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手段。为了保证考试的客观、公平,考试管理便成了考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的考试方法和管理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新建本科院校考试方法和考试管理改革为研究对象,从课程考试设定的基本规则出发,探讨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考试方法和考试管理的有关问题,强调了考试方法多样化,考试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考试方法;考试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10-0051-03
上世纪末,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央作出了依托地方大力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2000年以来,部分专科学校通过合并或者单独升格成为本科院校。至今教育部批准的普通高等学校共有2198所(不包括292所独立学院),其中本科院校有877所,地方所属本科院校769所。新建本科院校数量急剧增加,占了普通本科院校的30%以上。
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大都分布在非省份城市的地级市,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任务。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特别是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推出《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积极推进转型发展,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增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这就促使新建本科院校积极探索包括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一系列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各新建本科院校对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手段——课程考试没有太多关注,特别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对学生的素质、能力评价的方式没有多大改变。
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但考试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课程考试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不仅是评定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引导、督促和约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所以建立严格规范的考试工作程序、严明考试纪律、实行科学的考试制度,是培养良好学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适应知识创新、实践能力、全面素质培训的需要,适应新建本科院校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考试在教学过程中的鉴定、引导和激励功能。
一 新建本科院校考试改革的意义
新建本科院校大都是从原有的专科学校升格而来,在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专科的痕迹,要想短时期内去除是很难做到的。表现在考试方法和手段上尤为突出。现在很多新建本科院校虽然加大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但在考试方法和考试管理上改革力度不大,基本上是采用传统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
传统的考试多采用期末闭卷的考试方法,而这种重理论知识考核、轻实践能力考核的考试方法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学习之外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结构的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更新,学生不再仅仅需要用理论知识来充实自己,更多的应该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所以随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逐步确认,传统的考试内容、方式、方法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下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
考试作为检验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培养能力、获取实际技能的一种手段,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基础扎实、创新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性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改革传统的考试内容、方式、方法,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综合知识技能水平,才更加有利于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同时,要使考试改革取得实际性效果,考试管理制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只有通过考试管理制度改革才能为考试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提供有力保障。新建本科院校要转变为真正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实用、够用、适用”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分解决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改革学业评价体系,实施科学合理的考试方法和考试管理制度与手段是当务之急。加强考试管理是实现考试内涵的必要手段。高校考试改革即考试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
二 新建本科院校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一)考试方法和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考试形式单一。现行高校考试中,大多数情况下是只有期末考试的,且多为笔试,在考试中学生一旦发挥得不好,就没有再次发挥的机会,这样的考核是不全面的,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学校对于学生学习评价可以是有多种形式的。
第二,考试内容单一、客观题多,主观性发挥的题目少,促使学生养成收敛性思维。大多数学生拿到试卷第一反应是在脑海里搜索老师讲过的标准答案,一旦遇到陌生面孔的题目,便无从下手,甚至连阅读理解题目的能力都没有。这样的考试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的能力,学生只会简单地重复学过的知识,缺乏创新意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拔尖人才的培训。
