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 儿子5岁了,刚上大班。在幼儿园写字时,其他孩子都能把老师教的方块字写好写完,我儿子却东看西看,敲笔、玩橡皮擦,直到放学时我去接他,才只写了几个字。回家后继续写,无论怎样都不愿意写,总是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吃东西,一会儿想起什么事情便问东问西,我该怎么办呢?
江苏淮安 郑晓琴
A 郑晓琴读者,你好!
孩子问题行为的类型与走向大约有四个阶段:基础阶段(获得注意)、中期阶段(争取权力)、中高级阶段(报复)、高级阶段(自暴自弃)。你的孩子大体上处于基础阶段和中期阶段,严格来说,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但如果不加以注意和纠正,就可能走上中高级阶段甚至高级阶段。你儿子的行为,可能是为了获得家长的注意,也可能是在争取行动的自由,而缺乏规则意识则是你儿子问题行为的直接因素。潜在原因要么是家长没有足够的时间陪孩子;要么是家长放纵过度,或者是管束过严。
建议:
1、构建合理的教养模式。我们可以从感情和控制两个维度测评对孩子的教养情况(如右图),处于虚线以内的教养模式是合适的,即适度的感情和适度的控制。尤其是对于3-6岁的孩子,需要双亲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花足够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
2、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一般来讲,母亲教会孩子感情,而父亲则给孩子规则,双亲互相协调,给孩子一个较为完善的人格。如果爸爸不在或者是爸爸的教养力度欠缺,妈妈可以采取替代的方式,部分代替爸爸的角色,从而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3、运用行为纠正技术。简单来说,即如果孩子好好写字就给予奖励;而不好好写的时候,则不给任何关注。可以采取代币法(切不可直接用钱):比如用小红花来计算,最好与孩子一起讨论确定,得到不同数量的小红花后获取的不同奖励,确定之后,家长要言必行、行必果。这种代币法可以纠正孩子一系列的行为问题,关键在于坚持。
Q 女儿4岁,在她的要求下报了舞蹈班。可是上了没几节课我就后悔了,觉得不该帮她报名。上课时,女儿做得没有别人好就哭。看她的样子我很心疼:“既然那么累我们就不学了好不好?”女儿听我这么说,却哭着说要上舞蹈课。报舞蹈班是为了让女儿高兴,并不是想让她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现在却常常看到女儿流泪哭泣的模样,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江苏宿迁 刘成
A 刘成读者,你好!
孩子的行为可能是两个方面的体现:一是我应该是最好的;二是无力感。根据案例中提供的家长言行,可以推断,应该是属于第一种。这种类型的孩子不能接受失败,不能接受自己不如别人。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从小家长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无条件满足。而孩子哭的目的,潜意识里是为了降低自己做得不好而带来的焦虑。
建议:
1、家长要改善教养模式。要进行适度的控制,教育孩子学会延迟满足。同时,在言行上让孩子知道,生活中并不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也要告诉孩子她是很棒的,但也有不足的地方,逐步培养孩子既自信满满,又不自大。
2、注意体察孩子的情绪。比如这位家长说的话,是因为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可以试着这么说:“我知道你觉得自己没做好很难过,妈妈不知道怎么样做才能帮上你。但我相信,你通过努力学习、练习一定会做得比原来好。”
3、了解孩子哭后的结果是什么,尝试并坚持改变,引导向更好的结果发展。比如,孩子哭后获得了家长的关注,那么家长就要多关注她平时的其他表现,减少对她哭的关注(这恰恰是很多家长做不到的,他们可能会以心疼为由不断关注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孩子的问题反而会愈演愈烈)。这样做不仅可以在这件事上纠正孩子的情绪反应,还可以培养孩子对待事情的正确态度。
(作者系淮安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特聘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吴忞忞mwumin@qq.com
江苏淮安 郑晓琴
A 郑晓琴读者,你好!
孩子问题行为的类型与走向大约有四个阶段:基础阶段(获得注意)、中期阶段(争取权力)、中高级阶段(报复)、高级阶段(自暴自弃)。你的孩子大体上处于基础阶段和中期阶段,严格来说,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但如果不加以注意和纠正,就可能走上中高级阶段甚至高级阶段。你儿子的行为,可能是为了获得家长的注意,也可能是在争取行动的自由,而缺乏规则意识则是你儿子问题行为的直接因素。潜在原因要么是家长没有足够的时间陪孩子;要么是家长放纵过度,或者是管束过严。
建议:
1、构建合理的教养模式。我们可以从感情和控制两个维度测评对孩子的教养情况(如右图),处于虚线以内的教养模式是合适的,即适度的感情和适度的控制。尤其是对于3-6岁的孩子,需要双亲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花足够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
2、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一般来讲,母亲教会孩子感情,而父亲则给孩子规则,双亲互相协调,给孩子一个较为完善的人格。如果爸爸不在或者是爸爸的教养力度欠缺,妈妈可以采取替代的方式,部分代替爸爸的角色,从而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3、运用行为纠正技术。简单来说,即如果孩子好好写字就给予奖励;而不好好写的时候,则不给任何关注。可以采取代币法(切不可直接用钱):比如用小红花来计算,最好与孩子一起讨论确定,得到不同数量的小红花后获取的不同奖励,确定之后,家长要言必行、行必果。这种代币法可以纠正孩子一系列的行为问题,关键在于坚持。
Q 女儿4岁,在她的要求下报了舞蹈班。可是上了没几节课我就后悔了,觉得不该帮她报名。上课时,女儿做得没有别人好就哭。看她的样子我很心疼:“既然那么累我们就不学了好不好?”女儿听我这么说,却哭着说要上舞蹈课。报舞蹈班是为了让女儿高兴,并不是想让她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现在却常常看到女儿流泪哭泣的模样,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江苏宿迁 刘成
A 刘成读者,你好!
孩子的行为可能是两个方面的体现:一是我应该是最好的;二是无力感。根据案例中提供的家长言行,可以推断,应该是属于第一种。这种类型的孩子不能接受失败,不能接受自己不如别人。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从小家长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无条件满足。而孩子哭的目的,潜意识里是为了降低自己做得不好而带来的焦虑。
建议:
1、家长要改善教养模式。要进行适度的控制,教育孩子学会延迟满足。同时,在言行上让孩子知道,生活中并不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也要告诉孩子她是很棒的,但也有不足的地方,逐步培养孩子既自信满满,又不自大。
2、注意体察孩子的情绪。比如这位家长说的话,是因为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可以试着这么说:“我知道你觉得自己没做好很难过,妈妈不知道怎么样做才能帮上你。但我相信,你通过努力学习、练习一定会做得比原来好。”
3、了解孩子哭后的结果是什么,尝试并坚持改变,引导向更好的结果发展。比如,孩子哭后获得了家长的关注,那么家长就要多关注她平时的其他表现,减少对她哭的关注(这恰恰是很多家长做不到的,他们可能会以心疼为由不断关注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孩子的问题反而会愈演愈烈)。这样做不仅可以在这件事上纠正孩子的情绪反应,还可以培养孩子对待事情的正确态度。
(作者系淮安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特聘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吴忞忞mwu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