发觉雷似乎对她有意思。雷确实也对她表达了爱慕之意,并向她求婚。莎乐美非常吃惊,但是明确表示,她对恋爱没有兴趣。
雷变得消沉沮丧。莎乐美很同情他,提出了一个协定:再找一个男人,3个人一起生活(她一直梦想过这样的生活)。雷虽然觉得这个提议很怪异,但为了不想失去莎乐美,不得不答应。问题是,其他男人能够接受这个提议吗?
此时,雷的脑海中浮现了一个影子,那就是之前在日内瓦结识的哲学家尼采。尼采在1882年4月应雷的邀请到罗马,当时,尼采37岁,莎乐美21岁,雷32岁。以莎乐美为中心的两个男人就这样开始了悲剧性的纠葛。
像尼采这么没有女人缘的男人也算是罕见的。他不仅长相怪异,言行举止也都不合常理,正是所谓的怪胎,每次求婚都遭到拒绝。然而,现在头一次女人对他感兴趣,而且对方是个年轻有个性的美女,尼采当然会陷入情网。
本来尼采只是雷和莎乐美同居生活的垫脚石,现在却有了意外的发展。“我们能够见面,究竟是哪一颗星的撮合呢?”尼采初次见到莎乐美时就说了这句话,似乎认为与莎乐美的邂逅是命中注定的。尼采充满热情地向莎乐美求婚,但是和雷一样,被莎乐美以不想结婚的理由回绝,只得同意3个人一起生活。可是他始终不死心,一心想要把她从雷那里抢走,使她专属于自己。
刚好在这时3人一起拍了张照片。莎乐美坐在货车上,尼采和雷隔着货车的长柄站着。莎乐美的左手握着绑在两人手臂上的绳子,右手拿着像马鞭一样的东西。这表示尼采和雷是拉车的马,而莎乐美是挥鞭的车夫。
他们把同居的计划半开玩笑地称为“圣三位一体”。从这时开始,两个男人就为了莎乐美而有了心结。莎乐美马上就觉察到了,却假装什么都不知道。
1882年夏天,莎乐美应尼采的邀请,在他的别墅住了一个月。尼采和莎乐美在附近的森林散步,话题遍及天南地北。他兴奋不已,将自己的灵魂完全呈献给莎乐美,也为自己终于找到能了解自己思想,又能有所共鸣的女人感到安慰。
年轻女性如果无意和一个人结婚,不可能会和他生活一个月。尼采会在这时充满希望也是自然的。然而,莎乐美就是喜欢做一些良家妇女不会做的事情,譬如和无意托付终身的对象一起生活,她要用这种方式来反抗世间的道德观。
另一方面,雷本来是自己想和莎乐美在一起,但是莎乐美说要3个人一起住才行,才万不得已把尼采找来的。谁知道只是当垫脚石用的尼采竟然向莎乐美求婚,还邀她去别墅住……雷气不过,就写信给莎乐美,在信上大批尼采的不是,离间莎乐美对尼采的感情。其实,那时候的莎乐美已经对尼采的纠缠感到厌倦,正想离开尼采。尼采却单方面深陷在幸福之中,觉得灰暗的人生射进一道道闪亮的光芒,尽管时间短暂,这道光芒在以后成为他的代表作《查拉图斯特如是说》。
莎乐美回到柏林。在她认为,她和尼采的关系应该划上句号,尼采却还在一头热,在巴黎四处为“三位一体”寻找住处。最后,尼采和莎乐美、雷在莱比锡会合,敲定同居细节。但是,尼采觉得这次的相聚糟透了,不仅气氛尴尬,雷和莎乐美还互用亲昵的称呼,令他感到心痛。
成不了“三位一体”了,尼采伤心回国。到了11月,尼采忽然接到雷和莎乐美同居的消息。他坠入了绝望的深渊,不停地写信,以粗暴的言辞指责莎乐美,并且哀求:“如果你不到我的身边来,我这辈子就完了。”
