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文友,齐聚在下丁家凤凰山高山水库。我们都被眼前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着。青山叠翠,白云悠悠,置身大坝之巅,环顾绿化的群山,凝视晶莹清澈的人工湖水,远眺山坡上块块绿毯似的层层梯田和红果绿叶相映的无边果林,心里不由感叹:“下丁家人真了不起!”
下丁家,原是山东省烟台市黄县(今龙口市)的一个自然村。这个曾经闻名全国的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标杆,四十多年前,在铁柱子王永幸的率领下,广大群众在这个缺地、缺土、缺水的穷山区,硬是靠勤劳的双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出了一项项辉煌业绩。
眼前就是王永幸陈列馆。王永幸,下丁家的第一代总支书记,老当家人,曾被誉为“一心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铁柱子”“全国劳动模范”,可以说是我们这些50后的人最熟悉不过的了。看着馆内一件件展品,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感人的事迹介绍,我感动不已。王永幸的长子—下丁家村前党总支书记王清业更是走上前来热情地和我拥抱。是啊,在那个年代,王永幸曾是我的一个榜样,而今来到这里,怎不令人感怀、心潮起伏呢?
在高山水库莫大的造型和一件件铁锹、肩垫等实物前,王清业书记详细介绍了下丁家艰辛的创业史。听着王清业书记的讲述,时光把我们带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下丁家地处山岭地带,自然环境恶劣,“水是山里人的命”,但水利建设一直是困扰农业的“老大难”问题,要解决灌溉,必须兴修水利。第一代当家人王永幸经过多次勘察,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建造一座高山水库,地点就设在接近果林集中的“小金沟”,凤凰岭东的一个山腰处。这里左右两山山腰相距200米,如果能修座大坝拦腰截住,雨水、山水积起来会有30万立方米,下丁家即使遇到百年不见的大旱,全村的所有果林和耕地都可以浇足水,不用为水发愁了。但该工程需投入工日20多万个,投料6万吨,投资150万元,在那个年代,这样的投入可是许多人不敢想象的。但定了的事就要坚决干到底。在群众大会上,王永幸掰着指头一笔笔算账,直算得下丁家人个个心悦诚服。这年冬天,党总支一声令下,500名青壮年出征作战似的开赴高山水库工地。王永幸身先士卒,肩头上扎着厚厚的垫子,与大家一起苦干在工地上,留在村里的妇女和放假的孩子们砸石子、筛沙子。大雪飘飘,北风呼啸,炮声隆隆,锹镐飞舞,下丁家人仅仅凭借着一副副肩膀,投入21.5万个工日,硬是把140万方石料、5000吨水泥抬到大坝上。每人每天定額扛运180块石料,许多人竟超过了200块……
就这样,经过三冬两春的苦干,在1985年春,雨季到来之前,一座高27.6米、长204米、底宽10米的钢筋混凝土砌石拱坝—高山水库大坝巍然屹立在峻峭的凤凰山东侧,屹立在下丁家村人的面前。自此,全村800亩粮田和果园可实现自流灌溉,一年可增加收入30多万元。不仅极大改善了生态,而且为国家、集体减轻了负担,恩泽子孙后代。
聆听着高山水库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浏览着“以水为纲,山水田综合治理”中一桩桩、一件件的感人故事,文友们被深深打动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斗争精神;舍己为人、团结互助的友爱精神;信念坚定、忠诚于党的献身精神。”原来,这就是下丁家人民用热血和汗水锻造出的“下丁家精神”。这些精神,曾激励过多少下丁家人与天斗、与地斗,创造出一项项辉煌业绩!也曾焕发过多少同时代的人改天换地的时代激情!而这种精神不也正是我们今天改革发展所必需的宝贵财富吗?
