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耕不辍 矢志不渝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cul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宏君先生 是一位具有艺术天赋的音乐人,然而,将中国民族音乐演奏完美,却不是他唯一的目的,把澳门的中乐推向世界,用一本澳门音乐史弥补无音乐领域著作论述的遗憾,填补澳门中西文化交流在音乐领域的空白,是他人生求索的另一个目标。于是,他用手中的笔探索着传统民族音乐的高深莫测,领略其美妙迷人的风采,先后着《濠江乐府随笔》、《澳门音乐》两书,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第六届副主席、著名高胡演奏家余其伟先生评价说:“他的笔耕劳作,对于澳门之文化艺术,起了推动的作用。”
  
  【李宏君先生,祖籍福建晋江,1977年考入福建省晋江市掌中木偶剧团,任乐队二胡首席,1980年移居澳门,1987年考入澳门文化局属下之澳门中乐团,成为创团乐师,在演奏民乐之余,亦热衷于研究中国民族音乐,发表推介中国民族音乐文章上百篇,着有《濠江乐府随笔》、《澳门音乐》两书。现任澳门福建体育会名誉会长、澳门安海同乡会秘书长、澳门宏韵梵乐会会长等职。】
  
  移居澳门,找寻心灵的故乡
  
  李宏君先生祖籍福建晋江,也许源于天生对艺术的敏感,1977年,他考入了在国际享有盛誉的福建省晋江市掌中木偶剧团,任乐队二胡首席。
  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政策下,内地一大批人士移居进入港澳地区。1980年,李宏君先生带着退职金所兑换的六百多元港币,来到了澳门。
  这个举动有些冒险,因为来到澳门的他举目无亲,语言不通,生活方式不适应等等无不制约着他。面对现实的生活,李宏君先生不得不暂时将音乐搁浅,想方设法谋求生计,重新开始。幸运的是他有一技之长,在考获了无线电技工证之后,他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一两年后,他结束了打工生涯,自己开店,生活逐渐宽裕起来,然而作为一个具有艺术天赋的艺术家,优越的物质条件永远不会是他追求的目标,精神的富足才是他永恒的追求。在李宏君先生的意识里存在两个故乡,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心灵的,也许现实的故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其变得山清水碧、物质丰腴,即使心灵的故土是雪域高原,略显贫瘠,但是他仍旧在苦苦找寻着精神的故乡,一个有音乐的心灵故乡。
  1987年,李宏君先生考入了澳门文化局属下之澳门中乐团,成为创团乐师。在澳门中乐团,李宏君先生一做就是十八年,他曾多次随团前往葡萄牙巡回演出,1995年,他参与了葡萄牙国际艺术节;1998年在葡萄牙世界博览会专场演出,这一年,他参与录制了澳门中乐团专辑CD等。多年的艺术生涯,让他的足迹遍及葡萄牙、法国、西班牙、比利时、荷兰、泰国等地。精神的家园开始丰富,心灵的故土亦开始长满鲜花,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1999年,澳门回归后,李宏君先生开始着手研究澳门的音乐史,2006年他创建了澳门宏韵梵乐会,开始努力研究佛教音乐,他要填补澳门音乐史和澳门佛教音乐这两片空白。
  
  着书立言,填澳门音乐史空白
  
  澳门特殊的历史背景,促成了澳门独特的文化,澳门文化是生活在澳门和到过澳门的中国人、葡萄牙人以及西洋人共同创造的文化,澳门被称为中西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有人曾这样评价澳门文化:“这种文化曾在中西交流中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无论是西学东渐,还是中学西渐,都绕不开澳门文化。”对于这样的观点,李宏君先生甚是赞同,同时也感到些许遗憾,大家将澳门的语言、文学等纳入了中西文化荟萃交融的特色中,却单单忽略了音乐,尤其是中国音乐,当一些社会、科技、艺术等方面的著作论述相继面世时,音乐方面的研究却依旧近乎空白,这是特殊的历史和特殊的环境遗留下来的遗憾。
  李宏君先生有志在澳门中西音乐交流史上发掘出历史宝藏,开拓这一方面的新天地。多年来,他花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翻阅了各种与音乐有关的史料,试图从各种史料中找寻有关西洋音乐在澳门的蛛丝马迹,用历史的事实来证明澳门在中国乃至世界音乐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试图让中国的文化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然而,要拂去覆盖在中国文化上的那一层又一层的灰尘,唤醒被人们遗忘了许久的记忆,李宏君先生不得不承认,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太难。
  尽管如此,李宏君先生并不愿意放弃,通过史料,他发现正式将西洋钢琴引入中国,揭开中西文化交流史光辉一页的是澳门的传教士,澳门的传教士在明朝时期的宫廷里,开办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钢琴训练班,传教士利玛窦更特意用中国民间音乐旋律,谱写了《西琴八曲》,这是用中国音乐写成的第一本钢琴乐曲集。这些发现被李宏君先生写在了《澳门是中西音乐艺术交流的桥梁、西洋音乐传入中国的发源地》一文中。
  通过考证,李宏君先生还惊喜地发现,扬琴是通过澳门传入了内地,笙通过澳门传入了欧洲,成为欧洲吹簧乐器的鼻祖等等。西洋的提琴、西洋室内乐都是从澳门传入中国的。他将中乐西传,西乐中传的历史,编撰成书,伴随着《澳门音乐》的面世,被掩埋太久有关音乐的历史逐渐浮出水面,空白着的澳门中西文化交流在音乐领域有了些许笔墨,这一切,都让李宏君先生欣喜不已。他仿若是一个播种者,将澳门的音乐史播种在澳门中西文化交流的土地里,播种在乐坛之中,播种于每一个澳门人的心田中。
  2000年,由李宏君先生编辑的《濠江乐府随笔》出版,著名高胡演奏家,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第六届副主席余其伟先生为其写序,并称赞道:“他的笔耕劳作,对于澳门之文化艺术,起了推动的作用。”这样的评价,是对李宏君先生多年心血的肯定。
  成果初现,李宏君先生的脚步没有停止,他继续收集着相关资料,计划出版一本《澳门音乐剪辑》,以期为澳门的音乐史再添一笔。
  