莎乐美没有回信,尼采又威胁说:“如果你遗弃我,我会把你可怕的性格公布给世人知道……”那么伟大的哲学家竟然有这么晦暗的一面,还真令人意外。尼采写信给所有的朋友数落莎乐美的不是,到处中伤她。当时的他充满了报复心理,不但批评莎乐美是叛徒,甚至要求与雷决斗。
结果莎乐美的恶评传遍了欧洲,大家都将她视为不检点的坏女人。但是莎乐美本人并不在乎,她无意玩弄尼采,只是被尼采身为哲学家的天分所吸引,对他表示致意而已,只是尼采会错意了。
此后的尼采仍困在被莎乐美遗弃的痛苦中。1883年2月,他用10天的时间写完《查拉图斯特如是说》的第一部分。书中提到的“超人”等思想,都是从他与莎乐美的关系中总结出来的。曾被喻为“被莎乐美驾御之马”的尼采在书里写着:“去到女人身边时,不要忘了携带鞭子。”表现出对莎乐美的强烈恨意。
到了1889年,尼采精神失常了。他对自己高涨的名声浑然不觉,在此后10年始终生活在疯狂之中。从尼采的名声得利的人反而是莎乐美,因为她曾是尼采的情人,著作卖得特别好。
尼采可以说是莎乐美“命定的对象”中第一个牺牲者。而在情场上战胜尼采的鲍尔·雷则与莎乐美在柏林同居了5年。然而,他并不比尼采更幸福。在5年的同居生涯中,他和莎乐美没有任何性关系,还被四周人戏称为“雷哥哥”。莎乐美在文艺圈中是个活跃的核心人物,她的朋友都在私下把雷称为“忠实服务的女仆”。有一天,莎乐美突然宣布要和名叫弗利得里希·卡尔·安德烈的东方语言学者结婚,雷从此杳无音讯。4年后,他跳崖自杀,地点很接近与莎乐美同居过的地方。
诗人里尔克背后的女人
安德烈时年41岁,是柏林东方语言研究所的土耳其语教授,父亲有波斯王室的血统,母亲是德国人。安德烈也是对莎乐美一见钟情。莎乐美拒绝跟他结婚,他就抽出刀子,插进自己的前胸,把莎乐美吓了一大跳。莎乐美就这样被安德烈的热情折服,同意以“同情结婚”的形式和他住在一起。但是有个条件:不上床、有和其他男人交往的自由、可以自由工作。
安德烈以为这只是莎乐美一时的想法,不会坚持多久,结果却不是他想的那么回事。他在43年的结婚生活中吃尽苦头,莎乐美为他安排代理妻子,却不让他碰自己一根手指头,而她自己却不断地和其他男人谈恋爱。
其实莎乐美把精神上的魅力和生理上的魅力分得很清楚。在她认为,和精神上有魅力的男人发生肉体的关系是相当乏味的。从她只和年轻较小的男人有肉体关系来看,她极端害怕受到男人的支配和约束。实际上,这种不自然的婚姻生活有时也让莎乐美感到很压抑,这从她经常长途旅行可以看出。她必须从“夫妻的孤独”中逃出,伸展羽翅,喘喘气。她在多次的旅程中,与无数作家、诗人、艺术家建立友谊,譬如奥地利作家史奈兹勒、剧作家霍夫曼斯塔、瑞典剧作家史特林堡等。
1897年5月,莎乐美定居慕尼黑。在作家朋友沙法曼的一次晚宴上,她认识了一名年轻诗人,他就是莱纳·玛丽娅·里尔克。当时的莎乐美已经36岁了,但是,里尔克对她也是一见钟情,而里尔克年轻炙烈的热情也让莎乐美着迷。
在里尔克看来,莎乐美是第一个能够了解自己的女性。而在莎乐美的眼里,里尔克对诗人的使命有深刻的体现。与其说是莎乐美被里尔克的诗所吸引,不如说是对他这个人深感兴趣。里尔克性格内向,而莎乐美是充满激情和旺盛生命力的女人,他把莎乐美当成母亲的成分大于纯粹的情人。他曾经对她说过:“我在你面前是一个孩子,头埋在你的胸怀,闭着眼睛时,我感觉到你就在我的旁边守护着我。”