第三,考试目标单一,只考查了上课教授的知识,并未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的考试模式不利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在学校学习的知识量有限;二是因为学校中学习的知识局限于专业知识,很少涉及其它领域;三是知识的更新快。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快,在学校学习的知识限于书本,可能在之后的工作实习中并不适用。
第四,考试覆盖面窄,重理论轻实践。考试的内容只涉及了老师上课讲解的内容,并不涉及专业实践和实习的内容,这不利于学生之后的求职与创业。
(二)考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考试和考试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一直以来,考试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一个目的。现在部分高校学生把考试成绩的好坏当作能否获得学分、评上奖学金、获取毕业证书和学位的依据,这就会导致学生只注重考试结果而不注重学习过程,只注重考试分数而忽视对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有的高校教师把学生考试通过作为自己完成学期教学任务的依据,教育管理者则把学生成绩的优劣作为评定教师教学水平和晋级晋职的衡量手段;而部分学生把考试作为自己能否评为优秀学生、能否毕业找到一个好工作的捷径,致使考试成为一种获得某种利益的工具,而不是了解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整体水平的手段,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的闭性循环。教师、管理者、学生对考试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就难以掌控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阻碍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 第二,考试过程及结果中存在着不公平因素。考试过程不公平主要指考试违纪、作弊现象普遍而且屡禁不止。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考试成绩过于看重,致使学生在考试中为了考出好成绩铤而走险,利用各种作弊手段以求取得好成绩。严重影响优良考风、学风、校风的建设,严重影响高校教学管理质量。
考试结果不公平主要指成绩评定的不公平。当前高校很多课程都是授课、出卷、评卷由同一教师完成,于是便出现印象分、人情分等,主观随意性导致了评分上的不公平,考试成绩不能反映学生真实的知识水平。
第三,对考试违纪行为处罚力度不够。虽然在每次考试前,学校、各教学单位、辅导员和班主任都会再三强调考试纪律,但由于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动力不足,导致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够,只能靠作弊蒙混过关。这有高校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处罚力度不够,没有触及其实际利益,作弊者没有感到切肤之痛,其次一些学生作弊刚被发现,各种说情者即随之而来,给监考教师造成很大压力,致使以后在执行考场纪律时不得不思量再三,也是学生违纪作弊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三 对新建本科院校考试方法和考试管理改革的构思与实践
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基本上都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和应用性特点,因此围绕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改革考试方法和考试管理机制是当前所有新建本科院校都必须面临的重要任务。新建本科院校考试和考试管理改革应该遵循如下的总体原则:着眼于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一套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和各专业课特点的考核大纲,促进考核方式向多样化转变、考核内容向注重综合能力考核转变、成绩评定向综合性转变等三个转变;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强化知识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把注重考核学生实际能力、全面考核、过程考核等理念贯彻到课程考核改革中,充分发挥考核促进教法和学法改进的作用。
(一)考试内容与方式的改革
第一,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方法。按照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对考试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进行综合的整体改革,建立各具特色的课程考核体系,提高课程考试质量。通过课程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的改革,丰富考试形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通过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的改革,使之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加强过程管理,减少终结性考试比例。(1)制定完善的课堂学习请假制度。(2)实施学习委员考勤制度和任课教师签字制度。每堂课应由学习委员统计到课人数,再由任课老师确认签名。(3)加强平时考核。提高学生课堂出勤率、课堂学习态度、课外作业、小测试、案例分析和案例讨论、模拟操作等平时考核的比重,降低期末考试的比重,促使学生加强平时的学分,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第三,针对不同课程的特性,建立多元化考试方法模式。改革后的考试内容应宽泛一些,应考虑到知识和技能的并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继承和创新的并举。应重视其对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查,重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还应注重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查。这样的综合考查和科学评价,无疑会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起到良好地引导和促进作用。
根据实践探索,结合新建本科院校的基本特点,新建本科院校课实行如下几种多样化的考试和评价学生学业方式:
一是“平时+期中+期末”模式。该考试模式主要适应于专业基础课程。实施这种考试模式的目的是使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过程,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平时+模拟操作+笔试”模式。该考试模式主要适应于跟实际联系紧密、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期中模拟操作是指让学生进行模拟交易或设计一个虚拟企业等考核方式。实行这种考试模式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决策以及实际操作,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三是“平时+小组调查报告”模式。这种考试模式主要适应于紧密联系社会实际的课程。期中小组调查报告的内容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一小组负责一个社区的调查,最后形成调查报告。这种考核方式能有效避免理论知识的枯燥性,加强学生对社区工作的感性认识,同时又能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是“课程论文+笔试”模式。这种模式适合于对本科高年级学生所开设的专业课以及面向全校学生的公共选修课。期中课程论文的考核方法是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或若干个题目,并给出相应的要求,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独立完成一个较为系统的课程论文。这种考试模式更加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原理的理解、体会以及对某一问题比较深入的思考。
