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自然湿地及含水沉积物中铁的还原是纯化学过程还是生物学过程,这一问题直到80年代末才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过去认为,厌氧环境中低氧化还原电位的发生是氧的微生物消耗的结
【机 构】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Max-Planck-Omstotite fpr terrestroal Microbiology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自然湿地及含水沉积物中铁的还原是纯化学过程还是生物学过程,这一问题直到80年代末才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过去认为,厌氧环境中低氧化还原电位的发生是氧的微生物消耗的结果,具有还原性的代谢物的产生能引起Fe(Ⅲ)自发地向Fe(Ⅱ)的非生物转化.然而,对这一假设的直接评价[1]已经表明:低氧化还原电位不是引起Fe(Ⅲ)还原的充分条件,而需要具有酶学还原Fe(Ⅲ)能力的微生物存在.只有当沉积物环境中保持一定的酶学活性时,才有显著的Fe(Ⅲ)还原作用发生.因此,现在的观点是:具有还原Fe(Ⅲ)能力的细菌及铁还原酶才是厌氧沉积物环境中含铁氧化物还原的真正动力[2~4].自从1987年分离得到Geobacter metallireducens GS-15[5]金属还原菌以来,采用纯培养的方法已获得了大量的微生物还原Fe(Ⅲ)的证据,对Fe(Ⅲ)的微生物还原机理也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即铁还原菌由Fe(Ⅲ)还原为Fe(Ⅱ)的过程中获取能量,有机物的氧化将提供电子给Fe(Ⅲ).土壤中全铁的含量约为4%,除无定形氧化铁以外,晶体结构存在的氧化铁占到75%以上,其中包括纤铁矿、赤铁矿、针铁矿及其铝取代物.在厌氧条件下,不同的氧化铁晶体能否被还原或还原程度如何,目前并不十分清楚.本文采用纯培养的实验方法,通过接种Fe(Ⅲ)还原菌GS-15,以便探讨不同氧化铁的微生物还原能力,其结果将有助于对淹水土壤中Fe(Ⅲ)还原特征的认识.
其他文献
从厦门海区潮间带江蓠植物中分离到一株链霉菌 ,其发酵液经体外MTT法和BIA法 (生化诱导法 )测定 ,表明具有很高的抑制肿瘤活性 ,该菌的生物量和抑癌活性与海水基质有关 .对分
用带有3[H]的胸苷对分裂细胞进行标记,通过细胞计数仪测定细胞数量的方法,对比了大鼠胎儿神经干细胞在添加相同成分的NeurobasalTM-A和 DMEM/F12培养液中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
采用深层发酵技术培养菌丝体并提取分离出的蛋白质,进行体外抗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机理的研究.试验发现松口蘑菌丝体水提液中活性蛋白质TMP在体外具有抑制
为构建和表达犬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奠定基础,从犬心脏组织提取总RNA和蛋白质,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克隆VEGF基因,将其重组入测序载体测序;采用Western免疫印
光合细菌Chromatium vinosum含有一种可溶性氢酶和一种膜结合态氢酶.在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1 μmol/L的Se,细胞中可溶性氢酶的含量增加1.7倍.C.vinosum可溶性氢酶可以利用甲
以酮洛芬乙酯为唯一碳源,经过两轮富集培养从土壤中分离得到45株优先生成(S)-酮洛芬和25株优先生成(R)-酮洛芬的菌株,其中产物对映体过量值高于85%的分别有13株和9株.在25株
鉴定了从浙江省各地采集的60株水稻纹枯病菌株的菌丝融合群归属情况。该60个菌株均与AG-1融合群的3个亚群AG-1-ⅠA、AG-1-ⅠB、AG-1-ⅠC的标准菌株融合,当属AG-1融合群。其中
人类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PS细胞)的出现被誉为生命科学领域里新的里程碑,它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相对易操作而较稳定的体细胞核重编程方法,在生物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具有
己烯雌酚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非甾体雌激素,能有效促进动物生长,因而广泛应用于畜牧养殖业,但由于其易在动物体内残留并产生严重的致癌作用,许多国家已经禁止在饲料中添加己烯雌
随着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发展,抗体库的构建方案日趋成熟,使人们可以从人源噬菌体抗体库中淘选到全人源化的基因工程抗体[1].为抗病毒、抗肿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治疗,开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