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如何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能力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h8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选好阅读材料
  中学英语教材中的课文,历来被视作精读的主要材料。然而仅仅局限于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大量课外阅读来增加学生阅读实践的机会。因此,精选阅读材料便成为每一位英语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否给学生提供大量“优质”的阅读材料,直接影响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怎样才算是好的阅读材料呢?首先,应力求材料难度适中,材料的难度与生词量的多少、句型结构的复杂程度、遣词造句的语言风格、惯用法的使用等因素密切相关。对于材料中体现难度的个别词句,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内容以及语境,在反复阅读后作出合理的推断,让学生体会“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的心理过程。这种宝贵的心理体验的不断积累,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无疑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 培养良好习惯
  目前在很多学校的英语教学中,为满足应试教育的高分要求,许多教师在整个阅读教学活动中缺乏整体规划,只注重训练形式,一味做模拟题,忽略对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这些做法都是极其错误的。很多学生普遍存在诸如声读、心读、指读、扭头等直接影响阅读速度的不良习惯,必须及时给予纠正,真正让学生养成“看读”的习惯。①猜词能力。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是培养猜词能力的根本,语言基础知识主要是指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教师应在实施阅读教学的前期着重解决词汇关的问题。要求学生掌握科学、正确的词汇记忆方法,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全面记忆,经常归纳同义词和反义词进行对比记忆,通过词缀、合成、派生构词的基本知识记忆。更重要的是,学生应通过阅读记忆和学习词汇,在阅读中复习巩固学过的词汇,领悟同一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用法及意义。另外,语法是语言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语法有助于语言能力的形成。运用语法知识,对结构复杂的长句、难句进行分析,难点、疑点就会迎刃而解。随着词法,句法知识的增长,以及阅读经验的积累,猜词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②语篇分析能力。即在语篇层次上运用阅读策略处理信息的能力,内容涉及表层信息理解、语篇目的辨认、信息主题判定、事实和观点区分等,学生在阅读中应尽量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观点以及组织材料的方法、各种论证手段的运用等,读者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材料所塑造的语言环境中,准确体会作者意图,读者还应具备特定语言环境中的进入角色、进行情感体验的能力。
  近年来,中考英语试题越来越强调在语言运用的层次上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测试,因此我们必须改变只注重语言形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在阅读训练中强化利用语篇结构和信息解题的基本训练。搞好英语阅读教学,除了注意以上所述的几个环节外,当然还有许多其他要解决的问题,诸如学生阅读中心理障碍的克服、如何解决阅读速度与阅读质量的矛盾等,但是只要广大英语教师能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正确引导,相信定能通过英语阅读教学大幅度提高外语教学效果,使学生通过阅读快速提高英语水平。
   (遵义县新舟中学)
其他文献
虚拟现实场景需要混合自然场景和可视化数据等不同类别的对象,这时需要对不同对象使用不同的渲染模型。通过介绍在VRML97标准中实现各种渲染模型及其混合的方法,以校园虚拟环
在学校管理中,特别是在班级的教育和管理中,班主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的班级。与其他教师相比,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学生个性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开展好班主任工作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需要班主任具有丰富的工作方法和高超的工作技巧。  一、要注意培养学生干部,走学生管理学生的路子  班主任工作,除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以外,还
学习与发展是当今教育的主题,“独自式”的课堂教学已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与要求。现在的课堂应是一个“对话式”的课堂,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应鼓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发
将切片技术应用于软件体系结构中,根据程序依赖图和系统依赖图的构建思想 ,提出了体系结构元素依赖图(SADG)的概念,并给出了构建方法以及基于依赖图的切片算法.利用此切片技
进入暑期,放假独自在家的学童成为父母上班时难舍的牵挂。但在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林泉社区,父母只需每天早上将孩子送到社区内的“四点半学堂”,6名专职教师就会全天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午社区还为孩子提供免费午餐。  办事有服务大厅,活动有文化广场;老人有日间照料中心,儿童有社区学堂和幼儿园,随着新型社区建设的不断完善,更多日照居民享受着社区生活的便利和幸福。  作为全国唯一的农村社区管理服务创新实验区
设计了一种可视化流程语言,介绍了其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案。该语言以数据流为中心,具有模块化、并行化、可视化等特性,为解决生物信息领域的相关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用例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