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必读:什么叫健康?
叶教授:谈到儿童的健康,还应重谈一下健康的概念。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宪章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一种良好的状态。在预防医学领域都要提这个健康的概念。
父母必读:根据健康这个定义,我们的医学模式是怎样的呢?
叶教授:近20余年来,由于疾病谱、死亡谱的改变,医学模式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换。生物医学的一些重大发现如细菌、病毒以及相应的疫苗,尤其是人类基因研究的发展等等,对人类的贡献都是非常大的。21世纪生物医学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变革,社会的进步,尤其是高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就不能仅仅从生物医学一个角度来考虑了,而要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来探讨人类的疾病和健康。
其实,中国古代就有一种朴素的心理卫生的概念。我国古代医书上就有“七情致病”这样的话。这四个字就说明了我们古代医学就很重视心理问题。大量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的工作都证实了这一观点。七情就是:喜、怒、哀、思、悲、恐、惊。这七种情绪比较严重或者持续的时间较长,就容易形成一些心理问题或心身疾病。当今,对儿童的疾病和健康问题我们都应注意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因素去考虑。
父母必读:什么叫健康促进?
叶教授:健康促进这个术语近年来说得特别多。在谈这个概念以前,先谈谈过去的一些做法,比如: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吃腐败变质食物等卫生习惯,预防肠道传染病。过去没有膳食指南,只是告诉你不要吃什么,而没有说要吃什么,怎么吃合理。近些年来,建立了很多健康“日”,如世界无烟日(5月31日);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精神卫生日(10月10日);计划免疫日(4 月24日);中国学生营养日(5月20日);爱眼日(6月6日);爱牙日(9月24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国际牛奶日(5月18日),还有国际牛奶周等。这些都是在提醒人们新的健康概念,应该怎样去做,如何保护和促进健康。
除了号召和宣传外,还有一些是法律的、行政的保护。这样做的宗旨是:在人们基本上还是健康的情况下,就设法寻求个人、家庭、社区和全社会的策略与措施,采取有助于维护和增进健康的生活方式。
父母必读:健康促进对孩子来说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叶教授:我国老一辈儿少卫生专家叶恭绍教授经常说:儿童青少年的最大特点就是长身体、长知识和心理发展。这三个方面,就确定了儿童青少年的特点。所以,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教育和卫生都非常重要。而这两方面又都是非常脆弱的,无论是谁的失误,都会对儿童健康成长有影响。教育失误了不行;身体健康忽略了不行;心理健康忽略了也不行。缺锌了、缺铁了、缺钙了,都不行。营养不合理,肥胖了;营养不良瘦弱了都不行,儿童心理承受力低了更不行。哪一方面的失误对儿童都是不利的,对他们健康成长都有负面影响。
对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历来就是环境和遗传这两大因素。也可以从先天与后天来划分。先天因素包括了母孕期,也包括了遗传。后天就是环境,有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不仅仅是空气、土壤和水,一定要包括社会环境。例如,贫困和不合理营养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再有,气候、季节对孩子也是有影响的。就拿长个子来说,过去有个说法叫:春天、夏天长个子,秋天、冬天长体重。这是说孩子的生长发育与季节可能有关系。另外还有人说与气候或地区有关系。以身高为例,如东北、山东是大个子多;贵州、四川、广东小个子多。当然,肯定还有其他复杂的因素,与当地水文地质和风俗习惯、饮食各方面综合的因素都有关。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心理健康的孩子长得比较结实;受气,受虐待,吃不饱,心情不好的孩子,就长得比较瘦小,一旦环境改善了,孩子就长起来了,就会赶上正常的儿童。这些都说明儿童非常容易受外界的环境影响。
营养均衡合理、体育锻炼、心理健康这三个方面是儿童成长的最积极的因素,如果做好了,会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到促进作用;做得不好,就会影响儿童健康成长。
我们常说,要降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例如生活方式病:不合理的营养、经常静坐以及吸烟酗酒等,与肥胖及成人期很多慢性疾病有关,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另外,过早的性行为、少女怀孕、暴力、自杀、犯罪等一系列的危险因素近年有上升的趋势。这些都是要注意避免和降低的。
所以,健康促进更强调降低危险因素,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比过去单纯的预防疾病的概念更广泛,更积极。
父母必读:为什么说健康促进必须以人为本,以儿童为本?
叶教授:首先,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儿童,即使是一个有病的儿童,也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局部的病灶。不但要关注他的身体,也要关心他的心理健康。现在有很多临床医生比较注意了儿童的心理卫生,这标志着现代医生素质的提高。
对于一个儿童,应该整体地看他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他的社会背景、成长的历史以及家庭的背景。同时,我们关注到孩子的心理问题往往与母亲的文化水平、父母是否和睦、是否是单亲家庭等等有关系。在促进儿童健康的过程中,要以儿童这个人为主,以儿童的健康为中心,而不是只盯着疾病本身,从多方面减少危险因素,来促进他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