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市民对城市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然而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伴随越来越多的问题,如交通拥堵、尾气污染等,越来越多的部门开始注重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研究,而非机动车系统是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重要部分之一,文章从非机动车换乘点选址方面做了初步探讨,为后续进行整体的非机动系统规划做好准备工作。
关键词 交通运输;慢行交通;非机动车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2-0148-02
慢行交通系统是由速度在15 km/h以下的交通方式,一般包括自行车、步行。国内各大城市逐渐开展慢行交通系统方面的规划与研究,以此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非机动车交通主要是指自行车交通。公共自行车系统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最早是在欧洲应用,国外许多城市在公共自行车应用方面已经做得比较成熟,例如巴黎、里昂、丹麦等,国内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建立较晚,2010年武汉最早启用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后续杭州、北京等城市也开始建立和运营。为鼓励城市发展公共交通、慢行交通,前提要保证非机动车与常规公交、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要形成非机动车交通网络,首先要确定非机动车换乘点,本文旨在对非机动车换乘点选址问题进行探讨。
1 非机动车换乘点选址规划
1.1 换乘点规划目标及功能定位
1)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建立公共自行车系统,引导市民乘坐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方式出行,减缓道路上机动车数量,维持能源保有量,降低道路拥堵概率和尾气排放量。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立可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符合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思想。建立慢行交通系统是为与城市公共交通无缝衔接,方便居民的最后一公里出行。因此非机动车换乘点要集中在轨道交通、常规公交等客流量较大的站点,方便乘坐公共交通方式的市民换乘,从而更好地执行城市鼓励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的政策。
3)方便市民出行或换乘其他交通方式出行。市民的出行目的一般有通勤、商业娱乐、休闲旅游等。市民通勤出行选择自行车,可以避免上下班高峰期乘车难问题,而且节省出行成本。商业街等娱乐场所人流聚集量大,无论是乘坐出租车还是公共交通都比较困难,可以租赁就近的自行车换乘到乘车方便的区域。旅游景点设置自行车换乘点,既是一种环保交通方式,更是旅游者休闲娱乐健身的方式。
1.2 公共自行车换乘点规划
根据自行车换乘点规划目标及功能定位,并考虑自行车的潜在使用人群及自行车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的衔接问题,自行车的换乘点要合理布设,既要在大型居民区、休闲娱乐场所布置,也要在地铁等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站点密集处设置,从而满足更多市民的需求和解决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问题。本着以上原则,总结布置公共自行车换乘点的位置主要有:
1)公共交通站点。随着地铁等轨道交通陆续在各大城市建设和运营,为鼓励居民采用“停车+换乘”的方式乘坐公共交通,可以将自行车换乘点设置在轨道交通车站附近,方便居民换乘,并且缓解市内交通拥堵问题。
2)居民小区聚集点。设置在居民小区集中区域,主要解决居民从家到达车站的出行问题,方便步行距离车站较远的居民。另外,在新小区规划阶段,也应做好自行车停放区域的规划。
3)大型建筑点。在人流集中的公建区,如购物中心、办公写字楼等区域设置,主要有休闲娱乐和通勤两方面的功能。
4)大专院校点。大专院校学生的出行有其特殊性,在学校内部设置公共自行车服务点不仅满足学生对外出行的需要,也为校园面积比较大的学校提供校内自行车出行服务。
5)风景旅游点。主要在风景区内设置,其目的是在景区或者各个旅游景点之间形成公共自行车的有效衔接,提升旅游品质。
6)分期管理。针对北方城市,冬季寒冷,冰雪期较长,自行车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建议冬季将自行车换乘点改为出租车停靠点,自行车放室内停放,采用这种方式能使公共资源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
2 案例分析
本文以长春市朝阳区为例,采用本文提出的布置自行车换乘点的几种位置,规划该区域的自行车换乘点的位置。虽然长春地处中国北方,天寒地冻,冬季时间长,自行车拥有总量少。但是长春市是一个慢节奏的城市,市民更愿意亲近自然,注重环境的保护,同时也存在许多健身、爱运动、享受清新环境的市民,自行车是他们更喜欢的出行和休闲健身的方式,为满足市民的需求和资源有效利用,可以分期管理自行车停放。根据城市用地性质规划图以及现场调查得到公交点设置情况(如图1),确定该区域自行车换乘点布置(如图2)。
3 结束语
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带来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越来越多的城市为引导市民使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开始规划建立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慢行交通系统的建立需要非机动车系统作支撑,本文确定初步规划自行车换车点的位置,为后续非机动车系统的建立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晔.《上海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解读[J].城市交通,2008,9(7):68-72.
[2]张探昭.从世界自行车交通的发展看绿色交通[J].城市交通,2000(3):36.
[3]项禹晓旭,刘端,向雅娴.关于武汉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行的调查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16):91-93.
[4]姚遥,周扬军.杭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J].城市交通,2009,7(4):30-38.
