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人文课堂 重建精神家园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msli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语文教师因病请了长假,学校实在抽不出其他的语文教师去代他的课,于是他所任教的班级将近一个学期未上语文课,但学校为这个班级每天安排了一节自由阅览课。结果令人意外的是,在学校组织的期末测试中,这些学生的语文成绩不但没有落后,反而还领先于其他班级。无独有偶,还有一所学校里的一名学生经常逃课,去学校附近的公共图书馆看书。他迷上了那里丰富的书刊,欲罢不能。这里姑且不论事情发生的原因,就语文教学而言,它不能不让我们反省:语文教学怎么啦?
  审视现今的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的确带来了春风,自然也不乏喜人的成果。但深入去看、去想,尤其是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去想时,我们的语文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回避的缺憾:语文课堂是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然而背后依然是真情与个性的消逝,文学与文化的流失,想象与创造的衰退,精神与道德的不振,乃至语文综合素养的整体滑坡。语文课堂已经是失落的精神家园。
  人是教育的起点,真正的教育是对生命的关怀。语文课堂更是跳动着生命的脉搏,充满了生命的因子:教师和学生个个是涌动着活力的生命体;作为文化载体的教材,无不记录着生命意识的律动。但是长期以来,应试的功利性原则让多少语文老师成了教参话语的传声筒,丧失了思考的机能和审美的习惯,让多少学生患上了“言语人格分裂症”,让多少鲜活的生命因品味不到生活的意义而变得黯淡无光。
  回归生命本源,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今语文教育最基本的呼唤,也是构筑人文课堂,重建精神家园的唯一途径。那么,如何回归?如何重建呢?语文教育虽身陷困惑与浮躁,但依然掩不住有志之士对真善美深切眷恋的一缕理想之光。他们默默地在自己的那片园地上守望着、耕耘着。下面几组镜头,也许能让我们看到精神家园回归的希望之光。
  镜头一注重对话,丰富教学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为前提。教师要给予学生一个自主解读课本的机会,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潜心会文、体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中年女教师与六年级学生一起学习《烟台的海》(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课前3分钟,教师请一组学生“开火车”朗诵自己课外积累的优美句段(细节:几位学生在朗诵时没有一点停顿,十分流畅)。上课铃响,教师开始进行课文第五自然段“秋的高远”一部分的学习。教师先让学生静下心把这段文字自由读了3遍,然后让他们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画出哪里是作者看到的,哪里是作者想到的,同桌进行交流(细节:教师在同桌交流后没有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提出问题:“从秋的高远你想到了什么?你如何来品味这份高远?”(细节:教师提问一段时间后仅有一两个学生举手,她依然不急不躁,鼓励学生再读再想,学生陆陆续续开始发言)随后,她又让学生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再进行全班交流。最后,教师为学生朗读了著名作家吴伯箫的散文《海》。她干净、醇厚、略带磁性的声音在课堂上静静地绽放开来……
  镜头二多元解读,焕发人文光芒。
  立春一过,就已迈入春的门槛。春日里的一堂语文课上,我带领学生品味着志南和尚的咏春名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精妙绝伦的佳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一学生忽然举手问道:何谓“杏花雨”?我并不急于作答,而是鼓励学生们谈自己的理解。有学生说:“那是清明时节,杏花蛊开时下的雨。”(注:这是教参上的解释)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真是一语中的!但教师并未就此打住,而是继续等待着,静静倾听着。又有学生说:“那是杏花淡淡的清香在雨中飘溢,故称‘杏花雨’。”从有“形”到有“味”,棋高一着。还有学生说:“那是在和风细雨中,开得早的杏花凋落,在空中随风漫舞,好似下着一场花瓣雨……”此时的课堂似乎也正飘着绵绵春雨,无声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而滋润学生心田的正是诗中的真、诗中的善、诗中的美……
  在这里,问题不再有“唯一”的答案,教参的答案不再是不可取代的,教师不再是课堂中的全权主宰。没有了“标准”的束缚,师生都恢复了独立个体的自由地位,成为自己个性风格的代言人。他们运用自己独特的审美观,还原课文的内涵和意境,缩短了与作者的心灵距离,从而感受到了作者眼中的“美”,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品到了审美的乐趣。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们不再是为教材而活着,而是真正意义上为自己而活着,诗意地生活着。这样的教学设计,从赏识学生的质疑入手,巧妙地激起了学生的“头脑风暴”,刺激学生对课文信息重组的兴趣,能够引发丰富的联想,引导学生作多向的推理,挑起不同意见的争辩,鼓励学生有创意的发现……
  假如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盘珍珠”,那么教学方法就是“一根线”,老师要用心去穿好这一串“珍珠”,使课堂教学成为鲜艳夺目的装饰品,成为激扬学生生命的精神家园。语文需要诗意的伴随。追求语文的诗意就是追求语文的创造。它强调解读的共性,更强调理解的个性,它的最高境界是师生共同对优秀文化及其文本博大精深的哲学层面进行深刻解读和讨论,从而引发师生间情感的绽放、流动以及激荡。这种在强调尊重生命体为前提而产生的灵动的教育“美”,是不会萎缩。
  我们必须认识到:精神建构是教育的绝对使命。语文则是通过阅读、思考、实践和体验来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然而,当今的学生并不是生活在单一的世界中,而是生活在“理想世界…现实世界…虚拟世界”三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理想世界的功利与错位,现实世界的冲击与无奈,虚拟世界的纷乱与失范都无时无刻不在腐蚀着孩子纯洁的心灵,吞噬着他们的精神世界。身为语文老师,我们更应责无旁贷地拾起久违的信念,驻守课堂这一方阵地,启用我们理性的哲学思考与诗意的审美意识,引领我们的学生,用全部的生命激情,投入到充满生命质感和美感的语文世界里,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去体验他人的不同经历,为他们接种一支“精神疫苗”,使他们写好这个“人”字,走好各自的人生之路。
其他文献
上世纪末兴起的绿色浪潮正席卷全球,已形成巨大的冲击波,向一切传统观念和思维模式发起了挑战。绿色是纯洁的象征,绿色是生态良性循环的标志。今天,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隆缘桉(Eucalytus exserta)原产澳洲。自引种以来,在我国南部低丘陵和沿海台地生长良好,表现为耐瘠簿和前期速生等。但由于造林用种良劣不分,因此,出现了造林后期生长衰退快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期刊
以表面活性剂CTAB为结构导向剂,在180℃下水热反应24h成功制备出均匀的球形YBO3:Eu3+荧光粉.用X-射线(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光致发光光谱仪(PL)对样品进行了测试,结
你知道世上有比甜菜、甘蔗还甜的刺槐木吗?刺槐木(学名:Cleditsia triacanthos)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树木,尤其它那些具有高糖份和高蛋白的暗褐色果实。一般甘蔗的含糖成分
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通常反映在学习方法上,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促进整体学习,又再次优化学习方法。因此,数学一定要把学法放在重要位置。 Students’ interest in math learnin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一、白龙江河道的基本情况白龙江发源于岷山北麓,自西向东,经碧口流入四川昭化汇入嘉陵江。全长570多公里,流域面积32,252平方公里。白龙江与一般河流一样,具有上游比降大,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