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和家长对英语的重视,英语教育日渐呈现低龄化趋势,幼儿英语教育正是这种变化发展的产物。于是,各式各类英语培训应运而生,幼儿英语培训机构也是五花八门。父母们怀着“望子成龙”的热切期望,也不在乎孩子是否兴趣所在,让孩子情愿或不情愿到英语培训机构学习英语。课堂上孩子日复一日重复着词汇、语法、句子,而一旦脱离课堂,所有的这一切又都还给了书本和老师。课堂成了孩子“学”英语唯一的地方。也有家长认为,把孩子放到培训班就万事大吉,学习是孩子和老师之间的事情。在目前的幼儿英语培训机构中,并没有统一规范的少儿英语学习目标。各个英语培训班从教学目的、教学方式及其教材的选取都以其各自“特色”作为招生的一个亮点。如此品种繁多的英语培训机构质量良莠不齐,其中不乏鱼目混珠者,这也造成家长对幼儿英语教育认识的混乱。我们不得不扪心自问,我们到底该如何教授孩子英语?
一、正视孩子英语学习的定位
英语是一种语言,而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语言是最原始的沟通及与别人心智互动的途径,语言是介于社会文化世界与个人心智功能之间的重要桥梁,因此语言的获得是孩子心智发展上最重要的里程碑。研究表明,学前阶段是母语的口头学习关键期,错过了这个关键期,人的语言发展就会受限制。语言是处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文化之中,语言环境的刺激成了语言的学习动机。母语的学习动机由于所处环境的影响能够天然自动形成。作为母语学习之后的第二语言,缺乏语言环境刺激,学习动机更多的是来自外在的功利性动机,具体表现在广大家长对孩子的英语期望方面。 比如,有些家长考虑到孩子以后升学或者出国英语成绩都占很大比重,因此不惜花大力气从小就狠抓孩子的英语学习;有些家长是好面子,让孩子把英语当成一种技能来学习,通过取得不同级别的证书来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乃至作为一种炫耀的资本。而真正把英语当成孩子一种“自发的兴趣”来学习的家长占的比例很小。
如果在幼儿学习英语的最初阶段就告知孩子学好英语是为了将来,孩子可能就此会把英语学习当成一种“包袱”。家长不妨弱化这种外在的英语功利化思想,而去强化孩子内在的学习兴趣,因为儿童对任何一种东西的学习兴趣主要是自发的。语言是交际工具,是需要在生活中运用的,那么让孩子体会到英语语言运用的乐趣,这样就能将功利性动机在幼儿的英语学习过程中转化为内在驱动力。
二、寻找适合孩子英语学习的方法
外语教学理论中学习方式分为“学得”和“习得”。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这样界定两个概念:“学得”通常指在正式的教室环境中有意识地学习语言规则的学习过程,即有意识地学习语言的显性知识;这种学习是系统的、正规的。“习得”是相对于“学得”而言,指学习者在丰富、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无意识将隐性知识内化,即没有任务压力、没有任务意识自然地掌握一门语言。而相对于孩子来说,“习得”无疑是很好的英语教学方式。
1、环境因素。牙牙学语的婴儿在短暂时间内口语能力可以迅猛发展;一个初入异乡的孩子,能在六个月时间内基本渡过听、说语言关。其原因就是因为生活在这种语言环境中。所以说语言环境是学习语言的基础,而孩子适应语言环境的能力要比成人更强。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营造一个英语学习的氛围,让孩子能够将英语在生活实践中得到运用,明白英语是用来“用”的,而非“学”的。这也是运用了“习得”是在一个下意识过程中学习的原理。只有潜意识习得来的知识才能使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达到自动化,才能自然地运用语言。
2、方法因素。观念的转变才能促进方法的转变。在全语言教育观念中,强调师生是构成学习过程的共同体,这里师生包括老师和孩子,也包括家长和孩子。全语言教育(Whole Language)是上世纪 90年代席卷全球儿童语言教育界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心理语言学家古德曼定义它为“一种视儿童语言发展和语言学习为整体的思维方式”。我们应该把全语言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贯彻到儿童英语教育中来:
(1)幼儿在语言发展过程占主动地位。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幼儿扮演主动的角色,能够对输入语言建构自己的理解,从而完成语言输出过程。幼儿以“习得”方式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就要求有一个宽松、和谐且充满情趣的语言氛围,因而,老师及其家长扮演的是一个示范者,为幼儿提供一个支持、接纳幼儿探索语言的环境。
(2)幼儿是在交流过程中获得语言的发展。这里的交流强调的是幼儿的个人生活经验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儿童的语言能力主要是在真实的生活实践中获得,而非课堂上的反复操练。没有适当的英语语言环境的强化,所学到的英语只能是一种知识,不是语言能力。
(3)采用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幼儿外语教学需要注重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语言学习的第一步是要培养语感。教学除了教科书外,儿歌、动画和故事等形式都很适合孩子。“习得”就是要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没有压力,老师和家长引导孩子唱唱跳跳、念儿歌、做游戏,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培养英语语感。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英语信息的语言环境不仅仅是在教育机构中,有条件有资源的家长可以在幼儿一天的生活、游戏和运动中都穿插这些元素。
