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铁是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交通工具,人流较多。在地铁车辆运行过程中,高峰期间难免会遇到某站点人流少,某站较大,需要紧急调度车辆进行越站等调度手段,以达到地铁车辆高效、安全地运行。本文主要对调度控制中心的应急调度等措施进行探讨,提升运营水平与应急处理能力。
关键词:地铁车辆;行车调度;应急处置
【分类号】:U231.92;U298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工作节奏越来越快,以往主要以公交车作为生活、工作的主要交通工具,已转乘地铁。地铁在运行效率上非常高,对于快节奏下生活工作的人们来说,是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在地铁车辆高频率的运行,调度控制中心调度员面临着更大的工作压力,如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这就要求我们调度员有在高频率下的地铁行车风险与应对处理的能力,不断提升运营质量。
地铁A线所经过的站点均为重点等商业区,是地铁线网最繁忙的线路。日均客流量 92.9 万人次/日,早晚高峰期15分钟断面客流分别为 3.8、2.8万人 /h。客流增长使上线运营列车增至42列,高峰期行车间隔2分30秒。由于上线列车多、间隔密,增加了调度指挥难度与风险,要求我们深入思考提升调度技能确保运营安全、高效。
一、高频率下的行车环境对设备的影响及应对
由于上线列车增多,令地铁车辆、道岔、屏蔽门等关键设备使用频繁,增加了设备故障率,各设备系统处于满载荷运作,容易造成大面积的设备故障造成影响。
中央调度需对设备的施工计划和检修计划提前预想,从月度计划、周计划入手,有计划地进行检修作业提前发掘设备问题。同时,组织设备维修部门缩短维修周期,加强对关键行车设备检修计划的阶段性布置,全面提升设备检修质量,保障设备稳定性。
二、高频率下的行车环境对列车出入车厂的影响及应对
(1)高频率下的行车环境下由于上线列车数多,对车厂接发列车能力要求较高。车厂出厂股道的冗余能力有限,必须严格按照时刻表要求或提前组织列车出厂,防止列车晚出厂造成首班客车无法按图套跑。目前,地铁A线次日运营列车存放于车辆段的三月检 / 定修库、六日检修库及 1、2# 停车库中,可存放 4、12、44 列车,容量分别占6.7%、20%、72.3%,车辆段发车能力主要取决于 1、2# 停车库的运营列车数和发车间隔。
(2)在列车出厂时,行车调度需要控制好后续列车的间隔,提前一个车站组织后续列车多停或限速运行,防止列车侧面冲突的行车事故。在组织列车回厂,如列车回厂过程出现故障,必将占用回厂线路,影响后续列车不能按时回厂造成堵塞,需要在处理故障列车的同时调整后续列车回厂路径,减少对运营影响。
三、高频率下的行车环境对运营组织
(1)高频率下的行车多伴随沿途车站大客流,令列车均有延误,行车间隔不均匀造成列车区间停车或部分行车间隔拉大。为保证行车间隔,行车调度需要使用始发站空车越站和载客越站等方式,填补晚点列车的间隔。组织列车越站的优缺点:
优点:充分发挥整体运能;减少故障发生后晚点的情况;提高晚点情况下乘客旅行速度。
缺点:由于越站会造成乘客投诉、媒体公关等影响,但可通过列车广播和车站引导等手段进行安抚,以保证乘客知情权降低负面影响。
列车越站可减小晚点列车与前行列车的空间间隔,同时减小列车晚点,但降低所越车站乘客服务质量。作为行车调整,原则上不能在同一个站采用两次越站造成乘客积压。
(2)高峰期高频率下的行车对终点站折返能力的影响。受折返能力影响,终点站列车进站出现阻塞需要人工控制,避免列车在区间停车影响乘客服务。同时行车调度需对回厂列车的进路排列时机进行控制,避免影响运营列车折返和造成后续列车区间停车。
四、高频率下的行车环境对应急处置
(1)应急处置期间根据梯度处理原则,发生故障时维持有限度运营。此时线上运营列车多关注点多,控制难度大。
(2)高频率下的行车间隔较密,发生应急事件将对后续列车及乘客服务造成影响。要快速作出反应制定处置方案并付诸实施,避免错失处理时机。同时根据时机组织列车小交路或者越站运行,到相应地点填补行车间隔,局部较小影响换取整体运营质量。
(3)与低密度相比,组织列车退出服务难度较大。行车调度需根据故障点的通过能力,组织部分列车退出服务,提高列车的周转效率、减少乘客等待时间,甚至组织列车回厂或空车套跑等行车调整手段。
