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形思维操作技术在状物类习作中的运用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zs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观察到的事物用文字表现出来,是小学阶段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常用做法。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明确要求学生以事物为习作对象的习作训练就有9次之多。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用文字准确、充分地表现观察到的事物呢?笔者认为四川师范大学马正平教授首创的写作赋形思维操作技术对解决这一问题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一、写作赋形思维操作技术简介
  写作赋形思维理论是四川师范大学马正平教授提出来的。所谓“赋形思维”,是指作者在写作行文中对自己要写的文章的主题、立意(思想、情感、氛围、性格、特征、信息)进行渲染化、造势化、清晰化所运用的思维操作技术。赋形思维的过程就是一个将立意变成材料、结构、文体的过程。“重复”与“对比”是写作赋形思维的基本操作技术。
  所谓“重复”的赋形思维操作技术,就是指在主题展开的写作过程中,选择那些与自己的写作主题和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同、相似、相近的文章因素,进行谋篇、结构、构段、造语、行文,以增强(渲染)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说明性程度。
  所谓“对比”的赋形思维操作技术,就是指在主题展开的写作过程中,选择那些与自己的写作主题和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反、相对、相背的文章因素,进行谋篇、结构、构段、造语、行文,以增强(反衬)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说明力的清晰度,即反差。
  二、赋形思维操作技术在静态事物描写中的运用
  对静态事物的描写是一种“共时性、静态性”的行文,要求写作主体对被描写的事物进行结构的分析,从不同方面来渲染和凸显该事物的某一特征。
  案例一:我家有一只可爱的大公鸡,红红的冠子,像朵盛开的鸡冠花;那一身五颜六色的羽毛,像美丽的彩虹;金黄色的腿再加上那高高的大尾巴,更显得美丽动人。
  这段文字描写的对象是静止状态下的大公鸡,小作者为了表现大公鸡“可爱”,更具体一点说是“美丽动人”的特点,从大公鸡冠子的颜色和形状、大公鸡羽毛的颜色、腿的颜色和大尾巴的形状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描写。这四个方面都能够表现出大公鸡“可爱”和“美丽动人”的特点,也就是说,这段文字的主题——大公鸡可爱、美丽动人被重复了四次。这种“重复”的特点就是主题重复,材料不重复,用马正平教授的话来说就是“主题同质,材料异质”。这种重复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大公鸡不同方面的描写来对大公鸡“可爱”和“美丽动人”的特点进行渲染,以突出大公鸡的这种特点,给人留下具体深刻的印象。
  案例二:人们常常赞美烂漫的樱花、雍容的牡丹、圣洁的白莲,我却要赞美貌不惊人的花生花。我觉得平凡的花生花,蕴藏着另一种美。
  ……
  花生花没有婀娜的姿态,看上去的确比不上樱花、牡丹、白莲。不过,记得一位名人说过:“不是因为美丽才显得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显得美丽。”我也并非初次看到花生花就爱它,我对它产生特殊的感情,由来是这样的——
  ……
  开花必结果,多可爱的小黄花!千千万万朵小黄花默默地开,悄悄地谢,最后钻入土里长出千千万万颗喷香的花生,奉献给人们!
  从此,我对花生花产生了特殊的感情,每看到它,我就联想到那些朴实无华、不慕名利、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的普通劳动者。
  这篇题为《我爱花生花》的习作表现了花生花“貌不惊人”“平凡”但“蕴藏着另一种美”的特点外,赞美了跟花生花一样“朴实无华、不慕名利、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的普通劳动者”。这篇状物的文章除了运用“重复”的手法表现花生花“貌不惊人”“平凡”的特点外,更多的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平凡”但“蕴藏着另一种美”“花生花没有婀娜的姿态,看上去的确比不上樱花、牡丹、白莲”和从“我也并非初次看到花生花就爱它”到“我对它产生特殊的感情”三方面的对比来突出花生花的特点,从而表达了对像花生花一樣的普通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三、赋形思维操作技术在动态事物描写中的运用
  所谓“动态事物”,是指处在运动状态中的事物。如果说对“静态事物”的描写主要是从空间的角度来进行,那么对“动态事物”的描写就是要表现事物在运动过程中的特点。
