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装配式建筑是建筑的新形式,在施工过程中对质量的控制有更高的要求。本文将对该内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生产;质量控制;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9-0140-01
1.前言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了多种方式,装配式建筑成为了生产变革的主要方式,对于提升社会效益、降低材料消耗、提高劳动效率以及提升环境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装配式建筑质量问题分析
2.1坐浆-注浆质量问题
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方法选择是否得当影响着建筑的牢固性。当前中国的装配式建筑大多使用坐浆—注浆的方法来达成湿式连接的效果,如果在施工时某些环节配合或者操作失误,就会让建筑的质量安全出现隐患。
(1)人员。当前绝大多数装配式建筑作业派出的现场安装工人都比较少,而且大多控制不好坐浆料、注浆料搅拌时机和多少,装配工序上有待优化。搅拌的时间太长,当气温过高时浆料水分就很容易蒸发,浆层和预制构件接合处就可能会产生裂纹,搅拌太多会导致材料浪费。工人并不没有重视施工质量的责任意识,加上对这方面的技术要求并不了解。在坐浆、注浆不依照规程进行操作,就可能导致坐浆、注浆不够饱满,而这样的质量问题在以后是很难修理好的。上下部墙体套筒和钢筋区位位移偏差太大导致钢筋插不进去时,工人往往会采用折弯甚至截断下部的钢筋的方式来解决,这也给装配式建筑带来了质量隐患。另外,吊装前预制墙板下部和楼板表层杂物处理以及洒水润湿没做好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2)机械。没有比较合用的机械设备用以进行质量检测,质量管理的效能比较弱。需要通过研制针对坐浆层厚度不标准和套筒注浆太少问题的检查设备。此外,当前的注浆机很容易出现损坏,极大的增加了浆料的闲置时间,导致其性能下降。
(3)物料。坐浆料、注浆料和质量和调制会对产生较大影响。这里的调制比例不只是代表浆料刚刚制作好时的比例,而是指坐浆、注浆时浆料的比例,前者较容易控制,后者会受到存放时间和温度的影响,产生比较大的变化,所以物料的配置要遵循“次数多拌量少”的原则。
2.2安装尺寸偏差问题
(1)人员。工人们大多比较熟悉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流程,对于预制构件安装没有太多经验,设备的操作技能也有待提高。
(2)机械。没有合用的进度控制设备来保障墙板接缝没有太大的误差,导致施工时常常出现宽窄不匀、错台等问题,和设计图上的施工目标有着比较大的差异,在吊装构件的安装上,由于吊装构件在绳索上晃动严重,也导致安装进度很难控制。当前通过平面镜加以注浆套筒和下层预埋设钢筋插接的定位方法比较有效,亟需其余部分容易操作的安装定位设备或工具。
(3)物料。构件在生产时规格就不标准会导致安装误差愈来愈大,在构件尺寸、平整度、预埋件位置三大误差的累加下,建筑在装配时误差会变得难以处理,而这些存在较大误差的构件也并未在出厂或是购入时被剔除出去,给装配式建筑造成了一定隐患。
2.3生产线上质量问题
(1)人员。工人在预制构件生产水平和能力还不是很高,工人没有经过培训、对生产设备的操作不熟练、工厂对质量抓的不够重,致使没有成熟操作规程,构件在大小、平整、保护层宽度等方面都有一定问题,而工人本身对构件质量也不关注,成品检查工作做的不好导致不合格构件顺利出厂。
(2)机械。在为构件铸模时,没有标准高效的质检仪器可用,导致模板固定不牢固、模板接缝不致密、混凝土振捣不充分等问题不容易被发现。
(3)物料。入模前混凝土搅拌不均或配置不当会导致装配式建筑质量下降。
3.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质量改进要点分析
3.1完善装配式建筑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建筑类房屋管理系统是政府管理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通过使用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标准对项目进行强制监督。这种管理方法在宏观层面上降低了质量问题的可能性,有效弥补政府监督的漏洞。监理单位,项目管理单位和工程质量检验单位均属于工程质量监督范围,可以在工程设计和施工方面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政府监督需要辅之以社会监督,保证项目顺利开展,保证项目质量。
3.2完善装配式建筑施工步骤
施工难题不仅包括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和人员素质的提高,而且施工环节和建筑结构设计也是造成施工难题的原因之一。在某些情况下,如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不适当的施工步骤,将导致无用的材料和材料。因此,要加强和改进现场施工步骤,提高工人的施工责任,才能有效提高现场施工质量。例如,有必要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并确保装配好的组装建筑物能够有效地对接。严格防止墙板之间的组装问题,确保光滑的墙板,并减少组装错误,确保施工环境有利于泥浆的合理形成。
