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准确定位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本文拟通过“方差”的教学片段反思,浅谈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
  [教学片段]
  师:在甲、乙两名学生中选拔一人参加射击比赛,对他们的射击水平进行了测试,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命中环数如下:
  甲:7、8、6、8、6、5、9、10、7、4
  乙:9、5、7、8、7、6、8、6、7、7
  师:该选谁?
  生:求他们的平均数便知选谁。
  计算快的学生马上自我否定,因为两者平均环数都是7,根本无法确定谁胜出。
  教师要求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组成学习小组,探究合适方法。
  此时课堂热闹非凡,失去了一些“秩序”、一些威严。却使学生获得了更大的探究自由,不一会儿,便有不少学生要求表达观点,有一学生急不可耐地走上讲台,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并结合图形讲解乙的图像较甲而言,在平均数的上下波动较小,由此确定选乙,全班同学情不自禁为他鼓掌祝贺,该生美滋滋地回到座位。
  师:假如样本容量较大,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也大,上述方法表达数据的波动大小是否方便?
  学生们略加思考随即作答:麻烦。
  师:有没有较简单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本,然后学习小组自由提出问题,学生自行回答。)
  学生:方法不止一种,例如,可以先求得各个数据与这组数据平均数的差的绝对值,再取其平均数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通常是通过求这组数据的方差来衡量其波动大小的。
  此时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陷入思考之中……我知道,若简单要求学生记住就行,肯定难以服众,而且也不利于公式的理解。于是提出探索方向:若不取平方的话,小组讨论看看会有哪些结论?
  没过多久,真的有一位学生起身作答……
  [反思]
  以上教学片段让我们较为真实地看到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怎样教数学,学生怎样学数学。
  1. 数学教学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过去的课堂教学大多是单纯的讲数学、听数学、练数学,忽视了引导学生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转换为数学问题,学生体验不到生活是处处有数学,认识的只是抽象的数学符号,从而大大弱化了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教师以现实问题创设情景,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通过计算两人各自的平均环数来定人选,后来发现仍无法解决问题,教师及时追问,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等终身能力得到培养。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不是教师简单照本宣科和学生机械接受知识,也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积,而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直至解决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提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节课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得益于教师为学生提供了非常宽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的机会。虽然课堂秩序不“井然”,教师形象不“威严”,但正是从始至终的这种愉悦环境,学生的自主性、想象力乃至创造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释放和发挥。
  3.充分关注差异,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所述,“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和个性化的过程。”故教学中教师应允许不同学生以不同方式学习数学。视具体情况而异,不应“逼”着学生跟着教师走。
  当然,笔者也遇到一些困惑,新课程理念使教师放下了“架子”,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主流,课堂气氛热烈,但优等生的热烈与学困生的冷清形成明显的反差。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里得到不同的发展是笔者长久的牵挂,唯有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永葆生机。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育新学校)
  □责任编辑:周瑜芽
其他文献
作为教师,大都有过批评学生的经历。批评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教育手段之一,每当我们批评学生时,往往多以苦口婆心的劝说和循循善诱为主,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有时,实在是忍不住了,也可能会当众大声的训斥,甚至责骂,但效果往往也不佳。他们的行为总与你的期望“背道而驰”,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通过一年来的探索实践,我对学生实施批评教育的口语技巧,在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明确了对学生实施批评教育时应遵
期刊
作文“点改法”,一反传统的批改方式,在作文批改中,采用一系列的标注符号,在有问题的文段中加以指示,并在对应的眉批处引导学生思考、感悟,让学生自己寻找途径和方法,最后完成修改任务。它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包办代替,必须是师生双方活动,教师负责点,学生负责改。以“点”带“面”,以“改”促“思”,从而使学生作文能力迅速得到提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点改法,有助于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  中学生作文,最
期刊
德育是一项伟大、系统的育人工程,也是素质教育中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第一要义。主动把素质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并充分发挥德育的特殊功能,能“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素质的培养,达到行之有效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们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针对初中学生底子薄、视野窄、表达差的现状,曾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为主渠道进行德育渗透,并且已在时间与操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挖掘词句 情理并融  从
期刊
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是学生在学习中学与思的重要性。而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体验,对“教而不问则罔,问而不教则殆” 似乎有深刻领悟,因为如果只有“教”而不问,那么学生就成了接收器,不能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如果只有“问”,而没有根据教学实际内容去“问”,没有在恰当处释疑,那么学生就变成被发问器,他们就不会积极思考。作为一位教师,教好学,充分发挥课堂效率,是我们所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党委充分结合学院实际,以教工党支部联系指导学生党支部为纽带,开展党员“政治生日”活动,强化宗旨意识与党员意识;强化党员活动室的宣传、培育、牵引和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学生党员的实践教育;并在建立和完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和创新,不断使学生党员的宗旨意识和党员服务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 教育管理 长效机制 探索 实
期刊
课堂是聋生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渠道,只有高质量的课堂,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只有高质量的课堂,才能锻造高水平的教师。针对新课程提出的“课堂教学要提高实效性,让不同层次的聋生有不同的收益”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一节好的科学课处处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立足生情、学情制定教学目标,以学定教、以需定教设计教学学案,实施教学过程。  一、立足生情、学情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只有目标明确了,
期刊
现代诗歌教学的切入点是指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最先进入的讲解手段或方法,这里主要指从现代诗歌的语言形式进入。诗歌语言的主要特质是跳跃性,这种跳跃包括语音层面和语法修辞层面。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应从诗歌跳跃的语言形式入手,了解诗歌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  一、导课——激情  1.声情并茂的讲故事法  《纸船》的导入  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使汶川房屋倒塌,许多来不及躲闪的人被埋在地下。其中有这样一位母
期刊
现实中,学生普遍不重视阅读,阅读能力普遍较差。如何改变阅读教学耗时多、用力大而收效甚微的状况?笔者认为:应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强化学法指导,授之以渔,导之以法,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他们自能读书,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一、教“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读”去感受,去联想,去认知。如单元教学,教师应教会学
期刊
有效教学所追求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找到学生兴趣与教学内容选择间的平衡点,找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间的平衡点,找到师生的共同努力的契合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尽可能的获得进步与发展。笔者以为,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探究:  —、课堂层面  有效课堂教学的载体在课堂。在学生眼中,最枯燥的课堂是语文,最生动的课堂也是语文。关键在把握好课堂、调控好课堂,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机、
期刊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大,学生容易遗忘和混淆,这是摆在教师们面前的一个事实。如何使学生快速认识、牢固掌握?也一直是教师们思索的问题。为此,本人就这一问题在识字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下面介绍几例识字方法。  一、“比较”识字  课本上很多要学的字,它们在音、形、义上都有某种相关的联系,如同音字、形近字等。根据这些特点,可采用“比较”识字法来引导学生识字,即在区别对比的过程中,找出一些字的异同之处来进行识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