(4)高频率下的行车环境对行车调度员应急处置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①准确、快速收集信息原则。在收集和判断信息过程中要掌握“怎样问、问什么、如何问”技能。用心听、适当引导、有效提问,是实现调度员与现场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手段,也是确保调度员准确掌握现场信息的关键。对于运营期间发生故障现象,要养成用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便于对故障信息收集和判断。②综合判断、准确发令原则。判断准确与否取决于观察、倾听和提问的质量。调度员判断力主要缘于积累,包括用心观察、倾听和提问,及用心地在应急处理中实践和总结,才能久而久之“切而知之谓之巧”。决策如何快速传达,调度命令发布是关键,任何行车方案和意图都要通过调度命令发布来实施。掌握好命令发布时机和条件,迅速、有效、准确发布调度命令,确保受令人能准确理解命令内容和调度意图,是决策高效执行之关键。③快速响应原则。高频率下的行车应急处置事件留给调度员的时间短,必须根据收集到信息,立即制定方案迅速响应,尽早控制局面,为后续做好准备。需要调度员熟练各项处理程序,在日常培训中不断思考总结,学习应急处理案例汲取经验,积累方法提高效率。④合理分工、配合协作原则。应急情况下,调度指挥遵循“既分工,又合作;有分工,有调整”原则进行。调度员按照既定分工各司其职,按部就班开展工作。值班主任在应急处理不同阶段,需进一步细化、调整分工保持步调一致,提高处理效率。⑤合理、有效行车调整原则。高频率下的行车调整难度大,要根据当时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行车调整措施。在选择行车调整方案时,要考虑操作难度和风险,做好预判选择合理时机,采取简单、有效的调整方案。⑥“安全第一”原则。应急事件存在诸多未知数,必须遵循规章文本支持、导向安全、先通后复、梯度运营、操作可行性原则,坚持安全第一同时兼顾效率,以乘客满意为目标。
五、结语
随着国家对地铁运输关注和地铁线网发展,地铁运营必将进入客流成熟、运营服务和水平不断提升的环境中,高频率行车环境将成为常态化。只有提前对高频率行车环境的威胁与风险因素进行预想及制定应急方案,才能最大限度降低突发故障率和运营晚点率,并提高应急情况下中央调度应对效率,为乘客提供安全、快捷、准点、舒适的高质量运营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建坤. 总调度所在地铁运营中的作用[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9(03)
【2】祝建成. 行车调度业务报表的系统化[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8(11)
关键词:地铁车辆;行车调度;应急处置
【分类号】:U231.92;U298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工作节奏越来越快,以往主要以公交车作为生活、工作的主要交通工具,已转乘地铁。地铁在运行效率上非常高,对于快节奏下生活工作的人们来说,是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在地铁车辆高频率的运行,调度控制中心调度员面临着更大的工作压力,如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这就要求我们调度员有在高频率下的地铁行车风险与应对处理的能力,不断提升运营质量。
地铁A线所经过的站点均为重点等商业区,是地铁线网最繁忙的线路。日均客流量 92.9 万人次/日,早晚高峰期15分钟断面客流分别为 3.8、2.8万人 /h。客流增长使上线运营列车增至42列,高峰期行车间隔2分30秒。由于上线列车多、间隔密,增加了调度指挥难度与风险,要求我们深入思考提升调度技能确保运营安全、高效。
一、高频率下的行车环境对设备的影响及应对
由于上线列车增多,令地铁车辆、道岔、屏蔽门等关键设备使用频繁,增加了设备故障率,各设备系统处于满载荷运作,容易造成大面积的设备故障造成影响。
中央调度需对设备的施工计划和检修计划提前预想,从月度计划、周计划入手,有计划地进行检修作业提前发掘设备问题。同时,组织设备维修部门缩短维修周期,加强对关键行车设备检修计划的阶段性布置,全面提升设备检修质量,保障设备稳定性。
二、高频率下的行车环境对列车出入车厂的影响及应对
(1)高频率下的行车环境下由于上线列车数多,对车厂接发列车能力要求较高。车厂出厂股道的冗余能力有限,必须严格按照时刻表要求或提前组织列车出厂,防止列车晚出厂造成首班客车无法按图套跑。目前,地铁A线次日运营列车存放于车辆段的三月检 / 定修库、六日检修库及 1、2# 停车库中,可存放 4、12、44 列车,容量分别占6.7%、20%、72.3%,车辆段发车能力主要取决于 1、2# 停车库的运营列车数和发车间隔。