五是“平时+作品设计+方案评析”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设计类与经济类等专业的课程。其中平时考核的形式主要由主讲教师根据各章节的内容,布置若干个小的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的方式构成;而期末考试则要求学生完成一份企业广告或企业形象策划书,并对自己的策划方案进行解说和评析。这种考试方法不仅能考核学生策划书的质量、实际动手能力,还能考核学生的设计思想、理念、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二)考试管理的改革
第一,打造网络课程平台,实现学生自主测评。老师可以查看学生网上试题的测试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这种考核模式实现了无纸化、动态化,以及学生测评的自主化,可以督促学生加强平时学习,避免学生为应付考试突击复习,而实际并未掌握专业知识。
第二,加强试题库建设,促进教务分离。试题库的建设,可以增加笔试时命题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也可以从根本上保证考试对教学效果检验的客观性,强化竞争机制,促进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
第三,高度重视课程考试质量分析工作,切实发挥考试质量分析工作对于改进教学方法的作用,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效果。
第四,为顺利推进考试改革,将采取“先搞试点,逐步推行”的方法,稳步推进全校的考试改革。以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考试的科学程度,稳步推广课程考试改革。
第五,齐抓共管,严格考试纪律,着力营造良好的考试风气。由于社会转型中浮躁和社会诚信某种程度上缺失的影响,高校课程考试中违纪和作弊现象严重。针对这一情况,新建本科院校一方面加大考试方式方法的改革,尽可能做到使学生无弊可做,如鼓励开卷考试,对适应的课程鼓励采用以结课论文或大作业或口试答辩等开放考试等;另一方面,按照教育部有关加强考试纪律的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完善细化有关考试纪律的规定,在加大对考试纪律宣传和引导教育学生树立诚信考试的工作力度的同时,对考试作弊的学生严格按照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第六,强化课程考核的分析,规范课程考核档案的管理。课程考核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是考试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新建本科院校从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的三年来,对课程考核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极为重视。课程考核档案整理归档工作不仅仅是材料的简单堆砌,更重要的是从整理归档过程强调对整个教学过程和考核过程与结果的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匡海学,殷越,杨炳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型考试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医教育,2015(3).
[2]王云飞,郑晓娟.培养综合型创新性人才的高校考试模式探析[J].中国地质教育,2014(3).
[3]王晓岚,刘恩全.高校考试改革原则与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4(5).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考试方法;考试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10-0051-03
上世纪末,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央作出了依托地方大力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2000年以来,部分专科学校通过合并或者单独升格成为本科院校。至今教育部批准的普通高等学校共有2198所(不包括292所独立学院),其中本科院校有877所,地方所属本科院校769所。新建本科院校数量急剧增加,占了普通本科院校的30%以上。
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大都分布在非省份城市的地级市,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任务。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必须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特别是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推出《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积极推进转型发展,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增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这就促使新建本科院校积极探索包括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一系列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各新建本科院校对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手段——课程考试没有太多关注,特别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对学生的素质、能力评价的方式没有多大改变。
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但考试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课程考试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不仅是评定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引导、督促和约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所以建立严格规范的考试工作程序、严明考试纪律、实行科学的考试制度,是培养良好学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适应知识创新、实践能力、全面素质培训的需要,适应新建本科院校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考试在教学过程中的鉴定、引导和激励功能。
一 新建本科院校考试改革的意义
新建本科院校大都是从原有的专科学校升格而来,在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专科的痕迹,要想短时期内去除是很难做到的。表现在考试方法和手段上尤为突出。现在很多新建本科院校虽然加大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但在考试方法和考试管理上改革力度不大,基本上是采用传统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
