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的网络治理:风险变量及其科学应对

来源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pyc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空间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场域.全媒体时代,意识形态工作要及时准确把握网络发展新形势、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新局势、网络治理新趋势等,敏锐发现、科学预测和积极应对网络潜藏的变量.进一步推进网络治理体系建设,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最大增量,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技术治网与依法治网相结合,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构建分层分类立体化传播体系,形成发展和治理互联网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框架和实践策略.
其他文献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精华和经验智慧,展现了丰厚的历史底蕴,是全党全社会研究总结、学习借鉴的重要宝库.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与党的历史密不可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来说,深入发掘百年党史的丰厚底蕴将推动学科内容进一步深化、研究方法进一步创新、学科评价进一步系统化,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对象思维,从而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劳动精神来源于人民群众伟大的劳动实践与奋斗,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劳动精神进行深刻阐述.培育高职院校学生的劳动精神有助于其实现全面发展,有助于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输送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职院校要从劳动课程体系的打磨、校园氛围的营造、实践模块的优化、育人环境的构建上探索新时代劳动精神培育的路径.
历史虚无主义变幻莫测,通过攻击抹黑党史重要人物,恶意歪曲党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否定近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道路等多重面向粉墨登场.这一思潮看似是一个学术问题,实则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给党的事业带来严重危害.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作为唯心主义的政治思潮,会消解党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根基;另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为资本主义辩护的政治立场,会扰乱思想,成为敌对势力分化中国的思想工具,诱使部分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理性产生怀疑.因此,在党史学习中推进历史虚无主义治理,最基本
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能够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由于管理类课程具有理论外来性和内容实践性的特征,为了更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三方面进行新的设计.教学目标在于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理解管理学理论,使其热爱真理、坚持真理和追求真理,努力推动中国管理理论和实践创新.教学内容中应加入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介绍,在授课过程中多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在案例选用上多讲述中国案例;在教学实践中坚持进行著
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意识形态斗争的尖锐复杂、青年的健康成长成才决定了新时代推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要遵循青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加强中外理想信念教育经验借鉴,在探索构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的科学模式中推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具体生成过程中,要把握好知识教育、价值认同和信念(信仰)实践各个环节及其内在转化规律,同时注重反馈评估阶段的制度评价、效果评估和社会评价的促进提升作用.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课程思政是高校教师的教育使命,两者统一在立德树人这个总目标和“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中.高校要提升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实效,真正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就需要在尊重高校教师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的主体性、课程思政建设的独特性和课堂教学的场域性前提下,厘清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实践进路,遵循刚柔相济、显隐结合、守变共振、点面联动的育人原则.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的供给面临多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现实困境,也反映出培养过程中制度建设的一些短板.对此,需要深刻认识当前形势下思政课改革创新所处的历史方位,统筹设计后备人才培养和发展的体系化制度方案,激发思政课教师群体创新的内在动力,从而实现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升级,激活思政课在新阶段的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