两人在慕尼黑郊外的小农家同居。莎乐美巧妙地在丈夫面前遮掩了她与里尔克的关系。里尔克对俄国文化很有兴趣,而莎乐美也很多年没有返乡了,于是,两人开始计划他们的“俄国蜜月之旅”。
首次的俄国之旅是在1899年4月,莎乐美的丈夫安德烈也同行了。4月27日星期四抵达莫斯科。第二天拜访大文豪托尔斯泰后,他们去克里姆林宫参加复活节晚祷。
无数蜡烛在微风中抖动,宫殿传来钟响,信徒们齐声歌唱……这一切打动了年轻诗人里尔克敏感的心。他后来在自己的传记中写道:“我的人生也只有一次复活节。那一夜,所有民众团聚在一起,伊凡雷蒂的钟在黑暗中一次又一次地敲击我的灵魂。这就是我的复活节。”这次感动在日后开花结果,化为他所著的《时祷集》第一部中的“僧院生活”。
1900年5月到8月,里尔克和莎乐美两人二度去俄国旅游。此次旅行让两人产生比上次更强烈的感动。伏尔加河畔充满宁静的村庄、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绵延千里的大草原,高高的牧草如波浪般起伏不定。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莎乐美感觉到自己的灵魂与俄国的灵魂合二为一。
这时,莎乐美与里尔克的关系也在这段时间产生了轻微的裂痕。莎乐美回到娘家与家人在别墅避暑,里尔克则留在圣彼得堡。孤独之中,里尔克在写给莎乐美的信上百般抱怨。莎乐美难得与家人团聚,只把里尔克的怒火当孩子气,笑着把信撕了。
莎乐美回到圣彼得堡以后,里尔克的心情还是没有平复。两人就这样带着心结离开俄国。莎乐美觉察到里尔克不稳定的性格和内心潜藏的黑暗,认为再也不可能和他在一起了,便告诉里尔克她的想法,要他答应“以后仍然维持朋友关系,但是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向对方求助”。
里尔克觉得自己被莎乐美抛弃,开始变得自暴自弃,甚至突然宣布与雕刻家克拉拉·威丝特霍夫结婚。莎乐美反对这样的婚姻。她认为精神世界才是里尔克应该驻留的地方,建议他专心工作,但是里尔克不肯听从。
结婚后,里尔克去了巴黎,结识了雕刻家罗丹,在他的影响下写下《新诗集》和《马尔泰手记》。但是,他与克拉拉的婚姻正如莎乐美所预言的那样失败,在孤独与贫穷之中,里尔克在巴黎过着“极端苦恼”的生活。
分手将近3年后,里尔克开始写信向莎乐美求助。此后每一次到瑞士、德国、意大利旅行时,他都会写信给莎乐美,请她提供忠告或建议。里尔克作品的第一个读者总是莎乐美。得到她中肯的评语后,里尔克才会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莎乐美始终能给他最好的建议,在他完成巅峰之作《杜英诺悲歌》之前,一直都在给他提意见。
但是,里尔克的身心逐渐衰弱,连莎乐美也帮不了他。1926年圣诞节前,莎乐美接到在蒙特鲁附近的瓦蒙疗养院接受治疗的里尔克的来信。他在信中向她详细说明自己的病情,并暗示她:“今年底会有可怕的事情发生。”
果真如他所说的,当年的12月29日,死神猝然地带走了里尔克。临终前,里尔克在昏睡状态下,还对医生说着:“我到底是哪里做错了?请问问莎乐美,她一定知道。”