传统的考试多采用期末闭卷的考试方法,而这种重理论知识考核、轻实践能力考核的考试方法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学习之外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结构的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更新,学生不再仅仅需要用理论知识来充实自己,更多的应该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所以随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逐步确认,传统的考试内容、方式、方法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下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
考试作为检验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培养能力、获取实际技能的一种手段,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基础扎实、创新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性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改革传统的考试内容、方式、方法,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综合知识技能水平,才更加有利于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同时,要使考试改革取得实际性效果,考试管理制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只有通过考试管理制度改革才能为考试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提供有力保障。新建本科院校要转变为真正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实用、够用、适用”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分解决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改革学业评价体系,实施科学合理的考试方法和考试管理制度与手段是当务之急。加强考试管理是实现考试内涵的必要手段。高校考试改革即考试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
二 新建本科院校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一)考试方法和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考试形式单一。现行高校考试中,大多数情况下是只有期末考试的,且多为笔试,在考试中学生一旦发挥得不好,就没有再次发挥的机会,这样的考核是不全面的,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学校对于学生学习评价可以是有多种形式的。
第二,考试内容单一、客观题多,主观性发挥的题目少,促使学生养成收敛性思维。大多数学生拿到试卷第一反应是在脑海里搜索老师讲过的标准答案,一旦遇到陌生面孔的题目,便无从下手,甚至连阅读理解题目的能力都没有。这样的考试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的能力,学生只会简单地重复学过的知识,缺乏创新意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拔尖人才的培训。
第三,考试目标单一,只考查了上课教授的知识,并未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的考试模式不利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在学校学习的知识量有限;二是因为学校中学习的知识局限于专业知识,很少涉及其它领域;三是知识的更新快。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快,在学校学习的知识限于书本,可能在之后的工作实习中并不适用。
第四,考试覆盖面窄,重理论轻实践。考试的内容只涉及了老师上课讲解的内容,并不涉及专业实践和实习的内容,这不利于学生之后的求职与创业。
(二)考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考试和考试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一直以来,考试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一个目的。现在部分高校学生把考试成绩的好坏当作能否获得学分、评上奖学金、获取毕业证书和学位的依据,这就会导致学生只注重考试结果而不注重学习过程,只注重考试分数而忽视对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有的高校教师把学生考试通过作为自己完成学期教学任务的依据,教育管理者则把学生成绩的优劣作为评定教师教学水平和晋级晋职的衡量手段;而部分学生把考试作为自己能否评为优秀学生、能否毕业找到一个好工作的捷径,致使考试成为一种获得某种利益的工具,而不是了解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整体水平的手段,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的闭性循环。教师、管理者、学生对考试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就难以掌控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阻碍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 第二,考试过程及结果中存在着不公平因素。考试过程不公平主要指考试违纪、作弊现象普遍而且屡禁不止。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考试成绩过于看重,致使学生在考试中为了考出好成绩铤而走险,利用各种作弊手段以求取得好成绩。严重影响优良考风、学风、校风的建设,严重影响高校教学管理质量。
考试结果不公平主要指成绩评定的不公平。当前高校很多课程都是授课、出卷、评卷由同一教师完成,于是便出现印象分、人情分等,主观随意性导致了评分上的不公平,考试成绩不能反映学生真实的知识水平。
第三,对考试违纪行为处罚力度不够。虽然在每次考试前,学校、各教学单位、辅导员和班主任都会再三强调考试纪律,但由于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动力不足,导致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够,只能靠作弊蒙混过关。这有高校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处罚力度不够,没有触及其实际利益,作弊者没有感到切肤之痛,其次一些学生作弊刚被发现,各种说情者即随之而来,给监考教师造成很大压力,致使以后在执行考场纪律时不得不思量再三,也是学生违纪作弊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三 对新建本科院校考试方法和考试管理改革的构思与实践
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基本上都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和应用性特点,因此围绕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改革考试方法和考试管理机制是当前所有新建本科院校都必须面临的重要任务。新建本科院校考试和考试管理改革应该遵循如下的总体原则:着眼于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一套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和各专业课特点的考核大纲,促进考核方式向多样化转变、考核内容向注重综合能力考核转变、成绩评定向综合性转变等三个转变;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强化知识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把注重考核学生实际能力、全面考核、过程考核等理念贯彻到课程考核改革中,充分发挥考核促进教法和学法改进的作用。
