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的排名,我所在的K大位居四流的行列。这个排名是对针对全美249所综合性大学展开的。全美带“学院”,“大学”名称的机构有3900多所。而纳入排名的,都是绝对“正规军”。这些学校提供从学士到博士的课程,而且专业齐全。评选的标准有七项,例如同行之间互评,师资,学生入学和毕业情况,经费来源,校友评价等等。该刊以前50名为一流院校,其中绝大多数是哈佛、耶鲁这样的私立大学;二流是一些州立的名牌大学,从51名到130名,像IOWA STATE UNIVERRISTY;三流,四流的大学大多是州里的一般大学。
以上的情况是我来K大以后知道的,这也让我更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发达程度感到吃惊。在K大留学的中国学生有200多名,其中不乏从国内北大、清华、人大、上海交大、科大来的同学。就K大的条件,这些国内一流大学来的学生,没有一个敢说K大逊色于自己母校的。下面一组事实,也许可以给你一个形象点的印象。
K大成立于上世纪初,位置并不在闹市,而是偏居一座小镇,镇子的经济也全靠K大的学生。目前K大大约有3万多学生,其中包括5000多研究生,700多国际学生。整个学校有110多栋各种建筑。包括各系所,图书馆,校医院,学生活动中心,大型室内体育中心,室外灯光球场。同时还有自己的机场和一个高尔夫球场。几十辆“校巴”整日来回穿梭其间,为师生提供免费服务。同时,有残障的学生,可以随时打电话“要”专车服务。
自己平时享受服务最多的要数图书馆。一座10层的建筑。里面有各种藏书200多万册。全部开架。学生每学期借阅图书数量不限,如果K大图书馆没有你要的书,或者已经借出去了。图书馆提供服务,从州内其他大学的图书馆暂借来读者所要的书。可以说,上学以来,笔者还没有想借而没有借到的书。馆内有一层是期刊,排满了各种类型的刊物。学校订的期刊有1.2万多种。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各种专业的学术刊物,也有《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等杂志,最早的《时代周刊》是1930年的,然后按年一直排到最近,而许多学术刊物都是从创刊号开始。另外,图书馆还藏有100多万幅微缩胶片,5万多种音像资料。馆里设有专门的多媒体阅览室,全部免费对学生开放。
我在国内上本科的时候,一个宿舍的经常要派代表早起去图书馆占位子。相比之下,在K大学生真是奢侈,图书馆每层都沿边摆放着桌椅,但常常空着,考试期间即使密度最大,也是隔几张桌子坐一个人。图书馆内还有许多小房间,供几个人讨论用。另外还有带锁的小隔间,凡是考过博士资格的学生,可以申请一间,这样就成了自己的研究室。写论文时,你需要的书尽可拿到自己的小隔间。
在K大有各种计算机房30多处,每个系有自己的机房。所有计算机都是可以随时高速上网。公共机房都配有打印机,个人需要打印,可以“刷卡”,K大的学生证实际是张信用卡,上面有你的信息,你可以用这张卡买东西,复印,打印。而在自己系里的机房,打印是免费的。我亲眼见过有学生为写作业,打印了上百张的资料,而最后走时,仅带走了几张。
因为自己是文科生,能享用的设备也就这些。听一些物理、化学专业的中国同学讲,实验室里的设备都是一流的,而且鼓励你多做实验,各种耗材几乎不在教授的考虑之类。
说完了K大的硬件,再说说软件。在美国一流大学毕业的博士大部分会到各种学术机构工作。其中到大学教书是博士的一个重要出路。很多大学的博士课程中,专门设有如何教书的专题供有志于“教”的学生选择。到了博士的第三年,很多博士也都要开始带课。每年好的大学毕业的学生有大部分会到次些的学校任教。K大现在有教员600多位,其中教授(PROFESSOR),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各占三分之一。由于K大付给教授们的报酬要高于全美平均水平,因此,学校不乏哈佛,MIT等顶尖学校的毕业生。一位中国教授告诉我,K大和美国其他综合性大学一样强调教学和研究并重,而美国很多一流大学则注重研究,在一定程度上K大教师投入到教学的精力要更多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考评严格正规,要综合教学和科研两方面的能力。当然,如果你一个方面确实很强,也会得到晋升。
K大2001年的总收入是3.8亿多美元,其中学费收入1亿多,州政府拨款1亿多,剩下是校办企业,私人捐款等的收入,而该年的支出是3.6亿多美元,1.3亿是教工工资支出,剩下是教学开支等。要强调的一点是,很多教师自己到校外各种组织申请的经费不包括在内。以上资料都是在K大定期公布的年报中得来,任何人都可以从互联网中得到这些资料。笔者曾力图找到国内高校的财务情况,可惜没有结果。只见到一则报道,讲国家在过去三年累计为清华和北大投资了18亿人民币,折合2亿多美元。虽然没有什么可比性,但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勿庸讳言,一流大学和四流大学还是相差很大,最大的差别恐怕是学生素质。美国的一流大学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挑选俊才,而三四流大学的本科生基本都是当地招生,素质参差不齐。这也是这些大学为什么欢迎更多的留学生来攻读硕士和博士的原因。另外,毕业找工作时,学校声望给用人单位的印象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你想有个理想的地方看看书,做做学问,搞搞科研,相信K大这样的三四流大学,在条件上应该不会让你失望。