弗洛伊德的红颜知己
与里尔克交往的同时,莎乐美还有另一段恋情,对象是福里德里希·皮纳列斯。莎乐美在1894年遇到他,地点是奥地利女权运动的领袖玛莉·兰格的家庭宴会上,那时她还不认识里尔克。
当时,皮纳列斯是实习医生,正在参加弗洛伊德的关于神经学的演讲,时年27岁,比莎乐美小6岁。莎乐美每次去维也纳都会和皮纳列斯见面。皮纳列斯一直要求莎乐美离婚和他在一起,莎乐美并没有答应。
1901年2月与里尔克分手后,莎乐美与皮纳列斯一道在瑞士避暑。到了10月,莎乐美接到消息说,雷在曾经与她一道避暑的地方跳崖自杀。
莎乐美大受打击,就在皮纳列斯那里寻求安慰。翌年夏季,两人在奥地利阿尔卑斯山麓的村子里生活,41岁的莎乐美就这样怀了他的孩子。
皮纳列斯的妹妹很同情两人的关系,一知道莎乐美怀孕后,就邀请她住到家里来,但是,皮纳列斯的母亲认为他们俩的关系不道德,立刻逼女儿把莎乐美赶走。
皮纳列斯想要莎乐美离开安德烈,但是她犹豫了,因为她知道丈夫对自己的爱那么深,不晓得他一怒之下会做出什么傻事,她也不想离开皮纳列斯,两难选择第一次让她更加彷徨……
不管皮纳列斯怎样逼迫,莎乐美都不肯与他结婚,最后她选择了堕胎。莎乐美想要为人母的梦想终究无法实现,毕竟她不想忍受离婚、结婚等烦扰的琐事。
本来对莎乐美来说,男女的结合就不是绝对的。在她认为,性的冲动虽然强烈得令人无法自抑,但是那并不是爱的目的,那只是爱的要素之一。人要完全拥有对方是不可能的,每个人在他人的人生旅途中只不过是个过客。在爱情中,人是孤独的,即使是能与情人达到水乳交融,仍然摆脱不了孤独。
1895年春天,莎乐美见到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当时的弗洛伊德才刚刚发现日后被称为“弗洛伊德学说”的新精神分析方法。他的发现引发争论,当时主要的精神学家和神经学者都说他的分析没有科学根据,荣格等同一阵线的人也都相继离他而去。
正在为无人理解自己的研究价值而苦恼时,弗洛伊德很高兴结识了莎乐美。此后莎乐美对弗洛伊德的尊敬和钦佩一直没有改变过。而她也成为弗洛伊德身边男性竞相追求的对象。有几个男人为她着迷,最后是弗洛伊德的一名能干的弟子,也就是年轻的达斯克博士赢得了她的芳心。
达斯克博士比莎乐美大一岁,时年35岁。然而热情的阶段一结束,莎乐美就抛下他,回到丈夫身边,令达斯克非常绝望。7年后在即将与一名女性结婚的前一周,达斯克突然自杀身亡,享年42岁。这是为莎乐美牺牲者中的最后一个。
此后的莎乐美就在格丁根的家中写作,也持续与弗洛伊德的友谊,并在1931年佛洛伊德75岁生日时,发表一封公开信,题为“对弗洛伊德的感谢”。
1930年,丈夫安德烈去世,老年的莎乐美由养女照顾。莎乐美执笔撰写回忆录,在阳台眺望辽阔的格丁根风景,观看庭院里穿梭的鸟和盛开的繁花,安静地生活。
1937年,莎乐美终于走完了她传奇的一生,享年75岁。莎乐美在生前曾表示希望死后火葬,要家人把她的骨灰撒在院子里,与自然结为一体。然而,她的愿望并没有实现。火葬之后,骨灰被放在罐子里,埋在先夫安德烈的坟旁。
(据《海外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