崇高精神是伟大事业的灵魂。如今重游这片光荣故里,重新感悟下丁家人民这段艰苦卓绝的历史,倍感“下丁家精神”正是伟大的建党精神的一种体现。老一代人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伟大思想品德,将成为一种强大的基因,为后来者所赓续传承。可喜的是,下丁家精神而今已经作为龙口人宝贵的精神财富被继承下来。它像一座灯塔,照亮和招引着勤劳智慧的龙口人民,继续努力前行。
高山托平湖,平静如镜的大水库像一颗闪光的宝石镶嵌在钟灵毓秀的凤凰山间,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观赏。高山水库已经成了一处旅游景点,下丁家村也理所当然地成了红色教育基地。今天的下丁家人,不,今天的龙口人正以一种更加崭新的姿态,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继续挥洒汗水、播种希望,继续创造更为动人的佳话。
下丁家之行,不仅是一次文化之旅,更是一次红色之旅,所见所闻,不仅愉悦了身心,更洗涤了灵魂。永远不忘来时路,我们接下来的脚步才能走得更踏实、更坚定。
下丁家,原是山东省烟台市黄县(今龙口市)的一个自然村。这个曾经闻名全国的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标杆,四十多年前,在铁柱子王永幸的率领下,广大群众在这个缺地、缺土、缺水的穷山区,硬是靠勤劳的双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出了一项项辉煌业绩。
眼前就是王永幸陈列馆。王永幸,下丁家的第一代总支书记,老当家人,曾被誉为“一心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铁柱子”“全国劳动模范”,可以说是我们这些50后的人最熟悉不过的了。看着馆内一件件展品,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感人的事迹介绍,我感动不已。王永幸的长子—下丁家村前党总支书记王清业更是走上前来热情地和我拥抱。是啊,在那个年代,王永幸曾是我的一个榜样,而今来到这里,怎不令人感怀、心潮起伏呢?
在高山水库莫大的造型和一件件铁锹、肩垫等实物前,王清业书记详细介绍了下丁家艰辛的创业史。听着王清业书记的讲述,时光把我们带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下丁家地处山岭地带,自然环境恶劣,“水是山里人的命”,但水利建设一直是困扰农业的“老大难”问题,要解决灌溉,必须兴修水利。第一代当家人王永幸经过多次勘察,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建造一座高山水库,地点就设在接近果林集中的“小金沟”,凤凰岭东的一个山腰处。这里左右两山山腰相距200米,如果能修座大坝拦腰截住,雨水、山水积起来会有30万立方米,下丁家即使遇到百年不见的大旱,全村的所有果林和耕地都可以浇足水,不用为水发愁了。但该工程需投入工日20多万个,投料6万吨,投资150万元,在那个年代,这样的投入可是许多人不敢想象的。但定了的事就要坚决干到底。在群众大会上,王永幸掰着指头一笔笔算账,直算得下丁家人个个心悦诚服。这年冬天,党总支一声令下,500名青壮年出征作战似的开赴高山水库工地。王永幸身先士卒,肩头上扎着厚厚的垫子,与大家一起苦干在工地上,留在村里的妇女和放假的孩子们砸石子、筛沙子。大雪飘飘,北风呼啸,炮声隆隆,锹镐飞舞,下丁家人仅仅凭借着一副副肩膀,投入21.5万个工日,硬是把140万方石料、5000吨水泥抬到大坝上。每人每天定額扛运180块石料,许多人竟超过了200块……
就这样,经过三冬两春的苦干,在1985年春,雨季到来之前,一座高27.6米、长204米、底宽10米的钢筋混凝土砌石拱坝—高山水库大坝巍然屹立在峻峭的凤凰山东侧,屹立在下丁家村人的面前。自此,全村800亩粮田和果园可实现自流灌溉,一年可增加收入30多万元。不仅极大改善了生态,而且为国家、集体减轻了负担,恩泽子孙后代。
聆听着高山水库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浏览着“以水为纲,山水田综合治理”中一桩桩、一件件的感人故事,文友们被深深打动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斗争精神;舍己为人、团结互助的友爱精神;信念坚定、忠诚于党的献身精神。”原来,这就是下丁家人民用热血和汗水锻造出的“下丁家精神”。这些精神,曾激励过多少下丁家人与天斗、与地斗,创造出一项项辉煌业绩!也曾焕发过多少同时代的人改天换地的时代激情!而这种精神不也正是我们今天改革发展所必需的宝贵财富吗?
崇高精神是伟大事业的灵魂。如今重游这片光荣故里,重新感悟下丁家人民这段艰苦卓绝的历史,倍感“下丁家精神”正是伟大的建党精神的一种体现。老一代人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伟大思想品德,将成为一种强大的基因,为后来者所赓续传承。可喜的是,下丁家精神而今已经作为龙口人宝贵的精神财富被继承下来。它像一座灯塔,照亮和招引着勤劳智慧的龙口人民,继续努力前行。
高山托平湖,平静如镜的大水库像一颗闪光的宝石镶嵌在钟灵毓秀的凤凰山间,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观赏。高山水库已经成了一处旅游景点,下丁家村也理所当然地成了红色教育基地。今天的下丁家人,不,今天的龙口人正以一种更加崭新的姿态,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继续挥洒汗水、播种希望,继续创造更为动人的佳话。
下丁家之行,不仅是一次文化之旅,更是一次红色之旅,所见所闻,不仅愉悦了身心,更洗涤了灵魂。永远不忘来时路,我们接下来的脚步才能走得更踏实、更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