  演奏中乐,传递厚重的艺术底蕴
  
  中国民族音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中国民族音乐中领略到的是华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渊源及厚重的艺术底蕴。
  然而,在澳门,这个曾经成为葡萄牙殖民地数百年的地方,在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澳门土地上原有的中国民族音乐被冲洗,渐渐被蜂拥而至的西洋音乐淹没。直到澳门回归十余年的今天,中乐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西洋乐在澳门仍旧占据主导地位,扮演着主角。
  李宏君先生说:“历史悠久的中国民族音乐,以其古朴传奇的神韵,缤纷璀璨的色彩屹立于世界乐坛,每一个炎黄子孙,应对祖国瑰丽的民族音乐有清晰的理解,全面的认识,才能让自己的身心陶醉在民族音乐博大精深、千姿百态的奇妙意境之中。”在说这些话之前,李宏君先生已经在心里拿定了推广中乐,研究中乐的主意,下定了将中乐纳入肯定澳门文化历史地位范畴的决定。
  在澳这些年,他积极参与中国民族音乐推广演奏活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曾多次在澳门电视台录制二胡、高胡节目, 1994年,在澳门长虹音乐会与广东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在广州联合演出的民族音乐会上,表演二胡独奏,1995年,在中银大厦举办的欢度中秋晚会上,表演二胡独奏;1998年,在河北电视台录播的庆澳门回归《九九归一》晚会中独奏,2009年在深圳艺术节中独奏,2010年在厦门大学音乐会中独奏……精湛的二胡演奏技术,一次次将人拉入音乐的殿堂,感受着中乐的独特魅力。
  除了演奏民乐,李宏君先生亦热衷于研讨中国民族音乐的赏析和评论,他在《澳门日报》上以“李宏君”之名,或以“弘君”之名发表了上百篇推广中国民族音乐的文章,如《传统粤乐器‘提胡’获新生》、《从闽南语歌曲大赛看澳门多元文化》等,成为了《澳门日报•艺海版》的长期作者。香港的几个中国音乐团体在多次活动中,特邀李宏君先生为其撰写的文章,理由是:“李宏君先生的文章最能体现他们的心声,最能展现中乐的真谛。”因为他已经将自己的整颗心放在了中国音乐的殿堂里。
  2001年,李宏君先生开办了宏韵琴行,以中国乐器为主。但他不遗余力地推广中国音乐,他现任澳门宏韵梵乐会会长、澳门长虹音乐会顾问、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同时,他还是澳门演艺学院《中国音乐欣赏》科教师,教授了一批学子,为让中乐在澳门大地上如鲜花般盛开而尽心尽力。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乐一定会引起重视。
  李宏君先生对音乐,尤其是中国传统音乐有着坚定的信念,他对中国传统音乐在澳门发展,充满了期待,这样的信念和期待让他一直在音乐和澳门音乐史中坚守,不偏不倚,不离不弃,沿着这样一条轨道,他一直在向前走,笔耕不辍,矢志不渝。
  
