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89-0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之所以将和諧民族关系列入党代会报告,就在于和谐民族关系对于我们这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来说显得至关重要,它既是社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民族关系和谐与否,不仅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稳定、统一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它包含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体多元”文化,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纽带。中华民族文化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提供着强劲的精神动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包括各少数民族和各民族地区在内的全社会和谐。历史一再证明,团结就兴旺,就繁荣;分裂就动乱,就衰败。这是各民族发展进步的一条客观规律,也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强烈愿望,民族团结本身就是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数千年的梦想和愿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根本特征,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功处理好中国的民族问题,就在于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与时俱进地制定出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民族政策,并得到有效贯彻和执行,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了国家稳定和统一,实现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进步和繁荣。
民族关系是在民族交往中形成的具有民族性的社会关系,和谐的民族关系以平等为基础、以相互尊重和友好交往为前提,彼此间需要交流和了解、消除误解和偏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我们党处理民族问题的总原则,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基础,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根本保证。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是民族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民族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民族关系的终极目标。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毛主席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相互促进、相互实现的。
民族区域自治已成为党的民族政策的有效载体,通过民族区域自治使广大少数民族更直接地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民族政策的温暖,在少数民族心中产生了巨大的亲和力和积极的心理影响,成为维系少数民族与党和国家的感情纽带,增强了多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力,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创建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我国现在还面临一种新的形势,即影响民族团结从而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将长期存在,这使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那就是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西化和分化的政治图谋一刻也没有放松,与国内民族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处心积虑地利用所谓“民族”、“宗教”、“人权”等问题,加紧对我进行渗透、分裂、破坏和颠覆活动。民族问题的特点是,它涉及国家的核心利益,历史和现实斗争经验告诉我们,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民族分裂。没有对民族分裂主义的坚决斗争,就没有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就没有祖国的稳定和发展。国际上因民族问题处理不当而引发国家分裂、民族纷争、社会动荡的事,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和警惕。我们必须清醒认识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妥善处置民族问题。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和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没有民族团结的社会和谐不可能是真正的社会和谐;不促进民族团结的发展,不可能是真正的科学发展。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是相互促进的。民族团结是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是事关全局的大事,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维护民族团结对于维护国家统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抵御境外敌对势力渗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各民族共同利益,促进各民族繁荣进步,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之所以将和諧民族关系列入党代会报告,就在于和谐民族关系对于我们这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来说显得至关重要,它既是社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民族关系和谐与否,不仅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稳定、统一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它包含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体多元”文化,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纽带。中华民族文化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提供着强劲的精神动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包括各少数民族和各民族地区在内的全社会和谐。历史一再证明,团结就兴旺,就繁荣;分裂就动乱,就衰败。这是各民族发展进步的一条客观规律,也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强烈愿望,民族团结本身就是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数千年的梦想和愿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根本特征,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功处理好中国的民族问题,就在于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与时俱进地制定出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民族政策,并得到有效贯彻和执行,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了国家稳定和统一,实现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进步和繁荣。
民族关系是在民族交往中形成的具有民族性的社会关系,和谐的民族关系以平等为基础、以相互尊重和友好交往为前提,彼此间需要交流和了解、消除误解和偏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我们党处理民族问题的总原则,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基础,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根本保证。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是民族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民族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民族关系的终极目标。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毛主席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相互促进、相互实现的。
民族区域自治已成为党的民族政策的有效载体,通过民族区域自治使广大少数民族更直接地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民族政策的温暖,在少数民族心中产生了巨大的亲和力和积极的心理影响,成为维系少数民族与党和国家的感情纽带,增强了多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力,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创建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我国现在还面临一种新的形势,即影响民族团结从而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将长期存在,这使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那就是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西化和分化的政治图谋一刻也没有放松,与国内民族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处心积虑地利用所谓“民族”、“宗教”、“人权”等问题,加紧对我进行渗透、分裂、破坏和颠覆活动。民族问题的特点是,它涉及国家的核心利益,历史和现实斗争经验告诉我们,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民族分裂。没有对民族分裂主义的坚决斗争,就没有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就没有祖国的稳定和发展。国际上因民族问题处理不当而引发国家分裂、民族纷争、社会动荡的事,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和警惕。我们必须清醒认识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妥善处置民族问题。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和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没有民族团结的社会和谐不可能是真正的社会和谐;不促进民族团结的发展,不可能是真正的科学发展。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是相互促进的。民族团结是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是事关全局的大事,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维护民族团结对于维护国家统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抵御境外敌对势力渗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各民族共同利益,促进各民族繁荣进步,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