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大径线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子宫肌壁间肌瘤的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大径线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除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外,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壁间肌瘤采用腹腔镜下大径线剔除术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术后康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腹腔镜;大径线;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可行性;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463-02
临床妇科良性肿瘤常见类型中,子宫肌瘤占有较高发生比例,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构成了严重威胁。选择一种微创、美观、术后易于恢复的方法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子宫肌壁间肌瘤的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大径线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年龄28-50岁,平均(36.8±3.5)岁。均已婚,全部为肌壁间单发肌瘤,经诊断性刮宫、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证实;彩超检查肌瘤位于子宫后壁或前壁,直径7-12cm。排除高血压、哮喘、心脏病等内科合并症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于月经干净后卵泡期开展手术,常规备血、禁食、灌肠等准备。观察组:协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密切心电监护,行气管插管全麻。取头低臀高位,常规放置简易举宫器及导尿管。腹腔镜经脐孔置入,建立CO2气腹,设置压力为12-13mmHg,于耻骨联合上2-3cm及右下腹麦氏点左旁开3-4cm,分别穿刺5mm Trocar,髂前上棘1/3处与左下腹脐穿刺15mm Trocar,置入器械并操作。用腰穿针(9号)刺入肌瘤与子宫交界处肌层,注入稀释液(生理盐水20ml+垂体后叶素6U),电凝止血。肌瘤明显突出、子宫体收缩后,在肌瘤最突出部位,梭形行单极电钩将膜层和包膜切开,达瘤核,为肌瘤直长的2/3长度。瘤体用大抓钳向外牵拉,再将贴近肌瘤组织的假包膜分离,致完整将肌瘤剔除。子宫切口用1-0可吸收线连续双层缝合,对瘤腔关闭。对照组: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实施传统开腹术。两组术后均常规病理送检、预防感染、给予缩宫素应用。
1.3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除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外,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目前,医疗科技取得了巨大进步,加之公众健康意识增强,对保留子宫要求渐趋增高。子宫肌瘤剔除术除可使生育功能保留外,更保持了完整的盆腔结构,维持了子宫生理功能,对生殖系统分泌功能未构成影响,显著提高了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随着微创医学的发展,腹腔镜渐成为治疗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主要手段,取得了显著效果[2]。目前,腹腔镜操作技术及设备改进不断提高,适应证也随之拓宽,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子宫肌壁肌瘤患者行腹腔镜大径线剔除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出血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率均明显少于传统开腹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手术,其原因与腹腔镜操作均在腹腔内进行,镜下缝合相对困难等相关。在相关研究不断深入下,手术时间有望缩短。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以迅速有效止血、关闭瘤腔、促使子宫解剖结构恢复为成功的关键。特别是大径线剔除术,创面深而大,故更需提高缝合技术。本次研究采用连续锁扣双层缝合法,腔内缝合打结,节省缝线的同时节省了打结时间,且不受切口位置限制,在大径线肌瘤剔除术后更为适用,止血效果理想,减少了手术瘢痕形成和组织坏死,保证了创面血运,加快了子宫正常解剖结构恢复进程[2-3]。使患者生育功能保留,促使正常月经恢复。术中采用垂体后叶素稀释液注入,可减少出血量,促使术野清晰,提高缝合速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子宫肌壁间肌瘤采用腹腔镜下大径线剔除术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术后康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韩波,付长江.子宫肌瘤的分型及宫腔镜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1):54-55.
[2] Campo S,Campo V,Gambadauro P.Reproductive outcome before and after laparoscopic or abdominal lmyomectomy for subserous or intramural myomas[J].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03,110:215-219.
[3] 林金芳,华克勤,孙翠翔,等.腹腔镜辅助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对比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2):883-886.
【关键词】腹腔镜;大径线;子宫肌壁间肌瘤;剔除术;可行性;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463-02
临床妇科良性肿瘤常见类型中,子宫肌瘤占有较高发生比例,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构成了严重威胁。选择一种微创、美观、术后易于恢复的方法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子宫肌壁间肌瘤的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大径线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年龄28-50岁,平均(36.8±3.5)岁。均已婚,全部为肌壁间单发肌瘤,经诊断性刮宫、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证实;彩超检查肌瘤位于子宫后壁或前壁,直径7-12cm。排除高血压、哮喘、心脏病等内科合并症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两组在一般情况上具有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于月经干净后卵泡期开展手术,常规备血、禁食、灌肠等准备。观察组:协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密切心电监护,行气管插管全麻。取头低臀高位,常规放置简易举宫器及导尿管。腹腔镜经脐孔置入,建立CO2气腹,设置压力为12-13mmHg,于耻骨联合上2-3cm及右下腹麦氏点左旁开3-4cm,分别穿刺5mm Trocar,髂前上棘1/3处与左下腹脐穿刺15mm Trocar,置入器械并操作。用腰穿针(9号)刺入肌瘤与子宫交界处肌层,注入稀释液(生理盐水20ml+垂体后叶素6U),电凝止血。肌瘤明显突出、子宫体收缩后,在肌瘤最突出部位,梭形行单极电钩将膜层和包膜切开,达瘤核,为肌瘤直长的2/3长度。瘤体用大抓钳向外牵拉,再将贴近肌瘤组织的假包膜分离,致完整将肌瘤剔除。子宫切口用1-0可吸收线连续双层缝合,对瘤腔关闭。对照组: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实施传统开腹术。两组术后均常规病理送检、预防感染、给予缩宫素应用。
1.3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除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外,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目前,医疗科技取得了巨大进步,加之公众健康意识增强,对保留子宫要求渐趋增高。子宫肌瘤剔除术除可使生育功能保留外,更保持了完整的盆腔结构,维持了子宫生理功能,对生殖系统分泌功能未构成影响,显著提高了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随着微创医学的发展,腹腔镜渐成为治疗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主要手段,取得了显著效果[2]。目前,腹腔镜操作技术及设备改进不断提高,适应证也随之拓宽,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子宫肌壁肌瘤患者行腹腔镜大径线剔除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出血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率均明显少于传统开腹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手术,其原因与腹腔镜操作均在腹腔内进行,镜下缝合相对困难等相关。在相关研究不断深入下,手术时间有望缩短。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以迅速有效止血、关闭瘤腔、促使子宫解剖结构恢复为成功的关键。特别是大径线剔除术,创面深而大,故更需提高缝合技术。本次研究采用连续锁扣双层缝合法,腔内缝合打结,节省缝线的同时节省了打结时间,且不受切口位置限制,在大径线肌瘤剔除术后更为适用,止血效果理想,减少了手术瘢痕形成和组织坏死,保证了创面血运,加快了子宫正常解剖结构恢复进程[2-3]。使患者生育功能保留,促使正常月经恢复。术中采用垂体后叶素稀释液注入,可减少出血量,促使术野清晰,提高缝合速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子宫肌壁间肌瘤采用腹腔镜下大径线剔除术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术后康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韩波,付长江.子宫肌瘤的分型及宫腔镜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1):54-55.
[2] Campo S,Campo V,Gambadauro P.Reproductive outcome before and after laparoscopic or abdominal lmyomectomy for subserous or intramural myomas[J].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03,110:215-219.
[3] 林金芳,华克勤,孙翠翔,等.腹腔镜辅助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对比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2):883-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