3.3保障施工监督力度
施工监管制度,作为提高建筑质量的有效手段,管理人员与检测人员必须给予更多精力去提升监督力度。首先便是生产配料环节,建筑材质配件是装配式建筑组装核心,并且其质量的好坏不仅关乎到施工质量,同时还会影响到施工工期。所以第一步必须控制好施工材料的监管。通过自检和抽检提高材料生产质量。第二步控制好现场材料和施工技术监督,大部分检测人员都具备较为专业的施工技能和知识,因此检测人员位于现场的监督与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工人施工技能专业性,保障施工途中不会出现质量偏差。最后第三步,当工期完成检测人员必须对装配式建筑质量,以及施工途中的问题做好排查,做好科学检测和管理。
3.4质量文化培育与人才培养
装配式建筑同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推行的时间比较短,继续对建设团队进行整改,榆次同时,装配式建筑对于构建的精度以及构建的质量都有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在构建建造过程中,使用零缺陷以及精益的建造理念进行建造,并且要将这一建造理念渗透到建设团队中。与此同时,装配式建筑的从业者还需要对装配式建筑建设相关的专业知识加以了解,从而有效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失误,以此来确保项目的建设质量。此外,应该不断加强对装配式建设人才的培养,通过组织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全面提升装配式建设的实力。借助国家示范项目评定示范基地建设以及评定优秀项目经理等方法,引进先进的装配式管理人才。对装配式建筑的理论以及实践培训工作急性统筹规划,将其同岗位晋升、注册考试以及继续教育等联系起来,以此来不断提升监管人员的技能。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控制,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施工操作,进而使裝配式建筑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常春光,王嘉源,李洪雪.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58-63.
[2]齐宝库,王丹,白庶,靳林超.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与防范措施[J].建筑经济,2016,05:28-30.
[3]苏杨月,赵锦锴,徐友全,司红运.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问题与改进研究[J].建筑经济,2016,11:43-48.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生产;质量控制;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9-0140-01
1.前言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了多种方式,装配式建筑成为了生产变革的主要方式,对于提升社会效益、降低材料消耗、提高劳动效率以及提升环境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装配式建筑质量问题分析
2.1坐浆-注浆质量问题
装配式建筑的连接方法选择是否得当影响着建筑的牢固性。当前中国的装配式建筑大多使用坐浆—注浆的方法来达成湿式连接的效果,如果在施工时某些环节配合或者操作失误,就会让建筑的质量安全出现隐患。
(1)人员。当前绝大多数装配式建筑作业派出的现场安装工人都比较少,而且大多控制不好坐浆料、注浆料搅拌时机和多少,装配工序上有待优化。搅拌的时间太长,当气温过高时浆料水分就很容易蒸发,浆层和预制构件接合处就可能会产生裂纹,搅拌太多会导致材料浪费。工人并不没有重视施工质量的责任意识,加上对这方面的技术要求并不了解。在坐浆、注浆不依照规程进行操作,就可能导致坐浆、注浆不够饱满,而这样的质量问题在以后是很难修理好的。上下部墙体套筒和钢筋区位位移偏差太大导致钢筋插不进去时,工人往往会采用折弯甚至截断下部的钢筋的方式来解决,这也给装配式建筑带来了质量隐患。另外,吊装前预制墙板下部和楼板表层杂物处理以及洒水润湿没做好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2)机械。没有比较合用的机械设备用以进行质量检测,质量管理的效能比较弱。需要通过研制针对坐浆层厚度不标准和套筒注浆太少问题的检查设备。此外,当前的注浆机很容易出现损坏,极大的增加了浆料的闲置时间,导致其性能下降。
(3)物料。坐浆料、注浆料和质量和调制会对产生较大影响。这里的调制比例不只是代表浆料刚刚制作好时的比例,而是指坐浆、注浆时浆料的比例,前者较容易控制,后者会受到存放时间和温度的影响,产生比较大的变化,所以物料的配置要遵循“次数多拌量少”的原则。
2.2安装尺寸偏差问题
(1)人员。工人们大多比较熟悉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流程,对于预制构件安装没有太多经验,设备的操作技能也有待提高。
(2)机械。没有合用的进度控制设备来保障墙板接缝没有太大的误差,导致施工时常常出现宽窄不匀、错台等问题,和设计图上的施工目标有着比较大的差异,在吊装构件的安装上,由于吊装构件在绳索上晃动严重,也导致安装进度很难控制。当前通过平面镜加以注浆套筒和下层预埋设钢筋插接的定位方法比较有效,亟需其余部分容易操作的安装定位设备或工具。
