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日月逢九都属阳,故名“重阳”,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古人认为这是个特别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历代诗人也都纷纷吟咏酬唱,为重阳佳节增添了浓厚的诗情雅意。
登高
重阳节登高,原是古人在围猎骑射之后,登上高地摆宴饮酒加以庆贺,并进行拜天之礼。登高的寓意在于离人愈近,拜祭也愈诚,后来演化成登高这一习俗。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尽览秋日草木山川的最好时刻。登高带来的心旷神怡的感觉,引发了诗人们的诗兴,留下了许多“登高诗”。“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
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邵大震《九日登玄武山旅眺》)此诗表现了诗人重阳登高,远眺山河美景的悠然之情。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奈何,为什么)从北地来?”(王勃《蜀中九日登高》)登高引发了诗人的佳节思亲之情。遥塑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见鸿雁从北方飞来,不禁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来?在强烈对比中,把思乡的愁绪摊到高峰。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杜牧《九日齐山登高》)秋高雁飞,诗人携壶髓览,触景生情,慨叹人生忧愁痛苦日多,难得有欢快的时候。在此重阳佳节,应该举杯痛饮,采菊插头,潇洒而归,而不能像古人面对落日而悲戚哭泣,透露出诗人志士之气仍存和不甘落拓消沉之意。登高激发了诗人积极奋进、报国济世的壮志。
赏菊
重阳节前后,菊花盛开,赏菊饮酒便成了节日另一重要习俗。“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重阳佳节,亲朋好友同饮菊花酒,共赏菊花,别有一番情趣。人共菊。花醉重阳,诗人们更是吟诗酬唱,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菊佳句。
陶渊明偕知己赏菊时不禁脱口而出:“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王勃的“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语言隽永,诗意清新,朴实之中见真情,道出了赏菊饮酒的情趣。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毛泽东《采桑子·重阳》)该词一反古代许多重阳诗的悲秋伤感情调,催人奋进。
插茱萸
茱萸是一种常绿小乔木,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果实嫩时呈黄色,秋后成熟时变成紫红色。茱萸气味辛辣芳香,古人认为佩带茱萸,能辟邪去灾。从晋代起,插茱萸“辟恶气而御初寒”,就成为重阳的一大习俗。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诗人积极处世,幽默诙谐,以满插茱萸的返老还童的小孩游戏,平添重阳节的喜庆气氛,读之令人情趣倍生。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兰田崔氏庄》)诗人遥望秋山秋水秋风秋景,感觉自己电开始衰老,趁着几分醉意,借问手中的茱萸:明年的这个时候,还有几人健在,佩带着你再来聚会呢?诗人借茱萸发出对时光易逝的慨叹。
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孟浩然的“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九日》),借茱萸言思念之情,渲染出身在异乡的那份怀乡思亲之情。
此外,重阳节在古代还有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过节的习俗,所以又叫“女儿节”。“九”与“久”谐音,久寿相转,因则九月九日又被赋予了长寿的含义,蘑阳节又是中国老人节,寄托着祝福老人健康长寿之意。
登高
重阳节登高,原是古人在围猎骑射之后,登上高地摆宴饮酒加以庆贺,并进行拜天之礼。登高的寓意在于离人愈近,拜祭也愈诚,后来演化成登高这一习俗。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尽览秋日草木山川的最好时刻。登高带来的心旷神怡的感觉,引发了诗人们的诗兴,留下了许多“登高诗”。“九月九日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
寒雁一向南去远,游人几度菊花丛”(邵大震《九日登玄武山旅眺》)此诗表现了诗人重阳登高,远眺山河美景的悠然之情。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奈何,为什么)从北地来?”(王勃《蜀中九日登高》)登高引发了诗人的佳节思亲之情。遥塑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见鸿雁从北方飞来,不禁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来?在强烈对比中,把思乡的愁绪摊到高峰。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杜牧《九日齐山登高》)秋高雁飞,诗人携壶髓览,触景生情,慨叹人生忧愁痛苦日多,难得有欢快的时候。在此重阳佳节,应该举杯痛饮,采菊插头,潇洒而归,而不能像古人面对落日而悲戚哭泣,透露出诗人志士之气仍存和不甘落拓消沉之意。登高激发了诗人积极奋进、报国济世的壮志。
赏菊
重阳节前后,菊花盛开,赏菊饮酒便成了节日另一重要习俗。“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重阳佳节,亲朋好友同饮菊花酒,共赏菊花,别有一番情趣。人共菊。花醉重阳,诗人们更是吟诗酬唱,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菊佳句。
陶渊明偕知己赏菊时不禁脱口而出:“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王勃的“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语言隽永,诗意清新,朴实之中见真情,道出了赏菊饮酒的情趣。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毛泽东《采桑子·重阳》)该词一反古代许多重阳诗的悲秋伤感情调,催人奋进。
插茱萸
茱萸是一种常绿小乔木,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果实嫩时呈黄色,秋后成熟时变成紫红色。茱萸气味辛辣芳香,古人认为佩带茱萸,能辟邪去灾。从晋代起,插茱萸“辟恶气而御初寒”,就成为重阳的一大习俗。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诗人积极处世,幽默诙谐,以满插茱萸的返老还童的小孩游戏,平添重阳节的喜庆气氛,读之令人情趣倍生。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兰田崔氏庄》)诗人遥望秋山秋水秋风秋景,感觉自己电开始衰老,趁着几分醉意,借问手中的茱萸:明年的这个时候,还有几人健在,佩带着你再来聚会呢?诗人借茱萸发出对时光易逝的慨叹。
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孟浩然的“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九日》),借茱萸言思念之情,渲染出身在异乡的那份怀乡思亲之情。
此外,重阳节在古代还有接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过节的习俗,所以又叫“女儿节”。“九”与“久”谐音,久寿相转,因则九月九日又被赋予了长寿的含义,蘑阳节又是中国老人节,寄托着祝福老人健康长寿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