另外,外语教学有先听说、后读写的顺序,孩子学习英语,也要逐步培养其后续发展的语言能力。
一、正视孩子英语学习的定位
英语是一种语言,而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语言是最原始的沟通及与别人心智互动的途径,语言是介于社会文化世界与个人心智功能之间的重要桥梁,因此语言的获得是孩子心智发展上最重要的里程碑。研究表明,学前阶段是母语的口头学习关键期,错过了这个关键期,人的语言发展就会受限制。语言是处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文化之中,语言环境的刺激成了语言的学习动机。母语的学习动机由于所处环境的影响能够天然自动形成。作为母语学习之后的第二语言,缺乏语言环境刺激,学习动机更多的是来自外在的功利性动机,具体表现在广大家长对孩子的英语期望方面。 比如,有些家长考虑到孩子以后升学或者出国英语成绩都占很大比重,因此不惜花大力气从小就狠抓孩子的英语学习;有些家长是好面子,让孩子把英语当成一种技能来学习,通过取得不同级别的证书来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乃至作为一种炫耀的资本。而真正把英语当成孩子一种“自发的兴趣”来学习的家长占的比例很小。
如果在幼儿学习英语的最初阶段就告知孩子学好英语是为了将来,孩子可能就此会把英语学习当成一种“包袱”。家长不妨弱化这种外在的英语功利化思想,而去强化孩子内在的学习兴趣,因为儿童对任何一种东西的学习兴趣主要是自发的。语言是交际工具,是需要在生活中运用的,那么让孩子体会到英语语言运用的乐趣,这样就能将功利性动机在幼儿的英语学习过程中转化为内在驱动力。
二、寻找适合孩子英语学习的方法
外语教学理论中学习方式分为“学得”和“习得”。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这样界定两个概念:“学得”通常指在正式的教室环境中有意识地学习语言规则的学习过程,即有意识地学习语言的显性知识;这种学习是系统的、正规的。“习得”是相对于“学得”而言,指学习者在丰富、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无意识将隐性知识内化,即没有任务压力、没有任务意识自然地掌握一门语言。而相对于孩子来说,“习得”无疑是很好的英语教学方式。
1、环境因素。牙牙学语的婴儿在短暂时间内口语能力可以迅猛发展;一个初入异乡的孩子,能在六个月时间内基本渡过听、说语言关。其原因就是因为生活在这种语言环境中。所以说语言环境是学习语言的基础,而孩子适应语言环境的能力要比成人更强。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营造一个英语学习的氛围,让孩子能够将英语在生活实践中得到运用,明白英语是用来“用”的,而非“学”的。这也是运用了“习得”是在一个下意识过程中学习的原理。只有潜意识习得来的知识才能使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达到自动化,才能自然地运用语言。
2、方法因素。观念的转变才能促进方法的转变。在全语言教育观念中,强调师生是构成学习过程的共同体,这里师生包括老师和孩子,也包括家长和孩子。全语言教育(Whole Language)是上世纪 90年代席卷全球儿童语言教育界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心理语言学家古德曼定义它为“一种视儿童语言发展和语言学习为整体的思维方式”。我们应该把全语言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贯彻到儿童英语教育中来:
(1)幼儿在语言发展过程占主动地位。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幼儿扮演主动的角色,能够对输入语言建构自己的理解,从而完成语言输出过程。幼儿以“习得”方式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就要求有一个宽松、和谐且充满情趣的语言氛围,因而,老师及其家长扮演的是一个示范者,为幼儿提供一个支持、接纳幼儿探索语言的环境。
(2)幼儿是在交流过程中获得语言的发展。这里的交流强调的是幼儿的个人生活经验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儿童的语言能力主要是在真实的生活实践中获得,而非课堂上的反复操练。没有适当的英语语言环境的强化,所学到的英语只能是一种知识,不是语言能力。
(3)采用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幼儿外语教学需要注重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语言学习的第一步是要培养语感。教学除了教科书外,儿歌、动画和故事等形式都很适合孩子。“习得”就是要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没有压力,老师和家长引导孩子唱唱跳跳、念儿歌、做游戏,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培养英语语感。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英语信息的语言环境不仅仅是在教育机构中,有条件有资源的家长可以在幼儿一天的生活、游戏和运动中都穿插这些元素。
另外,外语教学有先听说、后读写的顺序,孩子学习英语,也要逐步培养其后续发展的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