以上的情况是我来K大以后知道的,这也让我更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发达程度感到吃惊。在K大留学的中国学生有200多名,其中不乏从国内北大、清华、人大、上海交大、科大来的同学。就K大的条件,这些国内一流大学来的学生,没有一个敢说K大逊色于自己母校的。下面一组事实,也许可以给你一个形象点的印象。
K大成立于上世纪初,位置并不在闹市,而是偏居一座小镇,镇子的经济也全靠K大的学生。目前K大大约有3万多学生,其中包括5000多研究生,700多国际学生。整个学校有110多栋各种建筑。包括各系所,图书馆,校医院,学生活动中心,大型室内体育中心,室外灯光球场。同时还有自己的机场和一个高尔夫球场。几十辆“校巴”整日来回穿梭其间,为师生提供免费服务。同时,有残障的学生,可以随时打电话“要”专车服务。
自己平时享受服务最多的要数图书馆。一座10层的建筑。里面有各种藏书200多万册。全部开架。学生每学期借阅图书数量不限,如果K大图书馆没有你要的书,或者已经借出去了。图书馆提供服务,从州内其他大学的图书馆暂借来读者所要的书。可以说,上学以来,笔者还没有想借而没有借到的书。馆内有一层是期刊,排满了各种类型的刊物。学校订的期刊有1.2万多种。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各种专业的学术刊物,也有《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等杂志,最早的《时代周刊》是1930年的,然后按年一直排到最近,而许多学术刊物都是从创刊号开始。另外,图书馆还藏有100多万幅微缩胶片,5万多种音像资料。馆里设有专门的多媒体阅览室,全部免费对学生开放。
我在国内上本科的时候,一个宿舍的经常要派代表早起去图书馆占位子。相比之下,在K大学生真是奢侈,图书馆每层都沿边摆放着桌椅,但常常空着,考试期间即使密度最大,也是隔几张桌子坐一个人。图书馆内还有许多小房间,供几个人讨论用。另外还有带锁的小隔间,凡是考过博士资格的学生,可以申请一间,这样就成了自己的研究室。写论文时,你需要的书尽可拿到自己的小隔间。
在K大有各种计算机房30多处,每个系有自己的机房。所有计算机都是可以随时高速上网。公共机房都配有打印机,个人需要打印,可以“刷卡”,K大的学生证实际是张信用卡,上面有你的信息,你可以用这张卡买东西,复印,打印。而在自己系里的机房,打印是免费的。我亲眼见过有学生为写作业,打印了上百张的资料,而最后走时,仅带走了几张。
因为自己是文科生,能享用的设备也就这些。听一些物理、化学专业的中国同学讲,实验室里的设备都是一流的,而且鼓励你多做实验,各种耗材几乎不在教授的考虑之类。
说完了K大的硬件,再说说软件。在美国一流大学毕业的博士大部分会到各种学术机构工作。其中到大学教书是博士的一个重要出路。很多大学的博士课程中,专门设有如何教书的专题供有志于“教”的学生选择。到了博士的第三年,很多博士也都要开始带课。每年好的大学毕业的学生有大部分会到次些的学校任教。K大现在有教员600多位,其中教授(PROFESSOR),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各占三分之一。由于K大付给教授们的报酬要高于全美平均水平,因此,学校不乏哈佛,MIT等顶尖学校的毕业生。一位中国教授告诉我,K大和美国其他综合性大学一样强调教学和研究并重,而美国很多一流大学则注重研究,在一定程度上K大教师投入到教学的精力要更多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考评严格正规,要综合教学和科研两方面的能力。当然,如果你一个方面确实很强,也会得到晋升。
K大2001年的总收入是3.8亿多美元,其中学费收入1亿多,州政府拨款1亿多,剩下是校办企业,私人捐款等的收入,而该年的支出是3.6亿多美元,1.3亿是教工工资支出,剩下是教学开支等。要强调的一点是,很多教师自己到校外各种组织申请的经费不包括在内。以上资料都是在K大定期公布的年报中得来,任何人都可以从互联网中得到这些资料。笔者曾力图找到国内高校的财务情况,可惜没有结果。只见到一则报道,讲国家在过去三年累计为清华和北大投资了18亿人民币,折合2亿多美元。虽然没有什么可比性,但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勿庸讳言,一流大学和四流大学还是相差很大,最大的差别恐怕是学生素质。美国的一流大学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挑选俊才,而三四流大学的本科生基本都是当地招生,素质参差不齐。这也是这些大学为什么欢迎更多的留学生来攻读硕士和博士的原因。另外,毕业找工作时,学校声望给用人单位的印象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你想有个理想的地方看看书,做做学问,搞搞科研,相信K大这样的三四流大学,在条件上应该不会让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