  案例三:花大将可凶了。你看,花大将展开双翅,翘起尖嘴,凶狠地冲向那只公鸡,纵身一跳,猛啄对方脑袋。随着“咯咯咯”几声叫,那只公鸡的头被狠狠地啄了几下,掉下许多毛。花大将先占了上风,得意洋洋地举起爪子,想弄掉嘴上的鸡毛,谁知对方瞅准了这个机会,也纵身一跳,一阵猛啄,花大将的冠子被啄出血来。这下可惹怒了花大将,它猛扑向前,谁知对方早有防备,从花大将的身上飞了过去,猛转身啄花大将,可花大将机灵地躲开了。这时,只见花大将双翅一展,一个老鹰扑食,跳到对方的背上,一阵精彩的小鸡啄米后,对方的冠子开了花,鲜血直流,脑袋也快成“和尚”了。那只公鸡斗不过花大将,便顺着墙根灰溜溜地逃跑了。
  本段文字描写的主要对象是打架中的公鸡花大将,表现出花大将“善斗”的特点,这种特点具体表现在“凶”和“机灵”两个方面。“公鸡花大将善斗”是本段文字的主题。为表现这一主题,小作者运用了“重复”和“对比”的赋形思维操作技术。
  首先,公鸡花大将的“凶”和“机灵”就是从两个大的方面表现“公鸡花大将善斗”,是从不同侧面对这一主题的重复。在表现花大将“凶”的这一小主题时,从它“展开双翅,翘起尖嘴”的样子,从“凶狠地冲向”“纵身一跳”“猛啄对方脑袋”“得意洋洋地举起爪子”“猛扑向前”等动作进行了多次重复和渲染,把花大将善斗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还通过“双翅一展”“老鹰扑食”“跳到对方的背上”“小鸡啄米”等一系列动作的重复,体现了花大将的机灵,同样表现了“公鸡花大将善斗”的特点。
  其次,本段文字还多次运用了对比的赋形思维操作技术来表现“公鸡花大将善斗”的特点。第一,通过表现花大将对手的善斗来衬托出花大将的善斗;第二,通过对花大将对手先前的“凶”和后来的“灰溜溜地逃跑了”的对比来衬托花大将的善斗;第三,通过写花大将的对手“掉下许多毛”“冠子开了花,鲜血直流,脑袋也快成‘和尚’了”的效果来衬托出花大将的善斗。
  “重复”和“对比”的赋形思维操作技术在动态事物描写中的运用,关键是要把握好事物在运动的不同阶段中能够表现事物特点(即主题)的不同方面。本段文字,描写了公鸡花大将在进攻、取胜、被反攻、再进攻、取得最后胜利的不同阶段中的翅膀、嘴、腿的一系列动作,但是都是紧扣住花大将“善斗”的特点来进行多次的重复和对比。使用“重复”和“对比”的赋形思维操作技术把花大将“善斗”这一抽象的主题形象化,使这一主题更明确。
  总之,在描写静态事物时,我们要指导学生关注事物空间上的不同方面,如形状、颜色、不同部位等,从不同的方面来“重复”表现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点,也可以通过用事物自身或者其他事物来进行“对比”,从反面来表现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在描写动态事物时,我们要指导学生关注事物在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各方面表现,通过对这些阶段和方面的重复、对比的表达,来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注: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运用赋形思维操作技术拓展小学生习作思路的策略研究”成果;编号:1201573637】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增城区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 宋园娣
其他文献
<正>日本的很多动画片里都有孩子和家人一起洗浴的场景,比如大家熟悉的《樱桃小丸子》和宫崎骏导演的电影《龙猫》等。"亲子洗浴"是日本特有的育儿风俗。给孩子洗澡是爸爸的
作为家长,一定要有意识在平日里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不要让孩子觉得只要是他想要的,爸妈就会立刻满足他,从而养成一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坏习惯。  我们在公园、小区或街道上,经常会看到有些孩子在家长没有满足其欲望时,大声哭闹或在地上打滚,或撕扯自己的头发、衣服,或抱着成人的腿不让走。这些行为称为暴怒发作。暴怒发作中的孩子往往不听劝阻,除非成人满足他的要求,否则会僵持下去。下面两个
苏教版教材是以单元为主题编排课文的,这就决定了阅读教学要在厘清文本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要以整体的视角引领学生进行深入探究,让学生在共性总结的提炼中明晰相同文体的表达特点,在异质的对立中感知细微的差异,从而更好地了解同一文体不同的表达方式,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笔者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姥姥的剪纸》《安塞腰鼓》两篇散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在践行整合策略下的一些尝试。  一、整体把握,感受形散神
不能好好陪孩子,那就对他“言听计从”  现年38岁的郭守正,是郭台铭和前妻林淑如所生。尽管早在2005年,林淑如就因为患乳腺癌离世,但是她和郭台铭的爱情故事,至今被人津津乐道。  两人相识于郭台铭默默无闻、穷困潦倒的时候,而当时的林淑如容貌秀丽,家境殷实,毕业于台北医学院,是富家千金。两人21岁时,在药厂一起工作的他们相识相爱,3年后郭台铭创办了“鸿海塑料企业”,林淑如跟父母要钱支持他创业,并在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