(3)物料。构件在生产时规格就不标准会导致安装误差愈来愈大,在构件尺寸、平整度、预埋件位置三大误差的累加下,建筑在装配时误差会变得难以处理,而这些存在较大误差的构件也并未在出厂或是购入时被剔除出去,给装配式建筑造成了一定隐患。
2.3生产线上质量问题
(1)人员。工人在预制构件生产水平和能力还不是很高,工人没有经过培训、对生产设备的操作不熟练、工厂对质量抓的不够重,致使没有成熟操作规程,构件在大小、平整、保护层宽度等方面都有一定问题,而工人本身对构件质量也不关注,成品检查工作做的不好导致不合格构件顺利出厂。
(2)机械。在为构件铸模时,没有标准高效的质检仪器可用,导致模板固定不牢固、模板接缝不致密、混凝土振捣不充分等问题不容易被发现。
(3)物料。入模前混凝土搅拌不均或配置不当会导致装配式建筑质量下降。
3.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质量改进要点分析
3.1完善装配式建筑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建筑类房屋管理系统是政府管理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通过使用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标准对项目进行强制监督。这种管理方法在宏观层面上降低了质量问题的可能性,有效弥补政府监督的漏洞。监理单位,项目管理单位和工程质量检验单位均属于工程质量监督范围,可以在工程设计和施工方面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政府监督需要辅之以社会监督,保证项目顺利开展,保证项目质量。
3.2完善装配式建筑施工步骤
施工难题不仅包括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和人员素质的提高,而且施工环节和建筑结构设计也是造成施工难题的原因之一。在某些情况下,如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不适当的施工步骤,将导致无用的材料和材料。因此,要加强和改进现场施工步骤,提高工人的施工责任,才能有效提高现场施工质量。例如,有必要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并确保装配好的组装建筑物能够有效地对接。严格防止墙板之间的组装问题,确保光滑的墙板,并减少组装错误,确保施工环境有利于泥浆的合理形成。
3.3保障施工监督力度
施工监管制度,作为提高建筑质量的有效手段,管理人员与检测人员必须给予更多精力去提升监督力度。首先便是生产配料环节,建筑材质配件是装配式建筑组装核心,并且其质量的好坏不仅关乎到施工质量,同时还会影响到施工工期。所以第一步必须控制好施工材料的监管。通过自检和抽检提高材料生产质量。第二步控制好现场材料和施工技术监督,大部分检测人员都具备较为专业的施工技能和知识,因此检测人员位于现场的监督与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工人施工技能专业性,保障施工途中不会出现质量偏差。最后第三步,当工期完成检测人员必须对装配式建筑质量,以及施工途中的问题做好排查,做好科学检测和管理。
3.4质量文化培育与人才培养
装配式建筑同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推行的时间比较短,继续对建设团队进行整改,榆次同时,装配式建筑对于构建的精度以及构建的质量都有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在构建建造过程中,使用零缺陷以及精益的建造理念进行建造,并且要将这一建造理念渗透到建设团队中。与此同时,装配式建筑的从业者还需要对装配式建筑建设相关的专业知识加以了解,从而有效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存在失误,以此来确保项目的建设质量。此外,应该不断加强对装配式建设人才的培养,通过组织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全面提升装配式建设的实力。借助国家示范项目评定示范基地建设以及评定优秀项目经理等方法,引进先进的装配式管理人才。对装配式建筑的理论以及实践培训工作急性统筹规划,将其同岗位晋升、注册考试以及继续教育等联系起来,以此来不断提升监管人员的技能。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控制,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施工操作,进而使裝配式建筑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
参考文献
[1]常春光,王嘉源,李洪雪.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58-63.
[2]齐宝库,王丹,白庶,靳林超.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与防范措施[J].建筑经济,2016,05:28-30.
[3]苏杨月,赵锦锴,徐友全,司红运.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问题与改进研究[J].建筑经济,2016,11: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