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生猪稳产保供有新策

来源 :农产品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fen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年伊始,笔者从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截至2019年11月,浙江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双双“转负为正”,环比分别增长1.9%、2.5%。目前,浙江共有43个年出栏10万头以上、58个年出栏万头以上新建猪场基本落地,全省计划改造提升112个年出栏万头以上猪场、扩建43个规模猪场,预计总投资达125亿元。
  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在此前一次调研中专门强调,现在,浙江低效益、低水平的传统畜牧业已经减下来了,减不是不让养,更不是减得越少越好,而是要优,关键要解决好“养在哪”“养什么”和“谁来养”“怎么养”的问题。
  那么,浙江生猪稳产保供之策的核心是什么?路径又在哪里?当前,出现了哪些新气象?
  方向:规模化科学养殖
  走进地处义乌市义亭镇的养殖基地,许多人会为生猪的“福利”而大吃一惊:冬天有地暖,夏日吹空调,下上楼坐电梯,还有自动送餐,在这个六层高的大型智能化“公寓”里,生活品质可谓不凡。占地10亩的“生活区”,设计存栏量高达2.8万头。
  “浙江华统”是国家级的农业龙头企业,业务涵盖饲料加工、生猪养殖、畜禽屠宰、肉制品深加工和商贸流通等产业链。笔者采访发现,如此高密度养殖,秘诀就在于一整套包括环境控制、饲养管理、卫生防疫、质量管控、废弃物处理等在内的科学养殖模式。目前,在浙江其他地区,好几个新建猪场,都是采取多层猪舍的养殖方式,而这正是浙江所鼓励的养猪典型模式之一。
  2019年9月,浙江出台《关于促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未来方向上明确提出,坚决不走散养污染环境的老路,转而走规模化科学养殖新路。如何科学养,浙江总结为“六个化”: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循环化、智慧化、基地化。
  在逻辑上,标准化是基础,涵盖了从选址、猪舍建设、环境监测,到种猪、投入品管理、饲养、防疫、质量管控等全过程标准体系;绿色化则为导向,大力推广应用绿色养殖技术;规模化为方向,循环化为支撑,全面推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手段即是数字化,未来将建成全省生猪产业数字化运行平台。最后,以基地化为依托,加快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的生豬产业基地。
  目标:三年后自给率超70%
  浙江提出,以“六化”为引领,计划到2021年底,全省生猪出栏达到1400万头,生猪自给率达到70%以上,培育30个左右年出栏10万头以上的标杆性现代化猪场(养殖基地),走出一条富有新时代浙江特色的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三年内,生猪出栏达1400万头,意味着将增加540万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浙江采取“3+1”的策略,即新建一批、改扩建一批、挖潜释放一批和建立跨市合作机制。在新建猪场上,按照规模化的思路,浙江将布局30个左右年出栏10万头以上标杆性现代化猪场和60个左右年出栏万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
  笔者了解到,目前,浙江在用地、财政、金融、保险等方面,已出台了一系列具有含金量的支持政策。省级层面,安排了11.6亿元的财政资金,统筹用于生猪生产、防疫;同时,还将从乡村振兴投资基金中安排至少10亿元,设立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基金,重点支持大型猪场建设。
  在各个地市中,杭州加大高水平美丽生态牧场扶持力度,从原来的补助额不超过投资额的35%提高到50%,单个项目扶持金额上限从10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丽水市简化畜牧用地审批流程,推广植被恢复费返还、放开养殖栏舍楼层限制等做法,全市新增畜牧用地1424亩。
  最近,浙江省林业局还下发通知,对于1万头以上标准化猪场项目及其他规模化猪场使用林地的,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优先保障其林地定额的使用,对于列入省生猪稳产保供项目,年出栏10万头以上的标杆性现代化猪场,还可直接使用省重点林地定额。
  支撑:科技为绿色发展赋能
  众所周知,生猪养殖最棘手,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排泄物的处理问题。笔者发现,最近几年,通过持之以恒的研发创新,许多科技得以突破并落地应用,成为浙江生猪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在嵊州市,以异位生物发酵床技术为基础,当地的产学研政企集中力量,成功研制出“罐式密封发酵机”。据了解,其最大的好处在于,既能让又湿又臭的猪粪,变为无臭且干的有机肥,实现猪粪变废为宝的同时,还能解决粪污臭气问题,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提供了新途径。