  
其他文献
陈飞比女士 设计出身,最喜求变求新,座右铭为“nothing is impossible”的她,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她思维活跃,才华横溢,热衷于向“难题”发出挑战,自25岁起步创业,十一年过去,已是业界知名成功人士。就在2010年3月,她还受兴趣驱使,前往美国考证,变身气球设计师,成为香港第四名获此资格的翘楚,除经营着数间安全培训机构之外,亦创造了另一番浪漫多彩的艺术天地。    【陈飞比女士,现担
期刊
劳玉娥博士很早就从事美容行业,18岁就经营美容纤体中心,经过长期以来的努力拼搏,公司已形成多元化经营的趋势,而美容则是主导行业,兼顾发展地产、旅游投资、婚纱庆典等多方面。一路走来,她坦言努力是不断前进的动力。事业之余,她还参加多项社团服务,并为澳门狮子会第一副会长,秉承“四出”精神的她,希望尽自己的能力更多地帮助有需要的人群。一直以来,气质美如兰的她,不断呈现生命中最亮丽的光环。    【劳玉娥小
期刊
陈炎培先生说他的一生是平淡的一生,无所谓成功,亦无所谓失败,在成功和失败之外,他选择的是平淡的生活以及平淡的服务,而不是选择商业的喧嚣和浮华,紧贴服务,他拥有的是一片服务的意识、一段无私奉献的历程,无所谓惊天动地,只为了尽己所能帮助更多的人,他的真挚和热忱让人无法否认。这是他对人生的一种态度,有些平淡,有些普通,也许,正是这般简单,才让他得到了许多人无法得到的开心、幸福和满足。    【陈炎培先生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9月2日,以“百年传仁万世流金”为主题,旅港南海商会假座会展中心举行成立100周年庆典宴会。大会筵开123席,座无虚席,来自海外、海内及香港逾千宾客莅临到贺,济济一堂,畅叙乡情,可谓“群贤毕至、盛况空前”。  中联办港岛工作部部长吴仰伟、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广东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蒋乐仪、香港广东社团总会主席王国强、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立法会议员林健锋,佛山市委书记李贻伟、代
期刊
邓佑明先生是一位诚恳踏实、诚信经营、热心付出、乐于奉献的服务者。于事业,他从底层做起,一步步拾阶而上,从帮人打工到自己开办公司,近二十年来,他凭借良好的信誉和悉心的服务,使公司业务稳定,发展蒸蒸日上;于服务,他很早便担任村代表,对厦村乡新围感情颇深,竭力为居民排忧解难,他早已将服务融入心中,并尽自己能力,帮助需要的人群。一直以来,朴实、乐观的他用诚信和服务演绎着精彩的人生。     【邓佑明先生,
期刊
贝钧奇先生是香港体育界知名人士,他的人生有着深厚的传奇色彩,身兼数职,对香港足球、篮球、健美、柔道、体操、泰拳等多项体育运动贡献良多,积极弘扬拼搏奋进的体育精神和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同时活跃于文化界,曾任报刊特约撰搞人与专栏作者,着有《航海散记》、《人在旅途——海員看世界》;他更是一名敢于与大海搏击的成功商人,曾经乘风破浪的海員,现为亚联装饰有限公司总经理。    【贝钧奇先生,亚联装饰工程有限公
期刊
邓贺年先生是一位热爱家乡、关注社区的人士,作为元朗锦田的原居民,他熟知锦田的历史,也乐于将这些传统传承下来,每年,他都组织村民举办一些活动,如十年一届酬恩建醮、春秋二祭、洪圣宝诞、祭祖、点灯等。身为区议员的他,经常与政府、村长沟通,为居民争取权益、保障利益,同时,他竭力维护社会安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以“为乡民服务、建和谐社区”为服务理念,一直以来,他用言行履行着为乡民服务的诺言。    【邓贺
期刊
赖佩容女士于19岁即创办制衣工厂,最开始是小作坊经营,后慢慢地扩大,如今,在广东省罗定市已拥有两家工厂,共300多名工人。而制衣厂主要以裤类为主。同时,她还参与了多项社团服务,并为侨港罗定同乡会创会50年来第一位女会长,一直以来,心怀责任的她希望尽自己能力多为同乡会做些力所能及之事。不论经营事业还是服务社团,她都以诚信、责任处之,因而,乐观的她总是心怀善念、澹泊处之。    【赖佩容女士,嘉欣制衣
期刊
陈伟强先生是一位以他人所需为中心的人,他将自己置于人后,因为他怀揣着一颗为人的真心。古语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陈伟强先生纵不能心忧天下,但他却时刻心系社区大众,凡能力所及,皆热忱服务,不为扬名立万,但求无愧于心。“要有一种使命感。”这是他的心声,更是他继续向前的力量和精神之源。    【陈伟强先生,油尖旺区议会独立民选议员,香港理工大学专业及持续教育学院讲师,大专学生权益连线召集人,
期刊
第68届威尼斯影展得奖名单9月11日出炉,4部入围竞赛片的华语电影中,有两部风光获奖,香港女星叶德娴以《桃姐》封后,中国导演蔡尚君以《人山人海》抱走最佳导演奖。  威尼斯影展于日前闭幕,颁奖典礼压轴登场。其中,被视为影后大热门的叶德娴,以导演许鞍华作品《桃姐》勇夺最佳女演员,获媒体大赞“实至名归”。蔡尚君则以影片《人山人海》拿下最佳导演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