(一)考试内容与方式的改革
第一,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方法。按照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对考试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进行综合的整体改革,建立各具特色的课程考核体系,提高课程考试质量。通过课程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的改革,丰富考试形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通过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的改革,使之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加强过程管理,减少终结性考试比例。(1)制定完善的课堂学习请假制度。(2)实施学习委员考勤制度和任课教师签字制度。每堂课应由学习委员统计到课人数,再由任课老师确认签名。(3)加强平时考核。提高学生课堂出勤率、课堂学习态度、课外作业、小测试、案例分析和案例讨论、模拟操作等平时考核的比重,降低期末考试的比重,促使学生加强平时的学分,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第三,针对不同课程的特性,建立多元化考试方法模式。改革后的考试内容应宽泛一些,应考虑到知识和技能的并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继承和创新的并举。应重视其对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查,重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还应注重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查。这样的综合考查和科学评价,无疑会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起到良好地引导和促进作用。
根据实践探索,结合新建本科院校的基本特点,新建本科院校课实行如下几种多样化的考试和评价学生学业方式:
一是“平时+期中+期末”模式。该考试模式主要适应于专业基础课程。实施这种考试模式的目的是使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过程,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平时+模拟操作+笔试”模式。该考试模式主要适应于跟实际联系紧密、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期中模拟操作是指让学生进行模拟交易或设计一个虚拟企业等考核方式。实行这种考试模式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决策以及实际操作,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三是“平时+小组调查报告”模式。这种考试模式主要适应于紧密联系社会实际的课程。期中小组调查报告的内容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一小组负责一个社区的调查,最后形成调查报告。这种考核方式能有效避免理论知识的枯燥性,加强学生对社区工作的感性认识,同时又能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是“课程论文+笔试”模式。这种模式适合于对本科高年级学生所开设的专业课以及面向全校学生的公共选修课。期中课程论文的考核方法是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或若干个题目,并给出相应的要求,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独立完成一个较为系统的课程论文。这种考试模式更加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原理的理解、体会以及对某一问题比较深入的思考。
五是“平时+作品设计+方案评析”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设计类与经济类等专业的课程。其中平时考核的形式主要由主讲教师根据各章节的内容,布置若干个小的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的方式构成;而期末考试则要求学生完成一份企业广告或企业形象策划书,并对自己的策划方案进行解说和评析。这种考试方法不仅能考核学生策划书的质量、实际动手能力,还能考核学生的设计思想、理念、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二)考试管理的改革
第一,打造网络课程平台,实现学生自主测评。老师可以查看学生网上试题的测试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这种考核模式实现了无纸化、动态化,以及学生测评的自主化,可以督促学生加强平时学习,避免学生为应付考试突击复习,而实际并未掌握专业知识。
第二,加强试题库建设,促进教务分离。试题库的建设,可以增加笔试时命题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也可以从根本上保证考试对教学效果检验的客观性,强化竞争机制,促进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
第三,高度重视课程考试质量分析工作,切实发挥考试质量分析工作对于改进教学方法的作用,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效果。
第四,为顺利推进考试改革,将采取“先搞试点,逐步推行”的方法,稳步推进全校的考试改革。以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考试的科学程度,稳步推广课程考试改革。
第五,齐抓共管,严格考试纪律,着力营造良好的考试风气。由于社会转型中浮躁和社会诚信某种程度上缺失的影响,高校课程考试中违纪和作弊现象严重。针对这一情况,新建本科院校一方面加大考试方式方法的改革,尽可能做到使学生无弊可做,如鼓励开卷考试,对适应的课程鼓励采用以结课论文或大作业或口试答辩等开放考试等;另一方面,按照教育部有关加强考试纪律的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完善细化有关考试纪律的规定,在加大对考试纪律宣传和引导教育学生树立诚信考试的工作力度的同时,对考试作弊的学生严格按照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第六,强化课程考核的分析,规范课程考核档案的管理。课程考核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是考试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新建本科院校从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的三年来,对课程考核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极为重视。课程考核档案整理归档工作不仅仅是材料的简单堆砌,更重要的是从整理归档过程强调对整个教学过程和考核过程与结果的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匡海学,殷越,杨炳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型考试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医教育,2015(3).
[2]王云飞,郑晓娟.培养综合型创新性人才的高校考试模式探析[J].中国地质教育,2014(3).
[3]王晓岚,刘恩全.高校考试改革原则与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