  现在在浙江的许多县市区,已形成了一大批社会化服务平台,成为链接种养殖基地的高效管网系统。以嵊州为例,当地通过越冬粪沼专业合作社和浙江飞翼生态农业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组建起沼液运送车队,采取“政府买单+免费服务”方式,将每一个养殖场产生的废物、废液精准结对农林基地,全年可配送沼液、猪粪2万吨,服务基地达3万亩以上。
  笔者发现,不少新建的养殖场早就刷新了人们的刻板印象:水、电、料、环境等,都有全自动的监视和控制;猪粪直接输送到发酵罐中,摇身一变成了绝佳的有机肥,污水则浓缩为液态肥;就连臭气,通过微生物雾化喷淋等手段,也能无害排放,不再让人掩鼻难忍。
  现在,浙江还把科技延伸到更前端。今年1月1日起,浙江就将实施名为《环保节约型猪配合饲料》的团体标准,其进一步降低了猪配合饲料中微量元素限量,既可以有效减少饲料原料消耗,还能降低微量元素水平与氮磷排放,改善畜牧养殖环境。
其他文献
“五一”假期,重庆梁平区以现代农业展示和互动体验为主的重庆数谷农场吸引游客前往参观体验。游客们在这个现代智慧农场内观农业科技,学农业知识,品农耕文化,玩亲子游戏,享健康美食,体验现代田園生活魅力。
期刊
广西兴业县山心镇蓬塘村有较为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但因为缺少品牌和深加工,当地茶农长期多以出售茶青为主。  近年来,蓬塘村聘请技术人员对传统炒茶灶具进行改造,提高茶叶品质,还邀请茶艺学校老师為茶农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该村还通过打造电商服务点,设立电商服务站,将农户生产的手工茶利用电商平台统一销售。不少茶农实现在家门口脱贫致富。
期刊
编者按:“农业根基稳,发展底气足。”4 月20 日,2020 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以视频直播方式在京召开,会上发布了《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总结回顾了18个(种)主要農产品2019年市场形势,对中国主要农产品未来10 年,尤其是2020年、2025年和2029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的生产、消费、贸易、价格走势进行了展望。借此机会,本刊编辑部分别就水稻、小麦、蔬菜、水果、猪肉、禽蛋、奶制品
期刊
“拔掉穷根,没有当家产业不成。”贵州盘州市贾西村党支部书记龙涛深有体会。贾西村地处石漠化山区,村里只见石头难见田。为了脱贫,干部带头种起耐旱、耐贫瘠的刺梨。“没想到石缝缝里长出摇钱树!”村民任德旭感叹,石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一年全家进账3万元。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
期刊
到了4月,山里才有了春天的样子。武陵山脉腹地,人们脱下笨重的冬衣,苗寨仿佛也跟着轻快起来。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首倡地,也是湖南第一批脱贫摘帽的贫困村之一。一场疫情,使深山苗寨的这个春天不同于以往。  迎春到  杨正邦的农家乐一大早就开张了。  吊脚楼挂着大红灯笼,站在前坪远眺,层峦叠嶂的大山裹着一层浅金色的阳光,鸟鸣清脆,草木葱茏。  “你们先
期刊
近日,西宁市商务局组織西宁农商公司在中国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青海西宁销售分公司六个网点便利店供应平价蔬菜,每天供应量达2000公斤,为市民提供畅通便捷的服务。
期刊
為保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蔬菜供应,“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启动应急预案,发挥蔬菜集散地优势,积极调配蔬菜到寿光农产品物流园进行交易。目前,寿光市除每日供应武汉600吨蔬菜外,还能满足北京、上海等地及省内蔬菜供应。
期刊
继两批共计150吨爱心蔬菜送达武汉后,越来越多的青岛胶州市爱心市民加入到爱心蔬菜的捐赠当中,有愛心企业捐出善款购买蔬菜,有农民抢摘自己地里的蔬菜,还有部分农产品生产基地捐出了全部库存的蔬菜。
期刊
连日来,新疆各级市场监管系统积极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专项检查,在保障市场供应的同时,重点检查农贸市场,加强价格检查、巡查和提醒告诫,規范市场行为。
期刊
珍珠自古有美容养颜的功效,经常与蚌肉一起制作独具特色的美食。不仅美味,而且滋補。目前德清县正在潜心研制特色珍珠宴,以珍珠粉和河蚌肉为主或引,加上德清特色的农产品,除了味道鲜美、口感爽滑外,还兼具营养权衡、调理身体的作用。  一品雷甸珍珠蚌  准备材料:雷甸珍珠蚌、老鸭、小黄鱼、山伢儿早园笋片、红枣、枸杞珍珠粉。  制作方法:1.将老鸭、小黄鱼、雷甸珍珠蚌肉在清水里洗干净,河蚌拉去泥肠。2.珍珠蚌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