作者简介
李飞燕(1986-),女,山东莱西人,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吉林大学交通学院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交通规划、轨道交通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交通运输;慢行交通;非机动车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2-0148-02
慢行交通系统是由速度在15 km/h以下的交通方式,一般包括自行车、步行。国内各大城市逐渐开展慢行交通系统方面的规划与研究,以此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非机动车交通主要是指自行车交通。公共自行车系统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最早是在欧洲应用,国外许多城市在公共自行车应用方面已经做得比较成熟,例如巴黎、里昂、丹麦等,国内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建立较晚,2010年武汉最早启用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后续杭州、北京等城市也开始建立和运营。为鼓励城市发展公共交通、慢行交通,前提要保证非机动车与常规公交、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要形成非机动车交通网络,首先要确定非机动车换乘点,本文旨在对非机动车换乘点选址问题进行探讨。
1 非机动车换乘点选址规划
1.1 换乘点规划目标及功能定位
1)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建立公共自行车系统,引导市民乘坐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方式出行,减缓道路上机动车数量,维持能源保有量,降低道路拥堵概率和尾气排放量。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立可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符合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思想。建立慢行交通系统是为与城市公共交通无缝衔接,方便居民的最后一公里出行。因此非机动车换乘点要集中在轨道交通、常规公交等客流量较大的站点,方便乘坐公共交通方式的市民换乘,从而更好地执行城市鼓励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的政策。
3)方便市民出行或换乘其他交通方式出行。市民的出行目的一般有通勤、商业娱乐、休闲旅游等。市民通勤出行选择自行车,可以避免上下班高峰期乘车难问题,而且节省出行成本。商业街等娱乐场所人流聚集量大,无论是乘坐出租车还是公共交通都比较困难,可以租赁就近的自行车换乘到乘车方便的区域。旅游景点设置自行车换乘点,既是一种环保交通方式,更是旅游者休闲娱乐健身的方式。
1.2 公共自行车换乘点规划
根据自行车换乘点规划目标及功能定位,并考虑自行车的潜在使用人群及自行车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的衔接问题,自行车的换乘点要合理布设,既要在大型居民区、休闲娱乐场所布置,也要在地铁等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站点密集处设置,从而满足更多市民的需求和解决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问题。本着以上原则,总结布置公共自行车换乘点的位置主要有:
1)公共交通站点。随着地铁等轨道交通陆续在各大城市建设和运营,为鼓励居民采用“停车+换乘”的方式乘坐公共交通,可以将自行车换乘点设置在轨道交通车站附近,方便居民换乘,并且缓解市内交通拥堵问题。
2)居民小区聚集点。设置在居民小区集中区域,主要解决居民从家到达车站的出行问题,方便步行距离车站较远的居民。另外,在新小区规划阶段,也应做好自行车停放区域的规划。
3)大型建筑点。在人流集中的公建区,如购物中心、办公写字楼等区域设置,主要有休闲娱乐和通勤两方面的功能。
4)大专院校点。大专院校学生的出行有其特殊性,在学校内部设置公共自行车服务点不仅满足学生对外出行的需要,也为校园面积比较大的学校提供校内自行车出行服务。
5)风景旅游点。主要在风景区内设置,其目的是在景区或者各个旅游景点之间形成公共自行车的有效衔接,提升旅游品质。
6)分期管理。针对北方城市,冬季寒冷,冰雪期较长,自行车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建议冬季将自行车换乘点改为出租车停靠点,自行车放室内停放,采用这种方式能使公共资源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
2 案例分析
本文以长春市朝阳区为例,采用本文提出的布置自行车换乘点的几种位置,规划该区域的自行车换乘点的位置。虽然长春地处中国北方,天寒地冻,冬季时间长,自行车拥有总量少。但是长春市是一个慢节奏的城市,市民更愿意亲近自然,注重环境的保护,同时也存在许多健身、爱运动、享受清新环境的市民,自行车是他们更喜欢的出行和休闲健身的方式,为满足市民的需求和资源有效利用,可以分期管理自行车停放。根据城市用地性质规划图以及现场调查得到公交点设置情况(如图1),确定该区域自行车换乘点布置(如图2)。
3 结束语
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带来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越来越多的城市为引导市民使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开始规划建立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慢行交通系统的建立需要非机动车系统作支撑,本文确定初步规划自行车换车点的位置,为后续非机动车系统的建立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晔.《上海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解读[J].城市交通,2008,9(7):68-72.
[2]张探昭.从世界自行车交通的发展看绿色交通[J].城市交通,2000(3):36.
[3]项禹晓旭,刘端,向雅娴.关于武汉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行的调查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16):91-93.
[4]姚遥,周扬军.杭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J].城市交通,2009,7(4):30-38.
作者简介
李飞燕(1986-),女,山东莱西人,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吉林大学交通学院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交通规划、轨道交通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