(2)在列车出厂时,行车调度需要控制好后续列车的间隔,提前一个车站组织后续列车多停或限速运行,防止列车侧面冲突的行车事故。在组织列车回厂,如列车回厂过程出现故障,必将占用回厂线路,影响后续列车不能按时回厂造成堵塞,需要在处理故障列车的同时调整后续列车回厂路径,减少对运营影响。
三、高频率下的行车环境对运营组织
(1)高频率下的行车多伴随沿途车站大客流,令列车均有延误,行车间隔不均匀造成列车区间停车或部分行车间隔拉大。为保证行车间隔,行车调度需要使用始发站空车越站和载客越站等方式,填补晚点列车的间隔。组织列车越站的优缺点:
优点:充分发挥整体运能;减少故障发生后晚点的情况;提高晚点情况下乘客旅行速度。
缺点:由于越站会造成乘客投诉、媒体公关等影响,但可通过列车广播和车站引导等手段进行安抚,以保证乘客知情权降低负面影响。
列车越站可减小晚点列车与前行列车的空间间隔,同时减小列车晚点,但降低所越车站乘客服务质量。作为行车调整,原则上不能在同一个站采用两次越站造成乘客积压。
(2)高峰期高频率下的行车对终点站折返能力的影响。受折返能力影响,终点站列车进站出现阻塞需要人工控制,避免列车在区间停车影响乘客服务。同时行车调度需对回厂列车的进路排列时机进行控制,避免影响运营列车折返和造成后续列车区间停车。
四、高频率下的行车环境对应急处置
(1)应急处置期间根据梯度处理原则,发生故障时维持有限度运营。此时线上运营列车多关注点多,控制难度大。
(2)高频率下的行车间隔较密,发生应急事件将对后续列车及乘客服务造成影响。要快速作出反应制定处置方案并付诸实施,避免错失处理时机。同时根据时机组织列车小交路或者越站运行,到相应地点填补行车间隔,局部较小影响换取整体运营质量。
(3)与低密度相比,组织列车退出服务难度较大。行车调度需根据故障点的通过能力,组织部分列车退出服务,提高列车的周转效率、减少乘客等待时间,甚至组织列车回厂或空车套跑等行车调整手段。
(4)高频率下的行车环境对行车调度员应急处置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①准确、快速收集信息原则。在收集和判断信息过程中要掌握“怎样问、问什么、如何问”技能。用心听、适当引导、有效提问,是实现调度员与现场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手段,也是确保调度员准确掌握现场信息的关键。对于运营期间发生故障现象,要养成用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便于对故障信息收集和判断。②综合判断、准确发令原则。判断准确与否取决于观察、倾听和提问的质量。调度员判断力主要缘于积累,包括用心观察、倾听和提问,及用心地在应急处理中实践和总结,才能久而久之“切而知之谓之巧”。决策如何快速传达,调度命令发布是关键,任何行车方案和意图都要通过调度命令发布来实施。掌握好命令发布时机和条件,迅速、有效、准确发布调度命令,确保受令人能准确理解命令内容和调度意图,是决策高效执行之关键。③快速响应原则。高频率下的行车应急处置事件留给调度员的时间短,必须根据收集到信息,立即制定方案迅速响应,尽早控制局面,为后续做好准备。需要调度员熟练各项处理程序,在日常培训中不断思考总结,学习应急处理案例汲取经验,积累方法提高效率。④合理分工、配合协作原则。应急情况下,调度指挥遵循“既分工,又合作;有分工,有调整”原则进行。调度员按照既定分工各司其职,按部就班开展工作。值班主任在应急处理不同阶段,需进一步细化、调整分工保持步调一致,提高处理效率。⑤合理、有效行车调整原则。高频率下的行车调整难度大,要根据当时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行车调整措施。在选择行车调整方案时,要考虑操作难度和风险,做好预判选择合理时机,采取简单、有效的调整方案。⑥“安全第一”原则。应急事件存在诸多未知数,必须遵循规章文本支持、导向安全、先通后复、梯度运营、操作可行性原则,坚持安全第一同时兼顾效率,以乘客满意为目标。
五、结语
随着国家对地铁运输关注和地铁线网发展,地铁运营必将进入客流成熟、运营服务和水平不断提升的环境中,高频率行车环境将成为常态化。只有提前对高频率行车环境的威胁与风险因素进行预想及制定应急方案,才能最大限度降低突发故障率和运营晚点率,并提高应急情况下中央调度应对效率,为乘客提供安全、快捷、准点、舒适的高质量运营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建坤. 总调度所在地铁运营中的作用[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9(03)
【2】祝建成. 行车调度业务报表的系统化[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8(11)